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高一】
- 格式:docx
- 大小:91.57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路径的运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物理中关于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一、直线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二、直线运动的描述1. 位移:位移是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的大小不等同于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的总路径长度,而位移则关注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关系。
2.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对时间的导数。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而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时间的函数。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对时间的导数。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不为零。
三、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1.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公式为 \( s =vt \),其中 \( s \) 表示位移,\( v \) 表示速度,\( t \) 表示时间。
2. 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对于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可以表示为\( s = ut + \frac{1}{2}at^2 \),其中 \( u \) 表示初速度,\( a\) 表示加速度,\( t \) 表示时间。
速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 v = u+ at \)。
四、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1. 位移-时间图像:在位移-时间图像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被绘制在坐标系中。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斜率为速度的直线,而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则是一条曲线。
2. 速度-时间图像:在速度-时间图像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被绘制在坐标系中。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归纳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知识点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直线运动相关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我们为大家整理了14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vt -v0 )/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速度与加速度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变速状态。
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加速(即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减速(即速度和加速度方向相反)。
(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物理中的符号,在物理中+、-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方向)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在高中复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分数。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14年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阅读!。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知识点直线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运动形式之一,也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掌握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其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运动的描述、速度和加速度等几个方面,对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1. 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轨道运动的过程。
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直线运动看作是一维运动,即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只需用一个坐标轴表示。
研究直线运动时,我们要关注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运动的描述为了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我们引入了位移这个概念。
位移是指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它是一个矢量量值,有大小和方向之分。
根据位移的正负,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3. 速度速度是物体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位移量,它是一个矢量量值。
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可以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种。
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之比,瞬时速度则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之比。
在计算速度时,我们需要考虑物体的方向,因为速度是一个矢量量值。
4.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量度,它是物体每单位时间所改变的速度量。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值。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可以是正值、负值或者零。
正值表示物体的速度增大,负值表示物体的速度减小,零值表示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加速度的正负,我们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运动图像为了更直观地描述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使用运动图像来表示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过程。
常见的运动图像有位置-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时间图像。
位置-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加速度-时间图像用来描述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通过观察运动图像,我们可以得到更多关于物体运动特性的信息。
高一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归纳一、【概念及公式】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这个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即同号),则是加速运动;若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即异号),则是减速运动。
速度无变化(a=0时),若初速度等于瞬时速度,且速度不改变,不增加也不减少,则运动状态为,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为0,则运动状态为静止。
基本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公式为:v(t)=v(0)+a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公式为:s=v(0)t+1/2at^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公式为:v(t)^2-v(0)^2=2as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v(t)为t秒时的速度s(t)为t秒时的位移条件: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1、受恒外力作用2、合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二、【规律】位移公式推导: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平均速度*时间,故s=[(v0+v)/2]*t利用速度公式v=v0+at,得s=[(v0+v0+at)/2]*t=[v0+at/2]*t=v0*t+1/2at^2平均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X=aT^2(△X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差,T代表相邻相等时间段的时间长度)X为位移V为末速度Vo为初速度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基本比例关系①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
②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s1:s2:s3:……sn=1:4:9……:n^2。
③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n个t内(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xⅠ:xⅡ:xⅢ……:xn=1:3:5:……:(2n-1)。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试题1.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答案】BD【解析】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最后回到初始位置时,位移为零,但是不是静止,选项A错误;路程是路径的长度,故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选项B正确;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其路程,选项C错误;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选项D正确;故选BD.【考点】路程和位移【名师】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路程和位移的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区别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以及知道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关系: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运动不是很快,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以看成是质点,而体积较大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C.质点是把物体抽象成有质量而没有大小的点,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D.做旋转运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答案】C【解析】解:A、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与物体本身的大小以及运动的快慢都无关,所以AB错误.C、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C正确;D、旋转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成质点,如地球是旋转的,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所以D错误.故选:C【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点评:可视为质点的运动物体有以下两种情况:(1)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2)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3.(11分)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B车在后,速度,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才能停下来.(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2)若相撞,求相撞用时多少?若不会相撞,求两车相距的最小距离?【答案】(1)会相撞(2)用时6s【解析】(1)设B车加速度大小为,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根据①解得B车在t时刻的速度为:②B车的位移③A车的位移④当两车速度相等时,⑤得将时间代入到③,得将时间代入到④,得因⑥故两车会相撞. ⑦(2)设两车经历时间t相撞,则满足⑧联立③④⑧,代入数据求得:⑨故6s时就相撞了。
第1堂课:直线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机械运动涉及到空间和时间。
2、机械运动的形式:平动、转动、振动等。
3、力学: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的分支叫做力学。
(1)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
(2)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二、物体和质点1、理想化方法(科学抽象):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而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从而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叫理想化方法。
(抓主放次)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几何点)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但没有形状和大小(忽略次要因素)。
3、物体可以视为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质点。
(1)平动的物体,一般(不一定)可视为质点。
如:火车从A地开往B地,中途经过一座桥(或一个隧道)(2)转动的物体:a、转动因素可忽略时,可视为质点。
b、在研究其转动时不可简化为质点。
(3)物体的大小跟所研究的对象间的距离(或运动的空间范围)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的物体,体积大的物体也可视为质点,体积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能视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思考】(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地球很大,可以把地球视为质点吗?【例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成质点()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的航天飞机。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
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其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波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⑴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
⑶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开始阶段做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运动。
⑷比较图(b)中的1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作出假设、搜集证据⑵匀速运动,1.937⑶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⑷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解析】略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可知()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不相同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D.在t2【答案】AC【解析】由图线可知,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选项A正确,B错误;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均为正方向;甲的加速度方向为正,乙的加速度方向为负,加速度方向不相同,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AC.【考点】v-t图线【名师】此题考查了对v-t图线的理解;要知道速度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此题是基础题,必须要熟练掌握.3.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技术动作时B.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答案】B【解析】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技术动作时需要用到人的形状,故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宇宙飞船的大小和形状对于其运动轨迹来说可以忽略,故能看做质点,B正确;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面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需要用到硬币的形状,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由于火车的长度相对大桥的长度不能忽略,故火车不能看做质点,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质点的理解【名师】判断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判断依据不是质点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至质点,小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做质点,大物体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4.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答案】A【解析】解:由图可以知道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差是一样的,由△x=at2可知,a==,所以BC的说法正确;由于时间的间隔相同,所以2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3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2=,根据V=V0+at可知点1的速度大小是V1=V2﹣at=﹣•T=,所以A错误;点3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2、4之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所以D正确.3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小球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相机的曝光的时间间隔相同,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得.点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利用这个结论可以很容易的求得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对于物理中的一些结论和推论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住并会用.5.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C.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D.0到t1【答案】D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知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故A错误,B错误.【解析】解:A、t1时刻两车图线切线的斜率不等,则速度不等.故C错误.C、t1D、0到t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1故选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位移时间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6.一个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5t+5t2(s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2.5m/sB.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2C.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0m/sD.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初速度方向一致【答案】BD【解析】解:A、根据s=得物体的初速度v=5m/s,加速度a=10m/s2.故A、C错误,B正确.D、因为加速度和初速度都为正值,则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故D正确.故选:B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判断其方向关系.【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7.一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0m/s的速度驶完全程的三分之二,余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16m/s B.13.3m/s C.15m/s D.12m/s【答案】D【解析】设全程的位移大小为3x,根据分别求出前后两段运动的时间表达式,,,得到,代入数据得:,D正确。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例题1. 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其实它就是一种运动状态,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加速或减速的运动方式。
比如说,想象你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刚开始你可能慢慢蹬,后来越蹬越快,这就是在做匀变速运动。
这里的“匀”指的是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你的速度是逐渐变化的,而不是一开始就飞速。
简单来说,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让物体的速度以均匀的方式变化。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2.1 速度公式我们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要知道几个基本公式。
第一个公式就是关于速度的:( v = u + at )。
这里的 ( v ) 是末速度,( u ) 是初速度,( a ) 是加速度,( t ) 是时间。
这个公式就像是数学中的开门大吉,一旦掌握了,你就能轻松解决很多问题。
2.2 位移公式接下来,咱们要聊聊位移公式:( s = ut + frac{1{2at^2 )。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位移( s ) 是由初速度 ( u ) 和加速度 ( a ) 共同决定的。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只要把这些字母代入数值,跟着公式走,结果就会乖乖出来。
3. 例题解析3.1 例题一:小明的自行车咱们来看看一个例子,想象一下,小明骑着他的自行车,起初速度是 0 m/s,随后每秒加速2 m/s²,问他在 5 秒后速度是多少?按照刚才的公式,我们把数据代进去:( v = 0 + 2 times 5 = 10 ) m/s。
哇哦,小明飞起来了,感觉就像风一样,真是爽到不行。
3.2 例题二:火车的旅程再来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假设一列火车起始速度是20 m/s,每秒加速1 m/s²,问它在 10 秒内行驶的距离。
首先算速度:( v = 20 + 1 times 10 = 30 ) m/s。
接下来,代入位移公式:( s = 20 times 10 + frac{1{2 times 1 times 10^2 = 200 + 50 = 250 ) m。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在我们高一物理的课堂上,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谓是个“重头戏”。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真要弄明白这个概念,简直是“打仗”一样的,得全力以赴。
你可能会想,运动不就是跑步吗?错了错了,运动可有千百种方式呢!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物体在一条直线上,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在变化的运动。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放轻松,我们一步一步来!想象一下,你在操场上,准备跑步。
刚开始你可能慢吞吞的,像只小乌龟。
但随着你越来越用力,速度就开始变快,最终变成了一道闪电。
这个加速的过程,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核心了。
比如,咱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s = vt + 1/2at²,来描述一下运动的过程。
这里面,s就是位移,v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而t是时间。
没错,这就是你从“慢吞吞”变成“飞起来”的那段旅程。
说到加速度,大家可能会有点迷糊。
没关系,想象一下汽车加速。
你坐在车里,发动机发出“轰”的一声,车子开始飞速向前冲。
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跳加速!加速度就像是车子的“推手”,让它不停加快速度。
不过,别忘了,如果车速太快,司机没掌握好,可能会变成“飞车”哦!所以,加速度既能带来欢乐,也得谨慎对待。
再聊聊匀变速运动中的“初速度”。
这就像你刚起跑的状态。
比如说,咱们跑步的时候,一开始的那几秒可能不是最快的,这就是初速度的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开始就像火箭一样冲出去,那就真是“头脑发热”了,容易受伤哦。
所以,合理控制初速度,才能安全而稳妥地完成整场“比赛”。
接着,我们得讲讲“位移”这个词。
位移可不等于你跑的总路程哦!这就像你在操场上转圈圈,最后回到起点,位移可是零呢!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告诉你这个物体从起点到终点到底“走了多远”。
想象一下,你和朋友比赛跑步,如果你只在原地转圈,那就别指望能赢了!最后,我们还得提提图像。
这是个很酷的部分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位置时间图就是这样的“魔法”。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沿斜面匀加速滑下,当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L/2处的速度为A.B.v/2C.D.v/4【答案】A【解析】因为物体下滑的初速度为零,所以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得物体滑到底部时有,即,当物体下滑到L/2处时有,即,A正确,思路分析:因为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所以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分析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的应用,车头过2.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也是L,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是v1桥尾的速度是v,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2B.C.D.A.v2【答案】D【解析】因为列车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当列车车头过桥头到车头过桥位的过程中,列车的位移是L,所以根据位移速度公式,设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此时离车头经过桥尾发生了L的位移,故,两式联立可得,D正确,思路分析:当列车车头过桥头到车头过桥位的过程中,列车的位移是L,车尾通过桥尾时离车头经过桥尾发生了L的位移,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解题可得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位移公式的应用,也可题型学生火车过桥时火车不能看做质点3.飞机起飞的速度相对静止空气是60 m/s,航空母舰以20 m/s的速度向东航行,停在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也向东起飞,飞机的加速度是4m/s2,则起飞所需时间是______s,起飞跑道至少长______m。
【答案】10 200【解析】因为飞机和航母在同向运动,所以飞机的起飞速度为相对航母为40m/s,根据公式,根据公式,即起飞的跑道至少长200m,思路分析:因为飞机和航母在同向运动,所以飞机的起飞速度为相对航母为40m/s,然后根据公式分析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对运动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一段时间t内经过的路程为S,而且这段路程的末速度为初速度的n倍,则加速度大小是。
【答案】【解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又因为这段路程的末速度为初速度的n倍,即,根据公式得,联立三式可得思路分析:根据,,三个公式解题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细心是关键5.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的几个概念【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直线运动的几个概念二.知识要点:〔一〕直线运动的几个概念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它是一个理想的物理模型。
物体能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只做平动或者者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才可以把物体简化为质点。
2.位移和路程:位移是做机械运动的物体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物体运动所经实际轨迹的长度。
3.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是是的比值,叫做这段位移〔或者者时间是是内〕的平均速度,即t s v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位移方向一样。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者者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是是内通过的路程l 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是是t 的比值,叫做这段路程〔或者者这段时间是是〕的平均速率。
即t l v/=。
它是标量。
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跟发生这些变化所用时间是是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即t v v t v a t ∆-=∆∆=0,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变化的方向一样。
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根本规律:at v v t +=02021at t v S +=〔2〕导出规律:aS v v t2202=-t v v t v S t ⋅+=⋅=20 三.重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质点: 在物理学的研究中,为了突出现象中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需要建立起理想的“物理模型〞。
质点就是研究物体作机械运动时的一种“理想模型〞。
2.物理学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是有本质区别的:“质点〞具有质量,同时占有位置,能不能把一个物体当“质点〞对待,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来决定,而是由它的形状和体积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是主要因素来决定的,假设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者者所起的作用微缺乏道,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可以拿一个只具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就叫做质点。
高一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相等距离的状态下进行直线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恒定,且运动轨迹呈直线。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1. 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可以通过速度公式来计算,即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v = Δx / 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等于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距离,可以用Δx来表示。
3. 时间: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参与运动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可以用位置-时间曲线来表示,曲线呈直线,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
若斜率为正值,则表示速度为正,即物体向正方向运动;若斜率为负值,则表示速度为负,即物体向负方向运动;若斜率为零,则表示速度为零,即物体静止不动。
四、匀速直线运动的物理公式1. 速度公式:v = Δx / Δt2. 位移公式:Δx = v * Δt3. 时间公式:Δt = Δx / v五、匀速直线运动的常见问题解析1. 两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了相同的距离,但速度不同,为什么?答:由于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因此两物体的速度不同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位移或时间不同导致的。
2. 两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了相同的距离,速度相同,它们的位移和时间是否相同?答:是的,由于速度相同,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因此它们的位移和时间也相同。
3. 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它是不是一直静止不动?答:不一定。
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表示它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但它仍然有可能处于运动状态中,只是速度为零而已。
六、匀速直线运动的应用场景1. 行车:当一个汽车以匀速直线运动的方式行驶时,可以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来计算车辆的速度和行驶距离。
2. 赛跑:参与赛跑的运动员在达到相同的终点前需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可以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来讨论比赛选手的速度和位置关系。
【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3.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会用阻攻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获得有关的运动轨迹并能够独立自主展开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控如何从坯变速箱直线运动的规律面世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化解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6.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7.可以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够概括总结出来物理规律的方法。
8.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10.扩散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化出来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控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其化解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认知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化解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思想:1、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2、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物体行踪快慢相同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阻力,从而悖论若没空气阻力可以怎样;3、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讲述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4、介绍地球表面物体行踪运动对数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5、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6、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7、应用训练一、导入: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游戏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
高一直线运动学知识点在高一物理学习中,直线运动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一直线运动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情况。
在直线运动中,我们主要关注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概念。
1. 位移: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变化量,可以用△x表示。
位移的方向是有正负之分的,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位移为正;当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位移为负。
2.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v表示。
速度包括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概念。
-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可以用v表示。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该瞬间的位移△x除以该瞬间的时间△t,即v=△x/△t。
-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可以用v 表示。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总位移Δx除以该时间段的总时间Δt,即v=Δx/Δt。
3. 加速度:加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可以用a表示。
加速度也包括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两种概念。
- 瞬时加速度:瞬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加速度,可以用a表示。
瞬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该瞬间的速度变化量Δv除以该瞬间的时间Δt,即a=Δv/Δt。
- 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可以用a表示。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该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量Δv除以该时间段的总时间Δt,即a=Δv/Δt。
二、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直线运动中,有一些基本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1. 位移公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位移与初速度、末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v + u) × t / 2其中,△x为位移,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2. 速度公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末速度与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v = u + a × 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高一物理必修1 直线运动11种典型案例分析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章节,是整个物理学的根底内容之一。
本章涉与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多个物理量,根本公式也较多,同时还有描述运动规律的s-t 图象、v -t 图象等知识。
案例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短代表位移的大小。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
例1、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 .2R ,2R ;B .2R ,6πR ;C .2πR ,2R ;D .0,6πR 。
答案:B案例2.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而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或某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它们都是矢量。
当0→∆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例2、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此〔 〕。
A .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答案:B案例3.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 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
加速度的与速度的变化Δv 也无直接关系。
直线运动相关公式: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 t/ 2 =V V t 02+=st(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 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 go22 (2) 上升的时间: t= V g o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t 2 V t = V o 一g t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V= ωR=2πf R=2πR T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向心力: F= ma = m v R m 2=ω2R= m 422πTR =m42πn 2 R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直线运动
一:参考系
例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二:质点
例2.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就是这种模型之一。
下列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地球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三.时间和时刻
例3.以下的记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 次列车于13 h 35 min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 s 跑完100 m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某场足球赛开赛15 min 时甲队攻入一球
练习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
D.第4s末就是第5s初,指的是时刻
例4.如图所示,在时间轴上表示出下面的时间和时刻。
(1)1s内,(2)第1s,(3)1s初,(4)1s末,(5)第2s初,(6)第3s内,(7)3s内,(8)第3个2s
四:矢量和标量
例5.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B.质量C.动能D.时间
五:位置、路程和位移:
例6.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回到原地。
它在运动过程中路程和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分别是()
A.0,2πR B.2R,2R C.2R,2πR D.2πR,2R
练习2.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B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到A点静止,如图,AC=100 m,BC=30 m,则质点在整个过程内通过的路程是m,发生的位移是m,位移的方向是。
例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六:直线运动图像描述
例8.图是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t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练习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由图像可以看出()
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
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
例9.一质点的s-t图像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该质点的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是()
练习4.根据图中的s-t图像,画出相应的v-t图像。
七:速度及速率
例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位移越大,速度越大D.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例11.下列速度指瞬时速度的是()
①子弹出膛的速度②足球被踢出时的速度③火车通过甲乙两地间的速度④子弹过某点的速度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例12.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h是瞬时速度
练习5.图是三个物体A、B、C相对同一原点的s-t图,在时间t1内,三者平均速度的关系是()A.A的平均速度大B.B的平均速度大C.C的平均速度大D.ABC的平均速度一样
练习6.关于瞬时速度,下列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练习7.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回家作业】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
2.如图是一条时间轴线,0是开始计时的时刻,请在时间轴上表示出下列时间或时刻。
A.3s末;B.第3s;C.前3s;D.第3s末;E.从第3s起的3s内;F.第3s初。
3.如图,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4.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置、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对于直线运动,位置就是位移
C.路程总是等于位移的大小D.位移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5.如图,甲向南走100米的同时,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也行走100米,若以乙为参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6.下列对各种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7.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50 m 处的速度是6 m/s,16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整个赛跑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A. 6 m/s
B. 6.25 m/s
C. 6.75 m/s
D. 7.5 m/s
8.如图所示是一作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从图像中知第4秒内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m/s;5秒末物体离出发点_________m,5秒内物体的总路程是_____________m。
9.如图所示是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请在图(B)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