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风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60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①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对于某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反。
②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③气流方向: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地面风和高空风。
垂直气流受热力作用影响,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和气压高低无关。
注: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答案】C二、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 城市释放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避免污染物流入。
2、海陆风 海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受热 受热 冷却 等压面(线)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3、山谷风山谷中,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
4、焚风: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 热力环流1. 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2. 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1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大气的运动之热力环流、风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形成: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动”。
(如下图)2.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4)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例1】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风。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受力状况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到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2.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
【例2】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三、等压线(面)图的判读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和风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 学习目标 大气受热过程 1.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应用。
2.能在等压线图中绘制风向和判断风力的大小,并理解风力和风向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二、基础知识梳理(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注意点:①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 方向上的气压高低状况。
(3)填写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绘制热力环流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制热力环流图(注意形成顺序)B 冷 A 热C 冷 造成 地区间 引起 空气上升或下沉的 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上 差异 形成 大气的 热力环流 太阳 辐射(4)走进生活(在下图中绘制出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因陆地(比海洋)升温,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海洋上近海面形成,因此在近地面形成由吹向的风;晚上陆地(比海洋)降温,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海洋上近海面形成,因此在近地面形成由吹向的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降水增多。
城市风:由于市区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产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市区、郊区,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
①对城市进行环保,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②有污染的工业(如化工厂、水泥厂等)、卫星城应布局在何处?为什么?(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形成的力有三个,其特征分别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风力的大小。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永远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摩擦力:摩擦力永远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力,又影响风向。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①高空风受和的作用,当二力合力为零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
城市风、郊区风城市升温快、降温快,而郊区升温慢降温慢,因此二者产生了温度差,形成了热力环流:①城市风:城区的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聚聚形成高压区,并向两侧的郊区流动,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即为城市风;②郊区风:城区空气受热上升后,近地表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
因此郊区的空气流动过来,进行补充,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郊区风。
图1 城市风、郊区风示意图例题“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某传统民居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1、“穿堂风”()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B.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C.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D.形成的根源是冷热不均2、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穿堂风”的形成。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为晴天,风由山林吹向石质地面。
山林与石质地面的热力性质不同(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因此可能引起近地面温度的冷热不均,进而引起风,这与海陆风、城郊风的成因类似;②清晨,太阳逐渐升起,此时石质地面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因此山林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形成山林——>石质地面的穿堂风;③傍晚,太阳逐渐落下,此时石质地面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向山林方向流动,形成石质地面——>山林的穿堂风;④因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不同,从而引起的近地面大气的冷热不均,选项D正确。
(2)分析穿堂风的用途。
①早晨,房间经过一整晚的密闭,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流动,有利于散热;②下午,房间经过正午太阳的照射,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也有利于散热,降低室内温度,因此选项C正确;③由题干可知,该地为山区传统民居,大气污染不严重,选项A错误;④人为制造穿堂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小空调耗能,选项B错误;⑤四川地区室内、室外的湿度都较大,穿堂风对湿度也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些,对温度影响更大,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