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方言中“子”的用法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305.44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临沂方言中“子”的用法分析摘要: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临沂方言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类的词根组合形成xx字。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已经从X开头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某种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
形成了不同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
临沂方言的后缀“子”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这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和语法规则类比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子”;临沂方言;语法临沂市位于中国普通话方言的东南部。
“就整个官话方言而言,临沂话处于胶辽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处。
就山东方言区划而言,临猗方言横跨东西两个区域,位于东潍坊和西山东的过渡地带”[1](P2)。
临沂方言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区域的方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吸收了数百条河流,独具特色。
它有自己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区别于临沂以外地区的独特特点,学术研究价值很高。
临沂方言中的“子”不仅表达了真实的意思,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词缀形式。
1.临沂方言中的词根“子”王力老师曾指出,六种“儿子”不能视为结局:一是“儿子”的“儿子”;二是“子”作为尊称,如“夫子”、“君子”;三是指动物和昆虫的新生,如“无”和“紫龙”。
四指鸟蛋,如“鸡”和“鸡”;五是指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如“船”和“渔夫”;六指圆小东西[2](P223)。
根据本次调查,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有真正的意义,不是作为后缀,而是作为词根。
(一)指男性后代“子”是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
它的字形就像婴儿时期的婴儿,有头、有身、有臂,如两脚并拢的样子。
所以“子”的本义是“宝宝”,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
随着宗法社会的建立,男性逐渐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男女不平等的观念。
后来人们提到“子”的时候,往往把女儿排除在外,所以“子”逐渐演变为男性后代的专属指代。
临沂方言中的“子”字也指男性后代。
论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规律与特点摘要:山东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词缀,其中后缀数量居多。
临沂方言后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上表示附加含义。
临沂方言后缀的使用要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后缀内外部与词根的组合都带有不平衡性。
在语音上,临沂方言后缀呈现出轻音化的趋势,更加符合人们交际的需要。
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可以归纳出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词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规律构词特点词缀是表示词附加意义的词素,用来附着在词根上构成附加式合成词,它是本义虚化且有类化作用的定位语素,位于词根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后的叫后缀。
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和规律性。
本文将通过对临沂方言后缀的举例分析,探讨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与特点。
一、临沂方言后缀构词的基本规律临沂方言中的后缀比较丰富,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表示相同或不同的感情色彩。
(一)名词后缀临沂方言中常见的名词后缀有“头、子”等,多读轻声,主要用于口语交际。
1.后缀“头”“头”作名词后缀,在临沂方言中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面,使名词意义明确化,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因此它被定性为名词标识。
“头”作名词后缀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名词词根+“头”。
这种情况与普通话中“头”作后缀的用法大体一致,一般没有明显的附加意义和感情色彩,读作轻声,如“木头、砖头、零头”等。
临沂方言中存在名词词根+“头”的贬义用法,主要用来指具有负面特性的人,含轻视义,如:(1)他年轻时肯定没干好事,不然现在怎么成了绝户头了。
例(1)“绝户头”指没有子女的人。
其二,非名词词根+“头”。
在临沂方言中,动词词根、形容词词根、量词词根、方位词词根等非名词词根后可加后缀“头”,使非名词词性名词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动词词根+“头”在动词词根+“头”的结构中,“头”一般读作轻声,常儿化,主要用于构成抽象名词,表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其中肯定评价可以构成“有~头”结构,否定评价可以构成“没~头”结构,通过这两个结构可以表示说话者对进行词根动作必要性、价值性的主观评价,如:(2)这件事情还有什么谈头(儿)啊,早就结束了。
山东方言生僻字山东方言生僻字山东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其中,生僻字更是让人们感到神秘和有趣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山东方言中的生僻字。
一、生僻字的定义生僻字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的汉字,它们的发音和意义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山东方言中,生僻字的数量很多,这也是山东方言的一个特点。
二、山东方言中的生僻字1. “儿”字音在山东方言中,“儿”字的发音和普通话有所不同。
它的发音类似于“耳”,而不是普通话中的“ér”。
例如,“儿子”在山东方言中读作“耳子”。
2. “饣”字部首在山东方言中,有一些字的部首是“饣”,这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例如,“饭”在山东方言中读作“饭儿”,“饱”读作“饱儿”。
3. “糸”字部首在山东方言中,有一些字的部首是“糸”,这也是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的。
例如,“细”在山东方言中读作“细儿”,“线”读作“线儿”。
4. “儿”字义在山东方言中,“儿”字的义项比较多,有时候和普通话中的意思不太一样。
例如,“儿子”在山东方言中不仅指男孩子,还可以指女孩子。
5. 其他生僻字除了以上几个例子,山东方言中还有很多生僻字,例如“瞅”(看)、“咧”(了)、“咕”(瞎说)等等。
这些字在山东方言中虽然比较常见,但在其他方言中却很少使用。
三、生僻字的意义生僻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它们却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也是方言语言的独特魅力所在。
学习和掌握生僻字,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方言文化。
总之,山东方言中的生僻字是方言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音和意义都有独特的特点。
学习和掌握这些生僻字,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方言文化。
沂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作者:齐佳伟来源:《祖国》2017年第02期摘要:沂水方言在本体上属于北方话系统,它和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一脉相承,同源异流,但也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
本文通过词形、词义、词源以及造词理据四个方面来考察沂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性和相同性,并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沂水方言普通话词汇比较一、前言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沂蒙山腹地。
通过搜寻,发现有关沂水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比较研究较少。
因此,将沂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异同点以及差异存在的原因便显得极为重要,而且也能为当下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促进对于沂水方言词汇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沂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异同比较(一)沂水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性1.词形的差异(1)音节数量的差异沂水方言中为单音节词,普通话中为双音节词,如:坡/山坡,抱/孵化,除/铲除,眼/眼睛等。
(/前为沂水方言词语,/后为普通话词语);沂水方言中为双音节词,普通话中为单音节词,如:冻冻/冰,雾露/雾,腻歪/油,派赖/脏等;沂水方言中为多音节词,普通话中为双音节词,如:扫帚星/彗星,沫落头/水泡,开车的/司机,眼支毛/睫毛等。
(2)构词语素的差异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词,如:烧云/霞,麻疙瘩儿/踝骨,皮棰/拳头,巴秋/照顾等;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词,如:贼星/流星,薄茬子/薄土地,大盼子/一大会,耳茸/耳屎等。
(3)词缀的差异前缀的差异:沂水方言中经常运用的前缀有“一”、“毛”、“老”和“怪”,如:一满/一共,毛孩/小孩,老妈/爸爸,怪好/很好等。
后缀的差异:在沂水方言中用的最多的后缀是“子”。
如:苗条子/苗条,手脖子/手腕,东头子/东头,酒盅子/酒盅等。
在沂水方言词汇系统中,可以通过加后缀“子”来表示某一类人,多含有贬义的色彩,如:挤巴眼子/经常眨眼的人,豁嘴子/唇破裂的人,死肘子/性格倔强的人等。
(4)语素重叠的差异A/AA,如:爸/爸爸,叔/叔叔,舅/舅舅,哥/哥哥等,可以看出这类词主要为亲属称谓词。
The Usage of "Zi(子)" in Linyi Dialect of Shandong
Province
作者: 廖颂举[1]
作者机构: [1]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出版物刊名: 现代语文
页码: 56-6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10期
主题词: "子";临沂方言;语法
摘要:临沂方言中的"子"既有表示实在意义的一面,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子"缀形式.临沂方言中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呈现多样化,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根相结合,构成新词.临沂方言中的"子"缀,由最初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称某一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形成了区别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临沂方言"子"缀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它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与语法规则类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沂水方言“子”尾的语法特征与语法作用
解直委
【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35)004
【摘要】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动词、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量词、数词、名词或量词的重叠式、动名组合、形名组合、名量组合之后,构成一个名词.部分附着于名词或动词后的“子“尾与其前面的名词或动词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继续附着于一些名词的后面构成一个名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可附着于量词或量词重叠式之后,构成一个量词.沂水方言的“子”尾具有成词、改变词性、表小、别义和指称五种语法作用.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解直委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4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陇南方言"儿"尾词和"子"尾词特征初探 [J], 王世全
2.沂水方言“子”尾的语法特征与语法作用 [J], 解直委;
3.衡阳方言子尾词的构成法和子尾的作用 [J], 李永明
4.云南合庆话中词尾头、儿、子的语法作用 [J], 彭国钧
5.谈谈云南合庆话中词尾头、儿、子的语法作用 [J], 彭国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临沂方言大全山东临沂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一种,也是山东省临沂市地区特有的方言。
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山东临沂方言的特点和一些常用词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山东临沂方言的语音特点。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有一些普通话中不存在的音素,比如“儿话音”、“喉塞音”等。
此外,山东临沂方言的声调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有的词语的声调会发生变化,需要特别留意。
其次,山东临沂方言在词汇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
比如,“瓜子”在山东临沂方言中称为“瓜儿子”,“鸡蛋”称为“鸡子儿”,“鞋子”称为“鞋儿子”等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给人一种亲切感,也是山东临沂方言的一大特色。
再者,山东临沂方言的语法结构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有的句子的语序会与普通话相反,需要特别留意。
此外,山东临沂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和句式,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点外,山东临沂方言还有许多有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吃饭”在山东临沂方言中称为“吃饭饭”,“喝水”称为“喝水水”,“睡觉”称为“睡觉觉”等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增添了方言的魅力,也给人带来了乐趣。
总的来说,山东临沂方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学习和了解山东临沂方言,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也可以感受到方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喜爱山东临沂方言。
以上就是关于山东临沂方言的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方言。
如果还有更多想了解的内容,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谢谢大家阅读!。
汉语的“子”作为名词后缀使用的时候有它一定的规律。
经过反复研究,归纳出来了约汉语名词后缀子的用法的几条总原则。
汉语名词后缀“子”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结构性名词后缀,它还有不同的语体特征。
“子”的历史源流考“子”的历史源流,从古文字看“子”是一个象形字。
汉班固《爵》子者,孽也,擎擎无己也。
《白虎通·说文》“子”下又说:“人以通称为俘”。
段注曰:凡言以为者,皆许君发明六书假借之法,子本阳气”动,万物滋之称,万物莫灵于人故因假借以为人称。
从上面记述可以看出,段氏认为“子”的本意应是“成年的儿子和女儿、后代、作为男性新生的幼儿”的通称、女性的通称、对人的尊称等。
今人都把“子”做人称解,究其原因,因其成形较早,又是一个常用字,所以随着时代的推移,它所肩负的记词任务相当繁复植物的果实是植物繁殖延续,做人称讲是人类繁殖延续的环节,所以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称“子”,各类植物的果实名有桃子、杏子、李子、栗子、松子、果子、桔子、瓜子等等。
有的表示这类含义的子字,后来写“籽”,例如“棉籽”、菜籽”等,“籽”字与“子”字当视为同义字。
后起区别字。
又可以指幼小的动物: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螟岭有子。
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
元即收而养之。
动物的卵也称为子。
孔颖达疏:“卵谓鱼子。
当然,要把词尾“子”字和非词尾“子”字区别开来是相当困难的。
就现代普通话来说,定词尾的主要标准是轻音;但是对于最早发展起来的名词接尾词言,读音的轻重和它含义的虚实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应的。
由于语流音变的结果,子”大量处于词语尾部的“字的读音发生了轻化现象,但这种变化是既不均衡,也无规律的。
语言中词的读音发生了蜕变,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词语的是如两个音节在连读时经常会发生音变现象,汉语的普遍规律,所以用重读和轻读来做为判定是否词缀的标准也是依据不足的。
况且古代的史料并没有把轻音记录下现来。
山东临沂方言中的后缀“子”姓名:闫婷婷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年级:09级学号:2009020427摘要:“子“是临沂方言中乃至整个山东方言中出现频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构词能力最强的后缀。
同普通话相比较,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而且,“子”在临沂方言中还起到表现普通话儿化的作用,这也是其较为有特色之处。
关键词:临沂方言;“子”;后缀;儿化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濒临沂河而得名,东、西、北分别与日照、枣庄、济宁、泰安、淄博和潍坊等市相邻,南与江苏省接壤。
现管辖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和苍山、费县、莒南、临沭、蒙阴、平邑、郯城、沂水、沂南,共3区9县,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人口约1035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临沂市有汉、回、藏等33个民族,但是在社会交际中普遍使用临沂当地的方言。
临沂方言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叉地带,具有中原官话的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
临沂方言中由“子”构成的派生词非常多,不仅有名词,还有量词、代词,明清时期还可以构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见宋开玉的《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普通话中,“子”后缀多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一般地语法学界认为“子”是名词的形态标志。
同普通话相比,其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差异上。
一、“子”在构词上的使用㈠作名词后缀“子”后缀产生于中古时期,直到近代汉语时期,“子”后缀仍然存在,虽然在用法上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作为名词后缀被使用最普遍。
“子”可以放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名词,用来指称人、物、人名,地名。
1、指人①与表示亲属称谓、社会称谓的名词性词根相结合,指称人。
如: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大嫂子大嫂妗子舅妈侄女子侄女媳妇子媳妇“子”后缀放在此类名词后面时,多用于交际中表示较为亲近、熟悉的色彩义。
②指称具有某种身份或者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人。
如:临沂方言普通话临沂方言普通话厨子厨师婊子妓女稍子艄公贩子商贩③“子”后缀用于形容词(表示人的生理或者性格缺陷的形容词)后面,使形容词名词化,指称人。
∗∗∗第32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6月Vol.32No.3J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 ity Jun.2012沂水方言中“子”的用法浅析秦为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来—印尼语系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沂水方言中的“子”具有作为词根的构词功能,但主要是作为词缀形式存在,并在构词、区分词义、转化词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在沂水方言中的用法有向普通话中“子”的用法靠拢的趋势。
关键词:沂水方言;子;用法;词根;词缀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3-0133-05沂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下属县,位于沂山南麓,沂河和沭河的上游,临沂市北部,东临莒县,西靠蒙阴、沂源,南连沂南,北接临朐、安丘、诸城。
1953年正式划入临沂市管辖范围。
全县面积2434.8平方公里,人口约108.7万。
据钱曾怡等(1985)根据古“知”、“庄”、“章”三组字今声母的异同对山东方言的分区,沂水方言属于山东方言东区·东潍片。
[1][2]沂水方言是笔者的母语,本文所用材料均来自笔者亲自搜集的家乡方言语料,兼参考《沂水方言志》,每个用例均经过反复核对,所举例子尽量用本字,写不出本字的则标注国际音标。
另外,对于“子”的构词方式的分类是在前人对于单个词缀在语言系统中的分类的启发下,结合笔者方言实际而进行的总结与归纳。
[3]一、作为词根的“子”“子”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沂水方言中,都有其表示实在意义的一方面,即作为词根而存在。
参考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中对于古代汉语中“子”不宜作为词缀的六种意义的考察,笔者尝试总结了沂水方言中“子”具有实在意义的几种情况,可分为两种构词方式,即[x+子]式和[子+x]式。
具体如下: (一)[子+x]式。
“子”作为词根,后面的“x”多为名词,也可直接加词缀“子”。
但是,一般情况下后面跟的是含有“子”尾的双音节或多音节名词(或词组)。
“子”字能乱用吗?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俺小姨子XXX的。
”他所说的XXX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我知道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
我听后,又重复地问了他“谁的?”,他重复了刚才的话。
我凭直觉意识到,这不是个笑话。
我走到黑板上写下了:小姨、小姨子;小叔、小叔子;小舅、小舅子。
“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些词所指的人吗?”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谈论,有的看黑板思考着,看着大家的难处,我说,那就请教一下词典老师吧。
一会儿,结果出来了,最先查出来的就说了:小姨是排行最末的姨;小姨子指的是妻子的妹妹。
同桌的学生调侃他:“你有妻子吗?”XXX很不好意思地扭回了头。
看到这里,那就顺水推舟吧。
同学们依次弄清了剩下的两组词的意思。
明白了它们指代的是不同的人,“子”作为一个后缀不能乱加,若加了所指就变了。
趁热打铁,让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称呼语,也能带上“子”?孩子们冥思苦想了起来,我把他们提到的和没想到的都写到黑板上:娘、娘子;弟、弟子;大伯、大伯子;老爷、老爷子;小(大)姑、小(大)姑子……等等。
并借助词典让大家依次弄清了这些词的含义。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这些称呼语还没有弄不清,难道平时在家庭中,就没有涉及过吗?无独有偶,记得一个刚上班的女老师曾被三年级学生问起,是否结婚?老师说,没有。
那孩子很直接地说道:老师,你是个寡妇哇!这个老师,哭笑不得。
她只好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了“寡妇”一词的意思。
看似笑话的事件,给我很深的启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在向孩子介绍称呼语的时候是否给孩子解释清楚了。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指代的是谁。
孩子理解了没有。
英语里的“伯叔舅”,“姑妗姨”这些称呼语各用一个单词就解决。
而在汉语中,称呼语非常的分明,稍一不慎,就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称呼,加不加“子”,如何运用,我们应给学生补上这一课!。
山东临沂经典方言解释山东临沂方言是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及周边地区所使用的方言。
临沂方言属于山东官话的一支,与其他山东方言有一定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发音特点:1. 声母:临沂方言的声母较为齐全,与普通话相似,但有些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将普通话的"ch"发音为"ts","sh"发音为"s"。
2. 韵母:临沂方言的韵母也有一些特点,如将普通话的"ü"发音为"i","uo"发音为"o","ie"发音为"e"等。
二、词汇特点:1. 临沂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词汇,如将普通话的"好"称为"壮","不"称为"毛","吃饭"称为"喫飯"等。
2. 临沂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将普通话的"爸爸"称为"奶奶","妈妈"称为"娘娘","姐姐"称为"婶婶"等。
三、语法特点:1. 临沂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有时会有一些变化,如将普通话的"我爱你"说成"我爱着你"。
2. 临沂方言中的动词变化较为丰富,有多种时态和语气的变化,如将普通话的"吃"变为"喫","看"变为"看着"等。
四、习惯用语:1. 临沂方言中有一些常用的习惯用语,如将普通话的"谢谢"称为"多多","早上好"称为"早着"等。
子的本意名词解释在现代汉语中,“子”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它既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一种特定的概念,又可以作为后缀,用来构成一些合成词,增加名词和动词的范围。
本文将为您解释“子”的本意及其不同的用法。
一、子的本义:儿子、男子首先,“子”的本意是指儿子,即男性的子女,与女儿相对。
在古代社会,儿子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继承家业并传承家族的血脉。
因此,“子”一词常常被用来表示男性的后代。
另外,“子”也可以表示男子,特别是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古代士人称自己为“某某子”,表示自己为一名有学问的士人。
这种用法在历史上比较常见,如孔子、孟子等。
二、子作为后缀的用法除了作为名词本身使用外,“子”还常常作为后缀加在其他名词和动词上,构成不同的合成词,赋予其特定的意义。
1. 表示事物的具体性质或属性例如,“书”是一种事物,而“小说”则表示一种具体的文学类别。
在“小说”中,“子”的用法就是表达了一个事物的具体性质或属性。
2. 表示人或物的关系在这种用法中,“子”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属或者包含关系。
比如,“学生”表示一种身份或者角色,是指一个接受学习的人;“教师”则表示另一种身份,指的是一个担任教育工作的人;“学校”则是指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场所。
3. 表示事物的来源或起源有时,“子”还可以表示事物的来源或起源。
比如,“习字”表示向老师学习书法或者字体的行为,表示学习的动作;而“字典”则是指记录和收集文字的书。
4. 表示事物的程度或范围“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事物的程度或范围。
比如,“深”表示一个事物的程度,而“竹子”则表示一种植物的范围,即竹类植物的总称。
总结综上所述,“子”的本意是指儿子、男子,表示男性的后代或者男性本身。
此外,“子”还可以作为后缀使用,形成不同的合成词,表示事物的属性、人物的关系、事物的来源和范围等。
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语境,“子”的含义和用法也会有所不同。
其中,“子”作为后缀的用法较为常见,可以灵活运用在不同的场合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沂水方言第一章沂水方言概述沂水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胶辽官话青州片,就山东境内方言的分区看,是属于山东东区东潍片。
沂水方言除具有东潍方言的基本特点以外,还有一些令人注意的特点;因为地处山东方言东西两区之交,部分地区又有西区方言的某些特征。
以下简略介绍沂水方言的主要语音特点及内部差异情况。
(一)主要语音特点1 古知庄章三组字,北京读t、t、的,沂水境内(除王庄等四乡镇外)读t、t、和z、c、s两套:┌─┬────────────────┬──────────────────┐│ │ t t│ z c s │├─┼────────────────┼──────────────────┤│庄│开二沙合二闩开三师合三│ │├─┼────────────────┼──────────────────┤│知│开二茶合三(蟹缀止追通中)│开三知合三(蟹猪山传臻椿) │├─┼────────────────┼──────────────────┤│章│开(止支)合(蟹税止吹通终)│开(止以外遮)合(遇诸山专臻春)│└─┴────────────────┴──────────────────┘2 分尖团,尖音读z、ts●、s,团音读t、t、,精≠经、清≠轻、星≠兴。
3 沂水方言有四组不同部位的塞擦音和擦音声母,北京是三组,两者对应关系如下:┌──┬─────┬─────┬───┬───┬─────┐│例字│资此丝│支齿诗│知耻湿│积妻西│鸡欺希│├──┼─────┼─────┼───┴───┼─────┤│沂水│t θ│t t z ts s │t t├──┼─────┼─────┴───┬───┴─────┤│北京│ts ts s │t t│t t│└──┴─────┴─────────┴─────────┘上表可见,沂水方言除有一套齿间声母、t、以外,另有两个很特殊的声母和z。
这在全山东的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
4 古日母字除止摄外,大都读零声母,如:日(=义)、人(=银)、如(=鱼)、软(=远)。
子和籽的用法一、什么是子和籽子和籽是汉语中两个常用的词语,它们分别指代着不同的概念。
在汉语中,“子”和”籽”都是表示种子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二、“子”的用法1. 子女子女是指父母所生的儿女,也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子女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他们是社会的未来。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子女对于父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承载着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2. 子孙子孙是指一个人的后代,包括子女、孙子、曾孙等。
子孙是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他们代表着家族的未来。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子孙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常会祈求自己能够有众多的子孙后代,以保证家族的繁衍和昌盛。
3. 子弟子弟是指年幼的男孩子或学生。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中,子弟是受到特殊教育的阶层,他们通常是贵族或士人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如今,子弟一词也可以泛指年幼的男孩子或学生。
三、“籽”的用法1. 种子籽也可以指种子,它是植物繁衍的基础。
种子包含了植物的遗传信息,通过发芽和生长,可以生长成一棵完整的植物。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农作物的原材料。
2. 食物中的籽籽还可以指食物中的种子,如花生、葵花籽、西瓜籽等。
这些种子富含营养,可以作为食物的一部分。
例如,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零食,它的种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3. 比喻籽还可以用于比喻,表示事物的起源或根源。
例如,“文化的种子”表示文化的起源或根源,“科技的种子”表示科技的发展基础。
这种用法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演变。
四、子和籽的用法总结子和籽是汉语中常用的词语,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含义。
“子”通常用于表示子女、子孙和子弟,而”籽”则通常用于表示种子和食物中的籽。
这两个词语在汉语中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生活意义。
以下是子和籽的用法总结:•“子”的用法:1.子女:父母所生的儿女。
2.子孙:一个人的后代。
3.子弟:年幼的男孩子或学生。
•“籽”的用法:1.种子:植物繁衍的基础。
临沂方言最全版临沂方言最全版欢迎补充有一种工具叫饭锄(饭帚,刷锅碗的工具)有一种昆虫叫蛰了毛子(也叫八夹子,蜇人很厉害的毛虫)有一种超市叫小铺有一种车子叫洋车(自行车)有一种动物叫乌喽牛子(蜗牛)有一种狂妄叫作死有一种动作叫故拥(据说写法是“来去”上面没有尖,也叫“来去不出头”)有一种命令叫别乖我(别碰我)有一种变化叫焉有了(蔫了)有一种感觉叫怪渴地轰(渴死了)有一个关节叫胳了败子(膝盖,肘叫胳臂曲子)有一种看病叫扎古扎古(扎固,或者扎箍,都是修理的意思)有种工具叫条锄(扫地的工具,大的叫扫帚,小的叫条帚)有个时段叫赏午(晌午)有种草叫拉拉秧有种位置叫胳了置(胳肢窝)有种女人叫识字班(特指未婚女青年。
1949年后农村扫除文盲,女青年都上识字班,故有此称)有种报复叫派他两厥(踢他两脚)有种院子叫当天净(当天井)有种温度叫方谷夜(这个没听说,是不是很热的意思?)有种人叫养汉头(骂人的话,完整的是“他奶奶滴养汉头”)有种地面叫当门(堂屋的地面)有种土地叫就地(好多用法,一般指地上)有种位置叫不弃眼子(发音如此,就是肚脐眼子)有种思考叫信思(寻思)有种可能叫真滴嘛有种饭叫家拧(这个发音很正,就是煎饼啊,但临沂人都这么发音)有种青蛙叫崴子(大概是蛙子,发音听起来差距很大,崴(二声)子)有种时间叫夜来(昨天)有种骂人叫嫩****(不解释)有种气愤叫列死你(挒死你,很凶,这样说完之后不知道会怎么样,至少是一顿胖揍)有种伤害叫败坏人有种天气叫下雾了毛子雨(毛毛雨)有种无奈叫木副治(没法治)有种分享叫木事上俺家喝气早(喝两盅)有种疼叫生疼...有种辣叫枯辣…有种咸叫厚咸(齁咸,但是一般会说“齁咸咸”)有种苦叫血苦(发音以“希苦”居多,指味道太苦啦)补充一点:嗨嗨(一般特指裤子口袋,也可能指所有的衣服口袋),业了盖(额了盖,额头的意思),脑古勺子(后脑勺),心口梁子(胸口),腿不弯子(膝关节内侧),踝星疙瘩(踝骨),大胯(胯部),脊娘股(脊梁骨),何显(哭),贺鲜(新鲜),丫不腰(当中)。
1、后缀(1)名词后缀临沂方言常见的单音节名词后缀有:“子、头、巴、汉”,常见的双音节后缀有:“巴子、头子”等。
临沂话以“子”作后缀的名词比普通话多。
从两者对应的情况看,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普通话属于儿化韵的词,临沂话使用“子”作为后缀,另一类是普通话不带后缀,而临沂话带后缀“子”。
其后缀“子”前面的实语素有的与普通话相同或部分相同,有的则可能完全不同。
“子”尾词可以指人、指物或者指地名、人名。
地名中使用“子”后缀的情况最为突出。
以沂南县为例,全县1207个自然村,带“子”尾的不下179个,占总村名的1 0%还多。
例如:普通话临沂话普通话临沂话雨点儿雨点子光棍儿光棍子树枝儿树枝子侄女儿侄女子小米儿小米子菜园菜园子鼻孔鼻孔眼子蜘蛛蛾勒蛛子下巴下巴颏子翠鸟打渔郎子石桥子(地名) 新店子(地名)临沂话以“头、头子、汉子”等后缀构成的名词,用于指人,多含有贬义色彩。
例如:普通话临沂话傻子嘲巴;憨巴子瘸子瘸巴;瘸巴子结巴结巴;结巴子瞎子瞎汉;瞎巴子聋子聋汉(2)动词后缀临沂话常见的动词后缀有:“巴、打、悠、拉、查、布、乎、和、鼓、登、候、弄”等。
(字下加横线表示是同音字代替)分别叙述如下。
①临沂方言的“巴、达、悠、拉、喳、布、乎、和”等词缀跟在单音节动词后面分别构成“v 巴、v悠、v拉、v查、v布、v乎、v和”等形式,表示动作的随意或重复。
与普通话对照如下。
临沂话普通话撕巴撕一撕;撕一下洗巴洗一洗;洗一下揉巴揉一揉;揉一下捏巴捏一捏;捏一下拍打拍一拍;拍一下逛悠逛一逛;逛一下转悠转一转;转一下划拉划一划;划一下扒拉扒一扒;扒一下抠查抠一抠;抠一下刮查刮一刮;刮一下打布拍一拍;拍一下摘布摘一摘;摘一下搅乎/搅和搅一搅;搅一下搀乎/搀和搀和搀和;搀和一下这类词缀构成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使用,如:撕巴撕巴、逛悠逛悠、划拉划拉、抠查抠查、打布打布。
②临沂话的“鼓、登、候、弄、么、棱”等词缀接续在动词之后,构成“v鼓、v登、v候、v弄、v么、v棱”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