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维也纳分离派1
- 格式:ppt
- 大小:779.50 KB
- 文档页数:16
一·产生时间背景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一中产生的著名的艺术家组织。
1897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的美学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其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
维也纳分离派的目标是提供年轻的非传统创作者一个发表的平台,替维也纳带来外国画家的优秀作品,并自行发行杂志来展示团员的作品。
分离派声明没有任何宣言,也不主动鼓励任何显著的风格,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与象徵主义和平共存。
政府支持他们的目标,并给予公有土地的租约以建立展览厅。
分离派的象徵是雅典娜,代表著智慧、技艺、战争的希腊女神二·特点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
但其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
三·代表人物他们大胆实践,定期举办展览,并在1900年出版了设计期刊《室内》,在欧洲颇有影响。
其代表人物有画家克里姆特;建筑家和设计师瓦格纳、霍夫曼、奥布里奇、莫塞等人。
其中克里姆特和霍夫曼最负盛名。
1·克里姆特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克里姆特的作品强调个人的审美趣味、情绪的表现和想象的创造,他的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同时又具有东方的装饰趣味。
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注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他那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画面弥漫着强烈的个性气质,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分离派 secession分离派是艺术革新派 art nouveau的奥地利分支,取分离派为名意指:这个团体是从保守的维也纳学院分离出来(决裂出来)的,所以又称1897年的维也纳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的成员包括了许多出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诸如:霍夫曼(Hoffmann,J)、摩舍(Moser,K )他们尤其擅长家具设计、金属工艺设计与陶艺。
维也纳分离派对外十分开放,还为外国人办过设计展,如英国的麦金托什(Mackintosh)作品展,至今这个团体存在,不过1920年后这个团体就比较没有活动力了。
分离派与艺术革新派的差异在于:艺术革新派强调非几何的曲线,分离派强调直线与简单的几何曲线。
参考文献:Julier,G 1993 《20th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Duncan,Alastair 1994 《Art Nouveau》福井晃一1995(1978)《设计小辞典》--坐在阴影里,远远地看着她在台上台下地忙碌,强烈的场灯从她身后射来,逆光把她的身躯和脸庞都刻划得无比清晰圆润,即使在五十米以外,仍然可以纤毫毕现。
她随意地挽着袖子,露出洁白的小臂,一副干练的样子。
虽然她戴了眼镜,可是依然不会看清我。
这就是我的幸福,名字叫作:——暗恋。
分离派,(德Sezession)19世纪末维也纳美术界以学院派为主建立的“艺术家协会”中,一些持不同艺术见解的青年艺术家于1897年重新成立了“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
不久克里姆特等八位青年艺术家因观点不同退出该协会,于1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另行组织艺术家团体。
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艺术纲领,只是创作思想相近,便形成了所谓维也纳分离派。
分离派画家反对古典学院派艺术,宣称与其分离,主张创新,追求表现功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既强调在风格上发扬个性,又尽力探索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
分离派是在绘画、装饰美术、建筑设计上有过影响的新艺术流派。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123作者简介:赵炅涵,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浅析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赵炅涵(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本文主要从维也纳艺术分离派入手浅析克里姆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分别从他的三个绘画时期来论述,即古典主义转变象征主义时期、奢华的“黄金时期”和充满异域风情的东方风格时期。
从这三个时期来论述他的创作观念、创作技法即绘画风格。
关键词:装饰性;克利姆特;装饰绘画19世纪末的20年,以及20世纪初的十年间,一种以长而有秩序的曲折线条为特色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欧洲盛行,这主要体现在绘画,建筑,工艺设计,招贴画,插图,艺术等各方面。
这些艺术作品所传播的艺术主张的共同特征都是反对传统的古典风格。
如反对罗马到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一系列的装饰风格,希望主张艺术自由来追求自我。
尤其是日本的服饰画和陶瓷艺术的传播,欧洲各地的画家都参与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各项创作当中去,促进了新艺术风格的风靡。
一、古典主义转变象征主义时期1862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父亲是从事经营雕刻铜版画兼铜板工艺,受他父亲的影响,他和弟弟后来都成为了油画家和壁画家。
在他30岁之前的绘画风格既有古典主义学主义,也有自然主义的特色,这与他长期的学院式教育有关。
他的作品《阿波罗神坛》《罗密欧》《雅典娜女神》等都极具古典风格的趣味,许多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学院派的画家,然而他的画风在1897年开始发生转变,在这一时期,他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三幅壁画《哲学》《医学》《法学》。
在这三幅作品中,克利姆特打破了传统的构图和人体比例。
如《医学》中蜷缩在一起的人类,男女交杂。
其中有干瘪的老人、哺乳的母亲、将要生产的孕妇还有中间许多的魔鬼和窟窿。
再如《法学》中被公正、真理和律法所代表的三个女人包围起来的男人。
这个犯罪的男人还被一只巨大的章鱼捆绑着,只能看见半个痛苦的脸庞。
浅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作者:李延赵子墨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奥地利素来有欧洲的心脏之称,作为昔日中欧帝国的核心区亲历了数代帝国的交替,其更是艺术与浪漫的象征,孕育了众多的人文艺术大师。
1897年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十九名艺术家宣称从既有的一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组织中“分离”出去,形成了独立的创作与展览团体,称之为“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Vienna Secession)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团体,本文从维也纳分离派的历史沿革出发,浅要分析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中图分类号:J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066-01一、分离派的历史沿革(一)世纪末的艺术感官探索十九世纪末的奥地利,因着历史的压抑沉闷,在艺术领域,国家仍以保守的正统文化为其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塑造手段,学院派艺术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于此历史时期,奥地利君主在维也纳大兴土木,进行城市装置建设,寄意恢复国家昔日繁荣景象。
此举给予了当时美术界短暂的发展,然而,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延伸,顷刻间便造成了阶级对立和两极分化的局面。
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审美观念和艺术标准亦随之更新,旧有的艺术形式全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双向需求。
伴随着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的开展,新的美学思想对保守势力形成了巨大冲击。
维也纳分离派便是继此背景下产生的著名艺术家组织。
分离派的成员们致力于探索旧有的艺术形式之外的艺术可能性,意在于世纪之交的维也纳创造一种不受传统历史影响的“世纪末新艺术感官洲本验。
(二)维也纳分离派1.维也纳分离派的创建维也纳分离派,亦称奥地利艺术家联盟,其与新艺术运动一脉相承,是新的艺术思潮在奥地利的延伸。
分离派成立于1897年4月3日,是由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平面设计师科罗曼·莫塞(Koloman Moser)、建筑师约瑟夫·侯夫曼(Josef Hoffmann)和约瑟夫·马拉·欧尔布里希(Joseph MariaOlbrich)等人创建的。
维也纳的特⾊建筑之⼀分离派艺术馆
分离派艺术馆,是⼀座设计奇特的艺术馆,⾦⾊的球形屋顶由镀⾦的桂花叶⽚缀成,被维也纳⼈昵称为⾦⾊的圆⽩菜。
“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产⽣于19世纪末,他们的⼝号是“时代的艺术,⾃由的艺术”。
1897年以克⾥姆特为⾸的⼀批艺术家打破了他们与艺术协会画廊(Kunstlerhaus维也纳的艺术组织创⽴的协会和画廊,被分离派画家看作难以容忍地保守),分离形成⼀个新的艺术组织以“分离派”作为座右铭:“对于时代,它是艺术。
对于艺术,它是⾃由”。
挑战性的名称代表着艺术家们的决⼼,如今这句话醒⽬的刻在艺术馆的外墙上。
1898年约瑟夫.玛丽亚.奥博⾥希(Joseph Maria Olbrich),⼀个奥托.⽡格纳(Otto Wagner)的学⽣,在市政局提供的⼟地上为新的协会建造了⼀座新的具有青春艺术风格艺术画廊⼤厦-分离派艺术馆。
1985-1986年,分离派艺术馆的圆屋顶重新被镀⾦了,并且在著名建筑师阿道夫•克⾥施尼茨(Adolf Krischanitz)的指挥下,把分离派展览馆重新装修才得以焕然⼀新。
奥地利分离派的产⽣,是奥地利⽂化史上的重要事件。
注:设计师简介:约瑟夫·欧尔布⾥希(Joseph Maria Olbrich 1867-1908)⽣于今⽇的捷克,1890年⾄1893年从师于美术学院,结识了后来对他产⽣深远影响的⽡格纳。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他还进⾏⼯艺美术和绘画创作。
欧尔布⾥希是奥地利青年风格艺术家中唯⼀的⼀个严格遵守分离派宗旨创作的⼈。
在建筑中他注重植物形状的线条,发挥幻想,把洛可可艺术的装饰溶汇在⾥⾯。
642004年/10 总第138期装饰在欧洲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Otto Wagner)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瓦格纳早期从事建筑设计,并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但他在设计界的影响则是从1894年担任维也纳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开始的。
他早期的建筑风格倾向于古典主义,后来在工业时代的技术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观点。
在他1895年出版的《现代建筑》(Moderne Architektur)一书中,指出新结构和新材料必然导致新设计形式的出现,建筑领域的复古主义样式是极其荒谬的,设计是为现代人服务的,不是为古典复兴而产生的。
在维也纳艺术学院的就职演讲中,瓦格纳说:“现代生活是艺术创造惟一可能的出发点”,“所有现代化的形式必须与我们时代的新要求相适应”。
在《现代建筑》一书中,他对未来建筑的预测十分激进,认为未来建筑“像在古代流行的横线条,平如桌面的屋顶,极为简洁而有力的结构和材料”,这就非常类似于后来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观点。
瓦格纳认为现代建筑的核心是交流系统的设计,建筑是人类居住、工作和沟通的场所,而不仅是一个空洞的环境空间。
建筑设计应具有为这种交流、沟通提供方便和可能的功能,建筑的装饰也应为这种功能服务。
他在1900至1902年设计的维也纳新修道院40号公寓,就体现了“功能第一,装饰第二”的设计原则,并抛弃了新艺术风格的毫无意义的自然主义曲线,采用简单的几何形态,以极少的曲线进行装饰,令当时的设计界耳目一新。
他的代表作包括维也纳地铁车站和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虽然地铁车站还带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但邮政银行的大厅采用了椭圆筒拱的铁架玻璃天窗,墙和柱都不加任何装饰,线条简洁,玻璃和钢材成为完成建筑结构的载体。
维也纳分离派(Wiener Sezession)成立于1897年,其成员主要来自于维也纳学派,大多数为瓦格纳的学生,他们中有建筑家、手工艺设计家和画家。
因标榜与传统和正统艺术分道扬镳,故自称“分离派”。
维也纳设计理念特点
维也纳设计理念特点
维也纳的设计理念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该派别成立于1897年。
他们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 简约与功能性:维也纳设计理念强调“形式追随功能”,注重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他们摒弃了繁复的装饰和华丽的细节,追求简约而富有实际性的设计。
维也纳设计师注重生活空间的布局,强调“现代”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需求。
2. 抽象与几何化:维也纳设计师提倡使用抽象的形式和几何化的线条来表达设计的理念。
他们喜欢使用直线、曲线和各种几何形状,给人一种简洁而凝练的美感。
他们追求构图的平衡和谐,强调形式与空间的关系。
3. 统一性与整体性:维也纳设计师强调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将建筑、室内、家具和装饰物等各个方面都视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他们注重每个细节的协调和相互呼应,使整个设计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追求“艺术品般的愉悦和和谐”。
4. 自然与人文:维也纳设计理念强调将自然和人文因素融入设计中。
他们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提倡使用自然材料,并追求与自然光线的协调。
维也纳设计师还重视人文因素,考虑人们的需求和舒适感,注重设计与人的关系。
5. 倡导绘画与设计的结合:维也纳设计师认为绘画和设计应该
相互结合,互相借鉴。
他们追求平面和空间的统一,注重色彩和纹理的运用,使设计更具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
总的来说,维也纳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功能性、简约性、整体性和自然人文因素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维也纳设计师在当时的设计界具有领先地位,并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维也纳分离派”的核心精神及艺术风格
金钟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维也纳分离派”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作为当时新兴的表现主义画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分支,其无论是对于图案、线条等元素的象征性意义,还是艺术家对于时代精神的深刻思考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性。
其代表画家克里姆特和席勒,或是通过象征性的装饰图案,或是运用极富表现力的线条,都给我们展现了画家极其绚丽多彩而又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金钟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95.21
【相关文献】
1.我只愿融化在销魂的情欲中——论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林姆 [J], 王彧浓
2.维也纳分离派与风格派比较研究 [J], 熊莎;喻德荣
3.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奥托·瓦格纳作品探析 [J], 刘瑾
4.实用主义的胜利——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例看19世纪欧洲工艺美术 [J], 陈曦
5.绘画平面化中的装饰性——以维也纳分离派为例 [J], 朱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也纳分离派与风格派⽐较研究2019-10-071、概念定义1.1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的形成原因是艺术家希望彻底与19世纪下半叶的西⽅艺术界流⾏的两种趋势进⾏决裂。
他们⾸先必须打破旧时代的束缚,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和时代感的新风格;其次是拒绝西⽅艺术的另⼀趋势――⾃然主义。
其主张直线,主张简单的⼏何造型,内在稍加细节的装饰,讲究⿊⽩的中性⾊彩计划,其在很多⽅⾯与新艺术运动相呼应,但与新艺术运动的其它流派相⽐,其更接近于现代主义。
1.2风格派在标准化与合理化理想发展的同时,⼀系列欧洲艺术运动蓬勃兴起。
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的⼀场国际艺术运动,其有⼀个共同的出发点――绝对抽象的原则,即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然物体的联系,⽽⽤基本⼏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
其风格特征⾸先是把传统的建筑、绘画、雕塑、家具和产品设计的特征完全剥除,变成最基本的⼏何结构单体,或者成为元素; 其次是把这些⼏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结构组合,形成单体依然保持相对独⽴性和鲜明可视性的简单结构组合; 再次是对于⾮对称性的深⼊研究与运⽤;最后是⾮常特别地反复运⽤纵横⼏何结构与基本原⾊和中性⾊。
2、风格表现⽐较分析2.1 建筑表现特征⽐较2.1.1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建筑整体的特征是设计上⼀般采⽤简单的⽴体式⼏何形式,内在稍加装饰。
如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的设计:整座建筑⽴体感⾮常强,采⽤了简单的⼏何形, 但⼀些细节的地⽅稍加了装饰。
如进⼊学校的铁门,其顶部就⽤了⼀些装饰,来缓和整个建筑刻板的⼏何形。
其次是在外观上:这些建筑带有哥特式的简练、垂直的线条。
在室内设计上,⼀般采⽤直线和简单的⼏何造型,同时采⽤⽩⾊和⿊⾊为基本⾊彩计划,细节稍许采⽤⾃然图案。
2.1.2风格派其建筑特征把传统的建筑特征完全剥离了,变成最基本的⼏何结构单体。
这些⼏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并运⽤基本原⾊和中性⾊,如⾥特维尔德设计的乌德勒⽀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