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9
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含义、过程,了解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创造性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理解如何培养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创造性思维;难点是问题解决的训练。
教学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占有突出地位。
关于问题解决的学说有联想理论和格式塔理论。
本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一、问题及其分类1.问题的界定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含3个基本的成分:给定、目标和障碍。
第一,给定成分: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与问题情境的描述,即间题的起始状态。
第二,目标成分: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所要求的答案,也就是问题的目标状态。
第三,障碍成分: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问题的目标状态之间的中介状态与各个步骤。
2.问题的分类(1)结构良好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题”(puzzle problems),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家所采用的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是指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
这种类型的问题在其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可能操作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算子都是清楚的。
明确限定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归类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重新排列问题。
归纳结构问题给予几个成分,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隐含再这些成分中的结构形式。
例如:类推问题转换问题给予一个最初的状态,而问题解决者必须发现一系列到目标状态的操作。
例如:著名的河内塔问题,传教士与野人过河问题,水罐问题等常见于研究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问题解决的过程.(2)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
(4)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及培养策略。
★考纲链接1.问题.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2.问题的分类:分为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与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两种类型。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条件,这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二是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2)认知性;(3)序列性.6.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与表征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7.发现问题的能力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两种方法。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
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和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适应性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
人类的文明史,从火的发明到宇宙飞船上天,就是一部问题解决史。
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内容。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一)问题1.什么是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地去解决它们。
要详细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首先应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其实就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处理当前所遇到的疑难情境。
也就是难题。
事实上,任何问题都必然含有四个基本的成分。
一是目的,即在某种情境下想要干什么。
一种情境可能有许多目的,也可能只有一种目的;目的可能很明确,也可能很模糊。
教学情境中的大多数问题目的是相当明确的。
二是个体已有的知识,这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一开始就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三是存在的障碍,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
四是解决的方法,个体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步骤。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方法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比如能力、知识、工具等。
另外,某一情境或事件是否成为问题,取决于个体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缺乏某种知识经验的人可能是问题,而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则未必是问题;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是问题,对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者则未必是问题。
2.问题的分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研究者倾向于把问题分为两类。
(1)有结构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非常明确,个体只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就呵获得问题的答案。
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结构不良的问题。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目的都比较模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单选题] 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 漫无目的幻想B 走路C 联想D 发明创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单选题] 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A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 苛勒的顿悟说C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 杜威的分阶段说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逐渐减少的过程,苛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
[单选题] 3、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是首要环节。
A 理解问题B 提出假设C 发现问题D 检验假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单选题] 4、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5、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巾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6、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 定势B 讲解C 启发D 迁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单选题] 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 既定疑点B 理论假设C 刺激情境D 给定途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由问题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单选题] 8、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 积极作用B 消极作用C 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 没有作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前者有助于认知思维活动的迅速、敏捷而有效地进行,后者则相反,它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受到限制,难以突破旧框框,或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造成认知的歪曲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