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句-对外汉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6
对外汉语中的连动句式教学作者:丁鑫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6期摘要: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语法教学中,又包括了词性、句式、语序等多方面。
其中,汉语还存在着一部分的特殊句式,即这些句子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常规结构,存在其独特的特征。
所以,这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这篇文章将会着重研究汉语特殊句式中的连动句,通过各种例子来详细分析连动句的句型特征、语法功能、语法环境、学习者常见的一些偏误类型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等等。
关键词:连动句对外汉语偏误引言汉语中有一些特殊句式,这些句式的结构不同于常规的句子结构,有其独特的特征。
这些句式可以突出了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是专门作用于某一方面。
现代汉语中一共有六种特殊句式,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和存现句。
笔者此次选择了连动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因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这方面非常容易出现偏误,而且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很少。
所以笔者从此入手,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一、概述(一)连动句的定义与特征杨寄洲在《汉语教程》里将连动句定义为:“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有关联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
”实际上就是指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
该句式的突出特点是:动作施事者发出连续的动作,因此在一个句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核心。
例如:(1)他上街买菜。
(2)他脱下鞋子躺在床上。
(3)他撸起袖子打了她一个耳光。
(二)谓语之间的关系连动句式中几个连续谓语之间是互不影响,彼此独立的,可以拆开来说也可以合在一起。
但是谓语之间也存在着空间远近、目的因果、时间先后等逻辑关系。
例如:(1)我去公园玩耍。
(目的)(2)他用左手写字。
(方式)(3)他因为雨下的太大不想回家。
(因果)(4)他推开门走了进来。
(先后)(5)她拽住我不肯放手。
(否定)(6)他没有这个本事做这件事。
(具有)(三)使用时应注意的细节我们在具体使用连动句时还需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现将其列举如下:1.谓词位置句子中两个谓词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现错序等问题,从而导致逻辑关系矛盾或句义被改变。
分析“连动句”句式及对外汉语教学孔孟娟(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摘要:“连动句”是汉语语法中特殊的句式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语法点。
本文就什么是“连动句”,“连动句”的主要句式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连动句;语法;句式;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254-002一、引言随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与各国进行交流,中国的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中逐渐地扩大其影响。
汉语也日益受到了海外人士的欢迎。
然而学习汉语并非一蹴而就。
其中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式就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连动句是汉语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句型,种类多且语义丰富。
本文就连动句的定义和常见句式分析连动句并结合教学及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何谓“连动句”“连动句”也叫“连谓句”、“连动式”。
它是现代汉语语法中复杂的动词谓语句之一。
关于连动句的定义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
以下指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杨寄洲(2003)在《汉语教程》中将连动句定义为:“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有关联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
”[4]胡裕树(1995)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定义为:“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动句。
”并指出连动词组是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等关系。
”[1]我们最为熟知的黄伯荣、廖序东(1991)在《现代汉语》中指出:“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动句。
”连动短语是指“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共用一个主语,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只有连续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2]朱德熙先生(2000)在《语法讲义》中的观点是:“连动式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也不是述宾、述补、偏正等等的关系,归不到已有的任何一种句法结构类型里去。
”[5]笔者认为关于“连动句”的研究要从意义、形式和句型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指的是通过连贯的句子,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形成自然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里将带着你一起制作一份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连动句的作用。
连动句能够帮助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形成完整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连动句可以帮助学生更自然地理解和使用汉语,提高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份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材料。
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制作连动句教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等。
在设定目标后,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材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
连动句教材应该包括丰富的语料,如日常会话、实用对话、文化背景知识等。
这些素材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素材,例如电影片段、音乐歌曲等,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制作连动句教材时,我们需要设计多种教学活动,例如朗读、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组比赛、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重视反馈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定期的测试和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水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通过制作一份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材料,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连动。
对外汉语语法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对外汉语语法教案语法微格教学教案课程名称:中级汉语语法课使用教材:《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教学对象:成人中级班授课学时:15分钟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只有……才”与“只要……就”之间的差异;2、通过例句分析与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两组关联词二、教学要求1、要求能区分“只有……才”、“只要……就”两组关联词;2、要求能运用这两组关联词造句;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只有……才”中的“只有”后接的条件与“只要……就”中的“只要”后接的条件不同;(二)不同语境下,二者表达的意思不同。
五、教学过程1、“只有……才”的讲解(1)解释“只有……才”的含义。
“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
如:只有A才B,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
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只有(干什么)才(有可能怎么样)”。
(2)举出例句“小明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分析例句“强调‘刻苦学习’是唯一的条件,除此之外,别的条件都不能使小明‘取得好成绩’”。
(3)列出更多例句并齐读句子。
(4)做“补充句子”的练习。
每做完一题,齐读句子。
2、“只要……就”的讲解(1)解释“只要……就”的含义。
表示条件非唯一。
如:只要A就B,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只要”则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
也就是“只要(干什么)就(一定能怎么样)”。
(2)举出例句“小明(只要)刻苦学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分析例句“强调的是做到了‘刻苦学习’就满足了‘取得好成绩’的条件。
也就是说,当小明做到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就是必然的。
”(3)列出更多例句并齐读句子。
(4)做练习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
每完成一个句子,朗读句子一遍。
3、语境讲解(老师问学生“从数学应用题中学习语文知识,有没有信心”,学生回答)(1)出题目: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约需15分钟,骑自行车约需8分钟,爸爸开车送约需4分钟,离上课还有10分钟,小明该怎么办(2)给1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用“只要……就……”“只有……才……”以及题目中提到的交通工具造一个句子来帮助小明(3)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答案(4)请学生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完成句子(5)老师对题目作出修改:把“离上课还有10分钟”改为“离上课还有5分钟”,请学生选择“只要……就……”或“只有……才……”填空完成句子(6)总结选择这两组关联词填空不能离开语境(7)学生朗读一遍句子六、布置作业。
课文7教案一、授课课文:(珍妮在楼门口遇见玛丽)珍妮:玛丽,你要去哪?玛丽:我去银行取钱,顺便去快递中心拿快递。
你去吗?珍妮:不去,一会儿马丁来找我。
玛丽:是吗,马丁找你干什么?珍妮:来商量我们去北京旅行的事情。
玛丽:你们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珍妮:坐高铁去。
玛丽:你们好好商量吧,我先走了。
二、授课对象:在华综合国籍留学生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初级;具体情况:对初级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对话。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课文对话内容,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和汉字认读水平和能力;2、掌握如何表达选择和熟练使用连动句;3、通过小组练习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刻感受在生活中常见的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学习生词,要求学生在主题中理解词义,并能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2、重点词语讲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举例法、翻译法等来讲解如下词语:顺便、是吗、一会儿、商量、旅行、事情、好好(副词);3、基本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学习,并能运用造句;4、总结如何在日常交谈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回答和回应;5、要求学生能以两人小组形式练习问答。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连动句。
连动句的结构( S+V1......+V2......)和表示目的、方式的功能;2、在疑问句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者”与“还是的区别”。
难点:1、词汇:顺便、商量、好好;2、语法:......的事情、连动句;七、教学课型方法:1、教学课型:新授课类型2、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用具:课件。
九、授课课时:两课时十、教学过程和步骤:1.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学生A:宿舍。
学生B:我去商场了。
学生C:图书馆。
......老师:学生B,你去哪儿了?学生B:我去商场了。
老师:你怎么去商城?坐公交车?走路?骑自行车?学生B:坐公交车。
老师:你在商场干什么?学生B:我买东西。
课文7教案一、授课课文:(珍妮在楼门口遇见玛丽)珍妮:玛丽,你要去哪?玛丽:我去银行取钱,顺便去快递中心拿快递。
你去吗?珍妮:不去,一会儿马丁来找我。
玛丽:是吗,马丁找你干什么?珍妮:来商量我们去北京旅行的事情。
玛丽:你们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珍妮:坐高铁去。
玛丽:你们好好商量吧,我先走了。
二、授课对象:在华综合国籍留学生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初级;具体情况:对初级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对话。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课文对话内容,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和汉字认读水平和能力;2、掌握如何表达选择和熟练使用连动句;3、通过小组练习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刻感受在生活中常见的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学习生词,要求学生在主题中理解词义,并能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2、重点词语讲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举例法、翻译法等来讲解如下词语:顺便、是吗、一会儿、商量、旅行、事情、好好(副词);3、基本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学习,并能运用造句;4、总结如何在日常交谈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回答和回应;5、要求学生能以两人小组形式练习问答。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连动句。
连动句的结构( S+V1......+V2......)和表示目的、方式的功能;2、在疑问句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者”与“还是的区别”。
难点:1、词汇:顺便、商量、好好;2、语法:......的事情、连动句;七、教学课型方法:1、教学课型:新授课类型2、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用具:课件。
九、授课课时:两课时十、教学过程和步骤:1.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学生A:宿舍。
学生B:我去商场了。
学生C:图书馆。
......老师:学生B,你去哪儿了?学生B:我去商场了。
老师:你怎么去商城?坐公交车?走路?骑自行车?学生B:坐公交车。
老师:你在商场干什么?学生B:我买东西。
对外汉语教学连动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非母语教学,是为了帮助非汉语国家的人们学习和使用汉语而开设的课程。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教师们可以使用连动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汉语。
连动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的句子组成的复合句。
这些句子之间通过一定的连词或者句子结构来连接,使得整个句子表达更加完整和准确。
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连动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连动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学习连动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进而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复杂的句子。
其次,连动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学习连动句,学生可以学会使用不同的连词和句子结构,使得他们的写作更加流畅、准确和有逻辑。
同时,通过对连动句的使用进行训练,学生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连动句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复杂的长句,这时候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连动句的知识,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逻辑,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训练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连动句。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语法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句子和连词来组成连动句。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连动句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其次,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使用连动句来写一篇短文或者描述一个事件。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使用连动句,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境和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使用连动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动句的使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连动句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汉语连动句语义关系及对外汉语连动句教学探究
一、中文连动句语义关系
1、时间关系:是指句子之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连动句。
例如:我先去开会,再吃午餐。
2、转折关系:是指句子之间呈现出反义逻辑关系的连动句。
例如:天气变冷了,但我的心里依然温暖。
3、因果关系:是指句子之间满足“前提+结论”结构的连动句。
例如:我工作努力,因此我得到了老板的褒奖。
4、让步关系:是指句子之间按照“让步+结论”结构表示各自对结论的认可的连动句。
例如:尽管他努力了,但他还是没有通过考试。
二、对外汉语连动句的教学探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激发学生学习连动句的兴趣,通过把连动句放入体育、学习、娱乐、生活各领域引入具体情景,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或记住。
2、全面讲解:老师在讲解连动句的同时,要绘制相关图形或表格,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连动句,并特别强调基础部分的语法、语义和句法原则。
3、让学生动手练习: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练习内容,让学生多作练习。
例如,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内容,编写连动句,也可以将含有连动句的话语排成句子,让学生练习组合句子。
4、让学生熟悉句型: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例句,或让学生在课
文中发现连动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提出相关问题,从而让学生熟悉多种连动句。
三、结论
中文连动句有时间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让步关系等四种语义关系,在外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系统、全面、精准的讲解语法,并安排大量有趣的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连动句。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连”字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连”字句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而且是当今汉语教学实践中一个重要部分。
连字句既是中文表达中最重要的语言类型,也是中文学习者经常遇到的一个特点。
它不仅是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辅助工具,而且也可以作为汉语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字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连字句是一种独特的句式技巧,在各种句子形式中有其特别的位置。
“连”字句由两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连”字和“句”字。
在连字句中,“连”字提供语义关联,而“句”字起到让句子有更强的节奏感觉的作用。
连字句的构成一般都是由一个前置的的“连”字,后面紧接一个“句”字组成。
在连字句中,“连”字和“句”字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
连字句的用法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连字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中,以“连”字句来表达某个具体概念、某种情绪或某种感受显得非常有效。
比如,说“一网打尽”,表达的是全部抓住的意思;说“一分钟打开”,表达的是很快打开的意思。
另外,在连字句中“连”字和“句”字的排列组合形式也是中文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技巧。
比如,“好好看看”,表达的是切实审视的意思;“紧紧抓住”,表达的是牢牢抓住的意思。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主动使用连字句,以增强词语之间的衔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概念,有效率地掌握汉语语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其次,老师还应该尽量把连字句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将其纳入汉语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连字句的作用在汉语教学中,连字句既具有语法意义又具有语义意义,可以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而不是单独的一个词汇。
在学习中,连字句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具体用法,将自己的学习经验融入汉语教学。
此外,在汉语教学的实践中,连字句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连字句突出重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汉语的一些特殊表达形式,以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结论“连”字句是中文学习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汉语中的语法特点,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事件整合视域下的对外汉语连动句教学①赵旭(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摘要]连动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论的匮乏与滞后是制约连动句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因素。
理论语法的新近研究表明,连动句用来表达一个由若干子事件整合而成的宏事件,在事件类型上有别于复句等相近表达。
事件整合视域为连动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路径,并展现出广泛价值。
语义上,有助于说明连动句的句式语义;认知上,有助于揭示连动句形成的认知基础;语法上,有助于保障连动句输出的合法性;语用上,有助于阐明连动句的交际功能和表达效果。
[关键词]事件整合;连动句;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24)02-0092-10零、引言连动句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必须掌握的句式,通行的对外汉语教材、语法大纲、教学参考书都有针对连动句的专门讲解,侧面反映出连动句教学的重要性。
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连动句又是汉语非母语者难以习得的一种句式,是他们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所在(肖奚强等2009)。
近年来,围绕如何提升连动句教学效果,学界出现过多角度探索,主要从汉语连动句与外语相应句子的对比(金菊花、鲁锦松2010)、连动句习得顺序及偏误分析(孙晓华2008,肖奚强等2009,陈航2018)、现行教材与大纲编排设计(袁小煌2017)等角度提供相应建议。
客观来说,近年来的研究总体上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写阶段,许多关系到非母语者理解使用连动句的重要问题基本还未触及。
比如,连动句的句法形式表达什么意义?如何理解连动句的生成机制及其认知凭据?连动句具有怎样的交际功能和语用效果?我们认为,讲解清楚这些问题是提高连动句教学效果的必要举措,否则连动句的对外汉语教学将继续“处于起步阶段”(袁小煌2017)。
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并非不希望全面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是受制于对汉语连动句的本体研究成果不够了解,未能将本体研究的理论成果及时融合到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之中。
对外汉语初级语法点教案「A给B+n.]第一篇:对外汉语初级语法点教案「A给B+n.]道具:商务人士:合同、传真、文件、钢笔、发票、机票、信用卡、会员卡、笔衣服、咖啡、绿茶、日程表、钱、皮包、电脑、护照、车票、地址、主意、意见、时间、手机号码、电话号码、邮箱、工作、图片、音乐、电影、家、钥匙、密码食物:太太:蔬菜:黄瓜、西红柿、青菜、菜、孩子:教什么:A给B+n.给,V.,具有指向性,表示物品从A传递到B。
A是做动作的人,是施方;B是接受者。
怎么教:1)导入:动作导入:老师让学生将笔递过来。
老师将钢笔等道具放在学生面前,自己离得远一点。
please give me the pen.Thank you.在汉语,you give me the pen.可以说,你给我笔。
2)上例句1、板书「我给你笔。
」 3)解释意思:句子意思:I give you a pen.给,V.,具有指向性,表示物品从A 传递到B。
A是做动作的人,是施方;B是接受者。
给,it's a verb.means give.A give B sth.4)继续出道具,上例子2:「我给你传真。
」 5)继续出道具,例子3:「我给你咖啡。
」6)总结语法结构:「A给B+n.」A、B可以是人、或物。
A.to B 7)课堂活动:老师说「我要+n.」学生递物品,同时说「我给你+n.」(用实物道具)8)练习道具:商务人士:办公室物品(合同、传真、文件、钢笔、发票、机票、信用卡、会员卡、笔日程表、电脑、地址、主意、意见、时间、手机号码、电话号码、邮箱、工作、图片、密码)食物饮料:咖啡、绿茶、水、服饰:衣服、外套、领带、手表、手机、钱包、护照、车票、机票、信用卡、钥匙、行李箱太太:蔬菜:黄瓜、西红柿、青菜、菜、饮料:服饰:孩子:1)接龙游戏:说「给你」适合班课 2)玩玩具:说「给我」孩子向老师要小玩具,必须说「给我+n」,否则老师不给。
第二篇:对外汉语初级语法点教案「A请B+vn」道具:1)动作图片(导入用):打合同、发传真、发邮件、洗衣服、洗碗2)名词图片:食品饮料(中餐、西餐、咖啡、酒、果汁、小笼包、四川菜、)3)兴趣爱好:看电影、唱歌、旅游、打网球、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打高尔夫、4)动词:吃、喝、看电影、听音乐会、去旅游、去pl.玩、做美容、做头发、做SPA、教什么:A请B+vn.请,动词,表示邀请&招待。
课文7教案一、授课课文:(珍妮在楼门口遇见玛丽)珍妮:玛丽,你要去哪?玛丽:我去银行取钱,顺便去快递中心拿快递。
你去吗?珍妮:不去,一会儿马丁来找我。
玛丽:是吗,马丁找你干什么?珍妮:来商量我们去北京旅行的事情。
玛丽:你们坐飞机去还是坐高铁去?珍妮:坐高铁去。
玛丽:你们好好商量吧,我先走了。
二、授课对象:在华综合国籍留学生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水平:初级;具体情况:对初级的词汇和语法有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对话。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课文对话内容,扩大词汇量,提高口语和汉字认读水平和能力;2、掌握如何表达选择和熟练使用连动句;3、通过小组练习与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刻感受在生活中常见的口头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1、学习生词,要求学生在主题中理解词义,并能快速记忆和灵活运用;2、重点词语讲解,教学中主要运用举例法、翻译法等来讲解如下词语:顺便、是吗、一会儿、商量、旅行、事情、好好(副词);3、基本语法句型的理解和学习,并能运用造句;4、总结如何在日常交谈中对别人的话进行回答和回应;5、要求学生能以两人小组形式练习问答。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连动句。
连动句的结构( S+V1......+V2......)和表示目的、方式的功能;2、在疑问句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或者”与“还是的区别”。
难点:1、词汇:顺便、商量、好好;2、语法:......的事情、连动句;七、教学课型方法:1、教学课型:新授课类型2、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教学用具:课件。
九、授课课时:两课时十、教学过程和步骤:1.第一课时(4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同学们,早上好!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学生A:宿舍。
学生B:我去商场了。
学生C:图书馆。
......老师:学生B,你去哪儿了?学生B:我去商场了。
老师:你怎么去商城?坐公交车?走路?骑自行车?学生B:坐公交车。
老师:你在商场干什么?学生B:我买东西。
(老师以同样的方式问学生C)老师:嗯,很好,大家周末都很好。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学习怎么去哪儿、去那儿干什么。
二、学习生词(12分钟)(1)、让学生两个人一组,相互读生词,各读一遍,相互纠正,同时老师在教室走动,听学生的发音并识别集中读错的生词;(2分钟)(2)、老师带领学生读生词,每个生词两次,其中集中出错的单词读三次,如果还有学生不能正确拼读的生词,则老师示范朗读,为学生单独纠正;(1分钟)(3)、生词讲解(8分钟)(4)、带领学生将刚才所讲的生词再读一遍,每个生词一次,若有发音不正确的继续纠正。
(1分钟)三、朗读课文(6分钟)(1)、学生默读(2分钟)要求学生对照着生词表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时老师在教室走动,听学生的发音和断句,错误太明显的帮助其指出并纠正。
(2)、老师领读(2分钟)老师逐句领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声调、语调和语感。
(3)、学生读课文(2分钟)按照教室座位将学生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读完之后交换角色。
四、针对课文提问(3分钟)这篇课文里有谁?有哪些人?我收到了什么?玛丽去哪?玛丽要在银行干什么?玛丽去快递中心吗?玛丽要在快递中心干什么?马丁找谁?珍妮和谁去北京?他们怎么去?玛丽也去北京吗?五、语法点讲解(17分钟)1. 连动句老师:同学们,玛丽去哪儿?学生:玛丽去银行。
老师:玛丽在银行干什么?学生:玛丽在银行取钱。
老师:嗯,很好。
我们可以说“玛丽去银行取钱。
”(以上面同样的方式引出“玛丽去快递中PPT屏幕上将展示S+不V1......+V2......S+V1......+不V2......(PPT分别展示“中国地图”、“食堂”、“图书馆”、“超市”、“操场”。
)老师:这是哪儿?学生:这是中国。
老师:你们来中国干什么?学生:我们来中国学习。
老师:嗯,很好,跟我读“我们来中国学习。
”(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我去食堂吃饭”、“我去图书馆写作业”、“我去超市买东西”、“我去操场跑步”、“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并领读一遍。
)老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中国吗?学生:我们现在在中国。
老师:你们怎么来中国?坐飞机?坐火车?学生:飞机...坐飞机。
老师:嗯,我们可以说“我们坐飞机来中国。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我坐公交车/地铁去机场”、“我走路来学校”、“我坐火车去北京”、“我开车去西安”)*解释不同的“不”的位置带来的否定部分的区别,“不”只否定其后面的动词。
例:我不坐火车去北京。
(我去北京,但是不坐火车,可能坐汽车或或者飞机。
或者,我不去北京,我也不坐火车去什么地方。
)我坐火车不去北京。
(我要坐火车去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不是北京。
)我不去邮局寄信。
(我去寄信,但是不去邮局,可能去其他地方寄信。
或者,我不去邮局,我也不寄信。
)我去邮局不寄信。
(我去邮局,但是不寄信,可能去做其他的事。
)2、还是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学生:喜欢,我喜欢旅行。
老师:你们想去哪旅行?学生:我想去...旅行。
老师:(对想去新疆旅行的学生A)同学A,你想去新疆还是云南旅行?学生A:我...新疆....我想去新疆旅行。
老师:你怎么去新疆?你想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学生A:飞机,我想坐飞机。
老师:说完整的句子,我想坐飞机去...学生A:我想坐飞机去新疆。
老师:怎么去新疆?我们可以坐火车或者坐飞机去。
同学B,想去哪旅行?你想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学生B:我.....去.....。
老师:“或者”in statement, “还是”in question。
板书:......或者......。
......还是......?老师:同学们,你们午饭吃什么?学生:米饭、面包、炒面......老师:我午饭喜欢吃米饭或者面条,你们呢?你们午饭喜欢吃米饭还是面条?学生:......活动:老师心里想一个学生的名字,但是不告诉学生,让学生用“还是”句子问老师,根据老师的回答猜出这个学生是谁。
PPT提示:Ta是男生还是女生?Ta个子高还是矮?Ta说英语还是阿拉伯语?他喜欢白色还是黑色?六、复习和布置作业(2分钟)让学生将生词依次读一遍,带领学生复习语法点,每个语法点的例子读两个。
作业:两个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角色扮演,自己课后练习,练习好了用手机录音并发到老师的邮箱。
2、第二课时(45分钟)(1)、优秀作业展示(2分钟)老师根据已上交的作业,选择最优秀的两组同学去讲台进行对话,可以看书也可以不看书。
(2)、复习生词(1分钟)集体朗读生词一遍,每个词语读一次,老师同时也跟着学生一起读。
(3)、复习语法点(8分钟)1. 连动句板书:S+V1......+V2......老师提问同学A:你下周末去哪?你去......干什么?你怎么去......?(再让全班同学复述,以同样的方法问另外一个同学)2. 还是老师:同学A下周末去......还是.....?他去......还是........?他.....去还是....?(给学生做示范,加深印象)两个人一组,用“还是”句子相互猜测并询问对方的喜好,比如:食物、颜色、运动。
(4)课文复述(5分钟)玛丽这一天做了什么?遇见珍妮——去银行取钱,去快递中心拿快递——见马丁,商量去北京旅行的事(坐高铁去北京)老师带领学生复述,然后请两位同学看着PPT 上的提示复述玛丽做的事。
(5)、习题(15分钟)习题通过PPT来展示1. 选择题A.小明每天走路_______。
B.妈妈去超市_______。
C.他跑过来________。
D.中国________吃饭,而西方人用刀叉(吃饭)。
E.她听到这个消息______。
2.判断正误A.他买东西去超市。
B.我取快递去快递中心。
C.我学习来华师大。
D.他们喜欢吃饺子或者汉堡包?E.妈妈问我: “你早饭吃馒头或者面包?”F.你去图书馆看书或者睡觉?(6)语言点拓展(5分钟)S+V1......+V2...... ,除了目的和方式,还可以表示动作发生次序和因果关系。
老师拿了书走出教室。
(动作发生次序)你们吃完早饭干什么?他下班去酒吧了。
(动作发生次序)我们毕业回家了。
我们用笔写汉字。
(方式)我们怎么擦黑板?中国人用筷子吃饭。
(方式)欧洲人用什么吃饭?她看到这个消息哭了。
(因果关系)你们看到100分的成绩会怎么样?(7)口头练习,提问学生(5分钟)老师:老师,你们谁喜欢画画?学生:我会。
老师:你用什么画画?学生:我用毛笔画画。
老师:同学们,他用毛笔画画还是用铅笔画画?老师:同学,寒假去了哪些地方啊?老师:我去了北京。
教师:那你肯定去北京吃烤鸭了吧?学生:是的,我去北京吃烤鸭了。
老师:你去了北京哪些地方?学生:我去了天安门广场、颐和园、故宫......老师:你喜欢颐和园还是故宫?学生:都喜欢。
(7)总结(2分钟)同学们很棒,大家都学得很快,我们复习一下。
(带领学生将PPT习题的句子读一遍。
)(8)布置作业和答疑(2分钟)结合自己的生活用“S+V1......+V2......”造五个句子,用“还是”造三个问句,写在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