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氓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3
氓-苏教版必修四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理解该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分析《氓》的主题和情节。
2.研究《氓》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
3.探讨该作品的社会反映和人性思考。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了解《氓》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
2.对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人文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1.群体讨论法。
2.视听读感统一法。
3.教师示范法和学生模仿法。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氓》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引导学生谈谈民间故事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学习《氓》(60分钟)1.教师讲解《氓》的情节和主题。
2.学生模仿教师慢读全文,并逐句理解。
3.学生自己朗读全文,重新整理故事内容。
第三节:分析《氓》(6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氓》的主题和情节。
2.教师以《氓》中的典型形象为例,讲解小说的人物塑造。
3.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分析《氓》的文学艺术特点。
第四节:探讨《氓》(60分钟)1.学生小组研究《氓》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2.教师就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进行讲解。
3.学生个别发言,进行社会思考和文化探究。
第五节:总结回顾(15分钟)1.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
2.学生就本课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评价1.学生对《氓》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了初步了解。
2.学生对小说中的情节和主题有了深入分析和理解。
3.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学风格进行了认识和感受。
4.学生就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究和思考。
5.教学方法和过程合理、生动、有效。
诗经《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经《氓》译文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
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
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
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
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
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
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
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
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
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
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
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
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
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
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
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
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
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
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
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
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附:诗经《氓》赏析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离骚(节选)本课话题——珍惜时间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屈原深感自己努力向前,害怕追赶不上,于是就抓紧时间,勤奋不懈,修养自己。
人生是有限的,追求是无限的,让我们珍惜易逝的时光,追求无限的美好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
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
”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2.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3.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4.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6.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云流水。
——约翰·洛克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苗裔.( ) 揆.( ) 朝搴.( )肇.锡( ) 骐骥..( )( ) 辟芷.( ) 孟陬.( ) 扈.江离( ) 阰.( ) 【答案】 yì kuí qiān zhào qí jì zhǐ zōu hùp í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肇锡余以嘉名( ) (2)扈江离与辟芷兮( ) (3)来吾道夫先路 ( )【答案】 (1)“锡”同“赐” (2)“辟”同“僻” (3)“道”同“导”,引导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度⎩⎪⎨⎪⎧皇览揆余初度.兮( )何不改此度.( )关山度.若飞( )众里寻他千百度.( )予自度.不得脱(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2)修⎩⎪⎨⎪⎧又重之以修.能(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 )(3)名⎩⎪⎨⎪⎧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与⎩⎪⎨⎪⎧扈江离与.辟芷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当与.秦相较( )(5)为⎩⎪⎨⎪⎧纫秋兰以为.佩()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为.巡船所物色(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又重之.以修能( )惟草木之.零落兮( )吾欲之.南海,何如( )何陋之.有( ) 【答案】 (1)名词,时节/名词,法度/动词,过,越过/量词,回,次/duó,动词,揣度,估量/名词,考虑,心意 (2)形容词,美好的/动词,修建/形容词,长,这里指身高 (3)名词,名字/动词,命名/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动词,说出 (4)连词,和/动词,等待/动词,结交,亲附/介词,和,跟 (5)动词,作为/动词,是/介词,表被动/动词,治理 (6)助词,的/代词,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名.余曰正则兮 ( )__________ (2)字.余曰灵均 ( )__________ (3)朝.搴阰之木兰兮 ( )__________ (4)夕.揽洲之宿莽 ( )__________ (5)纫秋兰以为佩.( )__________ (6)不抚壮.而弃秽.兮 ( )__________ (7)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__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动词 给……起名 (2)名词作动词 给……表字 (3)名词作状语 在早上 (4)名词作状语 在晚上 (5)动词作名词 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6)形容词作名词 壮盛之年 秽恶之行 (7)形容词作名词 美质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今义:认为。
高中教材《氓》注释研究——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摘要《氓》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当中,而《诗经》诞生的年代相较于大部分文学作品而言都更为久远,因此字句也就更为晦涩难懂,学生更需要借助课下注释来读懂本诗,进而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因此,研究《氓》这一篇目的注释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前学术界有关古诗文注释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富,然而单独把《氓》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寥寥无几。
关于《氓》的研究,大多数人仍然停留在教学设计或个别字词的音形义层面,对不同版本教材注释内容不同的比较研究就更为稀少。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间的差异为切入点对《氓》的课下注释进行研究,旨在为教材的编写和本文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建议。
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首先论证比较分析两种版本教材《氓》选篇课下注释的必要性。
接着从注释的数量与内容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两版教材课下注释的不同,比较后发现:两版教材注释大体一致,但也有一版作注而另一版未作注、同一注释对象作注内容不同等现象。
第二章为论文重点章节,侧重从注音、字词释义两个角度探讨人教版、苏教版《氓》一文注释存在的问题。
在注音方面,《氓》一文注释存在不当注而注、未解释读音变化发生的原因等问题。
在字词释义方面,则存在注释术语混用、注释存在分歧、注释存在偏误等。
此外还对注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第三章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分别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方面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在教材编写方面,编写者应该明确统一的注释标准、限定清晰的注释内容、听取专家和师生的意见及建议;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培养自身批判性思维、利用差异推进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会利用大型工具书等;在学习方面,学生要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自主扩大课外阅读数量。
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表明了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下注释;《氓》A study on the rabble annotation of high school textbooks——taking Jiangsu version and Pep version as examplesAbstractThe Common People is selected from the earliest collection of realistic poetry The Book of Songs in China, however,The Book of Songs is much older than most literary works,the words are therefore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students also need to read the poem with the help of notes after class,and then grasp the emotion conveyed by the poem.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nnotated content of the rabble.At pres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ancient poetry annotation has been relatively rich,yet The Common People has been studied by very few people alone.In the study of it, most people remain at the lev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or the phonological meaning of individual words,there are few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different notes in different versions of textbooks.Therefor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ill t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xtbook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and the textbook of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the out-of-class annotation of The Common Peopl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he textbook an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his paper.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the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and content of notes between the two edition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notes in the two editions are roughly the same,however, there are cases where one edition is annotated and the other is not annotated,at times, the same comment object for different content and so on phenomenon.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key chapter,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annotation in the jiangsu edition and people's education from the two angles of pronunciation and interpretation.In phonetic transcription,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some notes should not be annotated,no explanation why the pronunciation changes.In terms of word interpret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mixeduse of annotation terms and the divergence of annotation.In addition,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in annotation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third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strateg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I n the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editors should make clear and uniform annotation standards and limit the annotation contents to th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of experts,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term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their own critical thinking and use differences to promote students' cooperative inquiry and guide students to independently learn to use large reference books.In learning, stud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accumu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knowledge to expand the number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is paper and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fforts.Key words:Senior Chinese education in China;Class notes;The Common People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V)绪论 (1)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1)二、研究对象 (3)三、研究现状 (3)四、研究方法 (7)第一章《氓》选篇注释的比较与分析 (8)第一节不同版本教材对比研究的必要性 (8)第二节苏教版和人教版《氓》选篇基本情况 (9)一、原文内容及注释数量比较 (9)二、苏教版及人教版《氓》注释内容比较 (11)第二章高中教材《氓》注释存疑分析 (14)第一节字音注释 (14)一、注音情况 (14)二、注音存在的问题 (14)第二节字词义注释 (17)一、注释术语问题 (17)二、注释存在争议 (18)三、注释存在偏误 (21)四、不当注而注 (23)第三节《氓》注释存疑的原因分析 (24)一、古诗文自身的特殊性 (24)二、缺乏统一的注释标准 (25)三、对学情的错误预估 (25)四、教材的倾向性不同 (26)第三章高中教材古诗文注释问题的解决策略 (28)第一节关于教材编写的解决策略 (28)一、明确统一的注释标准 (28)二、限定清晰的注释内容 (29)三、定期听取专家和师生的意见 (30)四、建立严格的校对体系 (31)第二节关于教师教学的解决策略 (32)一、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 (32)二、利用差异开展探究学习 (32)三、指导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 (33)第三节关于学生学习的解决策略 (33)一、主动积累文言知识 (33)二、提高课外阅读量 (34)结语 (36)参考文献 (38)附录 (42)致谢 (51)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52)绪论一、研究缘起及意义(一)研究缘起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包括四大基本系统,分别是: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和作业系统,其中助读系统又可以分为图像类、提示类、注释类、练习类、附录类这五种。
氓第8课氓(一)背景链接春秋以前,由于原始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制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诗经》“六义”Ⅱ.文化常识1.古代占卜术语尔卜.尔筮.(1)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认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
(2)筮:本是用草木类预测;后来指称扩大了,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
2.古代男子的称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此处指男子,特指未婚男子。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
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
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士农工商”即古代所谓四民,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
2.了解《诗经》中比兴的手法。
3.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诵读课文第1~2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抱布贸.丝贸:买(2)匪.来贸丝匪:同“非”,不是(3)来即我谋.谋:这里指商量婚事(4)匪我愆.期愆:过(5)将.子无怒将:愿,请(6)乘.彼垝垣乘:登上(7)泣涕.涟涟涕:眼泪(8)载.笑载言载:语助词,乃,就(9)体.无咎言..体:体象,指卜兆和筮卦的结果咎言:凶辞,不吉之言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译文:并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当作我们的婚期吧。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本课话题——与命运抗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中的女子,没有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在氓违反了誓言后,她曾怨恨悲痛、伤心绝望;但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与命运抗争,勇敢决绝,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坐上轮椅之前,幼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双腿的云南女孩钱红艳只能套在爷爷切开的半个篮球里用手“走”出家门。
但她不愿沉沦,她与命运抗争,没有办法用双腿追求陆地速度,她就转换人生的新赛道,靠努力与毅力追求水中速度。
2016年,她不再是“篮球女孩”,而是残奥会中国军团的泳将。
这个总是眯着眼笑的姑娘说,不再仰视他人,自己已经到了更广阔的地方来看这个世界。
与命运抗争,让钱红艳化茧成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贝多芬2.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
——雨果3.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契诃夫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克劳狄乌斯6.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咥.( ) 蚩.蚩( ) 愆.期( )靡.室( ) 垝垣..( )( ) 咎.言( )渐.车( ) 罔.极( ) 汤.汤( )晏.晏( ) 其黄而陨.( ) 自我徂.尔( )夙.兴夜寐.( )( ) 将.子无怒( )尔卜尔筮.( ) 隰.则有泮.( )( )【答案】 xì chī qiān m ǐ ɡuǐ yuán jiù jiān wǎnɡshānɡ yàn yǔn cúsù mèi qiānɡ shìx í p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匪来贸丝( )(2)犹可说也( )(3)信誓旦旦( )(4)隰则有泮( )(5)士贰其行( )【答案】 (1)“匪”同“非” (2)“说”同“脱”,解脱(3)“贰”同“忒”,过失,偏差 (4)“泮”同“畔”,边界(5)“旦旦”同“怛怛”,诚恳迫切的样子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将.子无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上使外将.兵( )(2)载⎩⎪⎨⎪⎧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3)贰⎩⎪⎨⎪⎧士贰.其行( )且贰.于楚也( )(4)靡⎩⎪⎨⎪⎧靡.室劳矣( )望其旗靡.,故逐之( )(5)遂⎩⎪⎨⎪⎧言既遂.矣( )遂.迷,不复得路( )功成名遂.( ) (6)以⎩⎪⎨⎪⎧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固以.怪之矣( )籍何以.至此( ) 【答案】 (1)动词,愿,请/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助词,无实义/动词,带领,率领 (2)语助词,乃,就/动词,充满,满/名词,年,岁 (3)同“忒”,过失,偏差/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4)动词,无,没有/动词,倒下 (5)动词,实现,遂顺/副词,终于/动词,成功,实现 (6)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凭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三岁食贫.( )__________ (2)其黄.而陨( )__________ (3)二三..其德( )__________ (4)夙.兴夜.寐( )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 贫困的生活 (2)形容词作动词 变黄 (3)数词作动词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4)名词作状语 早,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顿丘 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氓本课话题——与命运抗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中的女子,没有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在氓违反了誓言后,她曾怨恨悲痛、伤心绝望;但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与命运抗争,勇敢决绝,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坐上轮椅之前,幼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双腿的云南女孩钱红艳只能套在爷爷切开的半个篮球里用手“走”出家门。
但她不愿沉沦,她与命运抗争,没有办法用双腿追求陆地速度,她就转换人生的新赛道,靠努力与毅力追求水中速度。
2016年,她不再是“篮球女孩”,而是残奥会中国军团的泳将。
这个总是眯着眼笑的姑娘说,不再仰视他人,自己已经到了更广阔的地方来看这个世界。
与命运抗争,让钱红艳化茧成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贝多芬2.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
——雨果3.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契诃夫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克劳狄乌斯6.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咥.( ) 蚩.蚩( ) 愆.期( )靡.室( ) 垝垣..( )( ) 咎.言( )渐.车( ) 罔.极( ) 汤.汤( )晏.晏( ) 其黄而陨.( ) 自我徂.尔( )夙.兴夜寐.( )( ) 将.子无怒( )尔卜尔筮.( ) 隰.则有泮.( )( )【答案】 xì chī qiān mǐ ɡuǐ yuán jiù jiān wǎnɡshānɡ yànyǔn cú sù mèi qiānɡ shìx í p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匪来贸丝( )(2)犹可说也( )(3)信誓旦旦( )(4)隰则有泮( )(5)士贰其行( )【答案】 (1)“匪”同“非” (2)“说”同“脱”,解脱(3)“贰”同“忒”,过失,偏差 (4)“泮”同“畔”,边界(5)“旦旦”同“怛怛”,诚恳迫切的样子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将.子无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上使外将.兵( )(2)载⎩⎪⎨⎪⎧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3)贰⎩⎪⎨⎪⎧士贰.其行( )且贰.于楚也( )(4)靡⎩⎪⎨⎪⎧靡.室劳矣( )望其旗靡.,故逐之( ) (5)遂⎩⎪⎨⎪⎧言既遂.矣( )遂.迷,不复得路( )功成名遂.( ) (6)以⎩⎪⎨⎪⎧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固以.怪之矣( )籍何以.至此( ) 【答案】 (1)动词,愿,请/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助词,无实义/动词,带领,率领 (2)语助词,乃,就/动词,充满,满/名词,年,岁 (3)同“忒”,过失,偏差/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4)动词,无,没有/动词,倒下 (5)动词,实现,遂顺/副词,终于/动词,成功,实现 (6)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凭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三岁食贫.( )__________ (2)其黄.而陨( )__________ (3)二三..其德( )__________ (4)夙.兴夜.寐( )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 贫困的生活 (2)形容词作动词 变黄 (3)数词作动词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4)名词作状语 早,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顿丘 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本课话题 ——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们心中引以为知音的最高境界。
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
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眼神中发出光辉,在唇间轻轻吟出。
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了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
罕见的相逢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
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迁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3.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
——托尔斯泰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5.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6.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文天祥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猿猱( ) 巉岩( ) 石栈( )飞湍( ) 喧豗( ) 砯崖( )峥嵘( ) 崔嵬( ) 吮血( )咨嗟( )( ) 霜鬓( ) 悯默( )迁谪( ) 浔阳( ) 荻花( )嘈嘈切切( ) 东船西舫( ) 裂帛( )红绡( ) 钿头云篦( )( )呕哑嘲哳( )( )( )( ) 惘然( )【答案】 náo chán zhàn tuān huī pīng rónɡ wéi shǔn zī jiē bìn mǐn zhé xún dí cáo fǎnɡ bó xiāo diàn bì ōu yā zhāo zhā wǎnɡ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危{危乎高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如累卵(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去{连峰去天不盈尺( )欲呼张良与俱去( )为汉家除残去秽( )我从去年辞帝京( ))(3)绝{可以横绝峨眉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群响毕绝( ))(4)哀{风急天高猿啸哀( )秦人不暇自哀( )哀莫大于心死( ))(5)言{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6)信{低眉信手续续弹(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7)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西当太白有鸟道(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氓》《氓》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的第一篇诗歌,它出自《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课改后,教材在高一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2.把握诗歌的情节结构,准确概括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4.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段筛选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2.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马克思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永远说不尽道不完是的话题,我们总是对爱情充满着美好的向往,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童话故事里的结尾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现实中的爱情却不尽然都是那么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千年前的诗中的女主人公的爱情面目全非时,她是如何选择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氓》。
二、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把握诗歌的情节结构,准确概括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4.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三、检查预习:1.字音。
氓之蚩蚩 chī匪我愆期 fēi qiān将子无怒 qiāng 乘彼垝垣 guǐ yuán载笑载言 zài 尔卜尔筮 shì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xū shèn犹可说也 tuō自我徂尔 cú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shāng jiān cháng士也罔极 wǎng 靡室劳矣 mǐ夙兴夜寐 sù mèi 咥其笑矣 xì隰则有泮 xí pàn2.通假字。
氓本课话题——与命运抗争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中的女子,没有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在氓违反了誓言后,她曾怨恨悲痛、伤心绝望;但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与命运抗争,勇敢决绝,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在坐上轮椅之前,幼时因一场事故失去双腿的云南女孩钱红艳只能套在爷爷切开的半个篮球里用手“走”出家门。
但她不愿沉沦,她与命运抗争,没有办法用双腿追求陆地速度,她就转换人生的新赛道,靠努力与毅力追求水中速度。
2016年,她不再是“篮球女孩”,而是残奥会中国军团的泳将。
这个总是眯着眼笑的姑娘说,不再仰视他人,自己已经到了更广阔的地方来看这个世界。
与命运抗争,让钱红艳化茧成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贝多芬2.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
——雨果3.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契诃夫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5.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克劳狄乌斯6.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咥.( ) 蚩.蚩( ) 愆.期( ) 靡.室( ) 垝垣..( )( ) 咎.言( ) 渐.车( ) 罔.极( ) 汤.汤( ) 晏.晏( ) 其黄而陨.( ) 自我徂.尔( ) 夙.兴夜寐.( )( ) 将.子无怒( ) 尔卜尔筮.( ) 隰.则有泮.( )( ) 【答案】 xì chī qiān mǐ ɡuǐ yuán jiù jiān wǎnɡ shānɡ yàn yǔn cú sù mèi qiānɡ shìx í p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匪来贸丝( )(2)犹可说也( )(3)信誓旦旦( )(4)隰则有泮( )(5)士贰其行( )【答案】 (1)“匪”同“非” (2)“说”同“脱”,解脱(3)“贰”同“忒”,过失,偏差 (4)“泮”同“畔”,边界(5)“旦旦”同“怛怛”,诚恳迫切的样子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将.子无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宫使驱将.惜不得( )上使外将.兵( )(2)载⎩⎪⎨⎪⎧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千载.难逢( ) (3)贰⎩⎪⎨⎪⎧士贰.其行( )且贰.于楚也( ) (4)靡⎩⎪⎨⎪⎧靡.室劳矣( )望其旗靡.,故逐之( )(5)遂⎩⎪⎨⎪⎧言既遂.矣( )遂.迷,不复得路( )功成名遂.( ) (6)以⎩⎪⎨⎪⎧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 )以.其无礼于晋( )固以.怪之矣( )籍何以.至此( ) 【答案】 (1)动词,愿,请/动词,扶,持/名词,将领/助词,无实义/动词,带领,率领 (2)语助词,乃,就/动词,充满,满/名词,年,岁 (3)同“忒”,过失,偏差/数词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4)动词,无,没有/动词,倒下 (5)动词,实现,遂顺/副词,终于/动词,成功,实现 (6)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凭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三岁食贫.( )__________ (2)其黄.而陨( )__________ (3)二三..其德( )__________ (4)夙.兴夜.寐( )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词作名词 贫困的生活 (2)形容词作动词 变黄 (3)数词作动词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4)名词作状语 早,晚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至于..顿丘 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起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今义:认为。
(3)三岁..食贫 古义:今义:是三岁的年龄。
【答案】 (1)到,到达。
(2)指两个词,“以”,把;“为”,当作;合起来就是“把……当作”。
(3)泛指多年。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译文:(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译文:(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译文:【答案】(1)判断句其实并不是真的来买丝,而是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
(2)宾语前置句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定为我们的婚期吧。
(3)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三心二意,反复无常。
[识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探背景]春秋以前,由于原始群婚制的某些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所以礼教在民间的束缚力远不如后来的封建社会那么顽固。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等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巧识文]四言诗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据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氓》是一首弃妇的怨愤诗,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姻破裂的经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答案】①士贰其行②清醒、刚烈一、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抱布贸.丝贸:买B.子无良.媒良:好的C.乘彼垝.垣垝:墙D.泣涕.涟涟涕:泪【解析】C项,垝:倒塌的。
【答案】 C2.下列对第1~2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乍看上去很憨厚的“氓”借上门换丝来与“我”约会,给女主人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B.第一节中女主人公送恋人送过一条河,一直送到顿丘,一边送一边情话绵绵,安慰他不要急躁生气,要他耐心等到秋天来迎娶。
C.第一节中对女主人公送别与安慰这两个细节的描写饱含深情,塑造了一位温柔体贴的少女形象。
D.第二节中写女主人公一是等待,一是出嫁。
写等待简笔带过,写出嫁时细节刻画心理,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等待以细节刻画心理:分别后日思夜想心上人,泣涕涟涟度时光,终于盼到心上人,才破涕为笑,滔滔不绝地讲着别后的思念。
出嫁非抒情重点,简笔概述带过。
【答案】 D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桑之.未落②士之.耽兮③士贰其.行④二三其.德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解析】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代词,他的。
【答案】 B4.婚后男女主人公各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答案】男主人公: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主人公: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三、阅读课文第5~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遂:实现,遂顺B.咥.其笑矣咥:大笑的样子C.及尔偕.老偕:共同D.静言.思之言:说话【解析】D项,言:句中助词。
【答案】 D6.“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句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的一种什么态度?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流露出女主人公对男子决绝分离的态度。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话题:《氓》是一首弃妇诗,通过记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问题上的悲惨命运。
请你思考,诗中的女主人公为什么最终被遗弃呢?学生甲:我认为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是造成她被遗弃的主要原因。
最初女主人公年轻貌美,所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心生爱慕之情;“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主人公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我的观点:【答案】 我认为是“士”变心了。
情节中“不见复关”对此有所暗示;“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也显示了这一点。
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女主人公最终被遗弃的关键原因。
氓 之 蚩 蚩,抱 布 贸丝。
匪 来 贸那个人嘻笑着,拿着布匹来换蚕丝。
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丝, 来 即 我 谋。
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氓:民。
之:助词,不译。
蚩蚩:嘻笑的样⎦⎥⎤子。
抱:抱着,拿着。
贸:交换,交易。
匪:通“非”,不是。
即我:到我这里。
即,就。
谋:商量,计议,这里指商议婚事。
送子涉 淇, 至于顿丘。
匪 我 愆 期,子 无 良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
媒人呀。
⎣⎢⎡子:你,古代男子的通称。
它与上文的“氓”,下文的“士”均指“那个人”。
涉:渡过。
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
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顿丘:本指高土丘,这里指卫国的地名在淇水之南。
愆期:过期,指拖延婚期。
愆,过。
良:好的。
媒:媒人。
将 子 无怒,秋 以 为 期。
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
⎣⎢⎡将:愿,请。
怒:生气。
⎦⎥⎤以为:把……当作。
期:这里指婚期。
乘彼 垝 垣,以望 复关。
不 见复关,泣 涕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
没有看见复关,我的眼泪涟 涟。
既见复 关,载 笑载言。
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见了复关,我就又说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