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护理体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45例病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交代检查期间的注意事项。
结果:45例患者均能顺利进行检查,图像清晰,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但护理的好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小肠护理资料与方法我科于2008年12月开展胶囊内镜检查,至今有45例患者顺利进行了此项检查。
腹痛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0例,腹泻1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8~82岁,平均55岁,经胃肠镜检查未能确诊。
都排除胃肠道梗阻、狭窄、瘘管,体内无心脏起搏器。
方法:将带有天线阵列传感器贴于病人腹部皮肤的指点部位,系好带有记录仪的皮带。
患者吞服omom胶囊内镜后,即随胃肠道蠕动而移动,并将获取的视频信号传输到携带在患者身上的阵列传感器上。
每秒捕捉图像2帧,视角范围140°,胶囊电池寿命约为8小时,可捕获图像5万~6万张。
检查结束,医生取下阵列传感器和记录仪,下载数据至影像工作站。
最后由医生分析图像。
检查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检查前必须告诉患者检查的目的、方法,告诉患者图像记录仪上每个指示灯的含义,并与患者家属签知情同意书。
②肠道准备:嘱患者检查前2日勿行钡餐检查,以免钡剂影响检查结果,同时检查前进无渣饮食2日,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ml,再饮水1500ml,检查日晨再口服25%硫酸镁200ml,并禁饮禁食。
③物品准备:检查前准备好物品,如数据记录仪初始化,检查腰帯、胶囊内镜、电池质量及电池充电等。
操作前一定要再充电1次,当电量指示灯显示4盏表示电池充足。
胶囊内镜检查中护理:观察工作站的实时监控窗口中的图像,如清晰度、频率、亮度、对比度等正常,则准备工作就绪。
已经做过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1小时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10m,以缩短胃内排空时间,据统计可平均缩短10~15分钟。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胶囊胃镜检查的护理目的探究使用胶囊胃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胶囊胃镜检查的4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施行认真细致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
结果所选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胶囊胃镜检查,其中39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异常,阳性检出率为97.5%(39/40)。
结论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检查,是顺利完成胶囊胃镜检查的关键工作。
标签:胶囊胃镜;消化系统疾病;胃镜检查;护理措施整个胃肠道中最难被检测的部分是小肠,也是消化道的一个盲区。
动脉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小肠镜、腹部CT及X线钡餐透视等传统的检查方法具有并发症多、定性不准确、诊断阳性率低等缺点[1]。
胶囊内镜的问世,弥补了传统检查的不足,内镜可以在无痛的情况下获得小肠的影像学资料,为胃肠道疾病的检查提供了新途径,已逐渐被公认为消化道疾病的常用诊断方式[2]。
手术前良好的护理准备及肠道准备时决定检查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获得清晰图像、提高病变检出率的重要条件。
本院自2013年4月起进行了胶囊内镜检查工作,所得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胶囊胃镜检查的4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为(47.5±3.5)岁;患者的病因如下:疑肠息肉(3例)、腹胀查因(2例)、便血查因(2例)、排便不畅和便秘查因(2例)、疑胃肠道炎症(17例)、贫血消瘦(4例)、腹泻查因(2例)、腹痛查因(10例)。
1.2方法胶囊检查前清洁灌肠,做好肠道准备;实时监控窗口内图像是否正常,图像正常后协助患者吞服胶囊;检查过程中咩切观察胶囊内镜是否顺利进入小肠内,顺利进入小肠后,停止监控;引导患者自己查看记录仪上面的图像指示灯;检查过程中患者可以做少量运动,避免剧烈的运动,且不能撞击患者马甲上的数据记录仪;指导患者观察检查过程中的记录仪指示灯的闪烁频率是否正常(2次/s),如果闪烁停止,则表明胶囊那个的电力已经耗完,表示检查结束。
工作单位:510080广州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梁云芳: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收稿日期:2012-05-09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梁云芳周晓舟袁瑜摘要总结了4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
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清晰图像、提高病变的诊断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3)02-0116-02临床上常见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和消瘦等症状,病变部位常位于小肠,这是常规消化道检查的“盲区”,部分患者虽然经过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和小肠钡餐等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
由Iddan 研制成功的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1]。
胶囊内镜经内置摄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体外影像工作站,医生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也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
本科于20011年8月引进了Given Imaging 公司的PillCam SB 系列小肠胶囊内镜,至今有48例患者顺利开展了检查。
现将胶囊内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科2009年 2011年对48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22 92岁,平均年龄51.3岁。
检查前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35例,腹痛腹泻7例,大便习惯改变5例,健康体检1例。
1.2检查方法应用Given Imaging 公司的PillCam SB 系列小肠胶囊内镜进行检查,该内镜能对直径小至0.1mm 的目标进行摄影,每秒2帧,摄影时间长11h ,可摄影出近6万帧图像。
做好肠道准备后让患者吞下胶囊内镜,借助消化道的蠕动,胶囊内镜不断向前推进直至排出体外。
检查结束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图片信息下载到工作站,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阅图,由医生作出镜检诊断。
胶囊内镜的护理体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时对于检查方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医院的检查手段也越发的完善。
以前的检查方法比如说X线、小肠镜等对于小肠的疾病检查的效果并不好,而且患者的痛苦感很大,还容易引起患者一系列的并发症。
而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最新型的对于肠道疾病的检查手段,可以实现患者的无痛苦检查,而且在检查的整个过程中无创、安全、没有交叉感染,这个新型的检查方法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1.胶囊内镜检查对于现今的消化道内疾病最先进的检查方法就是通过胶囊内镜进行检查。
让患者将一次性的智能胶囊吞服下去,再借助患者自身肠道的蠕动作用会将智能胶囊推动向前移动,到最后在肛门的部位自然将智能胶囊排出体外。
胶囊内镜的这个检查方法的出现很好的填补了之前检查过程中小肠的检查的盲区。
胶囊内镜主要用于一些原因不清楚的消化道内出血、腹泻以及慢性腹痛的检查。
在进行检查前两天一定要叮嘱患者不可以做钡餐类的检查,避免因为钡剂在患者体内的残留影响患者检查的结果。
在进行检查的前一天不要进行使用制酸剂如洛克赛、H2受体拮抗剂,以避免影响检查的结果。
在进行检查的前一天患者可以摄入无渣的食物,在晚餐的时候只能摄入规定重量的流食。
在晚上10点后禁止进食。
在检查前一天要禁烟,以免引起咳嗽影响检查的效果。
在检查的当天早晨要口服一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加温水到2500毫升左右,第一次服用600毫升-1000毫升,之后每隔15分钟左右服用一次,每次250毫升,要在三小时之内将所有的服用完毕。
如果患者是不清楚原因的消化道下方的出血的症状,对于检查前的肠道准备的要求会更严格一些,就要要求患者在进行检查的前三天就要进行无渣饮食,在进行检查的前一天晚10点钟之后不再进食,并同时服用常规的泻药。
1.检查前的护理工作在进行检查之前,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相关资料,病人的患病史以及用药史等,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准确的评估,确定好患者有没有不能进行此类检查的情况。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及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护理及配合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对83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及配合,在检查前、中、后三个阶段应用不同护理配合措施,并记录患者心理变化和配合程度。
结果:本组78例(占93,97%)无任何不适感,能完全配合,顺利完成检查;4例(占4.81%)稍有紧张,但能配合完成检查;1例(1.2%)较为紧张,检查过程中不愿配合肠道准备,经处理后完成检查。
结论:护理配合可缓解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紧张及不适,使其积极配合,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关键字】胶囊内镜检查;护理;配合胶囊内镜检查是把一粒小小的胶囊吞下去,方便、卫生、无任何痛苦,就能全方位的检查消化道的工作状态,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部位的病变,更适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1]。
2013年12月~2014年9月,我科对83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及配合,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9月在消化内科住院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41例,年龄21~78岁。
其中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47例,健康体检12例,腹胀11例,腹泻13例。
1.2检查方法应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OMOM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检查时间持续6~8h,在此期间通过护士有效的护理配合,顺利完成检查。
2.护理配合2.1检查前护理2,1,1正确评估2.1.1.1适应症:(1)主要用于人体消化道检查,包括: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原因不明的消瘦;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肠营养吸收不良综合症(乳糜性腹泻或炎性腹泻)等。
(2)胃肠道疾病的检查,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肿瘤等。
小肠:小肠炎症、小肠息肉、小肠肿瘤等。
大肠:结肠炎、结肠息肉、大肠肿瘤、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等。
68例胶囊内镜护理体会我院自2004年5月引进了以色列GIVEN公司制造的M 2A胶囊内镜以来,至2010年12月已应用于临床68例检查,病变检出阳性率77.94%。
现将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23-76岁、平均56.4岁。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9例,腹痛21例,腹泻14例,体检4例,病程3个月~2年。
经胃镜和结肠镜等检查不能解释症状,并且行胶囊内镜前均排除了胃肠道梗阻、穿孔、瘘管、体内植有心脏起搏器及妊娠等胶囊内镜的禁忌证。
1.2 检查方法:应用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出品的胶囊内镜,由M2A胶囊内镜、无线接收记录仪、GIVEN工作站、RAPID软件组成。
将记录仪装入腰带的固定位置,按照传感器定位示意图将传感器置于患者的胸腹部。
取出胶囊放在患者腹部,观察数据记录仪的指示灯,若指示灯2次/s的速度闪亮,证明胶囊性能正常。
嘱患者吞下胶囊,凭借消化道蠕动功能将胶囊内镜不断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每秒2帧图像,检查持续时间6-8h,可摄出近6万幅图像,图像数据可通过接收器天线传送至数据记录仪。
然后胶囊将其所获信息传输至接收传感器上。
检查结束后即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RAPID工作站,通过工作站图像处理软件阅图。
1.3 结果: 68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检查阳性病例53例(77.94%),其中查出小肠血管畸形20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克罗恩氏病9例,非特异性肠炎10例,小肠多发息肉3例,小肠钩虫病6例,回肠滤泡过度增生2例,15例未见异常。
2 护理2.1 检查前护理2.1.1 患者的评估:评估病人及家属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因胶囊内镜检查费用较昂贵,还应评估病人及其家属的经济承受能力。
2.1.2 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胶囊内镜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和风险,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的注意事项、仪器性能、优越性、其存在的局限性及整个操作过程,告知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补救措施,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检查,最后由病人自己作出是否进行该项检查的决定,并在病人及其家人充分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4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应用胶囊内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进行心理护理、物品准备及肠道准备;检查中做好饮食与活动的宣教,观察检查进行情况;检查后观察胶囊排出情况。
结果45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发现异常病例40例,图像清晰,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护理干预对完成检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护理我科对一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检查,而且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之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0年1月,我科对45例患者采用国产0mom胶囊内镜检查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岁(21-83岁)。
其中消化道出血12例,腹痛15例,慢性腹泻15例,健康体检3例。
检查前均经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未发现病变,符合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1]。
2护理体会2.1检查前的护理2.1.1详细查看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胆囊内镜的整体完成率以及胃肠有效蠕动及胃肠道的通畅程度有较大关系,所以检查之前要详细地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有下面情况者,禁止行此项检查:①胃肠穿孔以及狭窄的患者;②食管狭窄或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③怀疑肠道梗阻的患者;④身体内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电子医疗设备的患者;⑤痴呆的患者;⑥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2.1.2心理护理由于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所以检查之前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方法、仪器的性能、检查的目的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检查。
2.1.3肠道准备内镜检查之前患者要禁食8小时以上,清洁肠道方法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甘露醇、硫酸镁口服。
清洁肠道完成之后再检查,患者在术前要清洁肠道,做好肠道准备,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38例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总结了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对38例经胃肠镜检查未发现明显病灶而有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给予认真观察,细致护理。
结果:38例检查中1例患者胶囊滞留,服药3个月后自动排出体外,其余均顺利完成。
所有患者肠道清洁度优良,图像较清晰,患者耐受良好,无明显不适。
结论:通过肠道准备及全程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胶囊内镜获得有效清晰的图片,可显著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胶囊内镜;消化道疾病;护理配合胶囊内镜检查仅通过吞服智能胶囊,胶囊随着消化道的运动沿着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路径前进,对途经的腔段连续摄像,以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适用于临床。
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我科自2013年11月—2015年3月采用OMOM胶囊内镜系统为38例患者进行检查,经过有效的沟通和护理为疾病的诊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有经内镜检查未发现病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例,无法解释的腹痛、腹泻20例,不明原因出现缺铁性贫血的患者3例,小肠肿瘤2例,其他检查提示的小肠影像学异常,各种炎症性肠病,但不含肠梗阻及肠狭窄者的患者10例。
所有患者均无对高子材料过敏、安装起搏器和妊娠等情况。
1.2 方法受检者准备工作做好后穿戴背心式的图像记录仪,用少于100ml温水送服OMOM智能胶囊,嘱患者勿用牙齿咬胶囊镜头,吞服后,胶囊沿口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结肠—直肠的方向运行。
胶囊在运行的肠腔进行拍照,在受检的过程中患者可自由活动,但不能脱掉背心式的检查记录仪,检查期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对记录仪的干扰,一般持续6—8小时,检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下载和保存,医生对图片进行筛选和保存,为临床做出最后的镜检诊断。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体会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过程中的诊断价值、安全性、耐受性。
方法:自2011年5月至今,笔者所在科应用OMOM胶囊内镜对胃镜肠镜检查阴性的疑似小肠病变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包括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6例。
结果:发现病灶者20例,所见病变其中包括小肠血管畸形11例,小肠多发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3例,NASID相关溃疡1例,小肠局灶隆起2例,小肠绒毛萎缩2例;未见异常7例;未成功2例。
胶囊停留于胃内的平均时间为65 min(11 s~420 min),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312 min(171~453 min),平均到达盲肠时间为371 min(210~476 min),平均记录时间为446 min(390~620 min),医师对胶囊内镜所传输图像的平均读片时间为96 min(60~120 min),平均获取照片数为58 193张,胶囊平均排出体外时间为46 h(24~120 h)。
所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
整个操作过程患者耐受性甚佳,无任何痛苦,吞咽胶囊无任何困难,检测过程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胶囊内镜虽然存在无法取病理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因其高效安全、无痛苦,在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仍有独特的优势。
标签:胶囊内镜;小肠疾病;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克罗恩病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自2000年问世以来已有10余年时间,因其无创伤痛苦且安全高效给消化道检查方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开创了消化道无线内镜诊断新纪元。
我国国产OMOM胶囊内镜因图像清晰、价格适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所在科自2011年5月以来应用OMOM胶囊内镜诊治小肠疾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安全性、患者耐受性进行评估和总结,以及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护士在协助医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我深刻认识到,胶囊检查不但是一项技术比较高的检查方式,而且检查过程也需要护士全程参与。
由
于胶囊检查具有护理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短的特点,因此,在这方面护理工作的做好也
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胶囊检查之前,我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核实患者信息、检查项目及设备
准备工作等,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进行。
并且要提前和患者进行咨询,告知检查的过程,让
他们能够放心、安心的接受胶囊检查。
其次,在进行胶囊检查之前,我还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要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自然体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并且在检查时能够支持患者足部,确保患者姿势的正
确和稳定。
此外,在进行胶囊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患者情况,使用适合的仪器及器械,
以保证顺利的检查。
当发现患者的状况不佳时,还要随时注意及处理。
最后,胶囊检查完成后,要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保证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及时处理并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总之,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技术较高、对护理要求比较高的检查方式。
护士要在规范
的步骤、细心的护理及专业的服务中,在护理环节中及时随病人及病情的变化,全程当前,协助医生,圆满完成检查。
在整个过程中,护士要从多维度注重护理质量,确保检查的安
全性,给患者带来满意的护理体验。
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护理总结150例患者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体会,包括检查前禁忌证评估、物品及肠道准备、检查中观察、检查后胶囊回收等。
发现通过检查前良好的肠道准备和充分的护理评估,本组在OMOM胶囊内镜检查申病变检出率较高,效果满意,检查中无不良反应。
提示OMOM胶囊内镜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同时护士在检查中密切配合和检查前后精心护理也非常重要。
标签:OMOM胶囊内镜;检查;护理OMOM胶囊内镜是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用于诊断不明原因的全胃肠道疾病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它是由智能胶囊、数据记录仪和影像分析仪三部分组成。
具有可实时监控、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痛苦、无需麻醉、无交叉感染等特点。
我科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共进行了150例OMOM胶囊内镜检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150例,男84例,女66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7岁,均已行胃镜、肠镜检查未明确诊断。
150例患者中,查出慢性胃炎10例,胃溃疡12例,小肠炎22例,小肠肿瘤28例,小肠钩虫病5例,小肠溃疡13例,小肠息肉16例,结肠炎25例,小肠狭窄1例,小肠蛔虫病2例,结肠息肉12例,克罗恩氏病3例,体检1例(未查出胃肠道疾病)。
1.2检查方法做好检查前准备后,嘱患者用少量温开水吞服OMOM胶囊1粒,内镜胶囊即随消化道蠕动向前推进,能对直径<0.1mm的目标进行自动摄影,每秒摄2张图片,检查时间6—9h,可摄近6万张图片,图像数据通过接收器传送到数据记录仪,检查结束后将数据记录仪中的信息下载到图像分析仪上进行图像分析,并由醫生筛选出可疑病变的图像,作出初步诊断,并由上级医师复核,作出最终的镜检诊断。
2护理2.1护理评估2.1.1病史评估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是否处于清醒、合作状态,是否安放过心脏起搏器,有无接受过腹部手术,有无吞咽困难、肠梗阻和胃瘫,是否是孕妇等,护士还应了解患者检查前三天有无做过钡餐检查。
胶囊内镜检查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4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应用胶囊内镜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进行心理护理、物品准备及肠道准备;检查中做好饮食与活动的宣教,观察检查进行情况;检查后观察胶囊排出情况。
结果45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发现异常病例40例,图像清晰,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的护理干预对完成检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胶囊内镜;检查;护理
我科对一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腹痛患者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检查,而且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之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0年1月,我科对45例患者采用国产0mom
胶囊内镜检查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5岁(21-83岁)。
其中消化道出血12例,腹痛15例,慢性腹泻15例,健康体检3例。
检查前均经胃镜、结肠镜等检查未发现病变,符合胶囊内镜检查适应症[1]。
2护理体会
2.1检查前的护理
2.1.1详细查看以及询问患者的病史检查胆囊内镜的整体完成率以及胃肠有效蠕动及胃肠道的通畅程度有较大关系,所以检查之前
要详细地查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有下面情况者,禁止行此项检查:①胃肠穿孔以及狭窄的患者;②食管狭窄或者有吞咽障碍的患者;③怀疑肠道梗阻的患者;④身体内部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电子医疗设备的患者;⑤痴呆的患者;⑥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2.1.2心理护理由于胶囊内镜是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所以检查之前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方法、仪器的性能、检查的目的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检查。
2.1.3肠道准备内镜检查之前患者要禁食8小时以上,清洁肠道方法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甘露醇、硫酸镁口服。
清洁肠道完成之后再检查,患者在术前要清洁肠道,做好肠道准备,这样可以获得最好的图像质量。
检查前一个小时可以进食少渣饮食,晚餐的时候最好进流质饮食,手术当日早上5点时口服20%甘露醇
250ml,30分钟之后口服10%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在8点时候进行检查。
2.1.4患者准备患者在检查前24小时之内禁止吸烟;如果是男性患者,在前一个小时要剃除腹部肚脐上下周围15cm范围的体毛,放置传感器粘贴不牢,影响传感的效果;检查当日尽量不要穿束腰过紧的内衣裤。
3.1.5知情同意书在手术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告知患者签知情同意书。
2.2检查中的护理
2.2.1饮食护理患者在吞服胶囊之后的2小时内禁食水,过了2小时后才可以喝少量水,当胶囊进入患者小肠4h后方可进少量食物,比如:饼干、面包等,不能喝水。
2.2.2注意事项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不能自行脱下穿戴在身上的图像记录仪;而且不能移动记录仪的位置;患者在检查期间,可以正常的活动,但是要避免剧烈运动。
2.3检查后的护理胶囊排出前护理如果胶囊在72小时之后还未排出,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进展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并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做好治疗准备,胶囊排除后应及时回收处理。
3讨论
胶囊内镜也有它的适应症,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者经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没有阳性发现者;经内镜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以及各种炎症性肠病,但是不含肠梗阻者和肠狭窄者;无法用医学解释的腹痛、腹泻;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但是胆囊内镜也有它的禁忌症,如果经检查证实有消化道畸形、狭窄或瘘管者;以及体内有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者其他的电子仪器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吞咽因难的患者;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及放射性结肠炎,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尤其暴发型者;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18岁以下、70岁以上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
胶囊内镜比较安全、可靠,而且护士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精心护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顺利地完成所做的检查,能够获得清晰的图像,可以提高病变的诊
断率。
参考文献
[1]林娟,周翠萍.影响胶囊内镜检查质量因素的探讨[j].《青海医学杂志》,2006,36(8):64-65.
[2]霍燃.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0):626-627.
[3]戈之铮,陈海英,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最佳检查时机的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26-28.
[4]徐红霞,何碧云.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07,12(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