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统计图表判读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38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考点详解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详情如下: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值及变化特征;分析变化原因。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1)读塔型,定类型① 年轻型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的趋势是迅速增长,属于传统型。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属于发展中国家。
② 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 老年型上宽下窄,说明人口年龄结构中儿童、青少年人口比重小,而老年人口比重大。
其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将缩减,属于现代型。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一般属于发达国家。
(2)读比重,判内容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或数量的计算,可分析判断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老龄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人口政策等;人口性别比失调——生育观念、人口政策、工业发展需要、战争等)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3)看特殊,析变化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如右图中①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大,如图中②处。
其原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某年龄段男女人口比例明显失调,如图中③处。
高考地理“图表型”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第一部分方法指导】这种题目的材料是以数据表格或是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现,常见相关知识点有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河流径流量等。
答题时,考生首先要在审题时将关键的词句、数字圈出来,然后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有何规定性。
这类题的解答方式因材料不同而有所不同。
1.常见统计图表的类型2.统计图表的判读步骤第一步:看图名;第二步:读题目,画关键词第三步,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第四步,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3.常见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1)三角坐标图三角形统计图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来表示三个项目所占整体的百分比。
我们常遇到的类型有人口年龄结构的比重、三大产业构成比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一个重点中的重点。
判读步骤:首先找出三个坐标轴的原点,然后过某点分别作半行于和每一个坐标轴的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2)曲线图(含折线图)曲线图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
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等。
判读步骤: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则表示变化幅度小;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如右图,流量过程线图中该地4月份和7-8月份均有汛期,且流量较大。
(3)风玫瑰图风玫瑰图是在极坐标图上绘出一地在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的频率。
因图形与玫瑰花朵相似,故名。
判读步骤:1.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多边形,表示频率,且与同心多边形的大小成正比关系;2.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3.根据风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得出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必修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识记: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及地区分布、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3.应用: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考试说明: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分析、对比等教学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特点由下图可判断出人口增长的基本特点:(1)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判断依据:图1中人口增长曲线上扬) (2)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缓慢(判断依据:图1中a 段曲线平缓)农业革命期间:增长速度加快(判断依据:图1中b 段曲线坡度增大近100多年来:急剧增长(判断依据:图2中c 段曲线坡度最大(3)空间差异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误区警示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并不一定增长多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状况,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而人口数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口的基数有关。
如我国目前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方法技巧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①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传统型:出生率在2%以上,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1%以上。
③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一般在1%以下。
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
全镇人员结构分析报告1. 引言这份报告旨在对全镇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揭示全镇人员结构的特点和趋势,为全镇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发展提供依据。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全镇人力资源数据库,涵盖了全镇居民的人口统计信息、就业状况、教育水平以及年龄分布等方面的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
3. 总体情况分析3.1 人口统计信息根据数据统计,全镇总人口为XXX人,其中男性占比XX%,女性占比XX%。
全镇人口年龄分布呈现如下图所示:[插入年龄分布图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全镇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呈现出中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特点。
3.2 就业状况全镇的就业状况如下表所示:就业状态人数比例在职员工XXX人XX%失业人员XXX人XX%自主创业者XXX人XX%学生XXX人XX%其他XXX人XX%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镇的就业率较高,失业人员占比较低。
同时,自主创业者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3.3 教育水平全镇居民的教育水平如下所示:教育程度人数比例小学及以下XXX人XX%初中XXX人XX%高中XXX人XX%本科及以上XXX人XX%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镇的教育水平整体较低,大部分居民具有初中及以下的学历。
相对而言,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较少。
4. 人员结构分析4.1 年龄结构根据数据统计,全镇的人员年龄结构如下图所示:[插入年龄结构图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全镇的人员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0岁到50岁之间,呈现出中年人口占比较高的特点。
同时,老年人口占比也相对较高。
4.2 性别结构全镇的人员性别结构如下表所示:性别人数比例男性XXX人XX%女性XXX人XXX%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镇男性人口稍多于女性人口,但差距不大。
4.3 教育结构全镇居民的教育结构如下表所示:教育水平人数比例小学及以下XXX人XX%初中XXX人XX%高中XXX人XX%本科及以上XXX人XX%从表中可以看出,全镇的教育水平整体较低,大部分居民具有初中及以下的学历。
专题20人口迁移与人口统计图表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够通过人口迁移的图表和资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对比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分析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和原因。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树立趋利避害、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以人口统计图表为背景,结合春运、产业转移、城镇化等问题,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见象。
4.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考点2.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早期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2.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3.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
[特别提醒]多数情况下,人们都倾向于到高收入的地方工作,以便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
考点3. 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