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新闻集团丑闻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42
默多克窃听丑闻张秋玥高三13班 12号事件回顾:这是一份大名鼎鼎的报纸,在168年的历史中,深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独家爆料“害了”不少名流巨贾。
被默多克收购之后,它在“膻色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7年,《世界新闻报》记者因窃听威廉和哈里王子的手机信息被捕入狱。
然而,对王室的“不敬”并没有阻挡它的脚步,直到2011年,对平民的窃听(窃听被绑架女孩误导警察)终于激起民愤———它轰然倒下。
更多“龌龊的”隐情浮出水面,英国人人自危。
自此,默多克旗下的英国小报,包括著名的《太阳报》,好似多米诺骨牌,都被拉下水。
默多克传媒帝国在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少女米莉之死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的泰晤士河畔沃尔顿,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
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了解。
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
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讯了。
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米莉的真实电话号码。
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讯。
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
”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
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
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手机是怎么了?这场悲剧蒙上了更多阴霾和疑问。
默多克四面楚歌传媒帝国或遭瓦解Rupert Murdoch faced calls Sunday for the break-up of his British media empire despite issuing a second public apology for thephone-hackingscandal that has gone to the heart of the establishment.上周日,鲁伯特默多克再次为旗下报纸的电话窃听丑闻向公众道歉。
不过,这桩丑闻已经影响到新闻集团的核心,道歉也阻挡不了要求解散他的英国传媒帝国的呼声。
The media baron's latest attempt to atone forthe crisis spawnedby the News of the World fell on deaf earsas opposition Labour leader Ed Miliband called for new ownership laws to dismantle his British media interests.反对派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呼吁实施新的媒体所有权法,以减少默多克在英国媒体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这使得媒体大亨默多克最近为化解《世界新闻报》引发的危机所做的努力都打了水漂。
Britain's top police officer meanwhile came under renewed pressure over his links to Murdoch's executives, adding to concerns about the Australian-born magnate's influence in the corridors of power.与此同时,英国最高警官也面临新的压力。
谁撼动了默多克的传媒帝国?7月15日,管理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报纸的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成为“窃听门”以来,新闻集团辞职的最高级别管理人员。
也是在7月15日,新闻集团拥有的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莱斯·欣顿宣布辞职,并立即生效。
莱斯·欣顿其人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美国报纸《华尔街日报》发行人。
《世界新闻报》前主编,现任新闻集团下属新闻国际CEO的丽贝卡·布鲁克斯,715日给员工群发了邮件,宣布她已经辞职。
在邮件中布鲁克斯对在《世界新闻报》担任主编时,该报出现了大规模的窃听丑闻而感到不安,为自己没能注意和解决这些问题表示了遗憾。
但是布鲁克斯强调,她确实对个别员工实施的窃听一无所知。
她还就窃听事件向受害者道歉。
瑞贝卡·布鲁克斯的辞职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43岁的这位女强人跟默多克的关系情同父女,非常能干,32岁就当上了世界新闻报的总编,是英国最年轻的报纸总编,后来还担任过《太阳报》总编,继而升为新闻国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窃听事件曝光后,布鲁克斯一度非常强硬,拒绝承担责任并辞职。
但随着窃听事件风波不断扩大,在卡梅伦首相等朝野各界人士的压力之下,最终她宣布辞职,并表示要集中精力,维护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编辑、媒体高管的清白名声。
或许,默多克和人们都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没预见到事态发展的进程。
早先,路透社报道称,对默多克的传媒帝国而言,丑闻的影响也许会迅速消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就《世界新闻报》停刊分析说,实际上,《世界新闻报》最近几年仅少量盈利,收入在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内占据小部分,报纸经营还遭遇了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
主动关闭该报,体现了默多克“见好就收”、“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集团发展策略。
“如果再晚一年半载,也许后果会更严重。
”因此,从媒体布局的高度考量,这次“关门”造成的损失可以靠集团内部其他媒体经营补回来,也是默多克对旗下多家不同媒体布局和资金链的一次调整机会。
传媒大亨默多克就窃听事件发表公开道歉信(附全文)所属:沪江英语难度:困难来源:ibtimes 评论:6编辑点评: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事件把传媒大亨默多克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最近,各种压力让默多克和新闻集团对此事件不得不做出各种表态。
周末,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全国性报纸的广告版刊登了整版的道歉信。
Rupert Murdoch has apologised for the 'serious wrongdoing' of the News of the World phone hacking scandal, in an advertisement to be placed in all national newspapers this weekend. 本周末,鲁伯特·默多克在所有全国性报纸的广告版上为旗下新闻集团电话窃听丑闻“严重的错误”公开道歉。
News International is placing a full page advert across a range of national newspapers on Saturday as part of a range of marketing campaigns designed to repair the company's damaged image. The apology will be featured in all New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tomorrow's Daily Mail, Daily Telegraph, Financial Times, Guardian and Independent.新闻国际在很多全国性的报纸上安排了一份正版的广告,以此作为公司形象的挽救措施。
这份道歉信也会发表在新闻集团旗下的所有出版物以及第二天的《每日邮报》、《每日电讯》、《金融时报》、《卫报》以及《独立报》上。
默多克事件的来龙去脉《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迅速发酵,最终把不可一世的传媒大帝国——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双双逼到危机的漩涡中心,且事件的影响仍在不断蔓延、扩大。
那么,“窃听门”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事态的发展,对默多克帝国、对英国政坛,又将有怎样的影响/老问题新麻烦“窃听门”事件其实是个老问题。
早在2005年底,《世界新闻报》就被发现涉嫌窃听皇室成员,并入侵威廉王子的语音信箱,事件牵涉到该报记者克里文.古德曼和私人侦探格里恩.穆尔卡,此事导致当时的报社总编安迪.库尔森辞职,但库尔森本人拒绝承认事先知情;到2010年,不断有新的类似事件被曝光,范围涉及皇室、政坛人物、文体明星等等,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此事并非如默多克集团所一直一口咬定的,系个别操守不佳记者、编辑的个人行为,而是普遍的、见怪不怪的常态,对此报社、乃至新闻集团在英国的分支——新闻国际许多重要人物是知情、默认或乐见其成的,默多克父子对此也难辞其咎。
然而默多克父子和新闻集团5年来却一直试图淡化、推诿责任,拒绝公开负责、认错,并一直试图“一对一”和受害人庭外和解,最高一笔庭外和解费竟高达70万英镑。
由于事态越来越严重,2011年1月,伦敦警察局重新调查电话窃听案,令“窃听门”从总体上上升为刑事案件范畴,至4月,已有24件个案被正式起诉,包括电话窃听、盗取语音信箱信息、窃取当事人银行密码、入侵对方电子邮箱账户等等,对此默多克集团直到4月才有保留地对部分当事人公开道歉,且承认对其中8起个案负责。
几乎与默多克集团吞吞吐吐开始道歉同时,一条消息从警方传出,并被默多克系英国传媒的冤家对头《卫报》首先披露,消息称,《世界新闻报》涉嫌窃取2002年失踪、后发现已经死亡的13岁女童米莉.多尔语音信箱,偷窥者不但从中非法获取大量个人信息,还刻意删除一部分信息,以便更多“新料”可以及时收到。
此事成为“窃听门”的爆发点。
在此后短短几天里,新的受害者不断浮出水面,其中包括被窃取儿子病情细节的前首相布朗,诸多各界名流,也包括阿富汗阵亡士兵家属等许多普通人,涉及人数达数千人之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窃听门”绝不是一起个案,而是整个新闻集团的总体性危机,到了7月初,前《世界新闻报》主编丽贝卡.布鲁克斯,乃至默多克父子本人,都相继被牵扯在内,其以78亿英镑全资收购天空电视台的计划,也遭到广泛质疑而陷入困境。
走下神坛的默多克作者:田晟来源:《财富堂》2012年第07期去年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世界新闻报》曝出的窃听丑闻震惊全球。
如今,这场丑闻不仅余波未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波及到默多克的卫视网络,甚至威胁到他的福克斯新闻频道。
尽管新闻集团极力修复形象,但随着警方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诸多不利指控一一指向新闻集团,默多克旗下越来越多的记者被拘留调查,甚至他的儿子詹姆斯也在劫难逃。
“我的心跳停止了40秒”——这是默多克的《星期天太阳报》于今年2月26日出版的创刊号的头版内容。
这份报纸被默多克推出用来代替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关闭的《世界新闻报》,和其旗下的《太阳报》并存,目的是为了继续在利润丰厚的周日花边小报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同时也为了向其在英国的报业子公司下属们证明,尽管面临不停的指控和拘捕,默多克仍然坚定地站在他们身后。
但默多克自己也深陷丑闻,因此,虽然报纸的第一期售出300多万份,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
因为就在次日早上,在英国皇家法庭的73号房间中,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副调查专员苏·埃克斯曝光了通过调查获得的有关默多克集团令人震惊的新证据。
作证之前,50多岁、气质颇佳、留着一头利落短发的埃克斯坐在一众记者前面,和前副首相约翰·普里斯考特密切交谈。
正是埃克斯告诉了普里斯考特,尽管警察一再向他保证,但他的语音邮件还是被窃听了45分钟。
当埃克斯走向证人席的时候,她拉直了笔挺的警服——据说海伦·米勒在英国电视剧《头号嫌疑犯》中的造型就曾受到她的启发。
埃克斯双手交叠在桌上,向主管英国媒体行为适当性的大法官布莱恩·莱韦森陈述说,她的调查发现了《太阳报》新的犯罪证据。
她提到默多克旗下《太阳报》的记者为获取线索向几乎所有领域的政府官员行贿,并作证说这种行贿是《太阳报》的惯常做法,其内部有一整套流程来协助行贿并且隐瞒受贿官员的名字。
埃克斯在证词中提到,一名政府官员在几年的时间内接受了8万英镑的贿赂,而一名《太阳报》记者为获取各种线索,总共行贿15万英镑。
默多克案例分析
默多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商业巨头,他的商业帝国曾经风光无限,但也曾经饱受争议。
默多克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成功与道德困境并存的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令人关注的案例。
首先,默多克作为一个商业领袖,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媒体帝国,拥有多家知名的报纸和电视台,成为了媒体行业的领军人物。
他的商业帝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影响力,让他成为了商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默多克的成功也伴随着道德困境。
他的媒体帝国曾经卷入了多起丑闻和争议,比如窃听丑闻和贪腐丑闻等。
这些丑闻不仅损害了他的企业形象,也让他陷入了道德和法律的困境之中。
他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和指责,甚至不得不关闭一些媒体机构来化解危机。
默多克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商业成功与道德困境并存。
一个企业家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信任,只有遵守法律、尊重道德,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在面对道德困境时,企业家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修复企业形象。
同时,企业家也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避免类似的道德困境再次发生。
总之,默多克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商业道德课。
商业成功与道德困境并存,企业家应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勇于承担责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危机,修复企业形象。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谁撼动了默多克的传媒帝国?——“窃听门”事件分析案例概述2011年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
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
消息一出,英国举国哗然。
2002年3月的一天,13岁英国伦敦女孩米莉在放学回家途中失踪。
6个月后,采蘑菇者在森林里发现米莉尸体,警方最后证实米莉遭到一个夜总会门卫绑架并杀害,但米莉遭绑架后活了多久,至今不清楚。
米莉失踪期间,《世界新闻报》雇用私家侦探窃听她的手机语音信箱,这个侦探还删除了语音信箱内部分信息,以留出手机接收新信息的存储空间,从而有利于“更多新闻报道”。
此举让米莉父母误以为女儿还活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干扰了警方对案件的侦破。
这种行为终于激起英国各界公愤,成为压倒这份报纸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新闻报》是一份英国小报,每周日发行。
该报纸是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报的周日版。
该报纸停发之前每周出版印刷3445459份,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英语报纸,以报道许多名人以及涉及名人的丑闻的文章而出名。
2011年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
于是,默多克宣布关闭《世界新闻报》,这份已有168年历史的报纸,让其在7月10日发行的最后一份报纸的头版上发出“谢谢大家,再见。
”的绝唱中屈辱地死去。
据称这期发行量达到500万份。
随着调查的深入,更多隐情浮出水面,被卷进本次窃听风暴的人物好似多米诺骨牌,纷纷都被拉下水。
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般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
自此,默多克传媒帝国伸往英国的触角遭到重重一击。
案例分析一、新闻的过度自由与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1.新闻自由—是权利也是责任自17世纪弥尔顿“出版自由”的口号提出以来,“新闻自由”的口号也随之诞生,这标志着人类步入一个新时代。
案例默多克的债务危机默多克的债务危机是指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在2024年爆发的一系列丑闻和法律诉讼事件,导致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全过程。
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经营着全球范围内的新闻、电视、广播和出版业务,包括知名的英国报纸《太阳报》和《星期日太阳报》,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福斯电视台等。
然而,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却因为丑闻和违法行为导致巨额的法律诉讼和赔偿费用,从而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
这起丑闻使得默多克家族的媒体帝国声誉扫地,在法律诉讼和赔偿费用上耗费巨额资金。
为了避免持续的负面影响,默多克家族宣布关闭《星期日太阳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更严格的道德准则和监督机制。
然而,这些措施无法挽回公众对于新闻集团及其所属媒体的信任。
在债务危机的同时,默多克家族面临着另一项巨大的法律诉讼风险。
2024年,新闻集团被曝光私人调查员非法窃听手机信息和支付警察贿赂的丑闻。
这一丑闻引起了英国警方和政府的重视,进行了全面调查。
随后,英国议会成立了一委员会对新闻集团的丑闻进行听证,并传唤了默多克家族的高层管理人员作证。
这一系列调查和听证进一步暴露了新闻集团的违法行为,对其媒体业务造成了严重打击。
为了降低风险,默多克家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媒体帝国不受进一步法律诉讼的影响。
首先,新闻集团决定将其电视业务分拆,将福斯电视台独立成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这样一来,即便新闻集团面临重大赔偿责任,其媒体业务也能够保持相对独立。
此外,新闻集团还出售了一些非核心资产,以筹集资金来缓解债务压力。
最大的一宗交易是出售英国报纸《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给了澳大利亚出版公司悉尼先驱晨报(News Limited)。
此外,新闻集团还出售了其位于伦敦的总部大楼,并缩减了员工规模。
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默多克家族的债务危机还是导致了新闻集团的股价大幅下跌,并且受到了投资者和股东的质疑。
这一系列丑闻和债务问题也使得默多克家族的继承计划被迫加速,默多克的子女们被要求更早地接任公司的管理层。
“默多克帝国”现危机纸媒阵地告急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传媒帝国大厦”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似乎正在变成一栋“危房”。
昨天深夜,英国媒体的报道称,新闻集团子公司新闻国际公司(News International)原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Rebekah Brooks)已经被英国警方逮捕。
布鲁克斯因窃听丑闻已经于15日早间辞职。
“现在不仅仅是英国三大主要政党空前团结,和他们同一阵线的还有除新闻集团以外的每一家新闻集团、各行各业的名人。
”英国外交部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窃听以及有偿向警方购买消息等丑闻对新闻集团的影响显而易见。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评论称,一个曾经几乎人人都畏其三分的巨人(默多克)似乎变成了舞台上被嘘声包围的“哑剧小丑”。
和过往几十年在世界各地“攻城拔寨”相比,如今的默多克或许正在思考着下一个人生课题:如何守住他的传媒江山。
本报记者通过查询新闻集团2010财年报告发现,报纸出版发行业务仅占新闻集团总收益的18%,而且正呈下滑之势。
“新闻集团已经不在既定发展轨道上前进。
”前述英国官员对记者表示,新闻集团的高管似乎从来没像现在这样摇摆,同时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收购的失败,打乱了新闻集团未来发展蓝图的整体进程。
挥泪斩马谡对于默多克这位年已耄耋的老人来说,品读自家的报纸已经变成一种煎熬。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最新报道,未来10天内,英国最大的付费电视供应商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ritish Sky Broadcasting,下称“BSkyB”)独立董事将同股东讨论鲁伯特·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是否应该继续担任该公司主席。
BSkyB,这本是一块已经到嘴的“肥肉”。
默多克正在“挥泪斩马谡”。
当地时间15日,布鲁克斯辞去新闻集团旗下新闻国际公司CEO一职。
“全民公敌”默多克今年,默多克80岁。
这不算老,默多克的母亲103岁仍然健在,老默也能再拼几年。
对于关心传媒的人来说,你可能不知道麦克卢汉,但你不可能不知道默多克。
但如今的鲁珀特·默多克很苦恼,他或许应该披上雨衣而不是运动衣出现在公众面前,因为“口水”已经从四面八方喷涌而至。
随着新闻集团“窃听门”继续发酵,新闻集团被迫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旗下高管相继辞职或被捕,默多克被迫接连道歉,铺天盖地的指责、谩骂和攻讦,会成为埋葬默多克传媒帝国的开始吗?传媒“拿破仑”默多克1931 年3 月11 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1952 年其父去世后默多克继承了阿德莱德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
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07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51.6亿美元的价格将道琼斯集团和《华尔街日报》收入麾下,默多克登上事业的顶峰。
短短的几十年内,由小报老板发展成为国际报业大王,不少奄奄一息的报纸到他手中就能起死回生,默多克被称为“媒体怪杰”、“传媒业的拿破仑”。
一只“老狐狸”铁腕的手段和迷人的魅力,是默多克纵横媒介江湖的武器,尽管他在追逐商业利益时咄咄逼人而且冷酷无情,但私下里他也能态度温和,并善于游说。
同时,默多克还与政界保持着极为良好的关系——当然,任何一个了解媒介威力的人都不会想要得罪默多克。
既在商业上咄咄逼人,又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比其他媒体巨头都更灵敏,默多克就是一只“老狐狸”。
这只“老狐狸”以三寸不烂之舌打消了媒体界的疑虑,收购了《华尔街日报》等资产。
然而一旦他控制了这两家媒体,就迅速解雇了它们的编辑,尽管他刚刚还信誓旦旦地承诺要保持编辑独立性。
在新闻集团,默多克是不可取代的。
在已过去的接近60年中,新闻集团只听命于神一样的这个人。
《太阳报》网站被黑发布默多克死亡假消息
北京国际在线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深陷窃听丑闻的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太阳报》网站,日前遭到黑客攻击,网站上发布了一条默多克死亡的假新闻。
黑客组织“LulzSec”通过Twitter微博宣布对此事负责。
“LulzSec”组织在Twitter上称:“我们现在拥有《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了。
”网站被黑后,访问《太阳报》网站的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标题为《媒体大亨尸体在家中被发现》的新闻。
新闻中写道:“警方宣布,他们发现现年80岁的默多克已经死在他的花园里。
他昨晚吞服了大量钯,在今日凌晨过世。
”随后“LulzSec”组织又发布消息说:“我们很高兴开了个玩笑,我们搞乱了默多克的《太阳报》。
”
“LulzSec”组织还在Twitter称,他们已经成功侵入了新闻集团英国子公司新闻国际公司的电子邮件账户,并且开始公布该公司编辑人员的手机号码、个人电子邮件地址以及密码等。
但是有迹象显示,这些信息似乎是几年前的。
这些账户中,有一个是属于“丽贝卡·韦德”(Rebekah Wade)的,这是新闻国际公司总裁丽贝卡·布鲁克斯(Rebekah Brooks)婚前的名字。
2009年丽贝卡就开始使用夫姓。
此外,还有《太阳报》网站编辑皮特·皮克顿(Pete Picton)的电话号码,但他已经于2010年离职。
“LulzSec”组织说,他们正与新闻国际公司的网络管理员“战斗”,争夺网站控制权。
新闻国际公司没有对此事做出评论。
(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