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高程(导线高程)测量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
工地通路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操作模式分为两种:1、现场联机全站仪现场测量、记录、平差;2、对已经有整理好的内业资料情况,提供数据导入功能,导入测量记录完成平差计算。
一、现场联机全站仪测量、记录、平差操作流程:1、点击主界面导线平差,进入导线平差界面,点击底部按钮创建导线2、输入导线的起终点闭合数据。
起点后视点位起点测站的后视点,终点前视为终点测站的前视点。
3、添加测站,写入测站名称、后视名称、前视名称。
4、点击测站条目弹出测回列表对话框,点击添加测回按钮进入测量界面。
5、输入仪器高、前后视棱镜高。
6、连接全站仪后点击测量完成正镜后视、正镜前视、倒镜前视、倒镜后视测量,软件获取全站仪数据并记录(或者手工输入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测回测量。
7、逐个完成测站和对应的测回测量。
8、在导线测量界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导出测量记录和导线平差计算表。
二、导入已有的导线观测数据:1、导入工地通路测导线观测文件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导入工地通观测文件,弹出导入对话框,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
2、导入附合导线进行平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附合导线平差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附合导线简易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3、导入三角高程数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三角高程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三角高程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中铁上海三技术〔2020〕140号附件18附录1—封面水准仪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1—首页水准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1—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扶尺_______天气_____年__月__日司镜:______记录:______计算:______复核:______全站仪放样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2—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_GPS放样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点汇总表制表:复核:地点___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基准站仪器编号_____操作人______辅助人______记录______复核______导线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测回法测量记录表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全圆方向观测记录表司镜______记录______后视______前视_________计算______复核______附录5—封面三角高程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5—首页水准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5—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法记录表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地点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温度_____℃气压______hPa 日期_______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附录5—前后视等距三角高程测量法记录表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地点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温度_____℃气压______hPa 日期_______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二等水准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测自____至_______年__月__日时刻始:__时__分终:__时__分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成像_____扶尺___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计算:_____复核:___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测自____至_______年__月__日时刻始:__时__分终:__时__分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成像_____扶尺___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计算:_____复核:_____GPS静态观测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GPS静态观测记录表项目名称:附录9—封面CPⅢ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9-中末页CPⅢ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线段第页共页CPⅢ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线段第页共页无砟轨道灌注前复测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地点___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日期_____附录11—封面全站仪建站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11—首页制表:复核:附录11-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温度___℃气压___hPa 日期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
一记录表格1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2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3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4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5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6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7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测区:调查者:记录者:调查日期:8房屋查丈原图房屋查丈原图查丈人:年月日深圳市研究研究院9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测自:测至:第页总第页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仪器号:起始时间:天气:成象:日期:10导线外业观测手簿()级导线水平角手簿仪器型号:观测者:测站:气温:第页仪器号:记录者:日期:气压:仪器高:()级导线垂直角手簿()级导线边长手簿11地界测量外业记录地界测量外业记录测量者:记录者:日期:12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分划面;检查者:13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尺长方程式:L= 检查者:14倾斜观测记录表倾斜观测记录表测量者:记录者:15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检测关系略图测量起算成果一、理论数据测量放点计算及检测结果二、实测数据16 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年月日计算者:检查者:定点者:二检查表格1测量技术检查卡片测量技术检查卡片工程名称:检查项目及内容2 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测区:注:表中N为新探测或本测区管线点成果;W为原探测或邻测区管线点成果制表:制表日期:检查者:检查日期:3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4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5导线精度统计表导线精度统计表统计者:校对:6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级别:检查者:记录者:年月日7 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
三角高程的操作和步骤
刘宏生2010-4-16 一、全站仪假定仪高为0直接测量高程
1:进入坐标测量先测得高差:水准点+高差+棱镜高=所架点的仪器视线高(直接打高程,用于效验结果(简便的高差测量)
2:进入测量模式输入假定的随意坐标,在Z输入仪器视线高,在假定前视坐标完成后输入棱镜高,建站完成后可直接测量该点高程(换点时对中杆高度不变)以上是符合已知两点高程的操作方法
二、三角高程
1、开机普通测量模式下进行盘左盘右测目标点竖直角度和斜距同
时测量该点高差(用于计算效验)
2:数据例计算如下:
正镜:
盘左:83。
55”21”.(减90度计算=6。
4”39”)
高差:11米
斜距:103.891米
倒镜:
盘右:276。
04”51”(减270度=6。
04”51”)
高差:11.003米
斜距:103,891米
其中的高差只是符合参考作用不在计算内,最终盘左和盘右的相
对数据进行平均(度数,高差,斜距)后sin 角度×斜距
该数据为目标点一 目标点二的计算高差, 方法同上 全站仪三角高程简单示意图
待测点
水准点
对中杆
对中杆
21
目标点二
目标点一
最终计算结果为 水准点高程 +h1+h2 为待测点高程 注:如需往桥上引水准点视要求精度而确定测回数。
悬高测量使用步骤:
?。
施工放样报验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1导线、水准复测报批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2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3测量:计算:复核:日期:中(轴)线偏位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4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桩位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5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路线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工程名称: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8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点测量成果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9施工单位测量负责人:测量监理工程师:日期:标高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0测量:计算:复核:日期:三角高程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1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沉降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2测量:计算:复核:日期:路线主点桩测量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3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点测量成果报表施工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监理单位: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 CL-014施工单位测量负责人:测量监理工程师:日期:路基横断面复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5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附合导线测量计算表承包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施工增加导线点测量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测量观测记录施工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 编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编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 成像: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记录、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 成像: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地面线复测报批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23。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或高度角)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它观测方法简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是测定大地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如图,A、B为地面上两点,自A点观测B点的竖直角为α1.2,S0为两点间水平距离,i1为A点仪器高,i2为B点觇标高,则A、B两点间高差为h1.2=S0tga1.2+i1-i2上式是假设地球表面为一平面,观测视线为直线条件推导出来的。
在大地测量中,因边长较长,必须顾及地球弯曲差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为了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通常采取对向观测竖直角,推求两点间高差,以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影响一百多年以前,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高差的主要方法。
自水准测量方法出现以后,它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但因其作业简单,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仍得到广泛应用。
天顶距观测受到地面大气折光的严重影响。
若大气密度是均匀分布的,由光源L发出的光将以同心球波前的形式向各方向传播,其速度与大气密度相适应。
实际上大气密度一般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光波向上传播的速度比水平方向上的大。
这样,波前不再是同心球,而是图1所示的形式。
这时由测站S观测光源L,将望远镜垂直于波前,所看到的光源视方向将如箭头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视线的路径,它处处垂直于波前。
这种现象称为地面大气折光,光源的视方向与真方向SL之间的角γ称为折光角。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折光角取决于测站与观测目标之间大气的物理条件,特别是大气密度向上的递减率。
在实际施测中,不可能充分地掌握大气的物理条件来计算折光角,一般只能估计它的概值,或者采取适当措施削弱它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计算方法由三角高程测量结果计算两点间的高差时,是以椭球面为依据,这样求得的高差是椭球面高差。
如图2,A、B两点对于椭球面的高程分别为 H1和H2。
首先略去垂线偏差不计,设由A点向B点观测的天顶距为Z1(或高度角α 1 =90°-Z1),该两点在椭球面上的投影A0和B0相距的弧长为S0,A0B0弧的曲率半径为R0,则A和B的高差是:式中项是地球曲率的影响;项是大气折光的影响;k是折光系数,通常采用平均值k=0.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