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3化学中的平衡3.4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盐溶液的酸碱性》22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16
沪科课标版拓展型课程3.4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沈阳市第53中学化学组田园园盐类的水解之盐溶液的酸碱性课题盐溶液的酸碱性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9年5月授课人田园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1)通过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概念、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概念、特点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回顾思考】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来分,盐可以分成哪几类?酸+碱=盐+水(中和反应)生成的盐:1、强酸强碱盐NaCl、Na2SO42、强酸弱碱盐NH4Cl、(NH4)2SO43、强碱弱酸盐CH3COONa、Na2CO34、弱酸弱碱盐CH3COONH4[科学探究]:用合适的方法测定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回顾、思考、科学探究通过科学探究及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了解盐的类型及盐溶液酸、碱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习新沪科课标版拓展型课程3.4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沈阳市第53中学化学组田园园【学生实验】Ⅰ:用PH试纸分别测定家中的食盐味精纯碱小苏打的酸碱性,并预测CH3COONa、NH4Cl、Na2SO4、Al2(SO4)3溶液的酸碱性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有的呈酸性,也有的呈碱性。
【结论】正盐溶液谁强显谁性【思考】这是为何?知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部分盐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阅读课本,盐的水解与盐溶液的酸碱性?【科学探究】一、水的电离1.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1)CH3COONa溶液中有哪些电离?存在哪些离子?哪些离子可以相互结合?(2)CH3COO-跟H+的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对溶液的酸碱性有什么影响?CH3COONa+H2OCH3COOH+NaOH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酸式盐在溶液中的平衡交大附中孙世云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平衡,宏观辨识溶液酸碱性及反应,微观探析弱酸酸式根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科学探究、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2、通过碳酸氢钠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酸碱性的不同,从平衡常数上进行理论解释,从而推出酸式盐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强弱关系比较一般认知模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通过硫氢化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以及泡沫灭火器的实验,认识到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移动,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离子反应的发生。
(变化观念和平衡移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弱酸酸式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存在以及强弱比较难点:用平衡移动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技术、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高中阶段我们学过多种酸式盐,大家回顾一下你学过哪些酸式盐,最熟悉最先学到的是哪种?【生】硫酸氢钠等;碳酸氢钠引入主题【过渡】碳酸氢钠是一种弱酸酸式盐,弱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着两个平衡,分别是?【PPT】请大家利用桌子上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这两个平衡的存在【板书】一、两种平衡的存在电离水解【生】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生】动手实验验证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存在【师】我请同学们回答下,你选择了什么试剂?看到了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平衡【生】宏观现象——微观分析的存在?为什么这样设计?【过渡】从碳酸氢钠中平衡的探究我们知道弱酸酸式根离子存在着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碳酸氢钠溶液显示碱性,证明水解平衡占优势,程度大,【PPT】【师】对于平衡反应我们经常会用一个常量来表述它进行的程度,是什么常量?【问】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的程度大?【讲】由此说明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要比电离平衡常数大。
【生】平衡常数;大【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的弱酸根离子都是水解平衡常数大呢,我们看下亚硫酸氢根离子的两个平衡常数。
13.4盐溶液的酸碱性——盐类水解应用教学设计【设计思想】“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与原理知识,学习盐类的水解对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等基本观念均大有裨益。
许多教师都存在困惑:面对“盐类的水解”这种富有深度的理论课,怎样复习才有效?以问题来驱动教学,并分析了设计意图。
从知识、活动、情感三大视角分析教学,剖析学生关键能力体系中的五个能力水平,并评价其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实际都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平衡移动原理,已具备了解决盐类水解应用的知识储备,高二的学生自学能力,小组讨论,交流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且在心理上都有探索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自主,自研的学习方法,进行本节的教学工作。
【教材分析】选自高中化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四节,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弱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对《盐类水解》的教学要求是盐类水解的原理B级;常见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B级;水解的应用C级。
往往涉及到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因此教学要求为C 层次,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为盐类水解影响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现行《化学基本要求》指出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能力,这对他们的自身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培养这些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本节教学难点就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第三章化学中的平衡第四节水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盐溶液的酸碱性)高台县第一中学黄永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实质和规律[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实质和规律[教学准备]1.药品: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硫酸铝溶液、PH试纸。
2.仪器及用品:烧杯、点滴板、玻璃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投影以“3张被蜜蜂蛰了孩子的图片”缓解症状的处理方法分析引入本节内容。
(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求知欲)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诵读明确本节学习内容。
设疑: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来分,盐可以分成哪几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写盐的类型)二、新课讲授板书:(一)盐的分类过渡:让学生思考Na2CO3俗称纯碱,明明是盐,为什么称为“碱”呢?盐和碱之间有啥关系呢,通过实验来验证。
活动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填写导学案)2学生实验:使用PH试纸测试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硫酸铝溶液的酸碱性,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到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同组同学合作分工交流的能力和激起学生探究原因的欲望)活动二:探究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微课播放:NH4Cl溶液的水解原理,观看微课之后,从另一种形式引导讲解NH4Cl溶液的水解原理来强化学生的理解。
高二化学《盐类水解的应用》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时间:2018.12.13授课教师:张成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水解规律及平衡知识解释、说明有关化学事实。
能力培养: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注重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逻辑推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实验及问题讨论,加强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用实验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探究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对水解知识的拓展与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分析推理,迁移应用及科学抽象。
【重点与难点】水解规律的综合应用及准确的分析表述。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言】我们已经知道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其原因是由于盐类的水解。
本次课的内容是复习水解实质并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有关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其规律。
【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一、化学实验中盐类的水解问题1.配制盐溶液时,加酸或碱抑制水解:为了防止配制FeCl3溶液时可能浑浊,应向溶液中加入抑制水解。
实验室配制和保存硫酸铁溶液时,常常加入少量_________。
2.试剂存放: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盛放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把盐溶液蒸干:将FeCl3、AlCI3等挥发性酸的盐溶液蒸干_____(填能或不能)制得纯净的盐。
将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终得到_______、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得_______。
若将Al2(SO4)3、Na2CO3和NaHCO3的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的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会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检验培养学会学生定性的和定量的认识物质2、通过对酸碱指示剂发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于溶液酸碱性及酸碱度的检测培养学生能用实验的方法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物质学习重难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学习重难点:对于溶液酸碱性的认识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
师设疑:(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生思考并回答:(1)举出生活中有“酸”味的物质(2)学生猜想:通过紫色石蕊试剂变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来引课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然地参与到学习中。
学生在思考解2∕4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否呈酸性?师小结溶液酸碱性并介绍酸碱指示剂(酚酞试剂)。
师设疑: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得到的?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师设疑:如何表示溶液红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这些有酸味的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学生完成实验:P32“活动与探究”通过现象总结溶液的酸碱性生实验:P33“活动与探究”并总结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
生阅读教材:P34“拓展视野”生倾听、理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回忆旧知识并能将旧知识恰当的与当前的问题结合,旨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伍小蓉)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教学活动更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因此本堂课我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盐类水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学会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准确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对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分析过程,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辨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教学活动更应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因此本堂课我采取活动探究与理论探究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实现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流程设计:1、课堂引入设计:问题引入:(1)大家知道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呈碱性,那盐溶液呢?(2)Na2CO3属于盐,为什么俗名叫做纯碱?(3)为什么铵态氮肥的使用会导致土壤的酸化板结?(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入手着手,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达到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探究活动设计一:盐溶液都显中性吗?利用《化学反应原理》54页“活动探究”栏目,各合作学习小组用pH试纸分别测定醋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硫酸铵溶液和硫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并做好实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Na2CO3NaHCO3CH3COONaNa2SO4NaCl(NH4)2SO4NH4Cl酸碱性物质酸碱性物质结论盐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活动与探究】利用PH试纸检测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填写下表:酸性酸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碱性3、探究活动设计二:将以上7种溶液分类,让学生试图找出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或中性的规律测试对象生成该盐的盐的类型溶液酸碱性酸碱CH3COONa碱性Na2CO3NH4Cl酸性(NH4)2SO4Na2SO4中性NaCl实验总结:盐的组成(分类)与盐溶液的酸碱性关系。
1
高三一轮复习
《盐类的水解》导学案
【学习目标】1.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和规律,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实验设计能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
【学习过程】
以下生活实际: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能除去油污、明矾[KAl(SO4)2
12H2O]能做净水剂,都涉及到盐类水解的知识。
【知识回顾】常见的弱酸: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常见的弱碱: 有
和难溶性碱
等
【思考】
经实验测得,CH3COONa溶液呈碱性,NH4Cl溶液呈酸性,请用适当的离子方程式解释以上原因?
,
【知识小结】
一、盐类的水解
1.概念:
电离的
或
与水电离出来的
或
生成相应的
或
2.
实质:破坏
,促进。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盐类水解一般情况,程度不大,要用,不能用
、
②、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
,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
③、完全双水解要用
、
、
*
发生完全双水解:Al3+
和
等
Fe3+
和
等
【课堂练习1】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
A
、NH4+
、Ag+、PO43-、Cl-
B
、Al3+
、H+
、Cl-、HCO3
-
2
C
、K
+
、NH4+
、NO3-、CH3COO-
D
、Al3+
、Na+、SO42-、AlO2-
【课堂练习2】
【讨论】
CH3COONH4
和Na2SO4溶液为什么显中性呢?【知识小结】
4
、规律:有弱才
,越
越
,谁强显
性,同强显
性。
【讨论】如何增强纯碱溶液除去油污的效果?你有那哪些方法?
1.
2.
3.
4.
【课堂练习3】讨论各种方法对水解平衡CO32-
+H2O
HCO3-
+OH
-
的影响,并填表:
【知识小结】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内因:盐的本性
2.
外因:
①、温度:温度越
,水解程度越
;
②、浓度:浓度越
,水解程度越
;
盐的类型
实
例
水解的离子方程式PH
强碱弱酸盐NaClO
PH
7
CH3COONa
PH
7
FeCl3
PH
7
CH3COONH4
PH
7
Na2SO4
PH
7
方法
移动方向
水解程度
n(OH-)
C(OH-)
PH
升温
加水
加Na2CO3固体
加NaOH固体
加盐酸
加CH3COONa固体
加NH4Cl固体
3
③、外加酸、碱、盐:H+ 抑制
水解,促进
水解;
OH-
抑制
水解,促进
水解。
【探究活动】
向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加入少量的氯化铵固体,溶液颜色变浅,为什么?
甲同学猜想:氯化铵固体溶于水后水解显酸性,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颜色变浅;
乙同学猜想:氯化铵固体溶于水电离出
NH4+
,
NH4+
和
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
OH
-
浓度下降,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颜色变浅。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课堂小结】
一、盐类的水解:
1.
概念:
2.
实质: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盐类水解的规律: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内因:盐的本性
2.
外因:
温度:
浓度:
外加酸碱盐:
【课后作业】
1.下列反应不属于水解反应或水解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①HCl+H2O
H3O++Cl-
②AlCl3+3H2O===Al(OH)3+3HCl
③Na2CO3+2H2O
H2CO3+2NaOH
④碳酸氢钠溶液:HCO-3+H2O
CO2-3+H3O+
⑤NH4Cl溶于D2O中:NH+4+D2O
NH3·D2O+H+
4
⑥HS-的水解:HS-+H2O
S2-+H3O+
⑦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水中: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⑧NaAlO2与NaHCO3溶液混合:AlO-2+HCO-3+H2O===Al(OH)3↓+CO2-3
A.①②③④⑧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全部
2.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c(OH-) D.水电离出的H+和OH-与盐电离出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引起盐溶液呈酸碱性
3.有四种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且由+1价阳离子A+、B+和-1价阴离子X-、Y-组成的盐溶液,常温下AX溶液和BY溶液的pH都为7,AY溶液的pH<7,BX溶液的pH>7,则可能不水解的盐是(
)
A.AX
B.BX
C.AY
D.BY
4.在0.1
mol·L-1
K2CO3溶液中,由于CO2-3的水解,使得c(CO2-3)<0.1 mol·L-1。
如果要使c(CO2-3)更接近0.1
mol·L-1,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适量水
B.加入少量盐酸
C.加入适量KOH固体
D.加热
5.25
℃时,在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
B.加入10
mL盐酸时:c(NH+4)+c(H+)=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
D.加入20
mL盐酸时:c(Cl-)=c(NH+4)+c(Na+)
6.常温下,0.1
mol·L-1的三种盐溶液NaX、NaY、NaZ的pH分别为7、8、9,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HX、HY、HZ的酸性依次增强
B.离子浓度:c(Z-)>c(Y-)>c(X-)
C.电离常数:K(HZ)>K(HY)
D.C(X-)=c(Y-)+c(HY)=c(Z-)+c(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