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昼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9.24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北)方(东)方移动着。
2、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长)。
阳光下的物体在(正午12点)影子最短。
3、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高);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低)。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是(自东向西)。
6、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渐渐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
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短--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终相反。
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沙漏)、(漏刻)、(水钟)、(蜡烛)、(圭表)、(日晷)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太阳投射物体的影子的移动)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针)、(晷面)、(晷面上的刻度线)。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
7、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8、在玩手掌日晷的时候,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课件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2.光的传播3.光的反射4.七色光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6.热对流7.热辐射4.物体的传热本领第三单元地表的变迁9.地球的表面10.火山和地震11.地球的内部12.地表雕刻师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4.露和霜15.雨和雪16.水滴的“旅行”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17.刺激与反应18.从刺激到反应19.我们的大脑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是大自然中不被人类掌控与操作、没有经过加工和改良的光源,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等。
人造光源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而人工制造出来的光源。
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人造光源有点燃的火把、油灯、蜡烛,开启的电灯(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等。
4、判断某种光源是自然光源还是人造光源,关键是判断某种发光体是否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
5、可见的“发光体”分为两类:光源与反光物体。
6、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7、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8、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9、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3.能观察记录植物在一天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教学难点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交流讨论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添加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师: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生:白天学习工作,晚上休息。
师:下列哪些动物是夜行动物?生:猫头鹰、刺猬。
演示刺猬和狗的生活作息。
学生观看学习。
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作息习惯?生1:白天活动的动物:老虎,大象,牛,羊,鸡,鸭,鱼,猪,鹿、蝴蝶、蜜蜂等很多。
生2:晚上活动的动物:刺猬、蛾、蝎子,猫,蝙蝠,老鼠,猫头鹰,刺猬,河马是晚上出水觅食的,萤火虫,独角犀等。
师: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生:……师:动物作息习惯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光是影响动物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动物的活动都与光照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各种动物的活动行为都与一定强度光的照明有关。
有的动物适应弱光的生活方式,称为夜行性动物。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条件,称为昼行性动物。
师:动物有许多活动都和光线有关。
鸟类醒来和鸣叫与光照强度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不同季节便有鸣叫时间的不同变化;蝗虫迁飞时如果遇到太阳被云遮住,立即停止飞行;金龟子在日落后五六分钟出现。
这些都说明光照对动物行为的作用。
师: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