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水资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2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概念、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培养学生分析水资源问题的能力,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资源的特点、分布及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2.难点:水资源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利用案例等。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学习水资源概念(1)讲解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水资源的定义。
(2)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价值。
3.学习水资源分布(1)展示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讲解我国水资源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4.学习我国水资源状况(1)讲解我国水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污染等。
5.分析水资源问题(1)分组讨论:针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课堂小结(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课后作业(1)绘制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标注主要河流、湖泊及水资源丰富地区。
(2)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水资源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资源有哪些特点呢?”2.水资源的分布展示水资源分布图,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哪些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哪些地区较为缺乏?”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指出:“我国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3-3 水资源(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水资源,属于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通过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概况、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三个方面。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水资源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掌握水资源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布、利用和保护。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水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水资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资源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介绍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如地表水、地下水、降水、蒸发等。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3.操练(10分钟)分发案例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
要求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经验或存在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初中地理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3. 培养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水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2. 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学生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水资源相关图片和视频;3. 水资源保护宣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都与什么资源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片都与水资源有关。
3. 教师提问:那么,什么是水资源?它为什么重要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
2. 教师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生态环境的维持和发展至关重要。
3. 教师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衡,有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的地区水资源匮乏。
4. 教师讲解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但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节约。
5. 教师介绍水资源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城市节水措施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资源的定义、重要性、分布、利用和保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本节课所学,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 调查身边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人教版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2. 使学生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
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
2. 教学课件:包括水资源分布图、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图等。
3. 教学素材:相关新闻报道、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如夏秋多、冬春少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案例,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等。
2. 讲解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及其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作用。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呢?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2. 邀请水资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水资源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1课时时空分布不均》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水资源第1课时时空分布不均”,主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季节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季节变化,掌握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2.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3.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3.水资源分布图、案例材料等教学素材4.教案、课件等教学文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现象。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季节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初中地理8上水资源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资源的含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不均匀性的原因。
2. 利用案例和实例,探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提高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教学难点:1.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分析。
2.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水资源的含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呢?2. 让学生通过案例和实例,探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我国水资源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呢?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水资源的含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同时,学生能培养节水意识,提高珍惜水资源的观念,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2课时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主要讲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学会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水资源的分布、总量和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但部分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际情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节水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案例、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明确水资源的重要性。
2.学习水循环的过程,深入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
3.了解人类如何利用水资源,同时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学内容:1.了解水资源及其重要性讲解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以及人类社会得益于水资源的方方面面。
2.学习水循环的过程通过讲解地球水循环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现象如何影响水循环,从而加深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理解。
3.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课堂上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水资源保护中。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明各个知识点的关键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同时关注学生问题的解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图像法: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片、地图等形式展示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
3.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探讨、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1.导入以图片和动画方式,介绍全球水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2.学习水循环1.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循环。
利用图像和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雨、融化、地下水和河流等。
2.让学生探究自然现象。
以实际例子展示自然现象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现象如何影响水循环。
Step3. 水资源利用及保护1.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认识水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如人类饮水、灌溉农田、发电以及制造工业用水等。
2.了解水资源保护措施。
强调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控制水污染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
Step4.小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多媒体PPT及相应动画、图片等。
2.参考资料:《绿色生活,节约能源》,方便好用的环保材料及工具。
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让学生回答水循环及水资源保护相关问题。
初中地理的水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2) 了解地球上水体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
(3)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
(4)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知道水浪费和污染现象,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 通过阅读各类图表,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释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2. 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及影响。
3. 节水意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的视频,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 新课导入(1) 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区分狭义水资源和广义水资源。
讲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包括对社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地球上水体的分布,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
讲解地球上水体的分布,重点介绍淡水资源的分布和比重。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丰富与匮乏。
(3)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其原因。
引导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4)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水浪费和污染现象,节水的重要性。
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水浪费和污染现象。
强调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
3. 案例分析以农民伯伯从南方搬到北方种植粮食为例,分析农民伯伯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水资源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农民伯伯应该种植什么粮食作物?(2) 为什么要种植这种粮食作物?如何向农民伯伯解释?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水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水资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 了解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4. 掌握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析图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水资源利用状况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数据了解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2)教师讲解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水浪费、水污染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如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等。
5. 案例分析:教师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性。
6.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设计节水标语、广告等,并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水资源分布图,标注主要河流和湖泊;2. 调查家庭、学校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提出改进措施;3. 撰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视频、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水资源教案初中地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分布,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途径,知道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珍惜水资源、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分布,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3、课堂讲解:讲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介绍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如南水北调工程。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资源分布不均对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节水的重要性。
5、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状况,引导学生关注水浪费和污染现象。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7、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节水意识,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四、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利用状况,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资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评价等。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包括视频、图片、图表等。
2、南水北调工程介绍资料。
3、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表。
七、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水资源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途径。
初中地理水资源教案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作为初中地理老师,怎么做水资源教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水资源教案,欢迎阅读!初中地理水资源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途径,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逐步培养和提高读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原因及解决途径,培养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节水意识,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应的解决途径。
三、教学过程1、导入:视频《我国东部地区今夏南涝北旱》,引出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2、空间分布:【情景一】住在南方的农民伯伯,搬到北方种粮食,由于他对北方的水土情况不太熟悉,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为他分析情况,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1)他应该种植的是什么粮食作物呢?(2)为什么要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你可以图文并茂告诉农民伯伯吗?【情景二】当农民伯伯种植小麦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地形平坦有很多耕地可以利用,可惜的是水资源不足,干旱严重的时候,农作物甚至无法生长。
【小组讨论】(1)1、请结合右图为农民伯伯分析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情况?并分析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对策,解决问题。
【思维拓展】为什么要把水主要调到华北地区而不是西北地区?3、时间分布:【情景三】春天来了,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准备播种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干旱,小麦迟迟不能发芽。
【小组讨论】(1)为什么春季会遇上干旱呢?(通过看图指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2)这种分布特点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利和不利方面)(3)请为农民伯伯想想办法,并且说说你是怎样操作的?4、结束:“节水比调水更重要”(为后面“保护水资源”作铺垫)四、板书设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兴建水库初中地理水资源教案(二)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共三节内容,前面两节主要是介绍地球上水对人类的影响,本节教材主要是要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分布以及人类是如何影响水资源的,要让学生对于我国的甚至全球的水资源现状、未来有个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水资源为一点扩散到别的资源,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水资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水资源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水资源的了解也限于生活经验。
但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尚不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时间分配和空间差异;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图、图表等资料,直观地展示水资源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件,使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水资源的相关地图、图表和案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水资源的知识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空间差异。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水资源的时间差异。
提问:“你们发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
《水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3.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节水比调水更重要。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密切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重点与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2.我国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3.培养节水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世界上海陆面积比图。
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不必在用水问题上斤斤计较,小题大做。
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这幅漫画讲得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珍惜水资源。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资源,并为身边的水资源问题出谋献策。
二、新课学习(一)时空分布不均读图分析地球水资源形势(地球上水是丰富的,淡水资源却是有限的)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等一些淡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1)空间分布特点读图分析,水资源哪里多?哪里少?(南丰北缺;西北和华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读图分析,我国水土资源配置合理吗?(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思维拓展:为什么西北地区,缺水严重?(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思维拓展:为什么华北地区,缺水严重?(自然原因: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旱严重;河流少,且流量较小社会经济原因:多,生活用水量大;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2)时间分布特点读图分析:四城市什么季节降水较多?(夏秋降水较多)归纳:①季节变化大读图分析:我国降水年际变化______,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_____。
(大;也大)归纳:②年际变化大小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3.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时间分布不均:易洪涝、易干旱;空间分布不均:南北方农业差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二)合理利用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的措施时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兴修水库,如三峡水利枢纽空间分布不均的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水资源地理教案水资源地理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资源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资源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
水资源作为“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
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
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中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护与治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资源的分布、功能、开发与利用、保护与治理。
2. 难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分布。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1. 水资源的定义与功能1.1 什么是水资源?1.2 水资源的功能有哪些?2. 水资源的分布2.1 世界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2.2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3.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 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2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3 跨流域调水4. 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4.1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4.2 水资源保护的方法4.3 水资源治理的措施5. 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5.1 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5.2 如何防止水污染?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资源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方面的创意。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地域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水资源的定义与功能,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3. 课堂讲解:分析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讲解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介绍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方法。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
2. 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调整。
3. 关注学生对水资源的认知程度,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水资源的定义、分布、利用、保护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份完整的地理《水资源》教案范文模板。
一、教学内容1、资源的定义和概念。
2、全球、国家和局部水资源的分布情况3、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4、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概念,认识水是生命之源。
2、掌握全球、国家和局部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资源的短缺与过剩的地区。
3、认识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了解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了解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了解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通过引入环节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讲授主题将教学内容分段,逐段详细讲解,建议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可以将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建议将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提问、答复等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拓展。
3、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体验知识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阶段性的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2、作业评价通过分组或个人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体现出个人对水资源的见解和思考。
3、实践评价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材,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解读和讲解。
第三节、水资源
教学目的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教学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法、谈话法等
教学用具
对媒体、板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什么叫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水。
就目前状况来看,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2.水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为什么?(属可更新资源。
因为水是可以不断循环和更新的。
)
大家知道水资源对人类十分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习新课
第三节中国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
(1)在外流区中,若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其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有何不同?(北少、南多)
(2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我国水资源在地区的分布方面有什么规律?(内少外多,北少南多)
[教师归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
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建国以来,我国华北地区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普遍增产,用水量也随之大增。
再加上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猛增,所以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严重缺水。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板书]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
[板书]
2.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板书]
[提问]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水位随季节有无变化?哪个季节水量大,哪个季节水量小?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夏秋多,冬春少[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夏季降水丰富,河水量大;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
河流的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小结]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板书
[读图练习]指导学生分析课本‘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
思考如何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
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
[板书]
1.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
[板书]
2.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
[板书]
[学生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
三、水能的分布与开发[板书]
1.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
[提问]根据己学过的知识分析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为什么?(西南、中南地区,这些地区河流水量大,落差也大)
2.我国水能的分布[板书]
[教师归纳]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
这些水系河流的上游河段,流经我国地势变化剧烈的地区,而且水量又比较丰富,因此这些河段水能很丰富。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
)
3.葛洲坝和龙羊峡水电站[板书]
[教师讲解]我国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在全国兴建了很多座水电站,其中长江上的葛洲坝和黄河上的龙羊峡发电量最大。
但到1987年底为止,全国已开发的水能资源还不到可开发总量的10%,尚未开发利用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我国水电的开发潜力还很大。
复习巩固
1.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2、对照我国水电站分布图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内容。
课后练习
创新练习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