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肝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72.15 KB
- 文档页数:2
MRI诊断小肝癌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
方法:选取40例小肝细胞癌行mri扫描。
结果:小肝细胞癌中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
结论: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小肝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
小肝癌也称早期肝癌,是指单个肿瘤结节直径≤3cm,或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其直径的总和≤3cm的肝癌。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小肝癌患者行mri影像特点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40例小肝癌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8岁;癌结节体积总和<4cm直径球形体积。
1.2 检查方法mri检查,平扫,常规行t1wi和t2wi。
轴位+冠状位扫描为基本方法。
t1加权像,t1wi在显示肝脏病变方面有较大价值,常采用自旋回波脉冲序列(se)和梯度回波脉冲序列(gre)。
t2加权像,通常用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
gre t2wi可采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扫描速度快,并可清晰显示肝脏的血管形态。
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顺磁性钆双胺增强扫描,观察病变血供情况,有助于病灶的定性诊断。
2 mri检查结果2.1 mri表现肿块表现与ct相似。
在t1wi上肿瘤表现稍低或等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性变表现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则出现低信号。
40%的肝癌见到肿瘤假包膜,t1wi上表现环绕肿瘤周围,厚约0.5~3mm的低信号环。
gd-dpa对比增强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t2wi上肿瘤呈稍高信号。
t2wi脂肪抑制序列肿块表现更为清楚的稍高信号。
诊断有困难,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对比剂(菲立磁)行对比增强,被正常肝内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t1wi表现信号降低,而缺乏kupffer 细胞的肝癌,则t2wi仍然表现稍高信号。
增强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增强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42例疑为肝细胞癌患者采用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两种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48例肝癌病灶经MRI平扫确诊率为68.75%,显著低于动态增强的95.83%(P<0.01);MRI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20.8%,显著低于动态增强扫描的62.5%(P<0.01)。
结论:SHCC在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增强扫描可更准确、客观的早期发现SHCC,提高SHCC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MRI;增强;小肝癌;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6-0039-03Diagnostic value of enhanced MRI in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ang Hong.Department of CT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Anyue CuntySichu an province Sichuan Anyue 642350【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tic value of enhanced MRI in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42 cases of suspec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MRI plain scanning and enhanced scanning, the dia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ntrasted. Results Diagnosis rate of MRI plain scanning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68.7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95.83% in the enhanced MRI(P<0.01); the detection rate of MRI plain scanning was 20.8%,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2.5% in the enhanced scanning(P<0.01). Conclusion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SHCC in MRI were various, enhanced scan can be more accurate and objective early detection in the SHCC,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SHCC.【Key words】MRI; Enhance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癌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5T06:08:08.28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1期作者:刘大丰[导读] 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
刘大丰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效果。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5例小肝癌及2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纳入研究,对其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观察MRI对两种肝硬化病变的鉴别价值。
结果 MR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及小肝癌灵敏度93.3%,特异度94.5%,准确度94.6%,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MRI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准确度高,能够准确鉴别两种疾病类型,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肝硬化再生结节;小肝癌;MRI[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e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1. 15 patients with small liver cancer and 22 patients with regenerativ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RI diagnostic results were analyz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ial value of MRI in the two kinds of liver cirrhosis. Results MRI showed 93.3% sensitivity, 94.5% specificity and 94.6%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regenerative nodule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RI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P < 0.05). Conclusion MRI has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cirrhotic regenerative nodules a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t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the two disease types, 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 regenerative nodules in liver cirrhosis; Small liver cancer; MRI研究显示,小肝癌及肝硬化再生结节病变特征有较高的相似性,尤其是肝硬化再生结节进行性发展有导致小肝癌发生的可能【1】。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在影像学上的特征。
随后详细探讨了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并总结了小肝癌诊断的价值。
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强调了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潜在作用。
本研究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小肝癌、诊断、影像学特征、准确性、研究结果、诊断价值、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疾病负担。
小肝癌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原发性肝癌,常常难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超声、CT和MRI在小肝癌的定位和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较小的病灶。
寻找一种更加敏感和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影像学技术,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情况,能够提供关于组织微结构和细胞密度的信息。
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中,DWI技术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案,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评估其对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通过对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手段,提高小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揭示影响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性的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首先介绍了小肝癌及其诊断难点,然后概述了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接着详细描述了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分析了实验结果并讨论了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实验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到关键作用。
最后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进一步完善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提高小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项研究为小肝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小肝癌,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临床意义,优势与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小肝癌及其诊断难点小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死亡。
由于其隐匿性和早期无明显症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导致了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小肝癌的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在小肝癌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早期病变和微小病灶的检出上效果欠佳。
寻找一种能够提高小肝癌诊断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的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组织内水分分布和运动状态,从而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
这种技术利用水分子在组织内的自由扩散速度不同来判断组织结构的异同,从而帮助医生准确地识别潜在的肿瘤组织。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及其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1.2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概述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随机热运动来描绘组织的微结构。
在核磁共振图像中,DWI序列利用梯度脉冲来标记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进而产生对组织结构的影像。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研究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最近医学影像技术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的梯度和不同的强度的磁场扰动水分子的运动,
从而实现对组织微观结构的成像。
近年来,DWI成像在肝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小肝癌的诊断是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之一。
小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其治疗成功的关键。
DWI成
像可以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对肝组织进行成像,且能够提供对组织微观结构的直接信息,包括细胞密度、水分子扩散等信息,因此有着很好的成像效果。
同时,DWI成像还可
以表现肝癌组织的病理生理特征,如,血供不良和肿瘤间质增生等,并据此提高了小肝癌
的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该研究采用MRI仪器对小肝癌患者进行DWI成像研究。
成像参数:重复时间
TR=800-1100ms,回波时间TE=55ms,切片厚度5mm,间隔5 mm。
结果显示,在DWI成像中,小肝癌在图像上呈高信号,增强了对小肝癌的检测能力。
比对成像显示,DWI与对比增强
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别不大,但是DWI具有低创、高准确度的优势,并能够有效消除
注射对比剂带来的不适和潜在危险。
探讨分别采用螺旋 CT以及磁共振成像诊断小细胞肝癌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观察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小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74例小细胞肝癌患者收入本实验中,基于双模拟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行螺旋CT检查,观察组(37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肝外病灶检出数、肝内病灶检出数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多,差异明显(t=8.884、8.923;P均为0.000);在阳性诊断率方面,观察组(94.59%)比对照组(78.38%)高,差异显著(x2=4.163;P=0.041);在平扫病灶检出率方面,观察组(69.23%)比对照组(53.91%)高,差异明显(x2=6.079;P=0.014);在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方面,观察组(96.92%)与对照组(95.65%)差异较小(x2=0.279;P=0.598)。
结论磁共振成像在小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螺旋CT优,其可以将早期病灶状况清楚反映出来,从而更好的判断疾病,但是依旧存在一定不足,所以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病实际状况对诊断方法选择。
【关键词】小细胞肝癌;磁共振成像;螺旋CT现阶段,我国较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是肝癌,在死亡率方面,仅低于胃癌与食管癌,小细胞肝癌早期无显著临床病症,随着疾病的发展,中晚期则会出现腹胀、肝区疼痛、上腹部包块和进行性消瘦等病症。
据有关资料显示[1],每年我国因为肝癌死亡患者高达11万左右,在全球肝癌死亡患者中占比达到45%,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生存时间只有0.7个月至8个月,但是小细胞肝癌经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内生存率在70%以上,所以及早诊断、治疗肝癌特别重要。
目前,临床上针对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以上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分辨率相对较高,其可以将病灶组织清楚反映出来,而且未严重损伤患者。
本文就小细胞肝癌患者行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详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