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江公园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12
现代景观评价—中山岐江公园介绍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是一个以绿化景观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约60余公顷,沿岸长约5公里。
公园整体设计以水为主题,建筑各具特色,布局紧凑,翠绿浓郁,成为中山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本文将对中山岐江公园进行现代景观评价。
历史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设城市公园。
中山市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寻求完善环境和增加城市文化的方法之一是打造城市公园。
中山岐江公园正是中山市政府为了引进更多文化和策划生态城市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项目。
设计建筑形态中山岐江公园内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如梁启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岐江飘仙楼等。
这些建筑采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手法,利用高质量的建材、合理的布局和更人性化的设计,让游客在这里感受到更加美好的城市和生活。
植物景观岐江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道路两侧各种类型的植树,绿化花坛,生态水池等设施。
此外,公园中还有很多沿江的湿地。
这些绿化设施都是在更新、优化、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建成的,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以及放松的空间。
活动场地在中山岐江公园内有许多适合散步、跑步、骑车、钓鱼、摄影等各类活动的场地。
这些活动区域都采用了非常时尚和现代化的设计,无论你来做什么,都能够有一个愉快、舒适的体验。
现代景观评价中山岐江公园拥有完美的绿化景观,还有多个现代化建筑物。
这些建筑和植物所组成的整体场景美轮美奂,将自然与人工景观完美结合。
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完美的游览和休息地点。
此外,公园内的配套建筑设施齐全,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度假空间。
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假期和休息场所,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和绿化景观。
公园整体设计以水为主题,建筑各具特色,环境幽雅,景色秀丽,在中山市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城市公园。
人们能够在这里享受到诸多难忘的时刻,并对此印象深刻。
中山岐江公园规划分析首先,中山岐江公园规划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完美结合。
公园内主要包括湖泊、森林、山地等自然景观,通过保留和修复原有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景观,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休闲娱乐场所。
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路,方便市民进行休闲健身活动。
其次,公园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
公园内设有各种户外运动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游乐设施区,提供了儿童游乐设施、水上游乐设施等,适合家庭、儿童玩耍。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音乐喷泉、景观广场等场所,方便市民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再次,公园规划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
公园内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展示点,如畲族文化园、木雕艺术馆等,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展示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公园还规划了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如舞台、露天剧场等,方便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公园规划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公园内设有生态池塘、湿地花园等景观,通过湿地植被的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改善周边的水质环境。
公园还规划了植树造林的区域,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养护,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供应。
此外,公园还规划了太阳能路灯、垃圾分类桶等环保设施,推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山岐江公园的规划设计注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同时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友好。
通过这些规划,中山岐江公园将成为一个兼具生态、娱乐、文化的综合型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好去处。
同时,公园的规划设计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景观分析与评价——中山歧江公园一、概况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就是逸仙湖公园。
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
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在园区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岭南园林特色,又采用了西方古典几何式造园,达到了工业场地景观恢复的目的。
二、特色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
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
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
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三、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域也是工业遗产区。
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乐区。
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
从动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
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四、流线该庭院广场的人流,一部分来自南侧的入口,一部分来自西侧入口,还有南侧入口。
以步行为主,公园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
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
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是以生态、文化与休闲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人性化和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公园。
首先,生态是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的重要理念。
公园布局上我们将尽可能保留现有的植被以及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破坏。
公园内将建立生态湿地、花草展览区、生态步道等,使整个公园更加生态友好、绿意盎然。
其次,文化是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的灵魂。
公园内将保留并修复岐江河畔的古建筑、文物,这些历史遗迹体现了中山作为中山市最早的一个市区的历史沉淀。
同时,公园还将设置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以展示和弘扬中山的传统文化。
最后,休闲是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的关键词。
公园内将建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园林广场等休闲设施,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公园内的空地也将铺设草坪和休闲座椅,供大家悠闲地休息或进行户外运动。
总的来说,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以生态、文化和休闲为核心。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塑造绿色环境;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宣扬传统文化;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希望这个公园能够成为中山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自然体验的好去处。
岐江公园案例总结引言岐江公园作为一座城市公园,旨在提供市民休闲、娱乐和运动的场所。
本文将对岐江公园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公园目前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建设过程岐江公园的建设是经过多年规划和筹备的结果。
在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购置、景观设计、设施建设以及绿化工作。
公园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市民的需求,包括休闲区、儿童游乐设施、运动设施等。
公园的主要景点包括湖泊、花坛、儿童游乐场、健身广场等。
这些景点的建设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安全的公园环境。
运营管理岐江公园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有效的运营和管理。
公园管理团队负责公园的日常维护、安全管理以及景点的运营。
日常维护公园的日常维护包括绿化养护、道路清洁、设施设备的检修等工作。
为了确保公园的美观和安全,管理团队需要定期巡逻,清理垃圾,修剪花草树木等。
安全管理公园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管理团队需要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他们需要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巡逻和管理,防止偷盗和其他不法行为的发生。
景点运营除了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公园管理团队还需要对景点进行运营。
他们可以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社区聚会、庆祝活动等,吸引更多的市民到公园游玩和参与。
优势与问题优势岐江公园具有以下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公园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可方便市民前往游玩。
2.环境优雅:公园绿化良好,湖泊清澈,为市民提供了休憩、散步的舒适环境。
3.设施完善:公园内设有丰富的游乐设施和健身设施,满足了市民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问题岐江公园也存在一些问题:1.设施老化:部分游乐设施和健身设施已经老化,需要进行更新和维修。
2.安全隐患:由于人员不足和监控设施不完善,公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缺乏活动引导:公园管理团队缺乏创新意识和活动引导能力,导致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缺乏吸引力。
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岐江公园的品质,我提出以下建议:1.设施更新:及时对老化设施进行更新和维修,提供更好的游乐和健身体验。
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中山岐江公园设计理念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位于岐山县城中心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约100亩。
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健康、和谐、欢乐”为核心,致力于提供一个安静、美丽、充满活力的城市绿地,为岐山县城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的场所。
首先,公园的设计以自然为主题,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公园的布局借鉴岐山县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多处设置了水景和湿地区域,以增加公园的湿润度和生态性。
同时,公园的绿地和植被选择了当地的特色树木和花卉,使整个公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呼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景观。
其次,公园注重健康和休闲的功能。
公园内设有各种户外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区等,满足人们日常运动和健身的需求。
同时,公园还有专门的跑步和散步道,供人们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
此外,公园还设有休闲座椅和草坪,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聚会的场所。
通过这些健康和休闲功能,公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此运动和娱乐,提高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再次,公园设计注重和谐与共享。
公园内设有多个主题花坛和庭院,供市民进行社区活动和文化表演。
公园还设有宽敞的广场和露天舞台,可以举办各种户外活动和演出,例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
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又可以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团结感。
公园还设有儿童游乐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和有趣的游玩场所。
通过这些共享的设施和活动,公园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最后,公园设计注重欢乐和娱乐的氛围。
公园内设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设备、咖啡馆、漫步广场等。
公园还会定期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和娱乐节目,如文艺演出、音乐会等,为市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通过这些娱乐活动和设施,公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欢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健康、和谐、欢乐”为核心,致力于提供一个安静、美丽、充满活力的城市绿地。
通过与自然的融合、健康和休闲的功能、和谐与共享的设施与活动、以及欢乐和娱乐的氛围,公园可以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构建一个美好的社区。
景观分析与评价——中山歧江公园一、概况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就是逸仙湖公园。
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
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在园区的设计上,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岭南园林特色,又采用了西方古典几何式造园,达到了工业场地景观恢复的目的。
二、特色与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
与西方古典园林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
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
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新的设计。
并通过新设计来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三、分区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以广阔的草坪为主,大部分关于原造船厂的景观节点都分布在这片区域,作为公共休闲区域也是工业遗产区。
中区以内湖与保留下来的工厂构筑物构成,作为公园的服务与后勤管理的所在地,也建有中山美术馆属休闲娱乐区。
南区其内以保留的大叶榕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是自然生态区。
从动静来看,北区为动区,视野开阔,有大面积铺装的广场。
南区为景区,道路蜿蜒曲折。
四、流线该庭院广场的人流,一部分来自南侧的入口,一部分来自西侧入口,还有南侧入口。
以步行为主,公园与城市没有明显界限。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中山岐江公园姓名:刘人源学号:2012512280院系:农学院林学系班级:园林2012教师:王翠日期:2015/3/28一、简介项目名称:中山岐江公园地点:广东省中山市建成时间:2001年10月造价:4000万规模:占地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面积:3.6公顷;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俞孔坚简介: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达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代表作:陕西省体育馆、法门寺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钟鼓楼广场及地下工程等。
总述: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原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它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终于九十年代后期,几十年间,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
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为此,我们保留了那些刻写着真诚和壮美、但是早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的旧厂房和机器设备,并且用我们的崇敬和珍惜将他们重新幻化成富于生命的音符。
面对未来美丽的城市,这里的来龙去脉,属于劳动与创造者的人文灵光。
这个项目由当时尚在初创阶段的广州土人承担施工任务。
面对一个经典的设计,技术和质量上的要求已远不是最困难的事了,他们追求的是对精神与内涵的更为丰富的表现。
本着同样的目标,工程与设计人员之间不断相互融合又相互征服,其中的诸多事件,使贯彻土人理念的路程充满历史意义,甚至就象作品本身一样,最终成为土人发展史上永远的经典。
二、区位分析广东省,地处我国南部(如图1),与八个省份接壤,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如图2),中山自古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并与顺德、南海、东莞一起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因此这里有着非常大的游客量。
岐山公园位于中山市区(如图3),东临石岐河(岐江),西与中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桥,北邻富华酒店,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三、场地分析1 功能结构根据场地特色,公园总体上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为城市广场类型景观控制区域,具有明显的城市肌理和功能性,集中体现设计的文化内涵;南部则为自然林地类型景观控制区域,主要由自然的水、草、疏林空间构成。
南北对比而又呼应。
中间的阔大水面成为南北两部分的分隔和联接,一阴一阳,一虚一实,构成了歧江公园的南北格局。
2 道路系统(1)沿公园以一主环路贯通,满足消防及公园管理之行车要求,平时不通车。
(2)北部的步行道以两点最短距离为原则,联结主要出入口和功能区,与传统造园手法完全不同,也不同于西方古典造园手法的视觉形式美原则,而是采用自由、高效而简洁的具有“工业化”特征的直线路网,阡白陌黑,生动明朗,具有现代风格。
(3)南部为自然式,流线形道路系统,与北部形成对比。
同时也有一直线形道路横穿而过,与北部相互呼应。
园路按照宽度和使用性质分为三段:一级路(主环路)4.5米;二级路(直线形道路)2.2米;三级道路(自由曲线形)1.7米。
总而言之,道路系统设计合理,流线通畅,功能配置合理,给游览带来极大便利。
3 水系结构(1)充分利用原有水面,整理湖岸,疏通水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水系。
(2)公园西北边界设溪流,同时起到边界分隔作用。
溪流水体用自来水作为水源,内外水系相对独立,以便使公园内维持稳定的水位,不会受歧江水位变化和水质污染的影响。
(3)歧江一侧设一平行内渠,一方面满足水面总宽度的要求,同时保留江堤上的古榕树,形成江外有江的景观效果。
四、景观结构公园的景观结构符合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遵循两大原则:(1)核心原则:占据所属基质20%时空体系的斑块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和一定的稳定势,是核心板块。
(2)聚散原则:对基质进行时空体系划分时,按照60%:40%的原则,因为这样具有很大的稳定势和一定的发展势。
如“景观结构分析图”所示,每一个基质必有一核心板块和向外的廊道。
园区廊道主要利用直线作为构图,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的原则,表达了对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无情的切割、简单的两点之间最近原理、不折不扣的流水线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四、项目背景和历史变迁中山岐江公园元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厂址,该船厂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年代后期,历经了中国工业化的坚信且富有意义,也沉淀为真实并弥足的城市记忆。
五、设计、发展决策过程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性城市公园。
设计遵循场地性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经济型原则的基础上,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
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
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可达性良好且能满足休闲、旅游、娱乐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六、方案内容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
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
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功能和审美需求。
这里将主要介绍公园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利用方式和在此基础上的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设计概念的理解.保留(a)自然系统和元素的保留:水体和部分驳岸都基本保留原来形式,全部古树都保留在场地中。
为了保留江边十多株古榕,同时要满足水利防洪对过水断面的要求,而开设支渠,形成榕树岛。
(b)构筑物的保留:两个分别反映不同时代的钢结构和水泥框架船坞被原地保留。
一个红砖烟囱和两个水塔,也就地保留,并结合中在场地设计之中。
(c)机器的保留:大型的龙门吊和变压器,许多机器被结合在场地设计之中,成为丰富场所体验的重要景观元素。
(2)再利用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将,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有一定距离。
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
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化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和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
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
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再利用设计包括:船坞:在保留的钢架船坞中抽屉式插入了游船码头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旧结构作为荫棚和历史纪念物而存在。
新旧结构同时存在,承担各自不同的功能,形式的对比是过去与现代的对白。
水塔:想象着数十万年前的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便永恒地将其凝固,而成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
一座50~60年的水塔,再普通不过,无论从历史和美学角度都不值得珍惜,但当它被罩进一个泛着现代科技灵光的玻璃盒后,却有了别样的价值。
时间被凝固,历史有了凭据,故事从此衍生。
同时,岛上的灯光水塔,又起到引航的功能。
因此,经过加法设计的水塔,有了新的功能。
仔细的造访者还会注意到这一琥珀塔的生态与环境意义,其顶部的发光体利用太阳能,将地下的冷风抽出,以降低玻璃盒内的温度,而空气的流动又带动了两侧的时钟运动。
铁轨:工业革命以蒸汽机和铁轨的出现为标志。
铁轨也是造船厂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元素之一。
新船下水,旧船上岸,都借助于铁轨的帮助。
铁轨使机器的运动得以在最少阻力下进行,却为步行者提出了挑战。
而正是在迎对这种挑战的过程中,人们找到了乐趣:一种跨越的乐趣,一种寻求挑战和不平衡感的乐趣。
这种乐趣也正反映了人性之所在。
烟囱与龙门吊:一组超现实的脚手架和挥汗如雨的工人雕塑被结合到保留的烟囱之场景之中,戏剧化了当时发生的故事,龙门吊的场景处理也与此同。
富有意义的是,脚手架与工人的雕塑也正是公园建设过程场景的凝固。
机器及肢体:除了大量机器经艺术和工艺修饰而被完整地保留外,大部分机器都选取部分机体保留,并结合在一定的场景之中。
一方面是为了儿童的安全考虑,另一方面则试图使其更具有经提炼和抽象后的艺术效果。
再生设计为了能更强烈地表达设计者关于场所精神的体验,以及更诗化地讲述关于场地的故事,同时能满足现代人的使用功能,设计师需要创造新的、现代的语言和新的形式再现场所精神,从也可称之为再生的设计。
其中主要体现设计师关于场所精神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传达给造访者。
通过设计,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再生,体现在:(a)厡材料的再生:包括大量乡土野草的使用,钢材的使用;(b)形式语言的再生:包括工业设计中的直线、方形、米字结构和重复的秩序。
(c)空间的再生:为现代人的日常活动和生理及心理再生提供空间(d)精神的再生:最终通过上述三种再生设计,讲述故事,深刻城市的记忆,回味人生的体验,创造时代精神。
在本项目中,设计师审慎地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包括:骨骼水塔:不同于琥珀水塔的加法,场地中的另一个水塔则采用了再生的设计手法:构思是剥去其水塔的水泥的外衣,展示给人们的是曾经彻底改变城市景观的基本结构--线性的钢筋和将其固定的结点,它告诉人们,无论工业化的城市多么丑陋,抑或多么美丽动人,其基本结构是一样的。
这一设计是对工业建筑的戏剧化的再现,从而试图更强烈地传达关于本场所的体验。
事实上,因施工过程中发现该水塔原结构安全问题,不能完全按设计构思处理旧水塔,最终作品为原大小重新用钢设计制作.直线路网:这种新的形式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园林的形式章法以及西方形式美的原则,表达了对大工业,特别是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大工业的理解:无情的切割、简单的两点之间最近原理、普遍的牛顿力学、不折不扣的流水线和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同时,这一经济与力学原理作用下的直线路网却满足了现代人的高效和快捷的需求和愿望。
使新的形式有了新的功能,同时传达了场地上旧有的精神。
红色记忆(装置):用什么形式能装下这块场地上、那段时间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又能用什么形式来传达设计者在这块土地上的感受?一个红色的盒子,含着一潭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