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40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学习目标1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
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
2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
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
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可以被视为国家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时期。
以下是关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描述:
1. 崛起的工业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于欧洲的一系列工业革命。
这些革命催生了新的工厂和工业企业,为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蒸汽机、纺织机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国家干预的出现:为了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关税保护、补贴、控制货币政策等。
国家干预的出现,使得本国工业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市场竞争。
3. 资本主义扩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扩张也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扩张和对外贸易的拓展,为本国工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原材料。
这使得许多国家能够依靠贸易和资源的开采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
4. 企业家的崛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这些企业家通过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和改进管理方式等方式,推动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5. 社会变革: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相伴随的是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劳动力市场的变革、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及新的社会价值
观念的出现,都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总的来说,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经济的基础,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中国在近代以来,从封建社会和封建经济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有:
一是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清末至今,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一系列市场机制和规则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从一种萌芽状态发展到现在的成熟状态,资本市场有了较大的规模和活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二是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
从清末至今,中国的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有了较大的变革,企业制度从封建社会中的个体经济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经济转变,经济管理体制也从封建社会中的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企业法人制度得到了重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三是资本家阶层的出现和发展。
资本家阶层的出现,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标志。
从清末到民国,中国的资本家阶层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通过财产积累和资本投资,控制和发展社会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导力量,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进步的加快。
从清末到现在,中国的科技进步有了很大的
推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进步又有了新的加快,从一种封闭的状态向一种开放的状态转变,科技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支持,科技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企业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资本家阶层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加快。
这些特点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和经济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的经济领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理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社会背景出发,探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近代中国社会背景近代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束缚下,国内经济衰落,社会动荡不安。
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中国开始思考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系,寻找发展的出路。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随着对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国开始尝试引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实业家和商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轻工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积极投资于轻工业领域,如纺织、造纸、制糖等。
他们采取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的方式,逐渐建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
这些企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开始了对外贸易,为中国提供了外汇收入。
2. 重工业的兴起:随着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中国的实业家开始将目光投向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煤炭、机械等。
他们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工业设备和技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并与外国资本合作,建立了一批大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这些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 金融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实业的发展,中国的实业家开始积极探索金融领域,建立了一些民族资本主义的金融机构。
这些机构提供了融资、信贷和资金储备等服务,为实业的扩张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与国家利益的结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的结合紧密相连。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一、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原因:(1)列强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5、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二、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2、原因:(1)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条件;(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代表人物及其企业张謇、荣氏兄弟:(行业特点:轻工业;区位特点:沿海地区)4、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三、短暂春天:1、时间:(1912-1919)民国初期;2、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3)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发展的特点:总的来说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偏: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轻:行业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纺织业、面粉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4)小:传统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5)短:发展时间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4、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进一步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在思想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2)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准备了阶级基础。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①形成双重分支格局:此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表现为两个阶段,即农
业资本主义和工商业资本主义。
这两个阶段在投资结构的不同方面表
现出不同的特征。
②经济地区差异明显: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农业
资本主义存在明显的区域化趋势,并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发展较快,而
现代工商业资本主义则以华北地区为代表,表现出明显的沿海集中发
展的趋势。
③跨国资本到来:跨国资本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
许多国家的跨国资本主要流向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
④竞争性市场形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垄断市场或扩大其
尺度时,必然伴随竞争性市场的形成。
这些竞争性市场具有较强的市
场化运行特征,可以降低价格和证券的汇率风险而鼓励投资,最终成
为发展经济有利的经济环境。
⑤改革开放冲击:1978年改革开放的政策革新对完成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形成了重要冲击。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新的经济环境,还引入了许多国外经济管理理念,实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多样性。
⑥融合推动发展:外国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有效合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国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帮助推动国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内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通过外资技术和管理等融合进而加快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的历程
一、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2、1854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1912)“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等呼声不断高涨,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辛亥革命后(1912到191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时至一战国外帝国主义国家没有过多干预我们经济,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4、1920年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消失。
5、(1927到1936年)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本主义又出现了短暂的发展。
6、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二战)以及国民党统治后期经济陷入困境,所以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巨大打击。
7、1956年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与“赎买政策”民族资本消失变为社会主义工业(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简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毗邻鸦片战争的烽火与甲午战争的硝烟,在中华民族中兴办起民族产业,虽然由于经济的短缺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与形式问题的多种不
良因素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近代化企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这一创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另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还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着道路。
初中历史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启蒙时期、工业革命、殖民主义及国家崛起、经济全球化。
首先是启蒙时期,这个阶段主要发生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启蒙时期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思想革命,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思想家,如笛卡尔、洛克、伏尔泰等。
他们通过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观点对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进行了辩护。
启蒙思想的提出促进了人权、宪政和民主的发展,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革命,这一时期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在欧洲和北美发生。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器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业向工业化转变。
首先是棉纺工业的发展,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和理查德·阿克赛尔等人的发明实现了纺织品的机械化生产,从而带动了整个工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力、化工等新兴产业相继涌现。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速度,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第三个阶段是殖民主义及国家崛起,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欧洲国家大规模进行殖民地扩张。
这时期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进行殖民统治的高峰时期。
欧洲国家通过侵略和奴役大量的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获取原材料和市场,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国家工商业的崛起。
在这个阶段,欧洲国家的势力不断扩大,远距离贸易和海上霸权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
最后一个阶段是经济全球化,这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互动加强,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日益频繁。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金融的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和全球市场,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
国际金融则大大加强了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国际投资的便利程度。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也加速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
以上四个阶段展示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演变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一、产生: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二、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短暂繁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1912―1919)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轻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
四、日益萎缩(1927-1937-1945)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五、山穷水尽: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出卖国家主权。
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同时,“金圆券改革”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国民经济陷入崩溃。
1。
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具有多重特点。
首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是清末、民初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继承和发展,也就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身。
它是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的创业、投资和经营活动为基础的,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发展模式是兼收并蓄的,既有西方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和实践,又有中国传统的经验和思想。
他们结合清末民初的传统经验和新近出现的西方技术,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开放合作、灵活运用的模式,使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以发展。
此外,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多样,既有家庭式的资本主义,又有公司式的资本主义,还有合伙式的资本主义。
这些企业家开创了自己的企业,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在政治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源自前身、兼收并蓄、
多样形式,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