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泪囊-鼻腔吻合术[DCR手术]
- 格式:ppt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46
院病例模板姓名:床号住院号2014-9-14 8:00 首次病程录患者,某某,女性,岁,因左眼无痛溢泪3年余于2014-9-14入我科诊断治疗。
一、病例特点: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左眼无痛溢泪3年余。
2、既往全身状况良好,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
左眼泪囊炎手术半年余。
3、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8,泪道冲洗:左眼上泪点液体自下泪点返流,可见少许黄白色分泌物。
右眼通畅。
双眼睑(-),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双眼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网膜面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
二、诊断:左眼复发性泪囊炎。
三、诊断依据: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左眼无痛溢泪3年余。
2、既往全身状况良好,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
左眼泪囊炎手术半年余。
3、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8左眼0.8,泪道冲洗:左眼上泪点液体自下泪点返流,可见少许黄白色分泌物。
右眼通畅。
双眼睑(-),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双眼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网膜面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
四、鉴别诊断:1、急性泪囊炎: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毒性较强的链球菌等感染所致。
原发性者少见,大多从慢性泪囊炎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的细菌毒力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除出现流泪症状外,常表现为泪囊区局部红、肿、热、痛,局部出现硬块,结膜囊内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2、泪液分泌过多:a、原发性泪液分泌过多:是否罕见,通过阻断蝶腭神经节泪腺分泌神经,可以减少泪液分泌;b、继发性泪液分泌过多:主要见于理化刺激或情感因素刺激;c、一种特殊的泪液反常性分泌:是每当进食时出现流泪,俗称“鳄鱼泪”,主要因为神经发生错位性再生,或见于面神经麻痹后。
五、治疗计划:1、进一步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常规;2、术前结膜囊消炎:左氧氟沙星眼液。
3、今局麻下行右眼左眼泪囊鼻腔吻合+鼻泪管再造术,术后抗炎。
签名:2014-9-14 10:00 某某主治医师查房录患者入院后某某主治医师查房,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并作详细检查后,作出如下指示:1、患者为青年女性,主诉为左眼无痛溢泪3年余。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是慢性泪囊炎惹的祸。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导致鼻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內。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眼部流出等症状。
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不确切,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经鼻根部皮肤切口,鼻骨造洞,将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手术目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皮肤留有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非丰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借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系统,精准定位吻合,由鼻腔进入在泪囊处开个'小窗”,手术即可完成。
具有痛苦小,面部不留疤,术后组织损伤小,恢复快,适用多种泪道疾病等优势,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症1、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泪囊结石需行手术者。
2、面颅骨复杂骨折致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
3、伴有鼻腔炎性疾病、结构形态异常及鼻腔肿物者。
4、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复发者。
5、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者(术后面部不留疤痕),尤其适于年轻的女性。
2鼻内镜微创治疗泪囊炎的优势1、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
2、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3、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4、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的效果、成功率高。
鼻內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望患者积极咨询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目前我院五官科已完成近20例慢性泪囊炎经内镜下泪囊造孔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地方百姓的健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慢性泪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常需手术。
我科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科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15例,其中男性3例(3眼),女性12例(14眼);年龄29~65岁;病程3~22年。
单眼发病13例,双眼发病2例。
患者均表现为长期泪溢,行泪道冲洗有黏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返流,经门诊治疗无效。
术前鼻腔检查见合并鼻中隔偏曲者2例,鼻息肉者1例。
术前均行泪道冲洗。
1.2 方法患者平卧位,头略偏向患侧,以1%丁卡因滴患侧眼。
将浸润有1%丁卡因+0.1%肾上腺素(体积比为10:1)的棉片置于术侧鼻腔各鼻道15~20min行表面麻醉及收缩鼻腔黏膜,用含有少许0.1%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作中鼻甲腋前上方鼻黏膜下浸润麻醉。
合并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者,予2%利多卡因行相关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并先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息肉摘除术。
鼻内镜直视下,根据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于钩突前方约6 mm处,用镰状刀自上而下作一长约1.5cm的纵行切口达黏骨膜,剥离子向后分离并沿切口上下端向后剪开,使之形成一1.5cm×1.5cm的黏膜瓣,向后翻转,暴露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前部。
用圆凿凿除上颌骨额突,分离并钳除泪骨前部,使形成一个约1.0cm×1.0cm大小的骨窗,即可显露略呈淡蓝色的泪囊内壁。
经下泪小点将泪道探针插入泪囊,以其末端顶起确认泪囊内壁,并在探针指引下用镰状刀弧行切开泪囊壁,形成向后翻转的黏膜瓣,与原鼻腔外侧壁黏膜瓣相贴,用电动吸引切割刀修整游离缘光滑,用银夹固定之。
然后作泪道冲洗,确认泪道通畅后用凡士林纱条轻度填塞鼻腔。
术后第二天取出纱条,以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生素滴眼液滴患眼4周。
术后5天内,常规抗感染治疗,连续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行泪道冲洗,发现有明显鼻腔结痂、渗出物者予及时清理,以后约每周行泪道冲洗1次,连续5~8周。
泪囊鼻腔匚形吻合术发表时间:2010-11-01T16:34:17.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8期供稿作者:施正学普荃凤谭丽虹李光跃[导读] 泪囊位于眶内壁前下份泪囊窝内,上为盲端,下部移行于鼻泪管。
施正学普荃凤谭丽虹李光跃 (云南省双柏县医院眼科 675100)【中图分类号】R77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238-01 【摘要】目的讨论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要点及吻合口的改进。
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9年12月,2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行吻合口改进后手术,总结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吻合口的改进。
结果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结传统吻合口阻塞而易失败,改进后的吻合口的不会塌陷阻塞,术后复发率极低。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24例, 24眼,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57岁,平均59岁,病程最长10年,本组患者术前均反复泪道冲洗通畅后复发或冲洗不通畅和泪道探通术后无效患者。
1.2 治疗方法24例患者均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
手术过程麻醉采用眶下神经、筛前神经、滑车上神经阻滞麻醉,术区局部浸润麻醉、用复方麻黄素+盐酸奥布卡因混合液纱条填塞鼻腔行鼻粘膜表面麻醉及术中辩认鼻腔标识。
内眦泪前嵴上方切开皮肤长约1.5cm。
分离眼轮匝肌、骨膜,显露泪囊窝,分离泪囊,用止血钳顶破泪囊窝后下壁,咬骨钳扩大骨孔,形成0.8*0.8cm骨孔,分别从上下泪点插入泪道针确认泪囊,匚形切开泪囊内侧壁与鼻粘膜,鼻粘膜下见鼻腔预备填塞纱条便确认,泪囊与鼻腔黏膜前瓣分别缝合,吻合缝线上下二针分别悬吊于轮匝肌,肌层及皮肤。
2 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出血量约5-15ml。
本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疼痛。
次日取出鼻腔填塞纱条,泪道冲洗通畅, 术后患眼泪溢及粘液脓性分泌物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无复发病例。
3 讨论泪囊位于眶内壁前下份泪囊窝内,上为盲端,下部移行于鼻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