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供暖指标值的确定方法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
民用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常见问题探讨发布时间:2023-04-25T07:56:06.67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期34卷作者:李翊铭[导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发展现状,李翊铭武汉洪东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我国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意义.并以江苏省为例,对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实施,向房屋消费者提供了有关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和能耗量指标等信息,让其对建筑能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于建筑能效测评的了解,提升大家节能意识,也为建筑能效测评单位的测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施工,能效改善引言建筑能效标识应该以建筑能效测评结果为依据,建筑能效测评是指对反映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核查与必要的检测,并给出其所处等级的活动[2]。
能效测评内容包括:基础项、规定项和选择项。
基础项为按照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方法,计算或实测得到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的项目,主要以相对节能率作为指标。
规定项为按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围护结构及供暖空调、照明系统需满足的要求;选择项为对规定项中未包括且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新技术进行加分的项目。
基础项相对节能率作为能效测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指标,是建筑物选型、布置、结构、材料及设备选用的综合体现。
1节能技术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作用1.1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当前的问题是人类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化石能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导致其发展受限,所以尽快开发新能源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新能源是提升我国能源基础、优化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小范围内可以采用新能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摸索大规模应用的新能源模式,比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清洁能源都可以应用在小范围建筑物施工中,从而降低大规模应用的技术门槛。
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能源消耗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制定和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节能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开支,还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建筑的舒适度。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式。
首先,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能源消耗也随之增加。
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对能源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且,建筑能源消耗的增加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制定和执行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是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能效设计、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建筑节能技术等方面。
建筑能效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等设计。
而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则是指在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上,优先选择节能环保的材料和设备,如节能灯具、保温材料等。
此外,建筑节能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等技术的应用。
这些内容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最后,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方式是多方合作的结果。
政府、建筑业、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等各方都应该共同参与其中。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标准和规范,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建筑业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积极应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
科研机构应该加强科研攻关,提出创新的节能方案和技术。
而社会公众也应该提高节能意识,积极支持和配合相关工作。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建筑节能工作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供暖面积热指标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住宅供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住宅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标准。
本文将围绕供暖面积热指标展开探讨,旨在介绍其定义、计算方法和重要性。
一、定义供暖面积热指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面积所需的供暖热量。
它是评价供暖系统能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以W/平方米(W/m²)为单位进行表述。
供暖面积热指标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供暖系统的能耗情况。
二、计算方法供暖面积热指标的计算方法通常如下:1. 确定供暖季节的起止日期。
根据当地气象数据,确定供暖季开始和结束时间。
2. 收集相关数据。
包括建筑面积、室内设计温度、节能保温措施、当地气象数据等。
3. 计算供暖期间平均室内温度。
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室内设计温度,计算供暖期间的平均室内温度。
4. 计算供暖季节的总供暖热量。
根据建筑面积和平均室内温度,计算供暖季节的总供暖热量。
5. 计算供暖面积热指标。
将总供暖热量除以建筑面积,得到供暖面积热指标。
三、重要性供暖面积热指标在住宅供暖系统设计和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居民舒适度。
供暖面积热指标可以帮助设计师确定合理的供暖热量,确保室内温度在舒适范围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提高供暖系统能效。
通过合理计算供暖面积热指标,可以避免过度供暖或供暖不足的情况发生,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供暖系统的能效。
3. 降低能源消耗。
供暖面积热指标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适当的保温材料和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居民的供暖费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个供暖面积热指标的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实际中的作用。
假设某小区的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供暖期间为120天,室内设计温度为20摄氏度,当地供暖季开始日期为11月1日,结束日期为次年2月28日。
根据当地气象数据,供暖季间平均室内温度为18摄氏度。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建筑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热能需求量,通常以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能耗表达。
耗热量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评估建筑物的能效,并与其他建筑物进行比较。
常用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包括单位面积建筑耗热量(kWh/m²)、单位建筑体积耗热量(kWh/m³)等。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基于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原理。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能量平衡可分为两部分:传导热和换气热。
传导热是指建筑物从墙体、屋顶、地板等部位通过传导方式流失的热量;换气热是指建筑物由于正常通风或机械通风导致的热量流失。
根据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和通风情况等参数,可以通过建筑物能量平衡方程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指建筑物在采暖季节内所需供应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衡量采暖方案和采暖设备容量的重要指标。
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热损失、室内温度要求、室内外温差、建筑物热容量等因素。
采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通常分为两个方面:导热热负荷和风冷热负荷。
导热热负荷是指通过墙体、屋顶、地板等传导方式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热量。
导热热负荷的计算基于建筑物的传热原理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风冷热负荷是指由于空气流动导致的热量流失。
风冷热负荷的计算考虑了建筑物的通风量、室内外温差等因素。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在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衡量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可以找出节能潜力和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
其次,采暖设计热负荷的准确计算对于采暖系统的设计和容量确定至关重要。
准确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确保采暖系统运行正常,满足室内温度要求,同时避免设备过大或过小造成的能源浪费或不足。
总之,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是评估建筑能源消耗和采暖装置设计的重要指标。
准确计算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设计热负荷可以为建筑能源管理和采暖系统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提高建筑能效和保障室内舒适度。
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措施探讨China 's Civi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Measures■郭丽娜■Guo Lina[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民用建筑能耗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加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民用建筑节能必要性,提出了民用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民用建筑节能措施[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and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the trend of civil building energyconsumption is steadily rising.It aggravates our country's energypressure, restric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economy.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energy conservationfor civil build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summarizes 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forcivil buildings.[Keywords] civil construction, energy-saving, measures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大量民用建筑及其配套设施迅速兴建,但是由于建筑节能意识尚未深入民心,节能技术运用尚不够成熟,在民用建筑迅速兴建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损耗。
此外,早期民用建筑大多采用单一建筑材料,其导热系数高,室内能量快速流失,而且供暖方式为集中供暖,住户不能根据各自的供暖需求自行调节,从而增加了能耗。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供暖指标值的确定方法探讨张宇晨(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1)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居住水平的不断升高,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等观念。
在这种背景下,对民用建筑能耗的要求逐步提高。
其中,供暖指标值的确定方式与之息息相关。
文章主要对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供暖指标值的确定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民用建筑;能耗指标;供暖指标值;确定方法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7)04-0211-02建筑供暖是民用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部分。
建筑供暖能耗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建筑内部的使用模式等。
建筑能耗问题关系着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民用建筑中,对供暖能耗的标准有一定的规范与要求。
通过对民用建筑供暖能耗指标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供暖指标值,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能够降低能耗,促进民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民用建筑供暖耗热量指标1.1 建筑供暖耗热量概述建筑供暖耗热量是指在供暖季节,供热系统对建筑输送的实际热量耗热量指标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建筑的保温性能,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等因素有关。
为了简化起见,民用和建筑耗热量指标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直接挂钩。
由于建筑耗热量指标,可以通过控制建筑物传热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即规定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和门窗气密性,而不必规定建筑物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限值。
如果供热系统运行不当,就有可能过量供热,导致能源的浪费。
1.2 民用建筑供暖耗热量的现状一般情况下,供热系统对建筑实际输送的热量与建筑的实际需求量是不相等的。
当实际输送的热量小于维持建筑正常室温所需的热量时,建筑内部的温度就开始逐步降低到18℃以下,不能满足供暖需求。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热量明显大于建筑的实际耗热量。
对于大部分民用建筑来说,室内温度明显高于18℃,甚至长期保持在25℃左右。
这种状况的出现不仅浪费能源,还降低了居民的舒适度,增加了因室内外温差较大带来的患病风险,着是供暖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应尽力避免的。
1.3 供暖能耗过高的原因(1)供热系统的调节不当,同一小区甚至同一建筑内存在较大的热力失调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末端温控设备损坏或完全不具备自动调节能力。
实际工程调查发现,作为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末端自动温控阀不是被简单的替换成了手动阀门就是采用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完全达不到自动控制室温的要求;②缺乏专人管理与维护。
一般单位或居民区仅在供暖季开始打压试水时会有供热或物业等部门相关人员进行维护,而此时室内外温度均较高,一些异常现象难以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因此实际运行中很多热力和水力失调现象普遍存在。
在供热系统的末端没有进行有效调节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热源处的供热量,进行调节,最终导致,供热能耗整体增加。
(2)各级供热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细致的与气温变化相适应的调节措施,或调节措施落后。
纵观整个供暖季,当日气温的变化常常打破供热部门以往的运行经验,加之供暖热源温度的调节直至影响到末端用户有6h甚至更长时间的延迟(根据管网的大小)。
这就导致了部分供热部门不能有效的根据热源出力来控制室内温度,从而整体增加了建筑耗热量。
1.4 供暖节能供暖耗能的浪费,非常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迫在眉睫。
大力推广各种节能新技术及理念,制定各种节能政策,在满足居民实际热量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做细供热系统的调节工作,尽可能降低过量供热的程度,促进实际需热量与实际供热量的和谐统一。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供热系统的的控制与调节还存在着很多困难,使用者的节能观念普遍不强,供热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强,节能措施及技能政策的实施还不到位,种种原因,都使过量供热的情况很难完全消除。
因此要根据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循序渐进,逐渐改善目前的供热状态,降低能源的损耗。
2 供热输配系统的能耗指标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主要的输配系统是城市热网和区域管网。
而其主要考核和评价标准是管网的热损失率指标和水泵耗电输热比。
2.1 管网的热损失率根据实际数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不同供热部门的管网供热损失率皆有不同,有时差别非常大。
一般对于大规模供热企业的热网来说,因为对供热系统的管理相对比较完善,技术比较先进,其管网的热损失率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而部分城市的中小型供热企业其管网运行的热损失率由于运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客户群体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与上述大规模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的长期亏损入不敷出,因而均处于热损失率较大的运行状态。
这部分中小型供热企业由于数量较多其累计的热损失总量也是相当可观。
2.2 水泵耗电输热比在供暖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能耗是供暖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水泵所选型号的不同,水泵运行时的工况也就不同,耗电指标自然也就不同。
如果水泵选用得当,其运行就尽可能的使工作状态点处于高效区,则电能消耗小;如果水泵选择不合理,那么其工作状态点就可能处于高效区之外,则无效电能的消耗也就越大。
此外,管网水泵的电耗大小与一次网温差,流量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3 供热系统热源能耗指标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是指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能制备和供应中心,目前主要是指热电厂。
而热电厂又主要是以热电联产作为主要的供热方式。
热电联产是指热电厂在生产电能的同时利用汽轮机做功后的蒸汽对用户进行供热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比分别生产电、热能节约燃料。
评价热电联产的能耗需要通过产生的电能和热能分摊所消耗的燃煤。
在分摊的过程中有多种方法。
从目前来看,电力部门主要是根据锅炉产(下转第217页)DOI:10.19537/ki.2096-2789.2017.04.135参考文献:[1]钱冬江.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60+77.[2]岳文萍,周强茂,刘飞飞.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90-91.[3]程桂平.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福建建材,2014,(4):34-35.作者简介:薛颖(1983-),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结构设计方面。
表1 典型电厂的供热煤耗名称机组容量(MW)供电量(万kWh)供热量(万t)消耗煤量(万t)供热煤耗kg/GJ 河北某电厂33089391.7251.838.729.4山西某电厂330171168.4455.071.726.0北京某电厂20020455.6175.911.122.7内蒙古某电厂13575066.7277.434.630.1(上接第211页)热的实际效率,把热电联产的产热量换算成为实际燃煤,这样就使热电联产的产热效率与锅炉的产热效率相统一起来,通过热电联产,有效的降低了燃煤的消耗量(见表1)。
4 民用建筑供热能耗指标供热能耗指标的计算是根据以上各部分内容的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的。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绝大多数是多层多单元建筑,中高层和高层建筑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仍然要保证这些住宅建筑的耗热量达到规定指标标准。
在实际热能消耗过程中,根据以上各部分的指标情况,结合供热地区的实际,采用科学的计算方式,计算出供热能耗指标。
对于我国目前供暖能耗而言,主要是指对燃煤的消耗,要认清这种实质,严格根据民用建筑建筑供暖耗煤量指标的规定,根据供暖指标值的相关确定办法,制定出有效的节能措施,节约热能,促进民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5 结束语综上所述,民用建筑供暖系统的能耗指标值确定方式主要有:民用建筑的耗热量指标、建筑供暖输配系统能耗指标、民用建筑供暖系统热源能耗指标、建筑供暖能耗指标。
这四部分指标内容缺一不可,要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核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式,才能够综合这四种指标完成对供暖指标值的确定。
这对于我国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夏建军,江亿.民用建筑能耗标准中供暖指标值的确定方法[J].建设科技,2015,(14):51-55.[2]冯可梁.建筑能耗分析与决策方法及其在北京市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3]杨玉兰.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与建筑能效标识研究[D].重庆大学,2011.[4]罗蕴姣.住宅建筑能源消耗计量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作者简介:张宇晨(1981-),男,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暖通空调设计工作。
(上接第203页)的研究。
设计人员主要是加大对构件进行分析,并且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相关结构的整体性。
设计桥梁工程时,设计人员需要加大对设计理念的更新。
必要时候,设计人员需要跟随时代的更新,进行创新。
设计理念对设计的工作产生的作用十分的重大,设计人员需要保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施工中的准备工作。
3.4 学习国外先进成果桥梁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加大对细节的掌控,设计人员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
设计人员可以加大对国外的先进工程分析。
设计人员在进行调整的时候,需要加大对自身的设计工作进行补充,可以结合自身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进行解决,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解决存在的问题。
对西方先进国际的设计成果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大对我国设计成果进行创新。
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也可以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的先进实例,并且对我们国家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的时候,加大对新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工程的安全耐久性。
3.5 注意超载问题一些建设时间较长且老化的桥梁依旧在使用,已经不能适应设计荷载的变化。
部分桥梁的通车量超过设计要求,原本的设计方式不符合车流量的变化趋势。
有些车辆使用人员违法超载运营。
这些情况都属于桥梁超载问题,桥梁超载就会导致疲劳问题的发生,其疲劳应力增大,损伤程度加大,严重情况下会发生超载导致的破坏事件。
如果超载造成的桥梁内部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4 结束语综上所述,桥梁工程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大对安全耐久性的研究。
设计时加大对设计人员的检查、对设计人员的技术进行更新、做好对细节的分析、积极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保证桥梁工程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钟丽清,杨占雄.桥梁设计中存在的安全耐久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0,(1):94-96+104.[2]黄玉良.桥梁设计中存在的安全耐久性问题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6,(1):363-364.[3]李春艳,李永杰.桥梁设计原则及加固技术途径初探[J].工程技术研究,2017,(1):39+44.[4]于涛.当前桥梁设计的典型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181.[5]党栋.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及其组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2.[6]党栋.公路桥梁设计荷载及其组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2.作者简介:李力(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桥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