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其产生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而发展缓慢。
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入侵冲击了中国的民族手工业,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也夭折了。
在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和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开始领导中国人民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国进入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思想上,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中国思想解放。
从经济来看,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开始融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符合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甲午战争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工厂,以抵制洋商洋货,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派已无法垄断近代工业,清政府也无力投资兴办新式企业。
为扩大财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有利于民族资本的发展。
于是,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民族资本总额大幅度增加,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兴民权,设议院,行君主立宪”。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原因:(1)列强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原因:(1)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代表人物及其企业张謇、荣氏兄弟:(行业特点:轻工业;区位特点:沿海地区)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三、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民国初期;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偏: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轻:行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小:传统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5)短:发展时间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4、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在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准备了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夹缝产生(19世纪60、70年代)----------初步发展(19世纪末)----------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2—1919)------------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从合理调整到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时间、表现和影响。
1、原因:(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时间: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
3、表现:(1)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2)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4、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表现、和结局。
1、原因:(1)辛亥革命的推动:(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2、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8年)3、表现:(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470多家;(2)投资总额增加: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4、结局: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合作探究】学完短暂春天这段历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短暂春天的逝去,昭示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结合相关文字列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及其特点1)19世纪60、70年代(2)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3)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4)1927年到1936年(5)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
2)兴衰过程:19世纪60.70年: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间: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
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官僚资本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合理调整商业,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个显著特点。
地主、官僚和商人为利润所趋,把部分剥削所得转化为资本,资本原始积累极不充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商品经济水到渠成的产物,自然经济在列强侵略势力的冲击下解体,但其解体是极其缓慢和不彻底的。
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
由于受外国企业的刺激而产生,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行业分布不合理,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无从发展。
这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后天畸形”。
2、历史地位: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历程
一、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2、1854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1912)“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等呼声不断高涨,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辛亥革命后(1912到191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时至一战国外帝国主义国家没有过多干预我们经济,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1920年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消失。
5、(1927到1936年)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本主义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
6、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二战)以及国民党统治后期经济陷入困境,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巨大打击。
7、1956年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与“赎买政策”民族资本消失变为社会主义工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简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
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经历了如下九个历程:1.萌芽——明朝中后期;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3.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4.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5.显著发展但受摧残——国共十年对峙时期;6.破产——抗日战争时期;7.毁灭性打击——解放战争时期;8.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9.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三大改造”后。
二、分析两组原因1.近代史前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发展的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原因是:①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已经萌芽;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原因是: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⑤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2.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可概括为三句话: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①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②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
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深刻说明了这一点。
三、理解两个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冲击着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民族工业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
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
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
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
(主)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阅读】“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作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技术和设备。
【洋务企业】局限:只学习西方科技,停留在器物层。
①原因:为解决“内忧外患”,实现自救而掀起了洋务运动。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⑤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以“求富”口号,70-90年代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出国留学(人才)等⑥类型及代表企业:军用: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⑦历史作用:a 、未能挽救清王朝即成之败局,洋务运动破产;b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工业化的开端;c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e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二)、 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途径: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原来部分手工工场主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重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结局: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
继昌隆缫丝厂因受封建势力的阻挠,于1881年停业。
不久,更名为“利厚生缫丝厂重新开张,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又于1920年闭歇。
【资料】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概念问题:1.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
3.中国近代工业包括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① 领导不正常(地主阶级一直充当领导);② 结构不合理(开始于重工业);③ 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沿江);④ 发展不顺利(内外因素的阻碍)(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料)(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特点及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
(第二特点是 )(五)意义1.这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就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的诞生,它是当时新的生产力,代表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新的步伐。
2.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
4.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维新派,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由于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使得中国资产阶级始终未能承担起现代化的领导任务(3)投资少、规模小 ,设备简陋,技术落后(4)地区布局不合理:这些企业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具体:尤其是以上海为多,广州次之,武汉占居第三,这种布局正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的一种反映。
原因:这些地区遭到外国侵略开始最早,自然经济瓦解最厉害,商品经济更为活跃,交通又方便。
工业集中于沿海一带,这就造成了布局的不合理。
今天西部落后的根源,可以从这段历史找到其一个答案。
(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其社会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软弱性;(6)民族工业的产生不是明末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和发展。
(四) 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两面性 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革命性;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妥协的一面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资料)1、 概况:时间:19世纪40——50年代 ;过程: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出身来源: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 分布: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2、无产阶级特点(略)3、中国无产阶级的弱点 :与农民有血缘关系,工人阶级队伍里容易滋生小农意识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不利于工人阶级的斗争。
受剥削受压迫严重,缺乏受教育机会,中国工人普遍文化水平底,甚至大多数是文盲,这也不利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②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第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甲午战争以后,掠夺性的投资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时商品侵略仍然在继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第二: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甲午战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之巨额赔款,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困难,迫使清政府减轻和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限制。
第三: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浪潮(2)著名民族工业创办人 地点 名称(见右图)(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①地区分布的不均衡: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行业分布的不均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③发展的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结果:(政治、思想等):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4-1918)③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春天”(一)原因:1、政策的引导(1)清末的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与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新式工业的积极性和实业救国的热忱;(3)北洋军阀政府的鼓励。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又因它们出于战争的需求,忙于武器生产,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日货)(二)、发展概况1、时间:一战期间(1914-1918)2、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
3、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4、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1、行业分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
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2、与外国资本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3、与封建经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甚小,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而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占比重较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这种境况,决定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两重性格。
(四)、结果: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不堪外国资本主义压迫,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1923—1924年间民族资本主义陷入萧条(五)、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但总的来说,仍然很微弱)。
强列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这种要求,首先反映在思想文化上要打破封建束缚,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2、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起来,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