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科学观察蜡烛的实验原理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物品,通过对蜡烛的科学观察可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揭示燃烧的原理。
蜡烛的实验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燃烧现象:蜡烛的燃烧是指蜡烛材料(如蜡烛芯、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火焰的过程。
当点燃蜡烛芯时,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蜡变为液体,并随着芯的吸附上升到火焰中心。
在火焰中心处,蜡烛芯中的液体蜡被加热蒸发成为气体,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气体的燃烧结果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2. 燃烧产物:蜡烛的燃烧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蜡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碳和氢,当蜡烛燃烧时,蜡中的碳和氢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遇冷凝结成为固体。
水蒸气则是通过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液态水蒸发成为气态,随着火焰上升而逐渐冷凝。
除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蜡烛燃烧还会产生少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3. 火焰结构:蜡烛的火焰是由燃烧产物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形成的。
火焰由三个部分组成:内部的暗区域,中部的蓝色明亮区域和外部的黄色温度相对较低的颜色区域。
暗区域是火焰中空气和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的地方,因为火焰中缺氧,所以呈暗色。
蓝色明亮区域是火焰中氧气与产生的燃烧产物反应的地方,这里的温度相对较高。
黄色区域则是产生燃烧由于火焰附近的气体在较低温度时燃烧的结果。
4. 燃烧与氧气: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存在。
当蜡烛芯点燃时,蜡被燃烧产物周围的空气所取代。
在火焰中心,氧气与燃烧产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如果限制氧气的供应,燃烧将减弱甚至熄灭,反之则会加强。
5. 燃烧与温度: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蜡变为液体并上升到火焰中心。
燃烧还使得燃烧产物周围的空气被加热膨胀,这种热空气上升形成的对流使蜡烛火焰持续燃烧。
同时,火焰中心处高温使蜡中的液体挥发为气体,进一步维持火焰的燃烧。
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册第十章“火与燃烧”。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蜡烛及其燃烧现象,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探究蜡烛火焰的结构,以及讨论火的安全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火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的安全使用。
教学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现象,了解火焰结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放大镜、实验盘、沙子、水、安全提示牌。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放大镜、实验盘、沙子、水、安全提示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讲解蜡烛及其燃烧原理(10分钟)(1)介绍蜡烛的组成、结构及用途。
(2)讲解蜡烛燃烧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条件。
3. 探究蜡烛火焰结构(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观察蜡烛火焰,用放大镜观察火焰的不同层次。
4. 火的安全使用讨论(10分钟)(1)讨论火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火的安全。
(2)展示安全提示牌,让学生了解火的安全标志。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蜡烛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组成与结构2. 蜡烛燃烧原理3. 火焰结构4. 火的安全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蜡烛,描述其燃烧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学生需描述蜡烛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2. 作业题目:讨论火的正确使用方法,列举至少三种。
答案:学生需列举火的正确使用方法,如远离易燃物、用火柴点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蜡烛燃烧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杨志华曹圣华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江苏泰州(225500)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
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
笔者就近几年来的中考化学试题,谈谈有关蜡烛燃烧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
原理一: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吹熄蜡烛时,可看到一缕白烟(石蜡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试题设计一: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中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并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
这样做(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排除假设。
【解析】本题素材来源于教科书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实验,设问比较巧妙,有新意。
学生只要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的每个细节都比较清楚理解,同时明白“白烟是固体小颗粒”,再将两者综合起来考虑,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题目就迎刃而解。
原理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物质燃烧时必须同时俱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若这三个条件缺少其一,燃烧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常见灭火的原理有:(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蜡烛是常见的可燃物,经常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或灭火的原理。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之蜡烛的燃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蜡烛的基本结构: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蜡烛的燃烧原理: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3.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燃烧现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物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蜡烛燃烧的相关现象和图片。
3.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盘、酒精灯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具、观察记录表等。
3.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相关章节。
4. 课件:蜡烛燃烧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蜡烛,提问:你们见过蜡烛吗?谁能描述一下蜡烛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蜡烛的科学知识。
二、探究蜡烛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教师展示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 学生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的基本结构。
三、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蜡烛如何点燃、燃烧过程、物等。
2. 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的蜡烛燃烧现象和图片。
3.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四、探究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和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蜡烛燃烧的现象和特点。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蜡烛的基本结构、燃烧原理和燃烧现象特点。
幼儿园大班《蜡烛燃烧的现象》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动手
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时间
本教案适用于一个课时,大概30-40分钟。
三、活动准备
1.蜡烛和打火机
2.直径适中的玻璃瓶或小坛子
3.盆或盘子
4.盐
5.水
6.图片或卡片做实验步骤提示
四、活动步骤
1.开场引入:
–通过简短的引入,让幼儿猜想蜡烛燃烧的原理是什么,制造一个引人注意的氛围。
2.实验前准备:
–提前将蜡烛插在玻璃瓶中,准备好打火机。
3.实验过程:
–让幼儿围坐在桌前,点燃蜡烛,然后用盆或盘子盖住燃烧的蜡烛,观察玻璃瓶内的变化。
–拿掉盆子,让幼儿用手摸玻璃瓶的外部,感受温度的变化。
4.实验总结: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幼儿认识到蜡烛燃烧会释放热量,热量会使玻璃瓶内空气膨胀,导致水升高,从而可以探究蜡烛燃烧的原理。
5.结束活动:
–小结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科学认识。
五、活动提示
1.安全第一:请老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实验时不要靠近火源,注意
小心操作。
2.观察细节: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幼儿观察并记录发生的变化,培养他
们的观察力。
3.后续延伸:可以在课后让幼儿绘制蜡烛燃烧的图画,或者组织类似的
实验活动。
本教案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喜爱。
大班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描述;•培养观察、探究、实验的能力。
2. 教学材料•蜡烛;•火柴;•蜡纸。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蜡烛,并引导学生通过描述这个物品来了解它。
询问学生:•你们见过蜡烛吗?•蜡烛是用来做什么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导学生认识蜡烛。
3.2. 燃烧的现象(2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蜡烛燃烧的原理。
引导学生点燃一支蜡烛并观察燃烧时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了解到:•燃烧的现象:蜡烛在点燃后会出现火苗,火苗会持续燃烧,同时蜡烛的蜡会逐渐消耗。
•燃烧的原理:蜡烛的蜡是由碳、氢和氧组成的,蜡烛在燃烧时会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线。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3. 实验(30分钟)制作两种不同的蜡纸,一种是短蜡纸,一种是长蜡纸。
点燃两种蜡纸,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燃烧时间和燃烧的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燃烧时间的关系。
3.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实验做一个简要总结。
4.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探究燃烧与燃烧时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增强科学实验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观察。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知识进行探究。
2.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与燃烧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学习。
同时,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结合实际。
蜡烛这个实物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把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学贴近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兴趣,掌握了基本的燃烧原理和实验方法。
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化学变化”,详细内容为蜡烛的燃烧过程,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探究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组成,掌握蜡烛燃烧的过程,理解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实验验证科学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其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烧杯、石棉网、实验架、酒精灯、镊子、放大镜、电子秤、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提问:“蜡烛为什么能燃烧?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变化?”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5. 知识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过程2. 蜡烛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 实验数据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计算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
2. 答案:(1)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的质量逐渐减少,燃烧产生的气体使烧杯内气体体积增大。
(2)蜡烛燃烧的化学效率约为9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及化学原理。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实验过程是否安全,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蜡烛燃烧的效率。
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火的世界》第二节《燃烧的蜡烛》。
详细内容包括:蜡烛的组成、燃烧原理、火焰的结构、蜡烛燃烧时的现象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组成、燃烧原理和火焰结构,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教育幼儿了解火的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蜡烛的燃烧原理、火焰结构以及安全知识。
重点:蜡烛燃烧的现象、观察与分析能力、火的安全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火柴、剪刀、玻璃杯、小苏打、醋、实验盘。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火柴、实验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
2. 新课导入(1)教师展示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2)教师讲解蜡烛的组成、燃烧原理和火焰结构。
3. 例题讲解教师演示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燃烧现象,如:在玻璃杯内、外燃烧蜡烛,让幼儿观察火焰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蜡烛放入实验盘,加入少量小苏打和醋,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2)幼儿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组成:蜡、棉芯、烛芯。
2. 燃烧原理:蜡燃烧产生热量,使棉芯和烛芯燃烧。
3. 火焰结构:外焰、内焰、焰心。
4. 安全知识:不玩火、远离火源、了解灭火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火焰呈黄色,产生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幼儿了解其他可燃物的燃烧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教育幼儿注意火的安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案名称: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知道蜡烛是由蜡和火柴组成的。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蜡烛是由蜡和火柴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蜡烛、火柴、碟子、水、吹风机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蜡烛,引导他们发现蜡烛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2. 讲解:向幼儿讲解蜡烛的燃烧过程,让他们知道蜡烛是由蜡和火柴组成的。
3. 操作:让幼儿用水浇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用吹风机吹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蜡烛燃烧和熄灭的过程,引导他们总结蜡烛的燃烧特点。
5. 总结:让幼儿复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对蜡烛的燃烧过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用水浇灭蜡烛和用吹风机吹灭蜡烛的步骤掌握得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也将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交流和分享中共同成长。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火焰,了解火焰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2. 教学步骤:a. 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b. 引导幼儿感受火焰的温度,可以让他们用手轻轻触摸蜡烛的火焰。
c. 让幼儿观察火焰在不同高度时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熄灭原因。
2. 教学步骤:a. 准备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碟子、水、吹风机等。
b. 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熄灭的原因。
c. 进行实验:让幼儿用水浇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用吹风机吹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1. 蜡烛燃烧的基本现象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蜡烛燃烧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奇妙现象的实验。
想象一下,点燃一根蜡烛,火焰摇曳生姿,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简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首先,蜡烛的燃烧其实是个化学反应,蜡烛里面的蜡(主要成分是石蜡)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了可燃的气体。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火焰把这些气体燃烧了,结果就是火光四射,热量和光明一并而来,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蜡烛到底是怎么燃烧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蜡烛的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变成了液体,然后被吸到火焰的顶端,最后变成气体,哇,这个过程可真是神奇。
没错,蜡烛燃烧的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会,蜡烛的蜡是主角,火焰是乐队,气体就是那翩翩起舞的舞者。
每当蜡烛燃烧,都是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2. 实验观察2.1 火焰的颜色变化好啦,现在咱们进入实验的部分!如果你在家里想尝试这个实验,可以准备一根普通的蜡烛,一些深色的纸,甚至可以拿出个透明的玻璃杯。
点燃蜡烛后,把纸和玻璃杯放在蜡烛旁边,慢慢观察。
你会发现火焰的颜色从黄色渐渐变成蓝色,简直就像魔法一样!这可不是因为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成分,而是因为火焰的温度变化导致的。
黄色火焰通常是因为未燃烧完全的碳颗粒,而蓝色火焰则表示燃烧得更充分,哇,这就像蜡烛在给你展示它的“表演水平”呢。
2.2 二氧化碳的生成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
点燃的蜡烛会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试想一下,这些东西就像是蜡烛的小礼物,送给我们一份看不见的气体。
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杯子内壁慢慢凝结的水珠,这就是水蒸气的证据,简直让人感慨万千!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每个人呼吸时不可避免的伙伴,蜡烛燃烧时,它成了我们的“隐形朋友”。
所以,蜡烛燃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在教会我们一些科学知识。
3. 实验结论3.1 燃烧的条件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简单却重要的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没有氧气,就像鱼离开水,蜡烛会立刻熄灭。
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科学——蜡烛燃烧的现象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个,主蜡烛6个,大、小杯子各32个、盘子若干个、瓶子若干各个、打火机、火柴、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1、将教室内的灯关掉,告诉小朋友停电了,教室里这么黑,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照明?(手电筒、火柴、打火机、蜡烛)
2、今天我这正好有蜡烛,我们可以用什么把蜡烛点燃?(火柴、打火机)我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着。
点蜡烛的时候注意将蜡烛稍微倾斜一下,小心烫到手,然后把蜡烛放到桌子上。
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有一些小蜡烛,我把点燃的大蜡烛放在你们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蜡烛点燃。
我们的教室亮起来了,刚才教室还黑黑的,为什么蜡烛点燃以后教室亮起来了呢?(因为燃烧的蜡烛会发光)(1)呀!来电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蜡烛了,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呢?(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
灭、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用沙子、用土)(2)我这有一个玻璃瓶,我想用这个玻璃瓶能将蜡烛熄灭,你们说我能做到吗?我该怎么做?请小朋友帮我想个办法。
3、做一做:
(1)幼儿点燃蜡烛,然后将瓶子罩在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原因。
(蜡烛熄灭了,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蜡烛燃烧时,将瓶里的空气用完了,蜡烛就熄灭了)(2)燃烧的蜡烛罩上玻璃杯除了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小朋友点燃蜡烛我们再试一试。
(玻璃杯有点热)为什么杯子会有点热?(蜡烛燃烧时会散发热量所以杯子会有点热)(3)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小朋友先将蜡烛点燃,然后放到桌子上,一会当我喊:“一、二、三”我们一起把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看谁的蜡烛先熄灭?谁的蜡烛后熄灭?说说为什么?
4、教师小结做过的三个实验。
刚才我们做了几个实验,知道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蜡烛燃烧时还会散发热量,当我们把大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长,小瓶子罩在蜡烛上时,蜡烛燃烧的时间会比较短。
5、下面我要带小朋友做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我这有一个小盘子、一个小瓶子、一支小蜡烛、一杯彩色水,我先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我的问题出来了,现在我不动盘子,但是我要让盘子里的彩色水跑到我的瓶子里来,你们说我能做得到吗?
(1)小朋友猜想(有的说能做到、有的说做不到,教师请不同意见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想法)(2)如果孩子们不知怎么做,教师说:“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教师请幼儿把蜡烛点燃,放在盘子里,然后将彩色水也轻轻倒在盘子里,最后将小瓶子罩在蜡烛上。
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去了。
(3)请小朋友说一说彩色水为什么会跑到瓶子里?(你们知道为什么把瓶子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时,一会,蜡烛熄灭了,彩色水跑到瓶子里了么?)如果孩子们说不出原因,教师利用图示讲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当瓶子里的空气被燃烧的蜡烛用完了,瓶子外的空气就把彩色水挤压到瓶子里去了)6、小朋友你们现在知道彩色水跑到瓶子里的原因了,那你们还想不想把这个实验再做一遍,教师指导幼儿再做一遍。
7、今天我们做了好几个和蜡烛燃烧有关的小实验,小朋友喜欢吗?一会儿,我会把今天的实验材料
投放到活动区去。
但是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在做这些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在老师或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才能做,不然自己动火会有一定的危险,不小心会烧伤自己,所以,一定要在老师或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才能做,小朋友能做到吗?
8、请小朋友将所有的瓶子轻轻放在筐子里,把彩色水倒在小盆里,然后将小盘子也放到筐子里,我们现在把实验材料一起送到活动区去。
【活动延伸】
“我和妈妈巧制蜡烛花”准备彩色蜡烛一包(普通蜡烛也可)、装水的盘子一个。
蜡烛点燃后,将蜡烛拿至盘子上方,当蜡烛一融化,立即倾斜蜡烛,让蜡烛油滴入盘中(可从不同角度滴蜡,效果会不同),蜡烛油会飞快地溅开并凝结成一朵朵非常漂亮的蜡烛花。
【效果分析】
组织这节活动刚开始我还是比较担心的,怕很少接触火的孩子们,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会紧张、害怕、不敢去点蜡烛,再有怕孩子们会烧着手。
可是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很投入,探索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没有出现我课前担心的问题,这样在孩子们的带动下我也逐渐放开手,和孩子们边探索、边讨论、边总结,效果出奇的好。
特别是我利用图示讲解“彩色水为什么
跑到瓶子里去了?”把孩子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利用图示进行讲解并配合幼儿的实验操作,顺利的解决了难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