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67
工地通路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操作模式分为两种:1、现场联机全站仪现场测量、记录、平差;2、对已经有整理好的内业资料情况,提供数据导入功能,导入测量记录完成平差计算。
一、现场联机全站仪测量、记录、平差操作流程:1、点击主界面导线平差,进入导线平差界面,点击底部按钮创建导线2、输入导线的起终点闭合数据。
起点后视点位起点测站的后视点,终点前视为终点测站的前视点。
3、添加测站,写入测站名称、后视名称、前视名称。
4、点击测站条目弹出测回列表对话框,点击添加测回按钮进入测量界面。
5、输入仪器高、前后视棱镜高。
6、连接全站仪后点击测量完成正镜后视、正镜前视、倒镜前视、倒镜后视测量,软件获取全站仪数据并记录(或者手工输入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测回测量。
7、逐个完成测站和对应的测回测量。
8、在导线测量界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导出测量记录和导线平差计算表。
二、导入已有的导线观测数据:1、导入工地通路测导线观测文件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导入工地通观测文件,弹出导入对话框,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
2、导入附合导线进行平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附合导线平差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附合导线简易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3、导入三角高程数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三角高程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三角高程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三角测量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用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
是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
1617年由荷兰W.斯涅耳首创。
三角测量有两种扩展形式:①向各方向扩展,构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它点位分布均匀,点间互相制约,对低等测量控制作用较强,但推进较慢。
②向某一定方向扩展,构成锁状,称为三角锁,它构成控制骨架,中间以次等三角测量填充,推进迅速,比三角网经济,但控制强度不如三角网。
三角测量作业分选定点位、造标埋石、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等。
点位一般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的有利位置,使构成三角形的相邻点间互相通视。
在选定的点位上建造觇标,供观测照准和升高仪器,同时埋设标石作为三角点的永久性标志。
标石中心点是三角点的实际点位。
水平角观测是三角测量的关键性工作,观测选在通视良好、目标清晰稳定的有利时间进行。
三角测量除测水平角外,还要选择一些三角形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
起始边的长度过去用基线尺丈量,20世纪50年代后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
起始边的方位角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
从一起始点和起始边出发,利用观测的角度值,逐一推算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再进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顶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
三角测量在地面上布设一系列连续三角形,采用测角方式测定各三角形顶点水平位置的方法。
是建立国家大地网和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方法。
1617年由荷兰W.斯涅耳首创。
三角测量有两种扩展形式:①向各方向扩展,构成网状,称为三角网,它点位分布均匀,点间互相制约,对低等测量控制作用较强,但推进较慢。
②向某一定方向扩展,构成锁状,称为三角锁,它构成控制骨架,中间以次等三角测量填充,推进迅速,比三角网经济,但控制强度不如三角网。
三角测量作业分选定点位、造标埋石、水平角观测、成果计算等。
点位一般应选在展望良好、易于扩展的有利位置,使构成三角形的相邻点间互相通视。
在选定的点位上建造觇标,供观测照准和升高仪器,同时埋设标石作为三角点的永久性标志。
标石中心点是三角点的实际点位。
水平角观测是三角测量的关键性工作,观测选在通视良好、目标清晰稳定的有利时间进行。
三角测量除测水平角外,还要选择一些三角形的边作为起始边,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
起始边的长度过去用基线尺丈量,20世纪50年代后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
起始边的方位角用天文测量方法测定。
从一起始点和起始边出发,利用观测的角度值,逐一推算各边的长度和方位角,再进一步推算各三角形顶点在大地坐标系中的水平位置。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选择一条适宜的路线,在其中的一些点上设置测站,采取测边和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它是几何大地测量学中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为地形测图、城市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为建立国家大地网以及某些城市测量和工程测量所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
其等级和精度要求与三角测量相同。
工程测量知识点工程测量是一项涉及地理空间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域,它关系到建筑、公路、铁路、电力等各个行业的设计、建设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中常见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工程测量。
一、工程测量的定义和分类工程测量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和技术,对各种工程对象在空间位置和形状、物理性质等方面进行测量、计算、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工程测量按照不同的测量对象可分为地面测量、水下测量、空中测量和微波测量等。
地面工程测量是测量地球表面或地下的结构等,发挥着对地球开发和利用、资源勘查、资料整理、编制地图、建设、管理、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水下工程测量是指水下物体的形状、面积、体积、纵向、横向和高程等测定。
空中工程测量是指在空中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航空摄影、遥感和测绘等领域。
微波工程测量是指利用微波进行测量和研究各种的天体和地球物体,主要是雷达测量、微波测距和微波辐射测量等。
二、基础知识——测量单位和坐标系测量单位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系列数量的名称、大小和度量值,如长度单位米(m)、角度单位度(°)、时间单位秒(s)等。
在工程测量中,必须使用标准的测量单位。
坐标系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描述点、线、面位置关系的方法。
常用的坐标系有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用于描述平面形状和尺寸;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为描述空间中各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提供了基础;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配合使用,可以描述不规则形状或土地地貌等。
三、测量误差及其控制方法在工程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
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器材、测量方法等因素引起的,比如仪器漂移、温度变化、灯光效应等等。
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需要进行连续性检查、常规维护和定期校准等。
随机误差则是测量器材使用不当或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如在同样的条件下,测多次得到的结果并不一样。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提高测量器材的精度、增加测量次数、改善测量环境等方法进行控制。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公式在三角高程测量中,经常使用的仪器是全站仪和电子经纬仪。
测量步骤一般包括:设置测站、放点、观测角度、观测距离等。
水平仪原理:水平仪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测量水平面的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重力、表面张力和液面与气泡的位置关系,来确定平面的水平度。
通过测量水平仪的指示,可以帮助确定测站点的水平位置。
水准仪原理:水准仪是一种测量仪器,用于测量水平面的相对高差。
它基于物体借助重力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原理。
水准仪中的测量原理包括视线法、反射法和导线法等。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常常使用视线法,即通过望远镜观测圆n上一点的高差与水平视线的仰角。
全站仪原理:全站仪是一种同时具备测量角度和测量距离功能的仪器。
它的原理是通过发射一个激光束或红外线,并利用光电传感器接收反射光束,测量出测站点到观测点的距离和方向。
通过测量不同测站点到同一观测点的距离,以及观测点与测站点之间的角度,可以计算出观测点的高程。
余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2 = a^2 + b^2 - 2ab·cosC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sinA = b/sinB = c/sinC高程差公式:当在一个测点上测出一物体的仰角和水平观测距离时,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可以推导出高程差公式:h = d·sinα其中,h为物体的高程差,d为测站点到物体的水平距离,α为测站点到物体垂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综上所述,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推导出物体高程信息的测量方法。
其原理基于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的运算。
在实际测量中,需要使用水平仪、水准仪或全站仪等仪器,并通过测量角度和距离,应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高程差公式等公式,进行测量计算。
工程测量的分类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涉及到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水利测量等多个领域。
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工程测量分为以下几类:一、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对土地进行测量、划界、分割和估价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测量土地的面积、边界、地形和地貌等。
土地测量常常涉及到的技术包括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
三角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推算其他未知数据的方法,水准测量是通过测量水平面上的高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导线测量是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导线的长度和方位角以确定地面上的点的位置。
二、建筑测量建筑测量是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建筑物的平面测量、立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等。
建筑测量常常使用的技术有全站仪测量、激光测距仪测量等。
全站仪是一种综合了测角、测距、测高等功能的测量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建筑物的各种参数。
激光测距仪则是利用激光束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时间来测量距离的仪器,它适用于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宽度等参数。
三、道路测量道路测量是对道路进行测量和设计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道路的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交叉口测量等。
道路测量常常使用的技术有全站仪测量、导线测量等。
全站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高程、坡度等参数,导线测量则可以用来确定道路的位置和形状。
四、水利测量水利测量是对水利工程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河流测量、湖泊测量、水库测量等。
水利测量常常使用的技术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
水准测量可以用来确定水利工程的高程,导线测量可以用来确定水利工程的位置和形状。
五、地下工程测量地下工程测量是对地下工程进行测量和监测的一项工作。
它包括隧道测量、地铁测量、管线测量等。
地下工程测量常常使用的技术有全站仪测量、地下雷达测量等。
全站仪可以用来确定地下工程的位置和形状,地下雷达可以用来检测地下障碍物和空洞。
总结起来,工程测量可以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的不同分为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水利测量和地下工程测量等多个分类。
第一章第1节大地测量学概论知识点一:大地测量的任务(多选):大地测量是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性进行的实际测量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内容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①它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②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等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场资料;③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知识点二:大地测量的特点(了解):(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3)实时、快速;(4)“四维”;(5)地心;(6)学科融合知识点三:大地坐标系统与参考框: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
知识点四:大地测量参心坐标框架: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
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知识点五: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
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 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
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一次性搞懂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施工测量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同样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施工单位中,很多刚到工地的施工人员并不是很熟悉测量工作的相应内容以及相关的计算,很多人只是盲目的跟着师傅拿着杆在工地上到处跑,下面就一起看看什么才是正确的在干测量的“姿势”!一、水准测量一、水准测量原理A、B两点间的高差为hAB =a-b若水准测量前进方向是由A点测到B点,规定:A点为后视点,A点尺上的读数a 为后视读数B点为前视点,B点尺上的读数b 为前视读数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当a 大于b 时,hAB 值为正,B点高于A点;当a 小于b 时,hAB 值为负,B点低于A点。
hAB表示由A点至B点的高差;hBA表示由B点至A点的高差,hAB =-hBA直接利用高差hAB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高差法。
若已知A 点的高程HA,求未知点B 的高程HBHB=HA+hAB利用仪器视线高程Hi 计算B点高程的方法称为视线高法。
Hi =HA+aHB=HA+(a-b)=Hi-b若A、B两点之间相距较远或高差较大时连续设站水准测量转点起传递高程的作用二、DS3微倾式水准仪一)水准仪的分类1.按精度划分分为DS05、DS1、DS3、DS10等四个等级,“D”和“S”分别为“大地测量”和“水准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下标05、1、3、10表示仪器的精度等级,即“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单位:mm)。
”DS05、DS1称为精密水准仪,DS3、DS10称为普通水准仪。
2.按结构划分光学水准仪;微倾式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主要由物镜、目镜、十字丝分划板、调焦透镜、调焦螺旋和镜筒组成。
十字丝中心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视准轴。
2.水准器(1)圆水准器球面中心刻有一个小圆圈,小圆圈的中心称为圆水准器的零点。
通过零点的球面法线,称为圆水准器轴。
当圆水准气泡中心与零点重合时,即气泡居中,说明圆水准器轴处于铅垂位置。
测量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测量学是地理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等许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并能够使用现代测量仪器和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学会使用现代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能够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
5、能够将测量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三、课程内容1、测量学基础知识:包括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单位等。
2、测量仪器:介绍各种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 等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测量技术:介绍各种测量技术,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数据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误差分析、数据平滑、地形图绘制等。
5、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如何进行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并介绍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6、测量结果的应用:介绍如何将测量结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土地规划、建筑设计、道路建设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和技能。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3、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其实践能力。
4、自主学习:通过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进行评估。
2、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机考的形式,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或机考的形式,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4、项目实践报告:根据小组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和报告质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控制测量学练习题控制测量学是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和地球形状的测量方法,以及这些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测量方法,对于建筑、地理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演示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并介绍相关的设备和技巧。
一、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通过一系列的测量点来确定地面上的地理位置和距离。
在开始导线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经纬仪、测距仪和三角板等。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能够提供明确视野的测量地点。
用经纬仪测量该点的经度和纬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几个参照点,这些点可以是物体、建筑物或其他地标,以便进行后续的测量。
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可以使用测距仪来确定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
将测距仪固定在一个已知测点上,然后将其对准待测点,即可测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测量出多个点之间的距离,进而确定出地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在进行导线测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我们要保持测量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晃动或抖动。
同时,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机,避免在恶劣天气或光线不佳的条件下进行测量。
二、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方法,它在建筑施工、道路修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进行水准测量时,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测量工具,比如水准仪、导轴、铁杆等。
在开始水准测量之前,我们需要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一个地面平整的点作为基准点,然后以此点为起点或终点进行测量。
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关键工具。
我们需要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上,并保持水平,使其指向远处的参照点。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水准仪上的测量值来确定地面的高程差异。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保持测量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在测量过程中产生晃动或抖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路线,避免遇到障碍物或不可行走的地形。
总结起来,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
通过导线测量,我们可以确定地面上的地理位置和距离;而通过水准测量,我们可以确定地面的高程差异。
测绘技术中的导线三角测量方法导线三角测量方法是测绘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通过测量角度和测量距离来确定地面上的位置坐标。
本文将从测量原理、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探讨导线三角测量方法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
导线三角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性质,通过测量三角形内夹角和边长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在测量过程中,通常选择距离较远的两个已知点以及待测点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测量三个角度和两个边长来计算待测点的位置坐标。
在导线三角测量方法中,需要借助专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首先是使用经纬仪或陀螺仪等仪器测量已知点的方位角,即两点之间的角度差。
其次是使用测距仪或者测距仪与全站仪相结合来测量已知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仪器的精确测量,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是导线三角测量方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将测量所得的角度和距离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待测点的坐标。
数据处理的方法主要有解三角函数、三边解算和角边解算等等。
其中,解三角函数方法适用于已知角度和两边的情况,三边解算适用于已知三边的情况,而角边解算适用于已知角度和一边的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导线三角测量方法在测绘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和地籍调查中。
通过导线三角测量方法可以测量土地边界和地块面积,为土地分割和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导线三角测量方法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边界,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此外,导线三角测量方法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导航定位等其他领域。
尽管导线三角测量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注意事项。
首先,导线三角测量对地面环境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和多遮挡物的环境下测量难度较大。
因此,选择合适的测量场地和合理的测量策略十分重要。
其次,仪器精度和操作技术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决定性影响。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前言本标准根据《国家三角测量有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中有关导线测量部分,并顾及城市测量、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的有关要求编写,其技术内容属国内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三、四等导线测量精度GB/T179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中相应等级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同,部门技术要求也参照标准执行。
本标准2001年4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G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肖学年、姬恒炼GH/T2007--2001目录前言1 范围 (1)2 引用范围 (1)3 总则 (1)4 技术设计预选点 (3)5 造标和埋石 (3)6 仪器检查 (4)7 水平角测量 (6)8 距离测量 (7)9 高程测量 (9)10 导线测量成果的验算、检查和验收 (11)附录A(标准的附录)电磁波距边长的修正和改算 (13)附录B(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查 (15)附录C(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工作电压显示的正确性检验 (16)附录D(提示的附录)全站仪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使用 (17)附录E(提示的附录)全站仪测距轴预视准轴的重合性的检验 (18)附录F(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倾斜补偿器的零位误差,补偿范围和补偿准确度的检验(19)附录G(提示的附录)全站仪存贮卡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GH/2007-2001fourth order teavers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布测国家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方法和精度要求。
适用于国家三、四等导线测量。
工程测量、城市测量和地籍测量亦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钱,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把版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