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宗谱
- 格式:docx
- 大小:19.01 KB
- 文档页数:16
桐叶封弟
据谱牒学家及杨姓后裔研究,杨氏得姓于西周,从周成王姬诵"剪桐封弟"时开始。其后杨姓曾三次受封:一是周康王六年戊辰(前1073年),姬钊封堂弟姬杼为杨侯,世称杨侯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以杨为氏,故姬杼为杨氏肇姓氏始祖;二是周宣王十九年壬辰(前809年),姬静再封少子尚父,即杨氏第8世祖杨涧为杨侯;三是周安王五年甲申(前397年),姬骄又封杨伯侨为杨侯,即所谓"周朝三封杨侯国之谓也!"
《史记·晋世家》载:"唐有乱,周公灭唐。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把桐叶剪为封诸侯的文书)与叔虞,曰:'与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戏之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系尧之故墟,因曰唐侯,史称唐叔虞。
秦汉时期(前221至220年),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或称前汉和后汉)三个朝代,经历了441年。其间,杨姓子孙仍继续繁衍,并出现了弘农望族的四世太尉,名垂青史,特别是"四知"而辞金的"清白传家"的家风,成了杨姓的无价之宝而传播海内外。秦汉初期,杨姓子孙主要散居在陕西华阴、扶风和河南弘农以及河北冯翊等地,其中尤以弘农较为集中,人口最多,影响最大,故后来杨姓的堂号称为"弘农"。待到汉代中后期,杨姓子孙则发展到西南、江南一带。
"含环雀报"和"四知辞金"
弘农杨震家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是后汉历史中的一段佳话。特别是"含环雀报"和"四知辞金"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
前汉末年的时候,华阴人杨宝,系杨姓34代祖。他在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北,见一只美丽的黄雀,被一只大雕(鸱枭)抱住啄伤。那大雕正要吃它的时候,见杨宝来丁,便吓得飞走了;而那只黄雀却坠落在树下,即将被树下成群结队的蚂蚁所吞食。杨宝见此情景,便把奄奄一息的黄雀捡了起来,拍掉它身上的蚂蚁,把它笼在衣袖中带回家来。尔后,他又把黄雀放在盛帽子的帽箱里,每天用黄花来喂它。就这样把黄雀精心喂养了100多天,那只黄雀的羽毛便长得丰满了,能够飞了,杨宝便开了帽箱放它出米,任它飞去。那黄雀展翅飞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飞得不知去向了。杨宝想到救了一条小性命,心里觉得很痛快。
有一天夜里,杨宝忽然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对他拜了几拜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蒙君的仁爱,救了我的性命,实在非常地感激你!"那童子说着,从身上摸出4枚白玉环来送给杨宝,又说:"这4枚白玉环子作为酬谢之物,令君的子孙洁白地登上三公的高位,他们的品德当如此环!"后来果然有所应验。
杨宝很好学,读书也非常用功,习《欧阳尚书》,很有学问。他长大了正是前汉的末年,哀、平两个皇帝,昏淫无能,都不理国事,朝政弄得一塌糊涂,所以他不愿意做官,便隐居起来,专门教授学生。后来王莽篡权,做了新朝的皇帝,便更不肯出世。一次,王莽要聘杨宝做官,他闻讯后,便逃得不知去向。后汉中兴以后,光武皇帝很佩服他的清高气节,曾经特别嘉奖他,并且派了自己坐的车子,去请他出来做官。可是他已经年老了,不能到京,便老死在家里。 弘农杨氏是后世杨氏的正宗,后世杨姓多宗弘农,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东汉时弘农杨氏发迹于陕西华阴,成名于河南的灵宝、洛阳。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杨震,陕西华阴人,是当时着名学者。他曾客居湖城(今灵宝市豫灵镇)讲学30年,有弟子上千人,号称“关西夫子”。杨震50岁开始出仕,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等职,以清廉着称,官至太尉(相当于宰相)。他在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县,曾被杨震举荐的县令王密为感恩,夜晚拜见时怀带黄金十斤相送,杨震谢绝了。王密为打消他的顾虑,就说:“暮夜无知,仰公受之”,杨震斥责道,“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离去。杨震的“四知”名言被后世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敬仰。杨震不购置产业,主张以清白传家,汉顺帝称赞他为清白吏。杨震家族四代有三人(杨秉、杨赐、杨彪)官居相位(四世三公),名人辈出,影响巨大。杨震的后裔,除少部分留居华阴外,多半于汉末迁居于今洛阳和灵宝一带,成为当时最显赫的世家大族。西晋武帝皇后杨艳、杨芷及权倾一时的杨骏、杨珧、杨济(合称“三杨”),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唐朝贵妃杨玉环等,也都是弘农杨氏的子孙。弘农杨氏在黄河流域还衍生出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后移至泾阳西北,复移至兴平东北)杨氏、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后移至沁阳)杨氏等望族。
弘农杨氏以“四知堂”、“清白堂”、“弘农堂”、“关西堂”等为堂号。杨姓堂名为“弘农堂”者,其堂联是:“弘农世泽,清白家声。” “四知堂”的堂联是:“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 “清白堂” 的堂联是:“经纶盖世推三相,清白传家守四知。”“关西堂”的堂联是:“四知世泽,三相家声。”
“弘农堂”杨氏世系 湖南城步县的杨氏族谱(简称《城步谱》)、广东的梅州杨氏族谱(简称《梅州谱》)和湖南望城的卯田杨氏族谱(简称《卯田谱》)认定杨氏受姓之始祖为杼公。杨杼世系的详细情况刊列如后: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6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在《卯田谱》中,除载有杼公画像外,还有鼻祖杼公墓图。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5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 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个日丑时,袭杨侯,官拜中卿大夫。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闽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岁76(原文有误,应为69)。葬同夫山。生子三:文、亶、亭。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青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原文有误,应为63),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且(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882年)十二月二个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圹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7世,杨绍甲:(箕子六世孙),生于周夷王元年丁酉(前924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官礼部尚书,聘为上卿,封侯爵,周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年),救命肇封为大太祖杨侯。卒于共和元年庚申(前841年)四月十八日酉时,寿83岁,谥孝善。葬山东乐陵南门外南,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配凤氏,生于周夷王五年辛且(前919年)二月初一日亥时,卒于周厉王二十年壬寅(前858年)四月个五日酉时,寿61岁,封慈善夫人。葬同夫山。养子涧。
尚父杨涧再封杨侯及其世系
据《卯田谱·旧序》载:"粤稽我杨氏鼻祖,系出姬姓叔虞之后裔也。自周康王六年戊辰岁,肇封叔虞之子讳杼为杨侯大夫,即以杨为氏焉。传至六世康公被乱所害。宣王元年甲戌,聘箕子六世孙讳绍甲,以祀其先,不数年,报国阵亡。王不忍绝其祀,不得已命五子讳涧再封杨侯,以承其祧。"这就是史书中所记的"周宣王少子名尚父,封于杨邑(在今湖北省襄阳一带),号称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见《广韵》)。"
8世,杨涧:绍甲养子,字尚父,生于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前863年)六月十八日卯时。周宣王姬静十九年壬辰(前809年)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一说为周宣王二年),事父至孝。卒于周宣王二十五年戊戌(前803年)八月个五日卯时,寿61岁,谥忠孝。葬南京西门外黄鳅形,乾山巽向。
配伊氏、祁氏。伊氏生于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前864年)八月初八日丑时,卒于周宣王四十年癸丑(788年)五月初八戌时,寿76岁,谥敬戒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五:寅、具、其、见、舆。
9世,杨其:生于周共和三年壬戌(前839年)三月初四日子时,袭侯爵,卒于周幽王五年甲子(前777年)二月初八日未时,寿62岁,谥明睿。葬山东乐陵南门外南,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配史氏,生于周共和三年壬戌(前839年)五月二个日寅时,卒于周幽王五年甲子(前777年)十二月二十日卯时,寿62岁,封贞静夫人。葬南京东门外,虎形。生子二:丙宏、丁宏。
10世,杨丁宏:生于周宣王九年壬午(前819年)正月初一日戌时,官晋中大夫,卒于周平王三千年庚子(前741年)九月十二日未时,寿78岁,谥庄敬。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配仲孙氏,生于周宣王十年癸未(前81 8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于周平王二十一年辛卯(前750年)个月二十五日未时,寿68岁,谥真静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岑。
11世,杨岑:生于周宣王二十九年壬寅(前799年)五月初四日戌时,官晋上卿大夫,卒于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前726年)九月十六日卯时,寿73岁,谥威严。葬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配耿氏,生于周宣王三十年癸卯(前798年)六月初八日未时,卒于周平王四个五年乙卯(前785年)九月初四日戌时,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懿宣。
12世,杨懿宣:生于周幽王六年乙丑(前776年)正月十五日午时,官晋上卿大夫,京都御史,卒于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前704年)十一月二个日申时。寿72岁,谥刚毅。葬南京北门外,虎形。
配裴氏,生于周幽王七年丙寅(前775年)七月十五日子时,卒于周桓王十八年己卯(前702年)四月十三日酉时,寿73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来。
13世,杨来:生于周平王二十三年癸巳(前748年)九月初九日午时,官授国老,卒于周庄王十五年己亥(前683年)正月十五日寅时,寿66岁,谥优裕。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配航氏,生于周平王三十四年甲午(前747年)正月初三日午时,卒于周僖王三年壬寅(前679年)九月二十日午时,寿67岁,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惠。
14世,杨惠:又名徽,生于周桓王二年癸亥(前718年)八月十五日巳时,授大司马,官拜国老,卒于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前639年)十月初四日卯时,寿79岁,谥易直。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配项(亢)氏,生于周桓王三年甲子(前717年)七月二十日子时,卒于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前637年)八月十八日卯时,寿80岁,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泰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