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景观评价—中山岐江公园介绍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是一个以绿化景观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约60余公顷,沿岸长约5公里。
公园整体设计以水为主题,建筑各具特色,布局紧凑,翠绿浓郁,成为中山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本文将对中山岐江公园进行现代景观评价。
历史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设城市公园。
中山市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寻求完善环境和增加城市文化的方法之一是打造城市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正是中山市政府为了引进更多文化和策划生态城市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项目。
设计建筑形态中山岐江公园内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如梁启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岐江飘仙楼等。
这些建筑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手法,利用高质量的建材、合理的布局和更人性化的设计,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更加美好的城市和生活。
植物景观岐江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道路两侧各种类型的植树,绿化花坛,生态水池等设施。
此外,公园中还有很多沿江的湿地。
这些绿化设施都是在更新、优化、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建成的,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以及放松的空间。
活动场地在中山岐江公园内有许多适合散步、跑步、骑车、钓鱼、摄影等各类活动的场地。
这些活动区域都采用了非常时尚和现代化的设计,无论你来做什么,都能够有一个愉快、舒适的体验。
现代景观评价中山岐江公园拥有完美的绿化景观,还有多个现代化建筑物。
这些建筑和植物所组成的整体场景美轮美奂,将自然与人工景观完美结合。
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完美的游览和休息地点。
此外,公园内的配套建筑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度假空间。
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假期和休息场所,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和绿化景观。
公园整体设计以水为主题,建筑各具特色,环境幽雅,景色秀丽,在中山市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城市公园。
人们能够在这里享受到诸多难忘的时刻,并对此印象深刻。
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首先,中山岐江公园规划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完美结合。
公园内主要包括湖泊、森林、山地等自然景观,通过保留和修复原有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景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路,方便市民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其次,公园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公园内设有各种户外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游乐设施区,提供了儿童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等,适合家庭、儿童玩耍。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音乐喷泉、景观广场等场所,方便市民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再次,公园规划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
公园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示点,如畲族文化园、木雕艺术馆等,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展示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舞台、露天剧场等,方便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公园规划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公园内设有生态池塘、湿地花园等景观,通过湿地植被的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改善周边的水质环境。
公园还规划了植树造林的区域,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供应。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太阳能路灯、垃圾分类桶等环保设施,推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山岐江公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通过这些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将成为一个兼具生态、娱乐、文化的综合型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同时,公园的规划设计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景观分析与评价——中山歧江公园一、概况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就是逸仙湖公园。
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
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在园区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岭南园林特色,又采用了西方古典几何式造园,达到了工业场地景观恢复的目的。
二、特色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
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
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
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三、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域也是工业遗产区。
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乐区。
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
从动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
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四、流线该庭院广场的人流,一部分来自南侧的入口,一部分来自西侧入口,还有南侧入口。
以步行为主,公园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
中山岐江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中山歧江公园是一个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验,他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水面与岐江河相联通。
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等。
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
但几十年间,粤中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中山歧江公园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美。
一种对自然的理解,对作为人及其整体的存在基础和背景的认识。
中山歧江公园设计的特点,可以从设计方法及其所表达的含义等方面来认识。
设计揭示人性与自然之美
从方法上,设计曾面临了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第一大诱惑是借用地方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
优越的临江及含湖环境、丰富的岭南植物以及中山市已有的园艺和工艺技术,加上资金上的保证,为创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典园林创造了条件。
第二大诱惑是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其理由也相当充分。
首先中山作为一个华侨城市,近百年来,受到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
其次,近年
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也特别注重园艺和工艺之美。
第三大诱惑是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其典型代表是Rchard Hagg 的美国西雅图炼油厂公园和Peter Latz的德国Ruhr钢铁城景观公园论文格式,这两者都强调了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而成为具有引领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作品。
坦诚地讲,这一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其中的许多方法也借鉴到本设计中来了。
歧江公园的个性正是在与以上三种设计思路的不同和相同中体现出来的。
与岭南园林相比,歧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
与西方巴洛克及新古典的西式景观相比,歧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的“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
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歧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同时,与之不同的是,歧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
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视觉与空间传递足下之美
歧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足下的文化。
即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
那群人的文化。
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为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等。
二是野草之美。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
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农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三是人性之真。
小时穿越铁轨时的快感,在这里变为一种没有危险的游戏,使冒险、挑战和寻求平衡感的天性得以袒露;人对水的向往、对空间的探幽天性,都通过亲水栈桥和平地涌泉、树篱方格网的设计而得以充分体现。
广州中山歧江公园,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因为平常而将逝去的文化;追求时间的美,工业之美,野草之美,以及人性之真。
这些含义都试图通过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
这些形式与传统中国园林或西方古典景观设计很不同,而更多地吸取了现代西方景观设计特别是城市更新和生态恢复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