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波探测法工程应用典型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13.68 MB
- 文档页数:52
岩溶危害及管波探测法典型工程实例说明一、岩溶危害实例1、广清高速流溪河特大桥广清高速流溪河特大桥,在通车运营十多年后,发现桩基下沉,柱墩向北倾斜,桥面下沉超过300mm,加固处理后暂时通行。
大桥将拆除重建。
主墩处桥面下沉超过300mm主墩处桥面下沉超过300mm2、大连某桥大连某桥,施工过程中,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绝大部分为端承桩、少量摩擦桩。
下图为现场情况。
勘探阶段已经采用一桩一孔进行逐桩超前钻探,根据超前钻资料设计嵌岩段2.5m。
抽芯两桩,一桩发现桩底存在溶洞。
后委托我院采用跨孔CT等物探方法进行桩基岩溶勘察及安全性检测。
我院对其中的345根端承桩发现存在桩底不完全嵌岩、持力层中发育溶洞、嵌岩段厚度不足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桩基64根,占18.6%。
现正在进行加固处理。
下图为其中的39号墩的CT影像,六根桩中只有两根是安全的,其余四根均不安全。
CT影像也说明了岩溶发育的复杂性。
3、广梧高速公路某桥广梧高速公路某桥,施工过程中,采用冲孔灌注桩端承桩基础。
抽芯检测发现持力层中存在溶洞,下图其中一桩。
在抽芯孔中进行管波探测发现桩体直接接触溶洞。
二、管波探测典型工程实例及应用1、广梧高速公路某桥某桩仅仅根据钻孔柱状图(下图中图右柱状图),桩基持力层可选为标高14.64m 以下。
进行管波探测后,发现14.64~9.44为岩溶发育段。
仅仅采用钻孔资料进行桩基设计,本桩必将为部分嵌岩。
如按管波资料设计,桩基持力层选为9.44m以下,桩基就安全可靠。
2、广梧高速公路某桥某桩仅仅根据钻孔柱状图(下图中图右柱状图),桩基持力层可选为标高-0.25m 以下。
进行管波探测后,发现-1.85~-2.75为岩溶发育段,桩基持力层则选为标高-2.75m以下。
3、广梧高速公路某桥某桩仅仅根据钻孔柱状图(下图中图右柱状图),桩基持力层可选为标高46.03m 以下。
其下有厚度为6.9m的微风化基岩。
进行管波探测后,桩基持力层则选为标高31.13m以下。
管波探测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管波探测技术为一项新兴技术,其在岩溶勘察方面有着一定应用优势。
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在应用管波探测技术进行岩溶勘测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该技术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且对岩溶地区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了直接影响。
因此,本文就管波探测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发挥管波探测技术的最大作用,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为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关键词:管波探测技术;岩溶勘察;地质环境引言: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需开展科学有效的岩溶勘察工作,以免岩溶发育区的岩土体发生变化,导致上层结构建筑受到影响。
而岩溶勘察涉及到较多内容,且以往的钻探勘测具有“一孔之见”的特点,勘测结果相对片面。
所以,相关专家及学者推出了管波探测法,旨在通过管波发射、采集、分析了解地质情况。
下文就管波探测在岩溶勘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管波探测技术概述1.1管波探测技术概述管波探测技术是我国研发的一项新型探测技术,其在岩溶勘察方面有着一定优势。
但在使用该技术探测物理场时,需通过“管波”钻孔方式检测桩基周边地质环境,从而找出不良地貌,如软夹层、溶洞等,为岩溶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
其原理为:通过管波发射、采集、分析,了解地质情况。
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为依据,相关工作人员在运用该技术进行岩溶勘察时,需确保其勘察深度大于五米且高于3倍桩径。
1.2管波探测装置为保障岩溶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工作人员需深入了解管波特征、探测区域环境,并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管波探测应用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之后,应用发射器装置以振动脉冲的方式进行勘察。
图1 管波探测装置1.3管波探测流程岩溶区工程建设中经常会出现钻孔接入的完整基岩段厚度与规范要求不符的情况,导致勘察结果不够精准。
而管波探测法可通过管波发射、采集、分析了解“完整基岩段”中是否存在不良地貌。
通常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在岩溶勘察中需采用管波探测与钻探互动的方式。
国家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管波探测法工程应用典型实例2010年4月管波探测法及其应用实例饶其荣[1]李学文[1](1、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广州,510800)[摘要] 本文对管波探测法的主要用途、基本原理、异常特征及其解释进行了介绍,通过多年的实践论证了其在探测岩溶方面的作用。
并重点阐述了,管波探测法在桩位岩溶探测方面具有其他勘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文中还举例论述了管波探测法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管波探测法,桩位,岩溶探测,持力层,完整性,滑动面管波探测法是一种孔中物探方法,由饶其荣、李学文在长期从事岩溶勘察的工作实践中发明,于2003年申请、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325.0)[1],2007年被广东省建设厅列入“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4年,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地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了“管波探测法应用研究”项目,项目开展了管波探测的理论、管波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有效性、有效探测半径和技术方法的研究[2]。
“管波探测法应用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地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管波探测法简介1.1主要用途1)管波探测法主要用于岩溶探测(包括溶洞探测、裂隙探测、软弱层探测等)。
特别适用于大口径嵌岩桩桩位的岩溶探测。
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存在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嵌岩桩桩端的承载力大,对持力岩层的完整性要求高,特别是采用单桩单柱基础时,更是如此。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在岩溶发育地区,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进行专门的桩基岩溶勘察,岩溶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米,当相邻桩底的基岩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
管波探测法有效探测半径约1.0米,可分辨大于0.3米的孔旁溶洞,对溶洞。
管波及其工程应用李学文饶其荣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广东广州510800下载提示:如您是付费会员,请点击付费下载;如您是非注册会员,请点击免费下载。
本站为公益网站,服务宗旨:让知识服务于社会,提高国民知识水平,提高企业科技水平。
文章摘要:介绍了管波的激发、传播机理及在工程方面的应用.管波探测法用于探测钻孔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洞穴(土洞、溶洞)、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效果较好. (共4页)文章关键词:管波工程勘察不良地质体钻孔探测文章快照:反射管波视速度稳定,随距离的衰减很慢。
(2)管波探测法解释的孔旁溶洞,大部分在钻孔中证实。
未经证实的,亦发现钻孔中有漏水、裂隙发育、岩芯破碎等孔旁存在溶洞的迹象。
4.2高架桥地基勘探高速公路的高架桥位于广州市西北郊,地处灰岩地区,基岩面起伏大,场区存在溶洞,基岩中含软弱夹层。
设计单位在一桩一孔超前钻的基础上,开展管波探测法,探测桩底岩溶和软弱夹层。
图5为其中ZK12a孔的柱状图及探测结果,钻孔于高程一5.45m 处人岩,至高程一13.16m终孔,ZK28孑L声波扫描剖面图4某桩内4孔的柱状图及部分钻孔的管波探测时间剖面物探与化探29卷钻孔柱状图。
1。
lIlI-2.O[I,f!j】一’:l圈目Ij目叫目l。
』I目。
图5ZK12a子L的柱状图及探测结果钻孔内岩石完整,未发现溶洞。
在管波探测时间剖探测法具有精度高、异常明显、分辨能力强、工期短、面中的一2.5m处(位于土层内)、一5.5m处(基岩仪器设备投资少、探测费用低等优点。
面附近)和一9.0m附近均发现明显的反射管波,其目前,管波探测法对孔旁洞穴的探测尚未解决中一9.0m附近的能量很强。
根据管波探测法解孔旁溶洞位于钻孔的哪个方位及孔旁洞穴到钻孔的释,该处孔旁岩溶发育,岩溶顶底界面高程为一8.46距离等问题。
对于方位问题,于基桩持力层的选择m、一9.46m。
基桩施工证实了溶洞的存在。
意义不大。
至于距离问题,估计可通过改变管波频5结语管波的探测机理及工程实例说明管波探测方法是有效的,可在抽芯钻孔中利用管波探测法检测桩身缺陷。
国家发明专利、自主知识产权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管波探测法工程应用典型实例2010年4月管波探测法及其应用实例饶其荣[1]李学文[1](1、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广州,510800)[摘要] 本文对管波探测法的主要用途、基本原理、异常特征及其解释进行了介绍,通过多年的实践论证了其在探测岩溶方面的作用。
并重点阐述了,管波探测法在桩位岩溶探测方面具有其他勘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文中还举例论述了管波探测法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管波探测法,桩位,岩溶探测,持力层,完整性,滑动面管波探测法是一种孔中物探方法,由饶其荣、李学文在长期从事岩溶勘察的工作实践中发明,于2003年申请、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12325.0)[1],2007年被广东省建设厅列入“广东省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2004年,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地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了“管波探测法应用研究”项目,项目开展了管波探测的理论、管波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有效性、有效探测半径和技术方法的研究[2]。
“管波探测法应用研究”项目,获2006年度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地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6年度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管波探测法简介1.1主要用途1)管波探测法主要用于岩溶探测(包括溶洞探测、裂隙探测、软弱层探测等)。
特别适用于大口径嵌岩桩桩位的岩溶探测。
灰岩地区,岩溶发育,存在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嵌岩桩桩端的承载力大,对持力岩层的完整性要求高,特别是采用单桩单柱基础时,更是如此。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在岩溶发育地区,当采用大直径嵌岩桩时,应进行专门的桩基岩溶勘察,岩溶勘察宜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进行,勘察点应逐桩布置,勘探深度应不小于(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并不小于5米,当相邻桩底的基岩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加深。
图1 管波探测法的测试装置管波探测法有效探测半径约1.0米,可分辨大于0.3米的孔旁溶洞,对溶洞的定位误差小于0.3米,具有非常高的垂向探测精度[2]。
管波探测法是通过在桩位中心的一个勘察钻孔中进行探测,即可快速探明桩位范围内的岩溶、软弱夹层及裂隙带的发育和分布情况,评价嵌岩桩持力层的完整性,为桩基设计提供直接依据,并可指导基桩施工。
2)管波探测法还应用于滑坡体的滑动面探测。
基岩(特别是强风化基岩)中的滑动面,钻探是很难判别的,管波探测法可直观地识别基岩中的滑动面。
1.2基本原理及测试装置管波探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钻孔中利用“管波”作为探测物理场,探测孔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的孔中物探方法。
管波探测法的测试装置如图1所示,是一种一发一收、固定收发距的单孔测试装置。
1.3异常特征及其地质解释 管波探测法异常主要表现为二种:一种是在界面处的管波反射,另一种是在不良地质体处的管波能量变化。
如图2所示。
图2 管波探测法的异常特征及其地质解释图3 管波岩溶探测成果图图4 广清高速流溪河大桥桥墩下陷钻孔中可能产生管波反射的界面主要有:基岩面、溶洞顶和底面、裂隙、孔底、水面等。
引起管波能量变弱的不良地质体主要有:溶洞、溶蚀、软弱岩层、土层等。
管波探测法的地质解释分为完整基岩段、裂隙发育段、溶蚀发育段、岩溶发育段、软弱岩层和土层等6种情况。
完整基岩段的特征是:管波无能量衰减,界面反射在段内明显甚至有多次反射;岩溶发育段的特征是:管波能量严重衰减,界面反射在段内消失了;裂隙发育段、溶蚀发育段的特征是:段内界面反射多,溶蚀发育段伴随有能量衰减现象;如图2所示。
软弱岩层和土层的特征是:管波速度变低和有能量衰减。
图3是一个钻孔的管波岩溶探测成果图,“岩溶发育段”用“带牙三角形”表示。
段内钻探有揭示的,顶角在解释柱状图最左边开始向右划,无揭示的,顶角在解释柱状图中间开始向右划。
2、在桩基岩溶勘察上的应用2.1灰岩地区桩基持力层的岩溶问题目前,在岩溶发育地区,大直径嵌岩的桩基岩溶勘察,一般采用“一桩一孔钻探”的方式进行。
近年来,在桩基施工时,经常出现掉锤,在桩基抽芯检测时,发现持力层存在溶洞等图5 管波岩溶探测的作用安全隐患,如广州地铁二号线北延段、五号线高架段、云(浮)梧(州)高速公路高锋大庆桥、大连保税区疏港高速公路、花都天马丽苑一期等工程的大直径嵌岩桩,在抽芯检测时,在基桩持力层发现了溶洞,又如,阳(江)阳(春)高速公路在桩基施工时,发生两次掉锤事故。
而上述这些工程项目都已进行了“一桩一孔钻探”的桩基岩溶勘察。
实践表明,在岩溶发育地区,采用“一桩一孔钻探”的桩基岩溶勘察,难以探明桩位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依然会存在桩基半边嵌岩、持力层中存在溶洞的隐患,如果这些隐患不被及早发现并处理,则在日后的施工或使用中,存在建(构)筑物下沉甚至倒塌的风险。
如广清高速流溪河大桥墩下陷(见图4)。
管波岩溶探测的主要作用在于扩展勘探半径范围。
把“一桩一孔钻探”进行桩基岩溶勘察,只能观察到约Φ76~110mm 孔径范围的岩溶,经管波探测后,可探测到约Φ2000mm 的直径范围的岩溶,如图5所示。
2.2应用实例管波探测法的实测应用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7年的时间,表1是已完成的主要岩溶探测项目一览表(未完全包括授权给外单位探测的项目),有二十个单位委托探测,项目三十六个,共计完成了7682个桩位,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公路、铁路和房地产。
表1 已完成的主要管波探测法岩溶探测项目一览表根据对广州地铁五号线滘口~大坦沙高架桥工程管波岩溶探测的统计,管波探测发现的溶洞比钻探揭露的溶洞增加了32.18%,新发现的溶洞高度0.5~3.7m,平均洞高1.43m;管波探测发现的溶洞比钻探揭露的溶洞增大的有58.97%,增加洞高0.5~5.6m,平均增加洞高1.77m;经管波探测后发现持力层厚度未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的桩位占14.58%。
根据对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平台段工程第4合同段管波岩溶探测的统计[3],管波探测发现有岩溶而未被钻探揭露的钻孔有74个桩位,占已探测桩位的27.6%;最小洞高为0.2m,最大洞高为3.8m,平均洞高为1.8m。
在65个已被钻探揭露的岩溶中,管波探测到的岩溶范围增大的有6O个,占92.3%;最小增加洞高为0.1m,最大增加洞高为5.2m,平均增加洞高为0.97m。
原有268个钻孔,根据钻孔资料,已经满足桩基持力层设计要求,经管波探测后,持力层厚度未满足设计图6 管波探测到的桩底岩溶图7 管波探测到岩溶比钻探揭露的大一倍要求,需加深的桩位有11个,占4.1%,共加深63.76m ,平均每孔加深5.80m 。
从这些数据来看,管波岩溶探测的作用是显然的。
上表所列工程项目中,除今年完成的几个项目(序号27~32)还在进行桩基施工外,其他的项目已竣工使用或已经过抽芯检测,根据收集到的施工单位冲桩或挖桩记录,从冲桩的快慢、漏浆、偏锤,挖桩观察到的岩溶等记录分析,施工记录的情况与管波探测结果吻合。
从抽芯检测结果和业主反馈的信息来看,有3个项目各有一支桩的持力层发现有一个溶洞(由管波测试孔位偏离了桩位引起),按抽芯检测桩数为10%计,持力层有问题的桩只占抽芯检测桩的0.43%。
从而可知,管波岩溶探测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图6是业主(广东云梧高速公路筹建处)委托我们进行管波岩溶探测前,在云梧高速公路工程的一个基桩抽芯检测孔中进行管波岩溶探测的成果,管波探测反映的岩溶比抽芯检测到的溶洞要大(桩底下就是岩溶)。
成果提交给业主以后,业主当即决定,云梧高速公路工程所有灰岩地区的桥梁桩位都要进行管波岩溶探测。
现在,工程的桩基部分已全部经过验收,在进行抽芯检测时,再没发现有持力层存在溶洞的情况。
从图7可看到,管波探测到的岩溶比钻探揭示的溶洞顶面浅且洞高大了1倍,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冲桩施工时,很可能发生掉锤故事。
从图8、图9可知,如果按钻探成果设计桩端高程,持力层就会存在足以影响桩基安全的溶洞。
如果在桩基检测时不被发现,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桩墩下陷事故。
2.3管波探测法的优势作为一种物探方法,管波探测法与其他物探方法比较,具有成果快速、异常易于识别、异常的地质解释具有唯一性、勘察成果可靠性高、探测岩溶分辨能力强、垂向探测精度高、仪器设备投资少、不受工作场地限制等特点和优势。
作为一种大直径嵌岩桩的桩基岩溶勘察的方法,“一桩一孔钻探+管波岩溶探测”与“一桩一孔钻探”、“一桩多孔钻探”、“一桩一孔钻探+其他孔中物探”等方法比较,前者更加全面、安全、可靠,可避免发生安全和质量责任事故的风险,并最终可达到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建设投资的经济目的。
2.4开展管波岩溶探测的意义在岩溶发育的灰岩地区,进行大直径嵌岩桩的桩基岩溶勘察时,有必要在“一桩一孔钻探”的基础上,增加管波岩溶探测工作。
“一桩一孔钻探+管波岩溶探测”的桩基岩溶勘察方法,更加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要求。
1)对于勘察工作而言,在进行钻探工作时,有可能会有人为的因素,造成漏记甚至隐瞒溶洞的情况发生,如果进行了管波岩溶探测,则可发现这些隐藏的溶洞,确保桩基岩溶勘察的质量、规避由此引起的经济和责任风险;图8 管波探测到在钻探揭露溶洞下方存在多层岩溶 图9 管波探测到在钻探揭露溶洞下方存在较大的岩溶2)对于设计工作而言,在参照钻探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管波岩溶探测成果资料,更能准确设计桩端标高,避免成桩后发现问题的麻烦和终身责任风险;3)对于施工工作而言,管波岩溶探测成果资料,能更好地指导桩基施工工作,遇岩溶发育段时,可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掉锤、地面塌陷等事故的发生;4)对于工程管理工作而言,开展管波岩溶探测工作,虽然在前期增加了少许勘察成本,但这可确保基桩持力层完整无溶洞,可避免发生安全和质量事故的问责风险,并最终可达到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建设投资的经济目的。
3、在滑坡勘察上的应用在滑坡勘察中,准确判断滑动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钻探的岩芯中,尽管采用了双管取芯,经常很难发现滑动面,特别是滑动面存在于强风化岩时更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管波探测法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顺德大良飞鹅岭滑坡勘察工程,钻探采用双管钻进取芯,在钻进和岩芯编录过程中,地质人员无法判别滑坡体的滑动面,图10是该工程中的其中一条勘察剖面,地面物探采用面波法,在剖面中的三个孔(ZK02、ZK03、ZK04)进行了管波探测,探测成果如图11~13所示。
从图中可看到,管波探测时间剖面显示,在三个测试孔的强风化层中,都有管波能量变弱的相对软弱层存在,我们根据各测试孔的位置、软弱层的标高、钻探及地质测绘资料,并结合面波波速影像图的波速分布趋势,综合分析判断,推断这些软弱层为滑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