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疗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2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点和瘀斑、关节疼痛和腹痛为主要症状。
本文将从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和治疗四个方面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患儿的症状强度和持续时间也不同。
腹痛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腹部绞痛或隐痛,可以伴随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皮肤症状主要表现为瘀点、瘀斑或紫癜,多分布在下肢和臀部,压痛明显。
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和自限性。
儿童过敏性紫癜还可能伴有发热、腮腺炎样表现、咳嗽、咳痰、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以及肾脏损害等其他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皮肤紫癜和关节炎。
过敏性紫癜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后约10天内,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感染作出的异常反应,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依据包括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对于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和关节炎的儿童,一般可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
可辅助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以及皮肤活检检查等。
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肾功能损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肉芽肿性多动脉炎等。
针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进行个体化选择。
对于轻度病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
对于中重度病例,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口服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等。
必要时可以加用抗组胺药、抗氧化药物和局部冷敷等辅助治疗措施。
对于复发性病例,需继续追踪观察和控制潜在的诱因,如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呼吸道感染等。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部疼痛和肾损伤等。
本篇文章将着重分析HSP中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 临床表现HSP以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部疼痛和肾损伤为主要症状,其中以皮肤紫癜最常见。
腹部疼痛是HSP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见于胃肠道受累的病例。
腹部疼痛可以出现在疾病初期,通常是在皮肤紫癜和关节疼痛出现之后;也可以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的腹痛,常伴有呕吐、恶心、腹泻等症状。
2. 诊断目前,HS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根据HSP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作出HSP的诊断。
(1)病史HSP主要发生在6岁以下和10岁以上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病史中可能存在过敏原暴露、上呼吸道感染等相关因素。
(2)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和腹部疼痛是HSP的主要表现。
皮肤紫癜呈对称分布,大小约为豌豆至青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压迫可褪色。
关节疼痛多为双侧性、对称性,肿胀、红肿感明显。
腹部疼痛为HSP的常见症状之一,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多伴随腹泻、便秘、厌食等症状。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
肝肾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轻度肾损伤,如尿蛋白、血尿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
(4)其他检查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水肿、炎症和出血,有助于HSP的诊断。
肾脏活检可以明确肾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但通常不需要做,仅在个别病例需要明确病因时才进行。
总之,对于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HSP患儿,应注意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治。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以皮肤紫癜、发热、关节疼痛、腹痛等症状为主
要表现。
其中,腹痛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在诊断过敏性紫癜时需要重点
考虑腹痛症状的特征以及可能的病因。
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腹痛通常表现为中上腹痛,常常伴随腹泻、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疼痛的性质通常为阵发性绞痛或钝痛,持续时间不一,可能仅维持几分钟,也可能持续数
小时甚至数天。
在严重的情况下,疼痛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食欲不振、疲乏乏力等症状。
在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胃
肠炎、肠套叠等。
因此,医生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腹痛的特征及
病史。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并确定过
敏性紫癜的诊断。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抗组胺药物和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支持性治疗,以缓
解皮肤紫癜和其他症状。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和休息,避免过度活
动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预防病情加重。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腹痛。
本文将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分析进行阐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全身性、复发性的疾病,它由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导致毛细血管的出血和皮肤紫癜。
儿童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尤其是3-8岁的儿童。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患儿的腹痛需要具备以下特点:表现为间断性腹痛,多发生在脐周或右下腹部,常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患儿常伴有皮肤紫癜,皮肤紫癜可以出现在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四肢、躯干、臀部等。
紫癜多为对称分布,大小不等,呈现暗红色、紧贴皮肤、持续时间较长。
患儿还可能出现关节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关节炎症状。
除了临床症状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常规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但部分患儿可伴有轻度白细胞增高。
血沉增快也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细胞和蛋白质尿,且少数患儿可有镜下血尿。
针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检测。
IgA类抗皮肤基底膜抗体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率较高,可用于支持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抗链球菌溶血素D的滴度增高也提示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性。
对于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其他疾病如肠道感染、急性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儿童腹痛,但这些疾病所引起的腹痛通常没有过敏性紫癜的特征。
通过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一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提高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准确性。
对于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症状。
腹痛作为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之一,对于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诊断线索。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等。
其中腹痛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不规则的间歇性腹痛,多发生在脐周或腹部下部,伴有呕吐、腹泻、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还可伴有皮肤紫癜、关节痛等症状。
腹痛的特点是阵发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往往在一周左右自行缓解。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儿的病史,了解腹痛的具体表现,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二、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帮助诊断疾病。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血尿酸、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尿常规检查对于评估出血倾向和肾功能的状况十分重要。
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还可以进行皮肤活检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病史患儿的病史对于诊断过敏性紫癜也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医生需要了解患儿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史等。
有些病毒感染、药物过敏或慢性疾病可以诱发过敏性紫癜,因此医生需要了解外界环境和内在因素对患儿的影响。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需要医生综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需要与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相鉴别。
在明确诊断后,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积极处理腹痛等主要症状,避免疾病的进展和合并症的发生。
家长也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诊疗,关注患儿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相关的实验室指标,评估疾病状况的变化。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紫疹、发痒、疼痛
等不适症状。
在儿童中,常常出现腹痛作为其主要症状,因此需要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
状的过敏性紫癜进行诊断分析。
1. 病因分析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
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引起全身及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出血性病变。
在儿童中,常见的
过敏原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等多种因素。
2. 临床表现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通常表现为: 腹部疼痛伴有腹泻、呕吐、恶心等
消化系统症状。
同时,还伴有皮肤紫疹、发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
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3. 诊断方法
对于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需要进行全面的诊断: 包括体格检查、实
验室检查和过敏试验等。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肠结核等。
4. 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案,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包括
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对严重症状进行急性治疗等。
同时,还需要伴随着对症治疗,如
抗过敏药物、抗生素、止痛等。
5. 预防措施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具有一定慢性的过敏性反应,其预防措施
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此外,还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进食过多含有过敏原的食物。
在出现过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腹痛属于较为常见的主要症状[1]。
过敏性紫癜患儿在还未出现皮肤紫癜之前,是很难对其进行确诊的,尤其是在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情况下,更易引发误诊[2]。
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本文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进行了具体的诊断分析,以此探究出相应的诊断方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患儿62例,男34例,女28例;患儿年龄3~13岁,平均(4.21±10.38)岁;患儿发病之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28例,食物过敏18例,花粉以及药物过敏7例,并无明确原因9例,见表1。
临床表现:62例患儿中主要症状以腹痛为主36例,其中脐周痛18例,上腹部疼痛9例,上腹部合并脐周痛6例,下腹部疼痛3例。
患儿腹部压痛范围较广,而且也不存在明确的固定压痛点。
研究对象出现腹痛到出现皮肤紫癜的时间范围为1~7d,其中伴有消化道出血3例,存在发热现象8例,存在关节肿痛10例,并发紫癜性肾病2例。
诊断标准(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过敏性紫癜新的诊断标准):①可触性紫癜;②发病年龄<20岁;③急性腹痛;④组织切片显示小静脉和小动脉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以上4条标准中,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紫癜[3]。
治疗与预后:所有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对急性期嘱卧床休息、有感染者给予有效抗生素、消化道出血时予禁食、有严重消化道病变及出现紫癜性肾病时加用糖皮质激素等手段进行治疗,同时有腹痛时辅以解痉对症支持治疗。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患儿有复发,复发间隔时间数周至数月不等。
结果误诊情况分析:在62例患儿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36例,被误诊为肠蛔虫症的6例,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4例,而被误诊为腹痛原因待查的2例。
误诊时间1~7d,这些患儿大多是在出现皮疹之后才考虑是否患有过敏性紫癜,还有2例患儿还是在经过胃镜检查之后才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1-07-14T09:58:59.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李秀兰鲁朝学黄新高虹[导读] 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
李秀兰鲁朝学黄新高虹(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云南昭通 657000)【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204-02 【摘要】目的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
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自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最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病例21例进行分析,将误诊情况及诊治中的体会进行讨论。
结果误诊原因为病人起病较急,病情复杂,医生对病人观察不仔细、不认真,未考虑到此病。
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注意积累经验,减少过敏性紫癜的误诊率。
【关键词】腹痛首发症状过敏性紫癜误诊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或消化道出血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可累及全消化道黏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多见。
多数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也可先出现腹痛、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的表现,在未出现皮肤紫癜前,难以早期确诊,故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容易引起误诊。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最后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的病例21例,现将误诊情况及诊治中的体会报告如下,以探讨过敏性紫癜误诊原因及预防误诊的对策。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05年3月~2010年10月的住院患者,共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25.2±10.01)岁。
1.2 临床表现 21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脐周痛11例,上腹部疼痛4例,上腹部并脐周痛4例,下腹痛2例,腹部压痛范围广,无明显固定压痛点。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42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对护理经验进行回顾与分析。
结果42例紫癜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综合护理对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标签:腹型过敏性紫癜;护理;效果观察腹型过敏性紫癜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机体自身免疫性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胃肠道小血管引起广泛性毛细血管炎,造成水肿和出血,进而导致肠蠕动增强或痉挛。
临床上出现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易形成肠套叠,甚至肠坏死及穿孔[1]。
我科自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了4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综合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資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我收治的4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者。
年龄5.5岁-28岁,平均年龄(12.63±4.4),其中男24例(57%);女18例(43%),男女比例为4:3。
年龄分组:≤14岁30例,15~18岁9例,>18岁3例。
发病季节:春季20例,冬季15例,秋季4例,夏季3例。
发病诱因:42例患者中36例有明确诱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4例,食用异体蛋白5例,户外活动时接触花草4例,服用药物2例,昆虫叮咬1例。
实验室检查: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正常,白细胞增高34例,C反应蛋白增高20例,尿常规示尿蛋白(+)3例,大便隐血实验阳性29例。
腹部B超: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腹部X线透视:小肠积液、积气 6 例。
1.2病例特点分析:①发病人群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多见,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节高发,发病与某些致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②患者均有双下肢对称性紫癜和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但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呈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
其中伴有腹胀10例,呕血2例,黑便7例。
③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排除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④诊断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明显。
腹型过敏性紫癜10例诊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与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
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有6例误诊为外科急腹症疾病,1例行手术治疗,误诊率高达60.0%。
经过抗炎,解痉剂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后考虑腹型过敏性紫癜,改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以上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具有腹痛部位多阵发性、症状重,腹部体征轻微的临床特点,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腹型治疗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通过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无菌性血管炎以致组织细胞损伤。
造成组织损伤的反应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速发型的过敏反应造成组织和器官的炎症;另一种方式是由补体参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致敏因素与感染、食物、药物、蚊虫等有关。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人为的一种特殊分型。
是以侵犯内脏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过敏性疾病。
以腹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剧烈,部位不定,反复发作,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有的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所以误诊率极高。
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腹型紫癜10例,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腹型紫癜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2~65岁,平均40.3岁。
1.2 临床特点10例患者均有腹痛及腹胀,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
其中上腹部疼痛2例,脐周疼痛5例,全腹疼痛2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例。
疼痛性质多为阵发性,查体发现腹部体征轻,无固定压痛点9例,右下腹压痛,腹肌紧张1例。
该组10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7例(70.0%);呕血,便血4例(40.0%);8病例分别于腹痛后 2~7d双下肢及双髂部出现对称的皮肤紫癜(淤斑)。
1.3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便潜血均阳性,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5例尿常规出现血尿及蛋白尿,肝、肾功,凝血功能正常,彩超;肠管肠气较多,腹腔不同程度积液,2例腹部立位片可见短小液气平2 结果2.1 误诊情况本组10例患者初诊为腹型紫癜者仅4例(40.0%),误诊为肠梗阻2例,误诊为急性出血性肠炎2例,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并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肠壁水肿,见表1及表2,误诊率高达60.0%。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和关节痛。
本文将针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儿科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能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有关。
我们首先需对儿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腹痛。
在病史询问中,我们应问及病程、频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等问题,以了解腹痛的特点。
还需询问儿童是否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相关症状。
如果发现类似上述症状的话,应进一步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在体格检查中,我们主要观察儿童的一般情况、心肺功能、肝脾大小以及腹部触诊等。
如果在触诊时发现腹部压痛、反跳痛等异常情况,应进一步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对于确诊为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我们还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经验,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血小板抗体等。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儿童的血细胞数量和比例,发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等异常情况;尿常规检查可了解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等情况,有时会发现尿蛋白等异常;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儿童肝脏是否受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检查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过敏性紫癜的诊断。
对于确诊为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护理。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糠酸奥曲肽等来缓解过敏症状;对于严重症状和合并肾损害的患儿,可能需要血液滤过治疗等进一步治疗手段。
生活护理方面,主要是避免过敏原的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寒冷刺激等。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分析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中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是一种典型表现。
本文通过对常见症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准确地诊断过敏性紫癜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知识和临床表现,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对该病的警觉性,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的恶化,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腹痛、诊断、症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重要性1. 引言1.1 过敏性紫癜概述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下小血管出血和斑疹,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免疫复合物在皮肤和小血管内沉积引起的,导致皮肤损伤和炎症反应。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以及过敏原刺激有关。
在儿童中,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常常表现为腹痛、关节痛、皮疹等,其中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情况较为常见。
及时准确地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对于避免并发症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了解该疾病的概况及其诊断要点对于临床医生和家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2. 正文2.1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紫癜、腹痛、关节痛、发热等。
腹痛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之一。
儿童在发作期间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常常伴有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腹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有时可能会伴随着腹部肿块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可能因为年龄小而无法清楚表达疼痛感,家长在观察儿童时需要密切留意腹部不适的症状。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腹痛可能会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症状、关节痛和水肿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腹痛以及其他系统的症状,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儿童过敏性紫癜。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皮疹、腹痛、关节痛和出血,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
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特殊类型,需要引起重视和及时诊断。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症状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情况比较常见。
腹痛通常是由肠道出血或胃肠道黏膜水肿引起的,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皮疹是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常呈现为紫癜、荨麻疹或斑丘疹等,尤其是在四肢和臀部等部位。
关节痛也是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发热、疲劳和贫血等全身症状。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和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实验室检查针对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血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观察到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的数量和形态,对评估出血和炎症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功能检查也是必要的,可以了解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的水平情况,以便判断出血的原因和程度。
尿液检查也是重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可以观察尿蛋白和红细胞等的情况,对于评估肾脏功能和判断出血有一定的帮助。
某些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如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也有助于确定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诊断思路诊断儿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如消化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胃肠道出血、阑尾炎等,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需要考虑到其他引起紫癜的原因,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性紫癜等,需要通过血液检查、骨髓穿刺等方式进行诊断。
儿童过敏性紫癜腹痛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儿童过敏性紫癜腹痛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规范化治疗、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及腹痛护理。
结果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我院收治的32例患儿腹痛症消失、大便血常规无异常,出院前7天紫癜无复发,病情好转并顺利出院。
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提高儿童过敏性紫癜腹痛的治疗效果,及时消除患儿的症状表现,有效的保障了患儿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腹痛;护理过敏性紫癜是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年龄一般在4-11岁之间,发病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还没有明确具体的病因,感染因素中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药物因素有抗生素、非甾体药等,食物因素中有虾、蟹、蛋等都会诱发过敏性紫癜。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疼痛、便血、肾炎等,其中皮肤紫癜、腹痛和关节疼痛表现最强烈,发病以急性居多,病程迂回反复,但大多数情况下治愈过程迅速,且全部顺利康复出院。
本文认为加强儿童过敏性紫癜腹痛护理十分重要,具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过敏性紫癜伴腹痛的患儿3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4-13岁,平均8.12岁。
患儿中恶心呕吐29例,呕血2例,有3例患儿在皮疹出现前发生腹痛。
1.2治疗方法全部患儿均口服开瑞坦抗过敏、维生素E抗氧化、复方芦丁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利用西咪替丁保护患儿胃粘膜。
对于腹痛感强烈的患儿选择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儿应立刻禁食,直到腹痛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试验呈阴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静脉输入营养液来进行治疗。
从治疗到治愈康复过程中要对患儿和家长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1.3结果经过一定周期的治疗后,我院收治的32例患儿腹痛症消失、大便血常规无异常,出院前7天紫癜无复发,病情好转并顺利出院。
• 临床研究 •
469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诊疗体会
李福青 梁倩萍 姜媛媛
(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成人腹型紫癜的临床表现及内镜表现,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方法 观察总结11例腹型紫癜的临床表现及特殊检查结果、治疗效果。
结果 成人腹型紫癜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无皮疹时很难做出诊断。
内镜检查对诊断可提供帮助。
结论 对于诊断不清的腹痛尽早做内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必要时激素试验性治疗也可协助诊断。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消化内镜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4-0469-02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青少年,老年人少见。
临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
在消化内科常遇到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在皮疹尚未出现时很难做出诊断,临床很易误诊为急腹症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肿瘤、胃痉挛等疾病。
本文对11例患者的临床变现及诊疗经过做出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11例患者资料,均为最终确诊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者,并经过应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治疗后痊愈出院。
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7~53岁,平均年龄28.3岁。
1.2 临床资料
11例患者均因腹痛住院,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
腹痛部位在脐周的4例,上腹的3例,全腹的2例,右下腹的2例。
伴有恶心、呕吐的6例。
病史中有便血或大便潜血阳性者5例。
其中5例在发病前有服用可疑过敏药物史,2例有进食特殊食物史。
查体腹部均有明显压痛,腹肌软或柔韧。
仅5例在病程中发现有皮疹。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的7例。
4例有嗜酸细胞升高。
血小板均正常。
9例肾功能均正常。
尿中有红细胞的4例。
少量血性腹水1例。
小肠周围炎性渗出并小肠内气液平1例。
2 结 果
5例在皮疹出现后确诊,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
其中1例皮疹在第20天出现。
入院时查CT 发现小肠周围炎性渗出并小肠内气液平,胃肠镜检查无特殊发现。
诊断为不完全肠梗阻,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症状仍时有加重并出现排暗红色血便,嗜酸性细胞明显升高,并于病程第20天出现双下肢皮疹而考虑到腹型过敏性紫癜,给予激素等抗过敏治疗后痊愈。
1例做胃镜检查发现典型的圆片状红斑糜烂面,考虑到腹型过敏性紫癜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治愈。
1例间断发作性腹部绞痛伴少量排便,查CT 发现少量腹水,腹穿抽出少量血性腹水,怀疑肿瘤,但无证据,胃肠镜均无特殊发现。
经解痉等对症治疗后腹痛逐日减轻;但在一次进食外卖馄饨(含有虾皮)后腹痛再次发作,考虑可能是虾皮过敏导致腹型紫癜,给予激素治疗后很快治愈。
1例因右下腹痛诊断为阑尾炎转入外科,手术开腹后发现阑尾正常,探查发现,回肠末端节段性水肿、发紫,考虑为过敏性紫癜腹型给予激素治疗后治愈。
1例住院期间因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偶然给予地塞米松5mg 静推,发现腹痛明显缓解而考虑到腹型紫癜,继续应用激素腹痛未再出现得以确诊。
2例不明原因发作性腹痛,呈绞痛难
忍,各种检查无阳性发现,给予激素试验性治疗,症状逐渐缓解,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许兰-亨诺紫癜,属于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1]。
发病机制是机体对某些过敏原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过敏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药物,青霉素、链霉素、喹诺酮类、头孢类等。
食物,鱼、虾、蟹、蛋等异性蛋白质。
以上各种因素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免疫复合物损伤微血管,发生微血管炎,甚至坏死性小动脉炎,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水肿或出血[2]。
临床可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肾型、腹型。
当病变累及胃肠道黏膜或浆膜下组织时,可表现为腹型紫癜。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微血管壁,导致血流不畅,使胃肠道黏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胃肠道黏膜出现炎性渗出或出血改变。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伴恶心、呕吐、便血等。
腹痛可以是阵发性或间断性,也可以是持续性或伴阵发性加剧。
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多在脐周、上腹或全腹、右下腹等,自觉症状明显,多为绞痛,难以忍受,但腹部体征轻微,压痛点多不固定,或仅有轻度压痛,多无明显的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个别肠管糜烂出血严重的也可以有肌紧张,但反跳痛少见,表现为症状和体征不完全符合。
大便潜血常呈阳性。
当累及腹膜、肠系膜、肠浆膜的微血管时可出现血浆血性渗出,导致血性腹症。
有些腹型紫癜在病史中可能不出现皮肤紫癜,或者皮肤紫癜轻微未被发现,甚至血常规嗜酸细胞也不高,这时诊断就显得很困难。
需要和多种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阑尾炎、缺血性肠病等疾病相鉴别。
如果各项检查无阳性发现,可考虑应用激素试验性治疗,也可协助诊断[3]。
腹型紫癜的内镜下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内镜下可表现为:圆形糜烂面或点片状出血糜烂面,重者可见散在的新鲜血迹,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大小深浅不一的黏膜溃疡,病变间黏膜正常。
胃、小肠和结肠均可受累,当病变仅累及小肠黏膜时,胃肠镜下黏膜可以无特征性改变。
应考虑小肠镜检查以确诊。
总之,当患者以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如果腹痛部位不固定,自觉症状明显,腹痛剧烈难忍,但腹部体征轻微,仅有轻度压痛而无肌紧张或固定压痛点,又无明确的诊断,常规的治疗效果又不佳时,应想到腹型紫癜的可能;胃肠道症状可先于皮
470• 临床研究 •
肤损害出现。
大便潜血阳性或便血支持该诊断。
腹部CT检查如果发现不明原因肠系膜水肿或肠道节段性肠壁水肿增厚,排除了缺血性肠病(老年人多见),应想到腹型紫癜的可能。
胃镜、肠镜检查有时可提供诊断依据,应尽早做该项检查。
如果近期曾服用可疑过敏药物则更加支持诊断。
如果诊断无法确立,常规治疗又无效时,用激素试验性治疗也是可行的,能协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申风俊,史媛媛,黄云芳.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过敏性紫癜
10例临床及内镜分析[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4):248. [2] 赵卫东,朱建友,房丽军,等.腹型过敏性紫癜12例临床分析及内
镜检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9):790.
[3] 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5: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