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的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37
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图分为剖面地质图和平面地质图,在阅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阅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图例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掌握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下图)(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下图)(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下图)(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如下图)(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或喷出岩)存在,说明周围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层的形成时代。
(如下图)3.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不带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例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1)~(3)题。
(1)依图示信息可推断,岩石的形成距今时间最短的应是a.a b.bc.f d.g(2)在图示岩层中最不可能发现生物化石的是a.a、b b.b、cc.c、d d.f、g(3)形成时间晚于x断层形成的岩石可能是a.a、f b.b、cc.c、d d.f、g【解析及参考答案】(1)读图发现该图为一地质剖面图。
星岗地区地形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 一、判读要求:1. 判断本区的地形、地层出露情况,地层的接触关系;2. 本区有无褶皱,褶皱类型,形成时代;3. 本区有几条断层,断层类型,形成时代。
学习现场识别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地质构造与工程的关系。
2. 实习分组每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并指定一名小组长。
各班班长、学习委员为各班之总负责。
二、请回答以下问题:1. 岩层的露头线与岩层的产状和地形的起伏之间有何关系?2. 地层的接触关系有几种,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有何差异?3. 背斜和向斜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 比较倾斜褶皱与倒转褶皱、穹隆与构造盆地的差异。
5. 如何确定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B 卷答案这里有F1,F2,F3,F4四个断层,最老的是F4断层,依次是F3F2F1,在松村有个背斜,核部是O3两翼是S1,在石家有个向斜,核 部是D1,两 翼是S3,在东山有个不整合接触,地层缺失,北山坡也有一个角度不整合,F4形成时间是D1之后C11之前,F2是个逆断层,F1是个正断层,形成时间是 N2,向北倾斜。
4. 分析下列地形地质图。
(9分) 参考答案:1)阅读地形。
(1分)一.1.图中有星岗、东山、峻岭、北山坡3个山头;南部有2条沟,北部有1条沟。
2)分析地层。
(2分)有晚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迭、白垩、新近纪地层出露;南部地层老,北部地层新。
3)分析构造。
(3分)(1)产状:整体由南往北倾斜,近东西向走向。
(2)褶曲:东南部出露短轴背斜,轴向北西向,核部为晚奥陶纪地层。
西南部为倾伏向斜,枢纽倾向北西,核部为早泥盆纪地层。
(3)断层:F1为正断层,倾向于西北,出露在峻岭新地中,对本区构造影响几乎为零F2为倾向逆断层,倾向于南东,出在本区中部,切割了所有老地层,对本区构造影响最大;F3为走逆断层,倾向于北东,出露在本区中部,造成中石炭纪地层缺失,本区构造影响较大;F4为右型平移断层,走向近南北,出露在本东南部,仅切割了短轴背斜。
地质图的阅读
一、图名、比例尺、方位、范围:
图名——资治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1:10000
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范围:2.280km×2.031km
二、地形、水系:
1.地形——三条近南北向山脉:西边为西歌岭,中部为火苍山,东边山脉由弥寺山、格尔山、岽阁山组成;相对高差200m,最高点火苍山主峰海拔297.43m,最低点在西沟口海拔-40m,2.水系——主要沟溪有两条:西沟沿断层发育;火弥沟出现在中部,其东部有一大分支——格洪溪,格洪溪又有一分支——小溪,两条溪沟将东边山脉分成三座山。
三、图例:
图例——通过查看图例可以了解到:资治地区出露地层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岩性为灰岩、砂岩、页岩;矿产有煤层;岩浆岩有前寒武纪花岗岩;地质构造有背斜和断层;
曾经施工两个钻孔,目的不清楚。
四、地质构造
2. 构造
①资治背斜:核部花岗岩,两翼及转折端为古生界,东翼倾角20°,西翼倾角30°—40°,轴面倾
向东,轴线略呈弧形,由NW向转为NNW向,为一斜歪不对称向北倾伏褶曲,可能在资
治以北倾伏消失。
注意:背斜的形成不是由于岩浆侵入、上升拱托的缘故,而是地层受
到东西方向的挤压,以坚硬、均一、巨大花岗岩体为中心发生强烈变形而形成。
②西沟断层:整体延伸平直,方向SSW—NNE向,上盘石炭系、二叠系,下盘寒武系、奥陶系,倾向
SEE,倾角51°,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性质为逆断层。
断裂带同样受到东西方向的挤
压而形成,并且因断裂带地层错断、岩石破碎,潜水出露,抗风化能力削弱,导致西沟
沿断裂出现和分布。
五、其他。
地质图阅读总体原则为
地质图阅读的总体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综合观察:综合考虑地质图上各种地质要素的分布、形态和相互关系,例如地层、断裂、褶皱、岩性等,以全面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
2. 图例解读:详细研读地质图的图例,了解地图上使用的符号、颜色和标注含义。
地质图图例中通常会标示不同地质单位、岩性、结构特征等重要信息,对于理解地质图是至关重要的。
3. 尺度把握:了解地质图的比例尺和地图范围,通过比例尺确定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关系,帮助判断地质要素的大小、间隔和分布情况。
4. 地貌解读:观察并理解地图上的地貌特征,如河谷、山脉、平原等,这些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地质背景和区域发展历史。
5. 岩性识别:根据地质图上的岩性标记和剖面图,辨别不同岩性的分布和特征。
了解不同岩性的组成、结构和特点,可以推断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
6. 剖面解析:通过剖面图或测线图,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情况。
掌握读取和解析剖面图的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揭示地下地质情况。
§2-5 地质图的阅读目录地质图的概念地质图的分类地质图中的内容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中的表示方法黑山寨地区地质图的阅读目录地质图的概念地质图的分类地质图中的内容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中的表示方法黑山寨地区地质图的阅读地质图: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表示,按一定比例把地壳或岩石圈某一部分地质组成、构造地质现象等地质内容正投影到地形图(水平面)上得到的一种图件。
说明: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
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地质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等等。
地质图的概念中国地质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中国火山岩地质图目录地质图的概念地质图的分类地质图中的内容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中的表示方法黑山寨地区地质图的阅读总结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5万)、中比例尺的(1:25万~1:20万)、小比例尺的(<1:5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中国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感谢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地勘人必备:阅读地质图基本功!地质图•地形•水系•岩性-地层-时代•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地质发展史•其它信息岩层产状(一)产状要素产状要素特征:•走向----两个方向;•倾向----一个方向,与走向垂直,有一个倾向可以求两个走向,反之不行;•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二面角,与走向,倾向无关。
(二)产状要素的测量、记录和图示产状要素的测量:地质罗盘仪产状要素的记录:(1)象限角法:以走向、倾角、倾向的顺序记录N45E∠30°SE,表示走向N45°E,倾角30°,倾向SE 。
(2)方位角法:以倾向、倾角的顺序记录,如135° ∠ 30,表示倾向距正北方向135°,倾角30°。
产状要素的图示正常岩层倒转岩层倾斜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位置关系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岩层直立时水平岩层的特征褶皱构造一、褶曲构造背斜:核部地层时代老,两翼地层时代新。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背倾斜。
向斜:核部地层时代新,两翼地层时代老。
正常情况下,两翼地层相向倾斜。
褶皱要素二、褶曲分类1.按褶曲横剖面形态分类•直立褶曲•倾斜褶曲•倒转褶曲•平卧褶曲2 .按褶曲纵剖面形态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横剖面(直倾倒平)、枢纽产状(水平倾伏)枢纽一、褶曲的岩层分布判别地层对称重复:如果地层核部老,两翼新,则为背斜,如核部地层新,两翼老,则为向斜。
地层对称重复(定性)—形态(背、向斜,定形)—产状(具体分类)。
背斜和向斜二、断层(一)断层要素•断层面;•断层线;•断盘:上盘,下盘;上升盘,下降盘;•断距。
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二)断层常见分类1. 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滑动,下盘相对向上滑动逆断层:上盘相对向上滑动,下盘相对向下滑动2. 按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斜向断层、倾向断层;3. 按断层面走向与褶曲轴走向的关系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4. 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
感下载地质图一、地质图的种类和根本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开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开展历史的根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根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立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缺地质图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根底,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根本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局部,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一、地质图的概念及图式规格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的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
地质图的编制,首先必须是通过野外现场观察,对区内地层、岩石、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调查研究。
再以规定的线条把各种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岩体界线、断层线、不整合界线等勾划出来,把岩层和断层等的产状标记上去,对各时代地层和各类型岩浆岩涂以各种统一规定的颜色,对各种岩相(岩浆岩、变质岩)和蚀变、矿化现象加以各种规定的符号、花纹。
地质图不仅反映野外各种地表地质现象,还将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等方面形成、发展的一定时间、空间规律反映出来,包括能反映地下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
因此,地质图是帮助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重要而最基本的地质资料。
一幅地质图应有图名、比例尺、图例、测制单位和测制日期。
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如《嵩山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包括数字比例尺与线条比例尺,数字比例尺用分数表示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的比例,如1:1000表示图上1cm相当实地1000cm即10m)。
分子规定用1,因此,分母愈大,表明图缩得愈厉害。
线条比例尺是在图上绘一直线如尺状,在该直线上截取若干段、每段标出所代的实地长度米或公里。
比例尺一般放在图名下或图框下方正中位置。
图例表示地质现象的各种色谱。
花纹和符号的说明,通常放在图的右方或下方。
地质图例的安排以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则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应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按由新到老排列,或按酸性到基性的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岩层产状等排在最后,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和步骤首先是读框外的内容:包括阅读图名、比例尺、图例和地层柱状图。
通过这一步,我们就可以了解图幅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和制图精度。
一、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读地质图首先要看图式和洛种规格,即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
还应具备地形图和地图有关知识。
从图名和图幅代号、经纬度,了解图幅的地理位置和图的类型;从比例尺可以了解图上线段长度、面积大小和地质体大小及反映详略程度;图幅编绘出版年月和资料来源,便于查明工作区研究史。
熟悉图例是读图的基础。
首先要熟悉图幅所使用的各种地质符号,从图例可以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及其时代、顺序,地层间有无间断,以及岩石类型、时代等。
读图例时,最好与图幅地区的综合地层柱状图结合起来读,了解地层时代顺序和它们之间接的触关系(整合或不整合)。
在阅读地质内容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区的地形特征。
在比例尺较大 (如大于1:5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从等高线形态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点。
在中小比例尺(1:10万-1:50万)地质图上,一般无等高线,可根据水系分布、山峰标高的分布变化,认识地形的特点。
一幅地质图反映了该地区各方面地质情况。
读图时一般要分析地层时代、层序和岩石类型、性质和岩层、岩体的产状、分布及共相互关系。
对于分析地质构造方面主要是褶皱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组合和形成时代;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空间组合、分布和形成时代或先后顺序;岩浆岩体产状和原生及次生构造以及变质岩区所表现的构造特征等等。
读图分析时,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边绘示意剖面图或构造纲要图。
二、读水平岩层地质图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沟谷处界线呈“尖牙”状,其尖端指向上游,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岩层未发生倒转饰情况下,老岩层出露在地形的低处,新岩层分布在高处;岩层露头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岩层厚度大的,露头宽度也宽;当厚度相同时,坡度陡处,露头宽度窄,在陡崖处,水平岩层顶、底界线投影重合成一线,造成地质图上岩层发生“尖灭”的假象。
三、在地形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的方法1、基本原理:(1)、同一岩层面上不同高程的走向线相互平行;(2)、在两走向线的垂线上,低等高线的方向为倾向;(3)、倾角是岩层面和水平面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