胸外科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7.97 MB
- 文档页数:47
手术切口的类型及手术配合一、普外科1、腹正中切口:适用于剖腹探查术、胃肠手术、脾切除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2、旁正中切口:胰十二指肠切除、胆囊手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后鞘及腹膜3、肋缘下斜切口:肝脏、胆囊、胆总管手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腹内斜肌肌膜→后鞘及腹膜4、腹直肌切口:胆总管手术、右(左)半结肠手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及腹膜5、甲状腺切口:在胸骨切迹上二横指沿颈部皮肤横纹做弧形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颈阔肌→颈白线→甲状腺前肌群→甲状腺组织6、胸壁切口:乳腺手术,距癌肿边缘4-5cm做纵行或梭形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浅筋膜→乳腺组织→胸大肌7、腹股沟切口:斜疝,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线上2-3cm处切开皮肤皮肤及皮下组织→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提睾肌→疝囊8、麦氏切口:阑尾,脐与右髂骨之间外1/3处切开皮肤皮肤及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二、骨科1、髋关节外侧切口:全髋、半髋手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臀大肌阔筋膜肌间隙→关节囊2、股骨外侧切口;股骨下段后外侧纵行切口: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骨膜3、胫骨内侧切口:胫骨干骨折皮肤及皮下组织→深筋膜→胫前肌→骨膜二、泌尿外科1、腰部斜切口:肾盂切开取石、输尿管切开取石皮肤及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腰背筋膜→腹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肾周筋膜2、11肋、12肋切口:肾切除、肾囊肿去顶术等皮肤及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12肋骨→胸膜和膈肌→腰背筋膜→肾周筋膜3、腹正中切口:回肠代膀胱术、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皮肤及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配合同上三、胸外科1、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食管癌根治等皮肤及皮下组织→前锯肌、背阔肌→斜方肌→第5或第6肋骨→胸腔四、颅脑外科继续阅读。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临床资料本组56例肺气肿患者,男49例,女7例,年龄14〜46岁。
均完全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护理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手术场所:该类手术医生须通过胸腔镜术野进行操作,主刀医生和第一助手均需直接观看监视器上的图像,因此通常是两套监视器,呼吸机以及高频电刀等也会占据较大空间,防止术中发生意外,便于中转开胸,为了方便病情观察颜色及抢救,需在40〜50m2大手术间。
术前准备:手术前应仔细检查器械,设备功能是否完;数量是否齐备,消毒是否合格]1],还应注意患者皮肤保护。
①器械的准备:此手术器械需专用的胸腔镜器械如:胸腔镜套管、抓钳、组织分离钳、内镜剪、胸腔镜肺钳、吸引器头、施夹器、内镜持针器、电凝钩、内镜切割缝合器等。
为防止术中发生意外而中转开胸,另需准备常规开胸器械以备急用[②手术体位2]o的摆放,此手术为患者在全麻下支气管插管后取健侧卧位。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是在胸壁上打孔,通过摄像头将胸腔内的术野转换到监视屏幕上,手术医生根据图像来确定手的操作,操作角度将受到限制,为获得尽可能宽的术野,患者体位需侧卧,腰桥顶起第7〜9肋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术野暴露。
全身麻醉,由于患者全身松弛,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无保持状态[3],在摆放体位时应注意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
同时要保证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安全,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位置及皮肤受压的情况,防止肢体过度伸展。
③高频电刀分散电极(负极板)的使用,由于手术操作对组织的游离主要依赖高频电刀,高频电刀使用时间相对较长,分散电极应粘贴在皮肤完整血管丰富的肌肉区,尽量靠近手术部位以防电灼伤。
术中配合要领:手术中要求建立清晰的术野,一次性腔内切割缝合器正确使用,标本的便捷取出方法和准确的腔镜配合。
① 建立清晰的术野,由于胸腔内的温度(37C左右)较镜头温度(室温)高。
胸腔镜镜头在胸腔内遇热会在镜头表面产生冷凝现象,使术野变得模糊,为了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需用络合碘纱布擦拭镜头,以获得清晰的术野,方便手术操作。
胸外科手术配合
1)后外侧切口开胸术
(1)按常规消毒、铺单。
(2)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备干纱布块压迫、电凝止血。
(3)如需切肋,递肋骨剥离器分离肋骨,肋骨剪剪断肋骨两端,备肋骨咬骨钳修整残端。
备大圆针、7#丝线缝扎肋间血管。
(4)打开胸腔备两块湿盐水垫保护切口两侧,递大号肋骨牵开器暴露手术野。
(5)探查胸腔,根据所施手术相应配合。
(6)冲洗胸腔术毕备温盐水冲洗胸腔,检查有无漏气。
(7)放置胸腔引流管递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备胸腔引流管,三角针、4#丝线固定引流管于切口外。
(8)关闭胸腔取下肋骨牵开器及纱布垫,清点器械及敷料;大圆针、2#肠线间断缝合胸膜及肋间肌,备肋骨合拢器合拢创缘。
(9)缝合胸壁各层。
2)正中切口开胸术
(1)按常规消毒、铺单。
(2)递电刀或手术刀切开颈阔肌。
(3)递胸骨锯纵向劈开胸骨,骨蜡封闭胸骨断面出血点,湿盐水纱布保护胸骨断面。
(4)递胸骨撑开器显露手术野。
(5)探查胸腔,根据所施手术相应配合。
(6)术毕清点术中用物,胸骨后放置引流管。
(7)递带针钢丝缝合胸骨,备钢丝钳绞紧钢丝。
一、护理.1 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于手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病人,主动安慰、鼓励、关心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谈,对其提出的质疑和询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和疏导[1],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手术方法,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术中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医生的资历、成功的同类手术等,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主动配合手术和护理工作。
2)呼吸道的准备因吸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吸烟者高2~3倍[2],应严格要求患者戒烟2周以上;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分别坐位练习胸式深呼吸和平卧位练习腹式深呼吸;适当活动,练习有效咳嗽,增加肺活量。
3)物品的准备备齐手术所需器械及物品, 除常规开胸器械外,还需要准备一些特殊器械,如肺钳,肺镊子,无创伤血管钳及镊子各2把,心耳钳1把。
检查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电刀,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瓶及引流管、体外垫、抢救药品、气管闭合器等。
2. 巡回护士的配合1)麻醉的配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标有患者信息的腕带。
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是否符合要求。
常规于病人健侧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师在全身麻醉下行双腔气管插管和做好桡动脉、深静脉的穿刺。
2)体位的护理协助手术医师将患者置于健侧卧位,抬高患侧上肢并固定于头架上,健侧单肺通气,在摆体位时尽量做到安全、舒适、保暖,避免术中受凉而诱发感染。
3)术中的配合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情,保持输液输血通畅,注意观察术中的出血情况,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胸腔内的手术比较深,注意随时调节灯光,保持吸氧及吸引的通畅。
4)引流管的护理病变的肺叶切除后,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腔, 清点手术器械,纱布、纱布垫、缝针等,放置腔胸闭式引流管。
护士要在胸腔引流瓶外液面处贴上标记,观察有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引流瓶内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
及时观察引流瓶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心胸外科手术配合房间隔缺损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充满信心的接受手术,告之患者进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钱等物品,并交给其家属保存。
2.物品准备心脏基本器械,涤纶补片,涤纶编结线,4-0滑线, 无菌生理盐水冰块,胸骨锯,钢丝,骨蜡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四手术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六手术中注意事项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充满信心的接受手术,告之患者进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钱等物品,并交给其家属保存。
2.物品准备心脏基本器械,涤纶补片,涤纶编结线,4-0滑线, 无菌生理盐水冰块,胸骨锯,钢丝,骨蜡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四手术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室间隔缺损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充满信心的接受手术,告之患者进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钱等物品,并交给其家属保存。
2.物品准备心脏基本器械,涤纶补片,2-0或3-0涤纶编结线,4-0滑线, 无菌生理盐水冰块,胸骨锯,钢丝,骨蜡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三手术体位:仰卧位四手术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建立体外循环的基本步骤及手术配合胸外科手术配合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2.物品准备胸科基本器械,吻合器,闭合器,荷包钳,荷包线,可吸收线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三手术体位:右侧卧位四手术切口:后外侧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六手术中注意事食管破裂修补术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2.物品准备胸科基本器械,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三手术体位:右侧卧位四手术切口:后外侧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肺叶切除术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2.物品准备胸科基本器械,3-0可吸收线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三手术体位:侧卧位,仰卧位四手术切口:后外侧切口,前外侧切口,正中切口五手术配合步骤六手术中注意事项贲门部纵行肌层切开术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充满信心的接受手术,告之患者进手术室前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钱等物品,并交给其家属保存。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中及术后护理的配合要点。
方法对42例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术前准备及术中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以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
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未见大出血、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8±0.5)h,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7.0±0.9)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
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性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良好的手术配合可以保证手术操作流畅缩短手术时间,更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护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胸腔镜对胸腔内相关性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该种术式所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效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技术较为成熟,手术操作过程安全,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患者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胸腔镜手术所需器械较传统手术相比所需器械差别较大,如果手术期间器械护士配合不当,往往会影响手术顺畅,导致手术时间非必要性延长无法达到最佳手术效果,甚至还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配合干预措施极有必要[1]。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42例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探讨在术前准备及术中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以更好地配合完成手术,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治疗的42例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1±7)岁;左下肺叶切除9例,左上肺叶切除11例,右上肺叶切除8例,右中肺叶切除2例,右下肺叶切除12例;所有患者未出现术中大出血,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
心、胸外科手术配合第一节食管癌切除术手术配合1.适应证:食管癌。
2.麻醉方式:全麻。
3.手术体位:右侧卧位。
4.特殊器械:气管钳、开胸去肋1套、直线切割缝合器、荷包钳及线。
5.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取左侧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探查。
(2)将肺向前方拉开显露后纵隔,检查胸主动脉有无粘连及淋巴转移。
(3)纵向切开纵隔胸膜,手指游离食管及迷走神经,布带子穿过作牵引,中线结扎止血。
(4)在食管裂孔左前方、肝脾之间剪开膈肌,内至食管裂孔,外至胸壁切口前。
出血点中线结扎及缝扎。
(5)通过膈肌切口将胃提起,于胃大弯处切断大网膜,处理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分离胃膈韧带、胃结肠韧带,处理胃左动脉,双中线结扎。
(6)距贲门3~5cm切断部分胃,褥式缝合或用直线型缝合器闭合胃残端。
(7)显露胸腔游离食管,切除周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做弓上游离时,在弓上做纵切口,以免损伤胸导管,也可结扎切断胸导管,以免影响术野。
离癌瘤7cm以上断离食管,如用吻合器在离断部夹荷包钳,并用荷包线缝合后切断食管。
(8)将胃前壁作一切口,与食管后壁吻合,或用吻合器将胃与食管作吻合。
⑼经器械所做吻合口要进行包埋及加强缝合,胃悬吊及固定。
(10)清点纱布、纱垫,缝合膈肌。
(11)冲洗胸腔,修补右侧胸膜,放置胸腔引流,清点物品齐全,关闭胸腔。
(12)食管颈部癌可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腹正中切口及右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术中需改变体位。
第二节肺叶切除术手术配合L适应证:肺部肿瘤、空洞性结核反复大出血。
2.麻醉方式:全麻(双腔管)。
3.手术体位:侧卧位,根据病变位置选择左或右后外侧切口。
4.特殊器械:肺钳、气管钳、开胸去肋1套、直线型缝合器。
5.手术配合(1)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取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探查。
(2)处理肺韧带,用肺钳夹住切除肺叶,显露肺动脉分支,分离叶间胸膜,结扎各动静脉分支。
(3)解剖支气管动脉并缝扎,气管钳夹住切除肺叶支气管,并切断缝合,或用直线形缝合器闭合肺残端,取下标本。
2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简称VATS)是微创胸外科手术的一种手术形式。
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刀口疼痛轻、患者能深呼吸和用力咳嗽、肺不张并发症减少,患者出院早等优点。
由于其优点突出,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认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用小的创口做与常规开胸一样的手术,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对手术室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
我院利用VATS对20例患者施行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应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20例,包括原发性肺癌5例,肺脓肿5例,支气管扩张8例,肺囊肿伴感染2例,其中男13例,女7例。
年龄18~71岁,平均43岁。
4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于查体时发现原发性肺癌,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短、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经CT检查确诊。
术式:左上肺叶切除2例;左下肺叶切除8例;右肺上叶切除2例;右肺中叶切除2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例;右下肺叶切除5例。
患者全部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本组病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20~150min,平均住院10日后痊愈出院。
2 护理配合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因任何手术对患者都是一种创伤,微创手术也不例外,所以患者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
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其手术创伤小、术后刀口疼痛轻、安全、术后恢复快出院早等优点,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介绍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成功的病例,进行交流,现身说法,解除其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物品准备胸腔镜手术系统1套,包括胸腔镜、摄像机、冷光源、监视器、套管、弯刀、电刀、超声刀、电凝钩;腔内用分离钳、淋巴结钳、抓钳、无创血管钳、持针器;推结器、3~4把卵圆钳、一次性腔内切割缝合器、连发钛夹器、标本袋、生物蛋白胶、体位垫、敷料包、手术衣等。
胸部术后固定夹板缓解开胸术后疼痛的手术配合胸部手术术后固定夹板用于胸外科手术后患者缓解疼痛,是目前常用和有效的止痛方法。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15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平均年龄53岁,左胸切口58例,右胸切口92例,后外侧切口103例,前外侧切口22例,腋下小切口25例。
手术医生缝合完手术切口后,手术室巡回护士将固定夹板密封袋置于不低于75℃的加热环境中3~5min,固定夹板完全软化后取出。
取出产品后手背测试产品温度确认不烫手后,再揭去胶面离型纸,将将固定夹板粘附于切口下方约1~2㎝处。
(在不影响伤口愈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靠近切口)。
产品的长边与患者肋骨平行,将固定膜覆盖在产品和周围皮肤上,产品固化后即完成操作。
我院胸外科近3年来应用胸部术后固定夹板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现已广泛用于我院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止痛。
标签:胸部术后固定夹板;缓解;疼痛;手术配合胸部手术创伤大,手术后疼痛剧烈,会导致呼吸运动和咳嗽受限,增加术后呼吸道与治疗护理的难度。
在外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之后的1个主要观察内容并日益受到重视。
我院胸外科近3年来应用胸部术后固定夹板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现将我院胸科手术患者应用胸部术后固定夹板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材料胸部术后固定夹板为纳米高分子材料。
(湖北省武汉市鑫兴精益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制造)1.2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双盲法选择150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平均年龄53岁,左胸切口58例,右胸切口92例,后外侧切口103例,前外侧切口22例,腋下小切口25例。
1.3胸部术后固定夹板使用注意事项①禁忌症,固定夹板不得覆盖手术切口部位。
②并发症,部分患者在佩戴器械后偶可见皮肤过敏现象。
1.4手术护理配合胸部术后固定夹板由可塑性固板,固定粘合层,导热密封袋和密封袋组成。
手术医生缝合完手术切口后,手术室巡回护士将固定夹板密封袋置于不低于75℃的加热环境中3~5min,固定夹板完全软化后取出。
胸外科手术侧卧体位摆放的护理配合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侧卧体位摆放的护理配合优化措施,提升手术质量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方法:选择60例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手术行侧卧体位摆放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试验组在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护理优化措施,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3.3%与10.0%;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2.0%与6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5.0%与67.0%;以上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针对性的优化胸外科手术侧卧体位摆放的护理配合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标签:胸外科手术;侧卧体位安置;手术护理配合在外科手术中,手术体位的安置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合理的体位有助于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康复。
同时,不同手术体位摆放的护理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因为不同手术体位对护理的技术要求不同,同时恰当、准确、成功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条件之一。
反之,不仅影响手术操作过程,甚至有损手术效果,也不利于手术并发症的避免与预防。
在胸外科的临床手术操作中,许多手术病例须侧卧体位摆放。
胸外科侧卧体位手术的时间长、创伤大、体位改变大、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其手术过程的护理配合,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结合临床胸外科手术侧卧位摆放的护理配合实践体会,探讨胸外科手术侧卧位摆放护理配合技术的优化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3年7月胸外科手术行侧卧位摆放的患者60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1(男30例,女30例),均为成年人,平均年龄(35.2±3.6)岁。
其中肺叶切除术12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10例,食道肿瘤术8例,其他类型手术30例。
左胸弓上吻合1、右侧卧位,于右腋下垫一薄枕,常规消毒铺单,取左后外侧切口,经第6、7 肋间,断7肋进胸。
2、分离粘连:胸腔内见广泛粘连,小心切开胸膜,钳夹并提起壁层胸膜和肋间肌,将肺稍下压,钝性或锐性结合分离粘连.3、探查:游离下肺韧带,在肿瘤附近剪开纵隔胸膜,仔细探查肿瘤的大小、活动度、与周围器官有无粘连及侵犯。
注意肺门、食管旁、隆突下、肺下韧带等处有无淋巴结转移。
4、游离胃:用两把血管钳提起膈肌, 用电刀切开, 然后向食管裂孔及肋缘处扩大。
近裂孔处钳夹、切开并缝扎膈下动脉。
探查腹部(特别注意贲门周围、肝、胰、大小网膜、胃左动脉、脾门等处的淋巴结有无转移),沿胃大弯切开胃结肠韧带,保留胃网膜右血管及其血管弓.向下游离至近幽门处。
再分离脾胃韧带,将胃短动脉分支一一钳夹切断, 结扎.将胃向上、前翻, 暴露胃小弯。
在胰腺上缘向贲门方向解剖胃左动脉, 将胃左动脉游离后钳夹、切断、用双7 号线双重结扎.8、游离食管:胃游离完毕, 用两把Kocher 钳钳夹贲门,切断, 用碘伏棉球消毒切缘。
向上游离食管,途中分别结扎食管营养支及清扫食管旁淋巴结、隆凸下淋巴结、主动脉弓下淋巴结,游离食管至主动脉弓后时, 用手指进行钝性分离食管周围组织, 在锁骨下动脉外侧切开胸膜, 牵开主动脉弓,从弓上将食管拉出。
9、吻合:将胃从腹腔提出,用国产一次性切割缝合器将胃制成管状,提至主动脉弓上,在肿瘤上方5~6 cm 处, 绕食管全周作荷包缝合,于缝线之下顺食管长轴做长约2 cm 的切口,将钉槽头放入食管腔内,结扎紧荷包缝线,距荷包缝线以下约0 。
5 cm 处切断食管。
在胃前壁切一长约3 cm 的小口,吸净胃内容物后,在胃底最高点预定吻合部位, 用国产26号吻合器行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小心退出吻合器,检查食管及胃的残端完整。
将胃管放入胃内,缝合胃前壁切口, 浆肌层包埋,并加强缝合胃、食吻合口。
10、关胸:将胃置于食管床, 缝合纵隔胸膜3~4 针,使之包埋于纵隔内,仔细检查胸、腹腔无出血、漏气后,用7 号丝线间断缝合膈肌切口,于腋中线第7、8肋间,安置32号胸腔闭式引流管,4针7号丝线缝合上下肋骨, 逐层关胸.左胸弓下吻合1、右侧卧位, 于右腋下垫一薄枕,常规消毒铺单,取左后外侧切口, 经第6、7 肋间,断7肋进胸.2、分离粘连:胸腔内见广泛粘连,小心切开胸膜,钳夹并提起壁层胸膜和肋间肌, 将肺稍下压,钝性或锐性结合分离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