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使用新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7
水泥相关规范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对工程的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水泥产品在使用中具有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泥相关规范。
本文将围绕这些规范展开讨论。
一、水泥相关标准1. ISO标准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制定了许多针对水泥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等等。
2. GB标准GB标准是中国实施的一种法定标准体系,其编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简称“国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标委会”)联合制定。
在水泥领域,GB/T175-2007《水泥》是最主要的标准之一。
3. ASTM标准ASTM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简称,其拥有数万种标准,其中许多是水泥生产和应用相关的标准。
如ASTM C150、ASTMC595等。
4. EN标准EN是欧洲标准的缩写,其针对水泥产品的标准包括EN 197、EN 413和EN 450等。
二、水泥产品规范水泥产品规范通常涉及水泥性能指标、物理参数和化学成分等方面,以下是常见的规范之一。
1.硅酸盐水泥规范硅酸盐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水泥种类。
其国际上最通用的规范是ASTM C150。
ASTM C150规定硅酸盐水泥应满足以下要求:初始和28天强度、时间流变性质、热量释放、化学成分等。
2.矿渣水泥规范矿渣水泥是以矿渣或熟料为主要原料的水泥种类。
ASTM C595是其国际上最通用的规范,其规定了初始和28天强度、时间流变性质、热量释放、化学成分等要求。
3.高性能混凝土规范高性能混凝土是目前建筑领域普遍应用的一种材料。
其主要规范有ASTM C94、ASTM C143、ASTM C39、ASTM C511等。
水泥标准编号和等级划分我国对六大通用水泥各项标准已作修改,原采用(国标)GB177-85方法已经废止不再使用,六大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炭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这三个国家标准(包括六大通用水泥)早已于1999年12月1日起生效,过渡期为1年4个月,即2001年4月1日起相应三个老标准(包括六大通用水泥)废止,正式实施六大通用水泥新标准。
新标准是将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 (兆帕)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强度等级的数值是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三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三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六大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水泥强度龄期均为3天、28天两个龄期,每个龄期均有抗折与抗压强度指标要求。
新旧水泥标号对应为:新标号: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62.5,62.5R,旧标号: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725、 725R,其中带“R”为快速凝固型,凝结时间: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6.5h;普通为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2h。
其标号越高硬度越强质量也越好,其终凝时间就越短。
水泥可以袋装或散装,袋装每袋净重50±1.0kg。
包装袋应符合GB9774规定。
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强度以kgf/ cm2计。
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28 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7 d、28 d。
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规定成府令第号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8号《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7月10日市政府第11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葛红林二○○七年八月六日成都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内水泥生产、经营、储藏、运输、使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主体)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市散装水泥的监督管理,直接管理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等五城区(含高新区,以下统称五城区)范围内散装水泥工作。
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具体实施散装水泥的管理工作。
区(市)县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或当地政府确定的散装水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散装水泥的监督管理,可委托区(市)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具体实施散装水泥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交通、水务、经济、财政、质监、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散装水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规划与计划)区(市)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发展散装水泥的组织领导,编制散装水泥发展专项规划,并将提高散装水泥供应量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第五条(鼓励表彰)鼓励发展散装水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
对在发展散装水泥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
第六条(设施能力)水泥生产企业、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应提高供应散装水泥和散装预拌砂浆的综合能力。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水泥生产企业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散装设施能力必须达到70%以上。
第七条(企业要求)水泥制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必须全部使用散装水泥。
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2023年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修订:
1. 取消了复合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
2. 调整了氧化镁含量的技术要求,将硅酸盐水泥的氧化镁(质量分数)由“≤%”改为“≤%”,同时增加了“压蒸安定性合格”的要求,并作为型式检验的参数之一。
3. 调整了氯离子含量的技术要求,将氯离子(质量分数)“≤%”。
4. 修改了低碱水泥的技术要求,修改为“当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增加了水泥放射性核素限量和测定方法。
总的来说,本次标准修订主要基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用户需求以及我国水泥的生产、使用和质量现状,旨在优化水泥性能、适应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完善水泥组分相关规定、维持水泥多品种和多等级的先进性,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此外,本次修订还着眼于绿色化、标准化、系列化、可追溯和水泥生产应用区域化等方面,以促进我国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湖北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118号)《湖北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已经1997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省长蒋祝平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湖北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发展散装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境内散装水泥生产和推广使用的管理。
第三条鼓励生产和使用散装水泥。
发展散装水泥事业,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散办)负责全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行政管理工作。
各市(含地区行署、州、省直管市,下同)散装水泥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散办)负责本行政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行政管理工作。
其业务接受省散办的指导。
县(含县级市,下同)、乡镇原则上不设立散办。
第五条各级散办的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发展散装水泥事业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编制本行政区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制订散装水泥年度生产计划,经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后,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
(三)按规定征收、管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四)负责散装水泥推广、生产、使用方面的信息交流,职工培训,宣传教育以及散装水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五)协调、解决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的问题。
第六条水泥生产企业应提高生产和供应散装水泥的综合能力,新建的生产企业(含新建生产线)本世纪末必须配备发放70%以上散装水泥能力的设施。
因客观原因需推迟配备的,须经主管部门和散办批准。
第七条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水泥生产项目,必须坚持生产项目与散装水泥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在中国,自留地浇筑水泥地坪的行为是否合法及最高处罚标准,会根据土地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决定。
如果未经审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比如在农业用地上硬化建设,可能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地方性的土地使用规定。
具体到非法占用农用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可以并处罚款;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罚款的具体数额,各地可能有不同的实施细则和标准,需要依据当地的相关法规和具体案情而定,并无全国统一的“最高”处罚标准。
例如,《江西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中提到的罚款标准是针对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违规行为,并不直接适用于私自改变农用地性质的行为。
因此,如需了解具体的处罚标准,建议咨询当地自然资源局或相关行政部门获取最新和准确的规定。
1.忌受潮结硬受潮结硬的水泥会降低甚至丧失原有的强度,所以规范规定,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应复查实验,按实验结果使用,对已受潮成团或结梗的水泥,须过筛后使用,筛出的团块搓细或碾细后一般用于次要工程的砌筑砂浆或抹灰砂浆,对一触或一捏即成粉的水泥团块可适当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2.忌暴晒速干混凝土或抹灰如操作后便遭暴晒,随着水分的迅速蒸发,其强度会有所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因此施工前必须严格清扫并充分湿润基础,施工后应严加覆盖,并按规范规定浇筑养护。
3.忌负温受冻混凝土或砂浆拌成后,如果受冻,其水泥不能进行水化,兼之水分结冰膨胀,则混凝土或砂浆就会遭到由表及里逐渐加深的粉酥破坏,因此应严格遵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进行施工。
4.忌高温酷暑凝固后的砂浆层或混凝土构件,如经常处于高温酷热条件下,会有强度损失,这是由于高温条件下,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会分解;另外,某些骨料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分解或体积膨胀。
对于长期处于较高温度的场合,可以使用耐火砖对普通砂浆或混凝土进行隔离防护。
遇到更高的温度,应采用特制的耐热混凝土浇筑,也可在水泥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磨细耐热材料;5.忌基层脏软水泥能与坚硬、洁净的基层牢固地粘结或握裹在一起,但其粘结握裹强度与基层面部的光洁程度有关。
在光滑的基层上施工,必须预先凿毛砸麻刷净,方能使水泥与基层牢固粘结。
基层上的尘垢、油腻、酸碱等物质,都会起隔离作用,必须认真清除洗净,之后先刷一道素水泥浆,再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
水泥在凝固过程中要产生收缩,且在干湿、冷热变化过程中,它与松散、软弱基层的体积变化极不适应,必然发生空鼓或出现裂缝,从而难以牢固粘结。
因此,木材、炉渣垫层和灰土垫层等都不能与砂浆或混凝土牢固粘结;6.忌骨料不纯作为混凝土或水泥砂浆骨料的砂石,如果有尘土、粘土或其他有机杂质,都会影响水泥与砂、石之间的粘结握裹强度,因而最终会降低抗压强度。
所以,如果杂质含量超过标准规定,必须经过清洗后方可使;7.忌水多灰稠人们常常忽视用水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施工中为便于浇捣,有时不认真执行配合比,而把混凝土拌得很稀。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砌筑砂浆4.0.1 水泥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有关规定。
2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抽检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品种、同等级、同批号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0.2 砂浆用砂宜采用过筛中砂,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2 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硫酸盐及氯盐含量(配筋砌体砌筑用砂)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3 人工砂、山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能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4.0.3 拌制水泥混合砂浆的粉煤灰、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及石灰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粉煤灰、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的品质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 28、《建筑生石灰》JC/T 479、《建筑生石灰粉》JC/T 480的有关规定;2 建筑生石灰、建筑生石灰粉熟化为石灰膏,其熟化时间分别不得少于7d和2d;沉淀池中储存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严禁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建筑生石灰粉、消石灰粉不得替代石灰膏配制水泥石灰砂浆;3 石灰膏的用量,应按稠度120mm±5mm计量,现场施工中石灰膏不同稠度的换算系数,可按表4.0.3确定。
4.0.6 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水泥国家标准规范篇一:水泥国家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1999 代替 GB175-1992Portland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与代号、材料要求、强度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eqv ISO 680:1990)GB/T 203-1994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neq TOCT 3476:1974)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T 1345 –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 μm 筛筛析法)GB/T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neq ISO/DIS 9597)GB/T 1596-1991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neq ISO 863:1990)GB/T 5483-1996 石膏和硬石膏(neq ISO1587:1975)GB/T 8074-19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neq ASTM C204:1981)GB 9774-1996 水泥包装袋GB 12573-1990 水泥取样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idt ISO 679:1989)JC/T 667-1997 水泥粉磨用工艺外加剂3 定义和代号3.1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郑州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正文:---------------------------------------------------------------------------------------------------------------------------------------------------- 郑州市政府令(第158号)《郑州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业经2006年12月11日市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赵建才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郑州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生产、经营、运输、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市水泥生产和使用应当遵循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原则,提高水泥散装率,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第四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
第五条市、县(市)、上街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日常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对在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使用与管理第七条新建、改建或扩建水泥生产企业(包括水泥粉磨站,下同),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散装比例70%以上发放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水泥行业环保新标准一、颗粒物排放要求新标准对水泥行业的颗粒物排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具体来说,水泥企业必须采用高效除尘设施,确保颗粒物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对于现有企业,新标准也规定了颗粒物排放的阶段性降低要求,以逐步实现更为严格的排放控制。
二、有机物排放要求有机物的排放也是新标准关注的重点。
水泥企业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低污染原燃料等方式,降低有机物排放。
同时,企业还需采取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确保有机物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三、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氮氧化物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新标准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水泥企业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烟气脱硝等方式,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
同时,对现有企业的氮氧化物排放也规定了分阶段降低的目标。
四、氨气排放要求氨气排放的控制也是新标准的重要内容。
水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氨气产生。
对于无组织排放的氨气,企业应加强控制和管理,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五、废水排放要求水泥行业的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新标准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要求企业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对现有企业的废水处理设施也规定了改造和升级的要求。
六、噪声控制要求噪声污染是水泥企业周边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新标准对水泥企业的噪声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企业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固体废弃物处理要求固体废弃物处理也是新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
水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八、能源与资源消耗要求新标准对水泥行业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提出了明确要求。
河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正文:---------------------------------------------------------------------------------------------------------------------------------------------------- 河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规定(1996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5号)第一条为了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从事水泥生产、经销、运输、使用、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全省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并具体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地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并接受上一级散装水泥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行使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二)编制本地区发展散装水泥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按规定征收、管理、使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四)负责散装水泥工作的信息交流、宣传教育、专业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五)协调解决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条水泥生产企业和基建、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使散装率达到国家和本省的要求,并保证装卸、运输、储备、使用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防止粉尘污染。
第六条凡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水泥生产企业,必须配置占水泥生产能力70%以上的散装水泥发放设施。
散装水泥办公室应参与水泥生产企业的设计审批、竣工验收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及水泥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应当将散装水泥供应量和散装率,作为考核水泥生产企业及其法人代表的指标之一。
第七条为了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袋装水泥,对下列情况征收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一)水泥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袋装水泥的,按销售量每吨6元的标准,缴纳专项资金(即扶散费);(二)单位和个人从省外购入袋装水泥的,按每吨20元的标准,缴纳专项资金;第八条水泥生产企业销售散装水泥,应按销售量每吨5元的标准缴纳节包费。
使用水泥的注意事项
水泥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路桥、地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
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使用水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按规定比例配合:水泥的配合比例很重要,使用者应按照规定的比
例配合,否则可能会影响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施工效果。
2.保持干燥:水泥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这样
会使其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固化不全的情况。
使用时应保持环境干燥,并
将未用完的水泥及时密封保存。
3.适量加水: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加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性能。
太多会导致水泥强度下降,太少则会使稠度增大,不易施工。
因此,应按
规定的比例适量加水,并在混合过程中加以控制。
4.充分混合:水泥应在充分混合和研磨后使用,以确保材料的均匀性
和质量。
在进行混合过程中要注意砂浆内的气泡和杂质,将其排除,以保
证建筑的强度和美观度。
5.施工环境:在施工的时候,应选择环境避免温度、湿度和风等不利
影响,尤其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应加强通风,否则可能会影响水泥的质量,
导致固化不全的情况。
6.保留记录:在水泥的使用过程中,应保留相关的记录,包括材料的
配合比例和混合时间,这将有助于在遇到问题时顺利排查。
总之,正确使用水泥很重要,只有合理使用和保存,才能保证高质量
的建筑和施工效果。
关于水泥的标号关于水泥的标号新标准及相关说明:鉴于国家水泥标准和代号早已修改,修订,而目前我院编写的设计和勘查成果报告仍然沿用已经废弃的术语,因此在以后的相关设计和报告中,必须使用水泥分类的规范术语。
我们过去最多使用的主要是“425#”水泥封孔,现在要求统一使用“32.5(R)”水泥替代“425#”水泥。
(或者写为“32.5Mpa”水泥)。
相关资料附下:2019年12月1日国内水泥的325#425#525#是国家老标准的说法,目前不再使用,在市场上也已经找不到老标准的水泥代号产品。
其强度等级等同于现在国家标准的27.5,32.5,42.5。
现在的国家标准代号是按照如下标准确定的,可以查阅。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标准)。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准)。
(这是国家规范的一次调整,强度单位由kg/cm2改为了Mpa,基本上32.5Mpa大致相当于老的425水泥标号。
)其他对应关系如下:水泥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从200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水泥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17671-1999方法为该标准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177-85方法。
(2)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52.5R、62.5、62.5R。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在经历调研、试验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审议后,于2007年11月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本次标准修订吸收了国外先进国家标准中科学、合理的内容,同时结合国内水泥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取消了P·O32.5水泥品种,增加了对Cl-限量的要求,参照国外标准增加了水泥组分应定期校核的内容,使修订后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标准的推广实施。
通用水泥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水泥的生产和应用。
水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修订内容
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代替。
2.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为“>20%且≤70%”,A型矿渣掺量“>20%且≤50%”,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为“>20%且≤40%”;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
3.在复合硅酸盐水泥中不允许掺加除矿渣、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外的任何工业废渣。
4.规定助磨剂允许掺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
5.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
6.规定了A型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B型矿渣硅酸盐水泥无要求。
7.规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8.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
9.规定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
新标准实施前的准备
1.《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相关配套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此次标准修订不仅整合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等3项标准,修订的内容涉及广泛,关系到水泥生产、检验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同时新标准中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增加了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的要求,增加了45μm方
孔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指标,部分生产A型矿渣水泥的企业还要增加压蒸安定性检验,除此之外,还有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涉及许多标准在2007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如《硅酸盐水泥熟料》国家标准、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因此水泥企业务必在标准实施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其中检验人员还需进行JC/T420《水泥中氯离子检测方法》、GB/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750《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等相关配套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方式可以将外派人员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新标准培训班与企业自行组织学习相结合。
2.企业实施新标准应配备的仪器设备
(1)新标准实施后需要配备氯离子测定仪
在修订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中规定氯离子试验方法按新修订的JC/T420《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该标准由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修订工作,同时研制了与标准相配套的氯离子测定仪(CC鄄QTC2006-4氯离子测定仪)和标准样品。
(2)配备水泥组分测定仪
标准中规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者应至少每月对水泥组分进行校核,水泥企业既可以按GB/T12960进行水泥组分的测定,也可
以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方法,因此如选择GB/T12960作为水泥组分校核的依据则需配备水泥组分测定仪。
为了配合此次《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修订工作,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GB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GB/ 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参照ENV196-4:1989《水泥试验方法———组分的定量测定》中的测定条件,对矿渣、火山灰质或粉煤灰组分的测定条件进行重新试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最佳试验条件,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配备45μm方孔筛
检测水泥细度的作用是通过细度的变化调整水泥粉磨工艺参数,进而控制水泥产品的质量,是一个工艺性控制参数或指标。
调研表明,我国实物水泥80μm筛余基本小于5%,甚至接近0,已处于水泥颗粒分布的末端,偏离RRB直线,失去反映水泥颗粒组成的作用,对磨机工况的反映不敏感,因此80μm筛余无论从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粉磨工艺参数、控制水泥性能的角度都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细度(筛析法)试验采用45μm筛余作为控制指标是发展趋势,尽管此次标准修订考虑45μm方孔筛筛余检验方法实施时间较短,仍保留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但依然建议水泥企业有条件尽量配备45μm方孔筛,采用45μm方孔筛筛余值指导生产。
(4)部分企业要配备压蒸釜及相关装置
由于现行标准针对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是规定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因为只有熟料中氧化镁可能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因此控制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是合理的。
但熟料对于水泥来说是半成品,在水泥产品标准中要求检验半产品显然无法实施,对此新标准中除对B
型矿渣水泥没有氧化镁含量的要求外,其余均规定“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
因此对于部分生产A型矿渣水泥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压蒸安定性的检验。
新标准实施可能对水泥企业产生的影响
1.新标准实施对企业产品定位的影响
为了掌握国内水泥生产、质量现状及生产、使用、研究单位对通用水泥标准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科学与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向全国4360家水泥生产单位、使用单位、质检研究单位进行调研和征求意见、建议,共383家单位回函。
回函单位中水泥企业占92%。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普通硅酸盐水泥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泥品种,以P·O32.5、P·O42.5为主,占69%,其次为P·C32.5占13%、P·S3 2.5占7%、P·I/P·II42.5占5%,其他品种生产量很少或根本不生产。
调查显示使用混合材的情况为立窑厂利用的废渣种类最多,水泥混合材的掺加情况也最复杂。
各省主要的混合材种类与当地排放的工业废渣密切相关,从统计的情况来看,很多厂都在水泥中掺加了标准中不允许加的混合材料。
调查结果表明,生产P·O4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量可以达到2 6%,平均达到20%;生产P·O32.5水泥,最大混合材掺量可以达到48%,平均达到28%。
因此可以说大多数水泥厂P·O32.5水泥混合材最大掺量已超过15%。
这样导致我国目前P·O32.5水泥实物质量差别较大。
我们认为致使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掺量超标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品种设置和强度等级不匹配,因而此次标准修订时根据试验验证结果一方面将P·O42.5水泥中混合材最大允许掺量由15%增加至20%,另一方面取消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强度等级。
然而新标准的实施,水泥企业将面临主要产品品种的重新定位,特别是目前主要以生产“P·O32.5”为主的企业,新标准实施后绝大多数企业将转变为生产P·S32.5、P·C32.5等水泥为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对产品的认知,因此水泥企业应提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2.新标准实施对水泥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此次标准修订无论是取消P·O32.5水泥还是限制了粒化精炼铬铁渣、粒化增钙液态渣、粒化碳素铬铁渣、粒化高炉钛矿渣及新开辟
的混合材料在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使用都会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调查表明:许多水泥企业掺加的混合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同时掺加的种类也较多,这样给水泥产品质量引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修订后的标准中不仅明确规定了不允许矿渣、粉煤灰及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以外的工业废渣掺入,同时还增加了水泥组分定期校核要求,这些规定会暂时影响企业以多掺和乱掺混合材料获取利润的空间,但从长远看,这些规定将有利于促进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需要在此说明的是,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的实施并不意味水泥企业不能再利用其他工业废渣,但无论是排渣企业还是水泥企业,都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业废弃物在水泥工业中的应用,对于新开辟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应本着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在充分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水泥中的工业废渣标准和产品标准。
我国规定国家标准有效期一般为5年,因此任何标准的实施都具有时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形势的变化,新标准在实施一个阶段后还会被修改,在此我们衷心希望水泥企业能够积极参与水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下一次修订标准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