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 格式:ppt
- 大小:985.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斗争频繁C.思想文化旺盛D.社会动荡变革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实力。
题干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
2.依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 )A.铁农具和牛耕的运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选A。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运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使得生产力显著提高。
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量私田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也随之出现。
故选A项。
3.(2024·衡水调研)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弱者,道之用”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解析:选D。
材料的大意是:伏羲、神农实施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依据国家的详细状况制定礼制。
据此商鞅主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选D项。
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选A。
B项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项与D项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项正确。
5.(2024·重庆万州区其次高级中学高二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加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