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 格式:ppt
- 大小:511.00 KB
- 文档页数:16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1.通过鉴赏,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
2.学习细节描写这种写作方法。
3.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塑造典型的人物或构建典型的场景。
[专题扫描]“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人的品格可以从细微中见出,一件事也常常由细节决定其成败。
一篇作品,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常常是那些具体的细节。
作品中的细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
细节描写犹如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赋予作品以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许多作文内容空洞,通篇没有一处亮点,这大多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有话不会说。
而细节,恰是作文成熟的重要标志。
该如何有效地将细节与故事情节、细节与人物性格、细节与文章结构联系起来,让细节描写成为文学作品有力的表现方式呢?本专题将循序渐进地加以讲解,并切实引导大家将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一个小偷准备“洗手”从良的故事的研读和探讨,引导我们对细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通过对数篇学生习作或散文佳作的研读和探讨,分别从三个角度揭示了细节描写对文章写作的巨大作用:一、细节与故事情节;二、细节与人物性格;三、细节与文章结构。
,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回忆相关作品、想象创新作品和感悟写作短文等三道大题的设计,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
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分别引用了古今中外的五位作家、学者有关细节描写的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揭示了细节描写的作用、特点以及应把握的原则。
[对应学生用书P35]1.在《重新做人》中,当保险库里的小女孩生命危在旦夕的紧张时刻,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拉尔夫向安娜蓓尔讨要玫瑰花这个细节?小说结尾,侦探班·普瑞斯放走了杰米·华伦汀,这个细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两处细节描写对你写作时刻画人物有什么启发?[互动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在这个紧张时刻,拉尔夫明白:如果不救小女孩,就会让自己心爱的未婚妻安娜蓓尔失望,同时也违背自己重新做人的信念;而要凭自己的本领打开保险库,那么自己是小偷的真实身份势必暴露,自己将不能再是拉尔夫,而重新变回小偷杰米·华伦汀,这样就可能失去安娜蓓尔对自己的爱。
提高写作靠勤学,选准典型写真切;关键时刻讲细节,画龙点睛才叫绝。
这里有一段学生习作,这里有一段学生习作,写一个犯了错的学生进老师办公室的情景。
请对它进行修改,老师办公室的情景。
请对它进行修改,把叙述变成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变成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我走进了办公室,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 老师" 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 了一声。
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 (提示:我是怎样走进办公室的?有什么动作或心情?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作或心情?﹡老师的目光是怎样的?看到那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样“ 样的目光我又有什么心情?我是怎样“喊” 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老师的,有什么心情?老师点头的神态、一声的语调如何?“嗯”一声的语调如何?这些都是可以展开来描绘刻画的。
来描绘刻画的。
细微处见精神作文指导《细微处见精神》哎呀!说起“细微处见精神”,我这小脑瓜里立刻就像放电影一样,闪过好多好多的画面呢!就说前几天吧,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那天气可真好呀,阳光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在树叶间跳来跳去,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湖边有个老爷爷,正坐在那儿专心地钓鱼。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老爷爷紧紧地盯着水面,一动不动,就像一座雕像。
我忍不住问:“爷爷,您都坐这儿好久啦,不累吗?”老爷爷微微一笑,说:“孩子,钓鱼可不能着急,得有耐心,细微之处才能见分晓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过了一会儿,水面上的浮标轻轻动了一下,老爷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可他并没有马上提竿,而是继续静静地等着。
我心里那个急呀,心想:爷爷,快拉呀,鱼都要跑啦!就在这时,浮标猛地往下一沉,老爷爷迅速提起鱼竿,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就被钓了上来。
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老爷爷笑呵呵地说:“孩子,看到没?就这一点点细微的动静,要是不注意,鱼可就跑喽!”我这才明白,原来钓鱼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呀!还有一次,我们班组织大扫除。
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有的擦窗户,有的扫地,有的拖地。
我负责擦黑板,我觉得这活儿挺简单的,不就是擦擦黑板嘛!可当我擦完一看,哎呀,黑板的边边角角还有好多粉笔灰呢!这可怎么办?正当我发愁的时候,我们班的劳动委员走了过来。
她拿起一块小抹布,仔细地擦着那些边边角角,一边擦一边说:“做事情可不能马虎,细微的地方更能看出咱们认真不认真!”我听了,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又认真擦了起来。
你看,无论是钓鱼时注意浮标的细微动静,还是擦黑板时留意边边角角的粉笔灰,不都是从细微处体现出一种精神吗?这就好像盖房子,一砖一瓦虽然小,可少了哪一块都不行,细微之处才能让房子更坚固呀!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啦,老师批改作业时的一个小批注,妈妈做饭时精心摆放的配菜,爸爸修理东西时专注的眼神……这些细微之处,不都展现着人们的认真、用心和热爱吗?所以呀,我觉得细微处真的能见精神!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小的细节,说不定它们就能决定一件大事的成败呢!。
作文专题: 第五讲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同学们平时写作时,老师常常会说某某人离题了,这“离题了”除了少数人写的根本不是题目的内容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没处理好,如写《假如我是老师》,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
这样的文章肯定被打入冷宫的。
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
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立意。
“文以意为主”。
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立意的要求: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
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
同时,还要“立”得新颖。
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
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
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
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一〕立意要正确: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
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
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
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1、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也是复杂纷繁的,只有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
2、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提炼能力。
它需要在写文章时学生自己提炼主题,若没有提炼能力,文章便无法展开;或者提炼的观点有失偏颇,整篇文章的立意就会出现偏差。
3、立意健康,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于微小处见精神——细微环节描写1.通过鉴赏,明确细微环节描写的内涵。
2.学习细微环节描写这种写作方法。
3.驾驭运用细微环节描写塑造典型的人物或构建典型的场景。
[专题扫描]“细微环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于微小处见精神”“细微环节确定成败”,人的品行可以从微小中见出,一件事也经常由细微环节确定其成败。
一篇作品,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经常是那些具体的细微环节。
作品中的细微环节,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微小动作、神情、物件、景色等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的描写。
细微环节描写如同点睛之笔,运用得好,往往能达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的艺术功效,给予作品以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很多作文内容空洞,通篇没有一处亮点,这大多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有话不会说。
而细微环节,恰是作文成熟的重要标记。
该如何有效地将细微环节与故事情节、细微环节与人物性格、细微环节与文章结构联系起来,让细微环节描写成为文学作品有力的表现方式呢?本专题将按部就班地加以讲解,并切实引导大家将细微环节描写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一个小偷打算“洗手”从良的故事的研读和探讨,引导我们对细微环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重要作用的相识。
,其次板块“活动体验”部分通过对数篇学生习作或散文佳作的研读和探讨,分别从三个角度揭示了细微环节描写对文章写作的巨大作用:一、细微环节与故事情节;二、细微环节与人物性格;三、细微环节与文章结构。
,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回忆相关作品、想象创新作品和感悟写作短文等三道大题的设计,理解并运用细微环节描写。
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分别引用了古今中外的五位作家、学者有关细微环节描写的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或方面揭示了细微环节描写的作用、特点以及应把握的原则。
[对应学生用书P35]1.在《重新做人》中,当保险库里的小女孩生命危在旦夕的惊慌时刻,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拉尔夫向安娜蓓尔讨要玫瑰花这个细微环节?小说结尾,侦探班·普瑞斯放走了杰米·华伦汀,这个细微环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两处细微环节描写对你写作时刻画人物有什么启发?[互动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1)在这个惊慌时刻,拉尔夫明白:假如不救小女孩,就会让自己心爱的未婚妻安娜蓓尔悲观,同时也违反自己重新做人的信念;而要凭自己的本事打开保险库,那么自己是小偷的真实身份势必暴露,自己将不能再是拉尔夫,而重新变回小偷杰米·华伦汀,这样就可能失去安娜蓓尔对自己的爱。
细微之处见精神——让细节描写为高考记叙文加分山东临沭一中李明英“好的细节描写就像萤火虫的屁股,总是一亮一亮的,吸引读者的注意。
”这是南师大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授对细节描写所作的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也恰恰说明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细节描写、景物细节描写和场景细节描写三部分。
成功的细节描写,能使文章血肉丰满,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下面,我们从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中来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让细节为高考记叙文加分:●人物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个个传神的细节,犹如人体身上的细胞,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一、绘肖像,以形传神《辞海》中说:“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
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动作或细微的生活情节描写,往往可以深刻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梁实秋先生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是这样描写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的:“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他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寥寥几笔,就把梁先生与众不同的外貌特征,儒雅率真的个性勾勒出来。
鲁迅在《孔乙己》中是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外貌:“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写,作者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对人物孔乙己进行描绘:年事已高,却过着半饥半饱、常遭欺凌侮辱的生活;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可见其是一个既穷又懒之人。
作者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刻画出了一个穷困潦倒、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二、描语言,凸显个性古人说:“言为心声。
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作文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个超棒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的小镇上,有一个平凡却非常特别的爷爷,他的名字叫老李爷爷。
老李爷爷年纪很大了,白胡子长长的,头发也全白了。
可是他每天都穿着一件蓝色的老棉袄,走路的时候一步一步都很稳,就像他跟大地有个秘密。
小镇上的人们都说他是“活化石”,我觉得他说不定是个超能力者呢!有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正聚在公园里玩游戏,突然看到老李爷爷在公园的一角蹲下了。
他在干什么呢?我们都很好奇,于是偷偷溜过去看。
哇,原来他在修一个坏掉的长椅!“老李爷爷,您在干嘛呀?”我忍不住问。
老李爷爷抬起头,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长椅坏了,坐上去不舒服,我要把它修好,让大家都能坐得舒舒服服的。
”小伙伴们都很吃惊,“可是这长椅已经很旧了,您为什么还要修它呢?干脆换一个新的不就好了。
”老李爷爷摇摇头,说:“这长椅虽然旧了,但它陪着大家好多年了,有感情的。
修好它,就像是把旧朋友重新带回生活中。
”听到这话,我心里暖暖的。
于是,我和小伙伴们也决定帮老李爷爷一起修长椅。
我们拿起工具,虽然手忙脚乱的,但看到长椅一点一点变得结实起来,我们都开心极了。
那天,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把长椅修好了。
老李爷爷坐下来,咯咯笑着说:“看,这样坐上去多舒服啊!”从那天开始,我们每个周末都喜欢去公园,坐在那个修好的长椅上聊天玩耍。
每次坐在那儿,我就会想起老李爷爷说的那句话,“修好它,就像是把旧朋友重新带回生活中。
”除了修长椅,老李爷爷还做了很多让人感动的小事。
比如,他每天都会去公园捡垃圾,虽然他年纪大了,但捡起垃圾时动作却特别仔细。
有一次,我看到他弯腰捡起一个塑料瓶,然后放进垃圾桶里。
他的动作很慢,但却特别认真。
“老李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捡垃圾不累吗?”我问他。
老李爷爷笑了笑,“不累啊,保持环境干净是大家的责任,我只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通过这些小事,我发现,虽然老李爷爷做的事情看起来很普通,但他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让我们看到平凡中也能有伟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