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1.71 KB
- 文档页数:5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石灰水一瓶6. 小刀一把7. 秒表一只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a. 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b.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热量。
c.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d.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
4.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五、实验现象1. 蜡烛颜色:白色。
2. 蜡烛形状:圆柱状固体。
3. 蜡烛状态:较软。
4. 蜡烛硬度:较软。
5. 蜡烛气味:无气味。
6.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7. 蜡烛火焰:黄色,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8. 蜡烛燃烧热量:放热。
9. 蜡烛燃烧烟雾:黑色。
10. 蜡烛燃烧声音:轻微的“噼啪”声。
11. 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1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 熄灭蜡烛后,白烟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放热,产生烟雾和声音。
3. 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 蜡烛熄灭后,白烟中的石蜡蒸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七、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为什么外焰温度最高?2.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对人体有何影响?3. 如何提高蜡烛燃烧效率?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 探究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及原因。
2.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当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瓶内的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进而影响火焰的燃烧。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塑料瓶(无底)2. 蜡烛3. 点火器4. 秒表5. 记录纸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蜡烛放置在塑料瓶底部。
2. 用点火器点燃蜡烛,同时开始计时。
3. 观察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的现象,记录火焰颜色、大小、燃烧速度等。
4. 观察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5. 记录火焰熄灭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火焰熄灭的时间约为1-2分钟。
1.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塑料瓶内氧气逐渐被消耗,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影响火焰的燃烧。
2.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与瓶壁接触面积较小,热量不易散失,使得火焰温度较高,燃烧速度较快。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七、实验结论1. 蜡烛在塑料瓶中燃烧时,火焰颜色为黄色,火焰较大,燃烧速度较快。
2.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逐渐被消耗,火焰逐渐变小,直至熄灭。
3. 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对火焰的影响较大,氧气浓度降低导致火焰变小,直至熄灭。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如何确保塑料瓶内氧气浓度降低?2. 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 如何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九、实验改进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塑料瓶内氧气浓度,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瓶、调整蜡烛与瓶壁的距离等。
2. 提高实验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将本实验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制作简易蜡烛,观察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燃烧的现象,提高环保意识。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探究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的现象和规律。
3. 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的传递和气流的运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
实验中,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气流将影响蜡烛的燃烧效果。
三、实验器材1. 蜡烛(约50g)2. 火柴3. 透明塑料瓶(容积约1L)4. 计时器5. 铅笔6. 纸张7. 水平仪四、实验步骤1. 将蜡烛固定在塑料瓶的底部,确保蜡烛与瓶底紧密贴合。
2. 使用水平仪调整塑料瓶,使其保持水平状态。
3.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 使用计时器记录蜡烛从点燃到完全燃烧的时间。
5.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火焰形状、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
6.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用铅笔在纸张上记录火焰的形状和变化。
7. 燃烧结束后,关闭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残留物的形状。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呈黄色,火焰中心较亮,边缘较暗。
2. 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熔化,熔化的石蜡沿瓶壁流动。
3. 火焰下方的塑料瓶壁温度较高,上方的温度较低。
4. 燃烧过程中,气流从蜡烛底部向上运动,带动热量和石蜡蒸气向上扩散。
5. 燃烧结束后,蜡烛残留物呈黑色,形状类似蜡烛的倒影。
六、实验数据1. 蜡烛燃烧时间:约30分钟。
2. 火焰形状:燃烧初期,火焰呈圆锥形,燃烧后期,火焰逐渐变宽。
3. 燃烧残留物形状:黑色,类似蜡烛的倒影。
七、实验结论1. 蜡烛在垂直状态下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明显。
2. 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蜡烛熔化,熔化的石蜡沿瓶壁流动,导致火焰形状和气流运动发生变化。
3. 燃烧结束后,蜡烛残留物呈黑色,形状类似蜡烛的倒影,说明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炭黑。
八、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形状和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蜡烛的材质、形状、燃烧时间等。
2. 燃烧过程中,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对蜡烛燃烧效果有重要影响,实验中观察到火焰下方的塑料瓶壁温度较高,上方的温度较低,说明热量传递和气流运动存在差异。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和木条燃烧的基本原理。
2. 观察蜡烛和木条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3. 探究燃烧过程中氧气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蜡烛和木条都是可燃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燃烧。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蜡烛、木条、火柴、酒精灯、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滴管。
2. 实验工具: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烧杯、试管、量筒。
四、实验步骤1.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温度。
2. 将木条的一端点燃,观察木条燃烧的过程和现象。
3. 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气瓶中,观察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4. 将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集气瓶中的燃烧现象。
5. 在集气瓶中收集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成分。
6. 将玻璃片放在蜡烛和木条燃烧后的灰烬上,观察灰烬的成分。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2. 蜡烛燃烧时,火焰明亮,发出黄色光,并伴有热量。
3. 木条燃烧时,火焰明亮,发出黄色光,并伴有热量。
4. 蜡烛和木条在集气瓶中燃烧时,火焰逐渐变小,最终熄灭。
5. 澄清石灰水与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反应,使石灰水变浑浊。
6. 玻璃片上的灰烬为白色,说明蜡烛和木条燃烧后产生了灰烬。
六、实验结论1. 蜡烛和木条都是可燃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燃烧。
2. 蜡烛和木条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3. 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蜡烛和木条燃烧后产生了灰烬。
七、实验讨论1. 实验中,蜡烛和木条燃烧产生的热量如何利用?2. 如何提高蜡烛和木条燃烧的效率?3. 如何减少蜡烛和木条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蜡烛和木条燃烧的基本原理,观察了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探究了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第1篇一、实验背景蜡烛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其燃烧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
为了深入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我们通过动画实验的方式,模拟蜡烛燃烧的全过程,并分析其相关化学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分析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分解与氧化反应。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摄像设备4. 软件编辑工具(如Adobe After Effects等)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 使用摄像设备记录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2. 观察阶段:-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
-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热量。
- 观察蜡烛燃烧时蜡烛本身的变化,如蜡烛长度、直径等。
3. 分析阶段:- 使用软件编辑工具将摄像设备拍摄到的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编辑,制作成动画。
- 分析动画中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4. 实验记录:-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时,蜡烛的长度逐渐缩短,直径逐渐减小,表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逐渐消耗。
- 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随时间变化,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和热量分布发生变化。
2. 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 实验动画显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炭黑,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炭黑生成。
3. 热量、光和烟雾:-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 火焰发出光,为黑暗中的环境提供照明。
- 烟雾中含有炭黑和水蒸气,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和结论1. 蜡烛燃烧的基本现象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蜡烛燃烧这个看似简单却充满奇妙现象的实验。
想象一下,点燃一根蜡烛,火焰摇曳生姿,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这简直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啊!首先,蜡烛的燃烧其实是个化学反应,蜡烛里面的蜡(主要成分是石蜡)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了可燃的气体。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火焰把这些气体燃烧了,结果就是火光四射,热量和光明一并而来,真是让人心情大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蜡烛到底是怎么燃烧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蜡烛的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变成了液体,然后被吸到火焰的顶端,最后变成气体,哇,这个过程可真是神奇。
没错,蜡烛燃烧的过程就像一场华丽的舞会,蜡烛的蜡是主角,火焰是乐队,气体就是那翩翩起舞的舞者。
每当蜡烛燃烧,都是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2. 实验观察2.1 火焰的颜色变化好啦,现在咱们进入实验的部分!如果你在家里想尝试这个实验,可以准备一根普通的蜡烛,一些深色的纸,甚至可以拿出个透明的玻璃杯。
点燃蜡烛后,把纸和玻璃杯放在蜡烛旁边,慢慢观察。
你会发现火焰的颜色从黄色渐渐变成蓝色,简直就像魔法一样!这可不是因为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成分,而是因为火焰的温度变化导致的。
黄色火焰通常是因为未燃烧完全的碳颗粒,而蓝色火焰则表示燃烧得更充分,哇,这就像蜡烛在给你展示它的“表演水平”呢。
2.2 二氧化碳的生成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什么。
点燃的蜡烛会释放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试想一下,这些东西就像是蜡烛的小礼物,送给我们一份看不见的气体。
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杯子内壁慢慢凝结的水珠,这就是水蒸气的证据,简直让人感慨万千!而二氧化碳则是我们每个人呼吸时不可避免的伙伴,蜡烛燃烧时,它成了我们的“隐形朋友”。
所以,蜡烛燃烧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在教会我们一些科学知识。
3. 实验结论3.1 燃烧的条件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出一个简单却重要的结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没有氧气,就像鱼离开水,蜡烛会立刻熄灭。
实验探究一:蜡烛的燃烧1.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3.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及方法实验现象分析过程及结论点燃前探究:观察蜡烛的外观,嗅其气味;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①蜡烛的组成:石蜡和棉芯②形状:圆柱体③颜色:呈半透明状的白色④硬度:可用小刀切割,硬度小⑤密度: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一段时间后才沉下⑥气味:难以形容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燃着时探究: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有熔化、放热、发光等现象;②烛焰分三层,焰心呈浅蓝色,内焰呈较深的橙红色,外焰呈较淡的橙红色用镊子夹着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火柴梗外侧变黑而脆,靠里侧颜色焦黄,火柴梗中间几乎不变色③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摇动烧杯,石灰水变浑浊④用火柴点燃石蜡时很快会熔化石蜡可燃烧,熔点较低;当蜡烛燃烧时,有水以及二氧化碳生成;烛焰的焰心温度最低,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熄灭后探究:熄灭蜡烛,观察是否有白烟出现,并点燃白烟;观察冷却后的蜡烛①有白烟出现,点燃白烟时蜡烛重新燃烧;②冷却后的蜡烛逐渐变回固体蜡烛熄灭时所产生的白烟为可燃性气体;冷却后的石蜡会凝固实验探究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基本原理(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物越多,二氧化碳含量越高;(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中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实验目的: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2.实验用品:4只集气瓶、水槽(盛水)、玻璃片4块、细口瓶(盛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火柴、木条、饮料管。
一、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 了解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石灰水6. 小刀一把7. 镊子一把8. 纸巾一包三、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外观- 将蜡烛放置在桌面上,观察其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
- 记录观察结果。
2. 石蜡密度和溶解性实验-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将其放入水槽中。
- 观察石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结果。
- 用镊子取出石蜡,用纸巾擦拭干净。
3. 蜡烛燃烧实验-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包括火焰颜色、形态、高度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
- 记录观察结果。
4. 蜡烛火焰温度分布实验- 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水珠和炭黑。
- 记录观察结果。
5. 蜡烛燃烧产物检测-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6. 熄灭蜡烛实验- 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如白烟、烛心变化等。
-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1. 蜡烛外观- 蜡烛呈白色,较软,圆柱状固体,无气味。
- 蜡烛由白色棉线和石蜡组成。
2. 石蜡密度和溶解性-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3.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燃烧时发光、放热、冒黑烟。
4. 蜡烛火焰温度分布-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
- 烧杯内壁出现炭黑,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炭黑。
5. 蜡烛燃烧产物检测-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6. 熄灭蜡烛- 熄灭蜡烛后,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刚熄灭时的白烟点燃后,蜡烛重新燃烧。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时,石蜡受热熔化,燃烧时发光、放热、冒黑烟。
2.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化学蜡烛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化学蜡烛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原理,学习制作蜡烛并确定蜡烛的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化学蜡烛实质上是一种火箭燃料,它会在燃烧时释放大量的热能。
当我们燃烧蜡烛时,蜡烛中的碳和氧化剂(一般是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实验器材:蜡烛、盐酸、小烧杯、烤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蜡烛燃烧至一定的高度,并在上方放置一个小烧杯;
2.在小烧杯中加入盐酸,注意加入的量不宜过多,大约几滴即可;
3.观察小烧杯中的化学反应,可以看到产生了气泡和白色沉淀,同时蜡烛燃烧的火焰变得更加明亮了。
实验结果:在加入盐酸后,蜡烛的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出更多的热能,蜡烛的燃烧更加明亮且较为持久。
实验分析与结论:蜡烛的燃烧并不是简单的燃烧,而是一种复
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加入盐酸后,会反应产生气体以及一些新的
分子,这些分子会加速热能的释放,使得燃烧更加明亮也更加持久。
总之,本次化学蜡烛实验不仅是一次有趣的实验,更是一次深
入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原理的机会。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4.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数据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的固态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熔化成液态,液态石蜡受热蒸发成气态,气态石蜡与氧气在火焰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秒表、温度计、蜡烛、烧杯、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材料: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各仪器是否完好。
2. 将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央,用玻璃棒将其与烧杯固定。
3.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4. 用秒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5.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火焰的温度。
6. 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7. 待蜡烛燃烧完毕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8. 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发生了变化。
初始阶段,火焰呈蓝色,随着燃烧的进行,火焰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变为黑色。
2.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的时间,从点燃到熄灭,蜡烛燃烧了约2分钟。
3.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测量到的蜡烛火焰温度最高可达400℃。
4.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如下:时间(s) | 温度(℃)--- | ---0 | 2030 | 10060 | 20090 | 300120 | 400150 | 350180 | 200210 | 100240 | 205. 实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氧气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消耗情况。
2. 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对氧气消耗的影响。
3.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消耗的速率。
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实验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的消耗情况,可以了解燃烧反应的速率和热量释放情况。
实验材料:1. 蜡烛(直径约2cm,长度约10cm)2. 烧杯(透明,容积约500ml)3. 量筒(100ml)4. 水槽5. 秒表6. 澄清石灰水7. 铁架台8. 火柴实验步骤:1. 将烧杯装满水,确保水溢出杯口,然后将烧杯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杯口在水下。
2. 将蜡烛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底部位于烧杯口边缘。
3. 用量筒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确保水溢出杯口。
4. 用火柴点燃蜡烛,开始计时,同时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水面的变化。
5. 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每隔1分钟的水面变化,直至蜡烛完全燃烧。
6. 观察并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7. 在蜡烛熄灭后,迅速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并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8. 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判断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1. 蜡烛燃烧过程中,水面逐渐下降,说明蜡烛燃烧消耗了烧杯中的氧气。
2.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使烧杯底部温度升高。
3. 蜡烛燃烧完毕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过程中消耗了烧杯中的氧气,并释放出热量。
2. 随着蜡烛燃烧时间的增加,水面下降速度逐渐加快,说明蜡烛燃烧速率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而加快。
3.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对氧气的消耗有促进作用,热量越高,氧气消耗越快。
4. 实验结果表明,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消耗了氧气,并释放出热量。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报告
学校:**********中学班级:*****班姓名:*******
日期:2024年10月6日环境数据(气温、气压等):气温25℃、气压:101.325kPa 实验目的:蜡烛燃烧时,观察并记录玻璃杯中发生的变化和现象。
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玻璃杯内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由于燃烧消耗的氧气多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器皿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形成低气压区。
实验仪器:蜡烛、火柴、玻璃杯、盘子、温度计
实验试剂:无。
实验步骤与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2)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3)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子中的液面。
讨论与拓展:
实验活动无法保证严密的封闭环境,蜡烛燃烧时,周围空气受热膨胀,玻璃杯罩住蜡烛,部分热空气以气泡形式逃出玻璃杯,玻璃杯内部气体减少。
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部温度下降,气体体积收缩,导致玻璃杯内水位上升。
反思与评价:
本次实验虽然无法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操作,但观察到的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符合,由于没有气压计,无法精确测量室内大气压和玻璃杯内大气压的具体数值,无法进一步判断气压相差数据。
化学实验报告蜡烛燃烧蜡烛,一种常见的燃烧物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但是,你是否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蜡烛燃烧的化学实验报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蜡烛的组成。
蜡烛主要由蜡质、蜡芯和颜料组成。
蜡质是蜡烛的主要成分,通常采用石蜡或蜂蜡。
蜡芯则是蜡烛的中心部分,它起到支撑和引燃蜡烛的作用。
颜料则是为了给蜡烛增色。
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芯首先被点燃,然后火焰扩散到蜡质表面。
这时,蜡质开始熔化,形成液体状的蜡油。
随着火焰的持续燃烧,蜡油会被吸入火焰中,发生蒸发和氧化反应。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燃烧和氧化。
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的蜡质和蜡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蜡质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蒸气在氧化过程中,蜡烛中的碳和氢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碳 + 氧气→ 二氧化碳氢 + 氧气→ 水这些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燃烧的火焰。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不同,蜡烛的火焰通常呈现黄色或橙色。
除了燃烧和氧化反应,蜡烛燃烧还涉及到一种称为“吸热反应”的过程。
当蜡烛燃烧时,蜡油被吸入火焰中,发生蒸发和氧化反应,这个过程需要消耗热量。
因此,蜡烛燃烧时周围会感觉到一定的热量。
此外,蜡烛燃烧还会产生一种称为“烟”的物质。
烟是由未完全燃烧的蜡油和其他杂质组成的微小颗粒,它们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烟雾。
这也是为什么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点燃蜡烛会产生浓烟的原因。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观察和研究蜡烛燃烧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燃烧火焰的结构,研究其中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
我们还可以测量燃烧产生的热量,以及分析烟雾中的化学成分。
蜡烛燃烧的化学实验报告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还可以拓宽我们对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蜡烛燃烧的机制,并且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中,如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
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
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
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