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3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从古至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的影响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到了19 世纪中叶,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一) 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1)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19 世纪60 年代到90年代,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 倍,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西方列强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 19 世纪60 年代起,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军事工业和以利润、市场为基础的带有封建性的民用工业。
4)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却步发展;1912—1919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短暂的迅速发展,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该时期并存的几种主要经济形式主要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经济。
2) 相互关系:自然经挤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开始起到抵制作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自然经济产生解体作用,后又由于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这两种经济也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自然经济解体的基础上及外国资立主义经济的刺激下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经济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到抵制作用,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近代后期(1919——1949年)1) 国民政府建立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金融财政;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抗战胜利后,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
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
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
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春天、高涨、消亡一、发展概述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
(2)后天畸形:面临四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二、发展过程(1)产生阶段1、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①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②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③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2)外商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
全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1.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资本主义萌芽阶段①出现时间:明中后期。
地点:江南一些地区。
②背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发展前提下。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
以丝织业为例,“机户”开设“机房”,雇用“机工”劳动,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标志资本主义萌芽。
④在清代发展的表现:规模扩大了;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了。
⑤缓慢发展的原因:农民受剥削重,极端贫困,无购买力;地主和商人赚钱买房置地,影响扩大再生产;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在此,一方面点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进步成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前进的方向,它们是封建制度的异己成分,它们的成长在削弱和瓦解着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
另一方面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相比较,得出不同点。
第二阶段:产生阶段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2、原因: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结合相关文字列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特点1)19世纪60、70年代(2)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3)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4)1927年到1936年(5)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
2)兴衰过程:19世纪60.70年: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间: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
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官僚资本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合理调整商业,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显著特点。
地主、官僚和商人为利润所趋,把部分剥削所得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极不充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商品经济水到渠成的产物,自然经济在列强侵略势力的冲击下解体,但其解体是极其缓慢和不彻底的。
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
由于受外国企业的刺激而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行业分布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无从发展。
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后天畸形”。
2、历史地位: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