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化设计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化设计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化设计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化设计

详细说明

改进前的设计

改进后的设计

1.应使压模中的粉末受到大致相等的压缩,并能顺利地从压模中取出模压成型的制品。在零件压制方向如有凸起或凹槽时,则粉末在压制时各部分的密实度不易一致,因此凸起或凹槽的深度以不大于零件总高度的1/5为宜,并有一定的拔模锥度

2.当由上向下压制的结构零件较长时,其中间部分和两端的粉末密实度差别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现在其长度为直径的2.5~3.5倍,壁愈薄其长度与直径之比的倍数愈低

3.当零件的壁厚急剧变化或零件的壁厚悬殊时,零件各部的密度也相差很大,这样烧结时会引起尺寸变化和变形,应尽量避免

4.设计带有凸缘或台阶的零件,其内角应设计成圆角,以利于压制时凹模中粉末的流动和便于脱模,并可避免产生裂纹

5.尽量避免深窄的凹槽、尖角或薄边的轮廓,避免细齿滚花和细齿形因为这些结构装粉成型都很困难

6.避免尖边、锐角和切向过渡

7.零件只能设计成与压制方向平行的花纹,菱形的花纹不能成型,应避免

8.与压制方向垂直的孔(图a )、径向凹槽(图b )、内螺纹及外螺纹(图c )、倒锥(图d )、拐角处的退刀槽(图f )等结构难以压制成型,当需要时可在烧结后进行切削加工

9.底部凹陷的法兰(图a )、外圆中部的凸缘(图b )不能压制成型。上部凹陷的法兰(图c )为坯件,当埋头孔的面积小于压制面积的1倍左右,深度(H )小于零件全高的1/4左右时,要作5°的拔梢(图d )才可以成型

10.从模具强度和压制件强度方面的因素考虑,并从孔与外侧间的壁厚要便于装粉考虑,制品窄条部分的最小尺寸应有一定的限度

11.为了使凸模具有必要的刚度,使粉末容易充满型腔和便于从压模内取出制品,零件结构应避免尖锐的棱角,并适当增加横截面的面积

12.避免过小的公差

13.对于长度大于20mm 的法兰制作,法兰直径不应超过轴套直径的1.5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减下法兰的直径,以避免烧结后的变形。法兰根部的圆角半径可参考右图的表,轴套壁厚(δ)与法兰边宽(b )都必须大于1.5mm 设计阶梯形制件时,阶差不应小于直径的1/16,其尺寸不应小于0.9mm

轴套直径/mm <12 >12~25 >25~50 >50~65 >65 圆角半径/mm

0.8

1.2

1.6

2.4

>2.5

14.粉末冶金制件的端部最好不要有过锐棱角,并避免工具倒圆。倒角时尽可能留出0.2mm 左右的小平面,以延长凸模的寿命

在设计粉末冶金齿轮时,齿根圆直径应大于轮毂直径3mm 以上,以减小成型中的困难

15.在很多情况下,粉末冶金零件适于代替机械加工比较困难或加工劳动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的一些零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代替一些本来需要加工后装配在一起的部件

需要装配的零件 不需装配的粉末冶金零件

16.当把铸件或锻件改为粉末冶金零件时,将粉末冶金零件上的凸部移到与其相配合的零件上,以简化模具结构和减少制造上的困难

用模锻或铸造,然后用机械加工法制造 用粉末冶金法制造

粉末冶金材料标准表

公司制造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执行标准与成分性能<一> GB/T14667.1-93 <二> MPIF-35

烧结铁和烧结碳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 F-0000 97.7-100 0.0-0.3 F-0005 97.4-99.7 0.3-0.6 F-0008 97.1-99.4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烧结铁-铜合金和烧结铜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u C FC-0200 83.8-98.5 1.5-3.9 0.0-0.3 FC-0205 93.5-98.2 1.5-3.9 0.3-0.6 FC-020893.2-97.9 1.5-3.9 0.6-0.9 FC-0505 91.4-95.7 4.0-6.0 0.3-0.6 FC-0508 91.1-95.4 4.0-6.0 0.6-0.9 FC-0808 88.1-92.4 7.0-9.0 0.6-0.9 FC-1000 87.2-90.5 9.5-10.5 0.0-0.3 烧结铁-镍合金和烧结镍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 号 Fe Ni Cu C FN-0200 92.2-99.0 1.0-3.0 0.0-2.5 0.0-0.3 FN-0205 91.9-98.7 1.0-3.0 0.0-2.5 0.3-0.6 FN-0208 91.6-98.4 1.0-3.0 0.0-2.5 0.6-0.9 FN-0405 89.9-96.7 3.0-5.5 0.2-2.0 0.3-0.6 FN-0408 89.6-96.4 3.0-5.5 0.0-2.0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

粉末冶金零件的优化设计

详细说明 改进前的设计 改进后的设计 1.应使压模中的粉末受到大致相等的压缩,并能顺利地从压模中取出模压成型的制品。在零件压制方向如有凸起或凹槽时,则粉末在压制时各部分的密实度不易一致,因此凸起或凹槽的深度以不大于零件总高度的1/5为宜,并有一定的拔模锥度 2.当由上向下压制的结构零件较长时,其中间部分和两端的粉末密实度差别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现在其长度为直径的2.5~3.5倍,壁愈薄其长度与直径之比的倍数愈低 3.当零件的壁厚急剧变化或零件的壁厚悬殊时,零件各部的密度也相差很大,这样烧结时会引起尺寸变化和变形,应尽量避免 4.设计带有凸缘或台阶的零件,其内角应设计成圆角,以利于压制时凹模中粉末的流动和便于脱模,并可避免产生裂纹 5.尽量避免深窄的凹槽、尖角或薄边的轮廓,避免细齿滚花和细齿形因为这些结构装粉成型都很困难 6.避免尖边、锐角和切向过渡 7.零件只能设计成与压制方向平行的花纹,菱形的花纹不能成型,应避免 8.与压制方向垂直的孔(图a )、径向凹槽(图b )、内螺纹及外螺纹(图c )、倒锥(图d )、拐角处的退刀槽(图f )等结构难以压制成型,当需要时可在烧结后进行切削加工 9.底部凹陷的法兰(图a )、外圆中部的凸缘(图b )不能压制成型。上部凹陷的法兰(图c )为坯件,当埋头孔的面积小于压制面积的1倍左右,深度(H )小于零件全高的1/4左右时,要作5°的拔梢(图d )才可以成型

10.从模具强度和压制件强度方面的因素考虑,并从孔与外侧间的壁厚要便于装粉考虑,制品窄条部分的最小尺寸应有一定的限度 11.为了使凸模具有必要的刚度,使粉末容易充满型腔和便于从压模内取出制品,零件结构应避免尖锐的棱角,并适当增加横截面的面积 12.避免过小的公差 13.对于长度大于20mm 的法兰制作,法兰直径不应超过轴套直径的1.5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减下法兰的直径,以避免烧结后的变形。法兰根部的圆角半径可参考右图的表,轴套壁厚(δ)与法兰边宽(b )都必须大于1.5mm 设计阶梯形制件时,阶差不应小于直径的1/16,其尺寸不应小于0.9mm 轴套直径/mm <12 >12~25 >25~50 >50~65 >65 圆角半径/mm 0.8 1.2 1.6 2.4 >2.5 14.粉末冶金制件的端部最好不要有过锐棱角,并避免工具倒圆。倒角时尽可能留出0.2mm 左右的小平面,以延长凸模的寿命 在设计粉末冶金齿轮时,齿根圆直径应大于轮毂直径3mm 以上,以减小成型中的困难 15.在很多情况下,粉末冶金零件适于代替机械加工比较困难或加工劳动量大、材料利用率低的一些零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代替一些本来需要加工后装配在一起的部件 需要装配的零件 不需装配的粉末冶金零件 16.当把铸件或锻件改为粉末冶金零件时,将粉末冶金零件上的凸部移到与其相配合的零件上,以简化模具结构和减少制造上的困难 用模锻或铸造,然后用机械加工法制造 用粉末冶金法制造

粉末冶金材料标准表完整版本

公司制造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执行标准与成分性能 <一> GB/T14667.1-93 <二> MPIF-35 编辑版word

烧结铁和烧结碳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 F-0000 97.7-100 0.0-0.3 F-0005 97.4-99.7 0.3-0.6 F-0008 97.1-99.4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烧结铁-铜合金和烧结铜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u C FC-0200 83.8-98.5 1.5-3.9 0.0-0.3 FC-0205 93.5-98.2 1.5-3.9 0.3-0.6 FC-020893.2-97.9 1.5-3.9 0.6-0.9 FC-0505 91.4-95.7 4.0-6.0 0.3-0.6 FC-0508 91.1-95.4 4.0-6.0 0.6-0.9 FC-0808 88.1-92.4 7.0-9.0 0.6-0.9 FC-1000 87.2-90.5 9.5-10.5 0.0-0.3 烧结铁-镍合金和烧结镍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 号 Fe Ni Cu C FN-0200 92.2-99.0 1.0-3.0 0.0-2.5 0.0-0.3 FN-0205 91.9-98.7 1.0-3.0 0.0-2.5 0.3-0.6 FN-0208 91.6-98.4 1.0-3.0 0.0-2.5 0.6-0.9 FN-0405 89.9-96.7 3.0-5.5 0.2-2.0 0.3-0.6 FN-0408 89.6-96.4 3.0-5.5 0.0-2.0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 编辑版word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及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杜琨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及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杜琨 发表时间:2018-10-26T10:35:06.9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作者:杜琨 [导读] 高层建筑类型,其社会经济效益更高,同时这种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趋势 杜琨 天津中机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300381 摘要:高层建筑类型,其社会经济效益更高,同时这种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趋势。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的规模及人口数量都处于扩大发展中,这就使得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在逐渐减少,而高层建筑正好起到了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的缓解作用,并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建筑各项功能的要求和需求。但高层建筑的质量及有效功能的发挥,都是基于高层建筑在结构造型上的科学合理性。那么本文将重点探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及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也使得城市建设的范围扩展速度更快,高层建筑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但随着高层建筑的规模与数量的持续性发展,由于其结构设计与选型不同于传统多层建筑,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结合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并对相关的设计及工艺进行优化,才能保障高层建筑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设计 1.1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目前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其中,框架结构的构成包括了梁柱、楼板等,结合建筑在功能上的不同来布置平面框架。框架结构造价更为低廉,但同时在水平荷载影响下,也会发生更大的变形,因此抗震效果不太好;框架-剪力墙这种结构类型,高层建筑剪力墙大部分布置于电梯间,通过核心筒对水平荷载予以承担,提高了抗震性,并也使得整体建筑的稳定性更好。但这种结构类型会受限于平面布局,容易发生质心和钢心无法重合的问题,在结构上太大的扭转,可能潜在一些安全隐患;筒体结构类型,其筒体的形成主要是在电梯间以及建筑外围布置剪力墙,这种结构最大的优势是刚度极高。 1.2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 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不仅包括建筑需求因素,还包括以下这些因素:第一,环境因素。高层建筑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场地条件、防烈度、基本风压;其次是建筑方案特征,其包括了建筑的高宽比、高度、长宽比以及建筑体型,其中建筑体型又是由平面体型和立体体型构成;再者,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其使用功能基本上分为住宅、办公、旅馆、综合大楼等。某种功能的建筑,也许只有某几种结构形式可以与其匹配。如高层住宅的使用空间相对更小,分隔墙体会比非常多,而且每一层的平面布置大体一样,所以高层建筑的住宅功能相对来讲,更适合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最后,结构抗灾水平、现场施工情况、运营维护以及后期投入使用情况。 2.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分析 2.1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控制的分析 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相比较来说,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对水平载荷的承载量更大,所以高层建筑所具有的整体稳定性与其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水平的控制情况有着直接关系,而且高层建筑承受的倾覆力矩也是取决于其水平荷载,这种关系是一种二次方倍数关系。所以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平荷载,以此才可进一步控制因较大的水平荷载而发生的一连串稳定性问题。 2.2对抗侧刚度予以合理确定 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不同于低层建筑,这种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会对结构侧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楼层高度的不断变化,会在水平荷载测量变形的作用下,其结构侧移也会随之更大。所以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必须确保其结构强度达到相应的要求,而且可以承受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内力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可有效控制侧移的状况。 2.3对测控的确定 高层建筑相较于低层建筑,前者的结构更容易出现侧移的问题,而且也成为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高层建筑楼层越来越高时,那么相应的水平荷载侧变形也会更大。高层建筑一方面应有很高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要能够承受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内力作用及抗侧刚度,这样才能避免高层建筑结构发生侧移。 2.4有效控制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必须重视抗震性问题,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体的稳定性与质量。影响高层建筑抗震性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和分析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相应施加的载荷,并严格控制结构选型,才能有效保障建筑的稳定性 2.5有效控制建筑的自重 高层建筑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相应地,结构对基础接轨的传递荷载量也在不断提高。若建筑整体的自重比地基的承载能力更大,那么建筑整体则会发生下沉,有可能导致建筑体出现倾斜或者是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所以作为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完善而科学的建筑结构方案,不可使得高层建筑的荷载超出基础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载能力,才能提升整个高层建筑体的稳定性与投入使用之后的质量。 3. 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3.1结合建筑的总高度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可通过对钢骨砼柱—砼梁与钢管砼柱—钢梁的比较分析,钢梁组 合楼盖能更有效地降低梁柱截面,从而符合高层建筑使用的净高要求,同时中庭洞口各层相互交错的布置,通过钢梁组合楼盖使得传统支模的问题得以解决;另外,还可对塔楼标准层的室内梁高进行有效控制,内部净高超过了150~200mm;大多数的构件的加工工作都在工厂进行,这就有效提升了建筑产品的工业化水准,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 3.2结合建筑的荷载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 当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建设中的成本压力非常大,地下室的优化工作也必须予以重视。基于安全、效果以及建筑功能等,必须对消防

扳手零件的优化设计

【例19-3】扳手零件的优化设计 【问题描述】如图1所示为一个扳手简易图,长度为length,扳手小端宽度为width,扳手 大端圆角半径为fillet。已知零件厚度为5mm,材料弹性模量 5 210 MPa,泊松比0.3,屈服 强度200MPa。使用时大端内六边形固定,载荷通过小端圆弧与上边的切点,大小500N。现对其长度(范围为150-250mm)、小端宽度(范围为20-40mm)、大端圆角半径(范围为5-15mm)等尺寸进行优化,使零件用料最省,并且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应力200MPa。 图1 问题分析:设置三个尺寸变量,分别为长度length,小端宽度width和大端圆角半径fillet;目标为零件用料最省,即体积最小化,且满足最大应力不超过屈服应力200MPa。 优化前处理 新建模型 (1)在电脑开始菜单单击【ANSYS 15.0】-【Workbench】,进入【workbench】工作界面。点 击【File】-【Save】,保存文件至指定的目录位置并输入项目名称。 (2)菜单栏单击【Units】,选择【Metric(tonne,mm,s,℃,mA,N,mV)】。 (3)单击打开工作界面左部工具箱中【Analysis Systems】的下拉列表,将其中【Static structure】 左键点住拖动到项目管理区,项目管理区中出现Static Structure模块A,如图2。 图2

定义材料属性 (1)双击模块A中的【Engineering Date】,进入材料定义模块。 (2)添加材料。单击工作区域左上角的“Outline of Schematic B2: Engineering Data”模块底 部的“Click here to add a new material”添加新材料,输入材料名称“banshou”。然后单击展开左侧的“Liner Elastic”栏双击选择其中的第一项“Isotropic Elasticity”如图3。 接下来在右侧“Properties of Outline Row 4:banshou”模块中填写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200000Mpa,此时应注意单位为Mpa。同时填写泊松比“Poisson’s Ratio”为 0.3如图4。 (3)完成材料定义,返回到Workbench工作界面。 图3 图4 建立二维模型 (1)双击模块A的【Geometry】进入DM子程序进行建模。点击【unit】设置单位,选择毫 米【Milimeter】。 (2)创建草绘平面。单击选中导航树目录的【XYPlane】,单击工具栏中创建草绘按钮创建一 个草绘平面,此时导航树目录中【XYPlane】下会多出一个名为【Sketch1】的草绘平面如图5。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及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及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8-10-01T12:51:32.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彭宇明 [导读]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的不断增加,结构选型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圳市慧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的不断增加,结构选型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对建筑功能、工程造价和社会效益产生影响。正确处理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和优化设计,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结构选型和优化的重要性,阐述了结构选型的关键,选择了合适的结构优化方案,旨在为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降低成本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结构优化;设计 1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 1.1 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的选择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几种常见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①框架结构主要是由梁柱、楼板等部分组成,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完成对平面框架的布置。框架结构造价低,但在水平荷载影响下变形较大,抗震效果不佳;②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主要布置在电梯室内,通过核心筒承受水平荷载,抗震能力强,整体稳定性高。但框架-剪力墙结构容易受平面布置的限制,出现质心和钢心不重合的现象,结构扭转过大,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 ③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强的竖向和水平承载能力,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到和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重点在于剪力墙的布置及自重的控制;④筒体结构,在电梯间及建筑外围布置剪力墙,形成筒体,该结构具有更高的刚度。 1.2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 除了建筑需求的影响外,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①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基本风压等;②建筑方案特征,主要包括方案建筑的高度、高宽比、长宽比和建筑形状,其中建筑形状包括平面形状和三维形状。平面形状由平面规则性、平面对称性、平面质量和刚度偏心等组成,立体形状由结构高宽比、立面内收形状、塔楼和层间刚度等组成;③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宾馆和综合楼。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可能只有几个与其匹配的结构类型。高层住宅由于其空间较小、隔墙较多、各层布置基本相同,更适合剪力墙或框架-剪力墙结构;④结构抗灾等级及现场施工、后期使用、运行维护等情况。 1.3 结构选型实施案例 本章以某工程为例,主要包括高层住宅楼和多层商务办公楼两部分,以及建筑总建筑占地面积 95388.440m 2 ,其中工程中主要以 1号楼、2 号楼、3 号楼为高层建筑,且楼层均为 36F,其中且高度分别为 117.390m、119.400m、119.400m。本工程主要采用钢柱、混凝土等材料。本章以1号楼为重点,1号楼共36层,设防烈度7度,基本风压 0.75kN/m 2 ,场地Ⅱ类。建筑平面对称布置,平面规则,间距小,隔墙多,各层平面布置基本相同。本工程考虑到竖向和水平荷载、施工成本等因素,采用剪力墙结构,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控制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侧向位移,使结构更加安全、稳定、经济。 2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 2.1 结合建筑类型进行优化 汶川地震震害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学等教育工程,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与其他建筑相比,教学楼竖向结构体系相对薄弱,强度和刚度不足,建筑结构不对称,容易在地震中倾倒。因此,在教育工程中,应在建筑物和楼梯间侧设置剪力墙,以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对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体育项目,根据馆藏图书、文物的特点,其装载量大,使用空间大,平面不规则。当结构垂直布置时,不需要按照传统的9m模数进行布置,某工程按12m模数进行柱网优化后,结构截面变化不大,但能较好地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2.2 结合建筑总高度进行优化 在某超高层建筑中,通过对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的对比分析,型钢梁组合楼板能有效减小梁柱截面,满足建筑净高要求,中庭入口楼层交错布置,采用型钢梁组合楼板解决传统模板支撑问题;可有效控制塔标准楼层室内梁的高度,内部净高150 -200 mm,绝大多数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成,大大提高了建筑产品的工业化水平,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大大缩短了工期。 2.3 结合建筑荷载进行优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地下室优化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在满足安全和建筑功能及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消防车、人防等荷载,进行了平面布置,并对多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工程实例表明,在常规8.5m×8.5m柱网条件下,荷载越大,采用的板结构越大,建筑物含钢量最低,最经济。在结构优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建筑安全、美观和经济性进行综合比较,以实现工程的最大效益。 2.4 剪力墙结构优化理论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1)进行结构计算时,应采用软件分析,以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轴压比等各项指标的要求。 (2)通过适当的缩减剪力墙的长度,减轻其自重,增加了高层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 (3)剪力墙肢节控制需要保证肢节在具体控制中以简单规则为依据,混凝土门窗洞口设计整齐,形成清晰的墙肢和连梁,使应力分布合理,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料问题的优化设计

题1、[下料问题的优化设计]某车间有一大批长130cm的棒料,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需要从这批棒料中成套截取70cm长的毛坯不少于100根,32cm 长的毛坯不少于100根,35cm长的毛坯不大于100根。要求合理设计下料方案,使剩下的边角料总长最短。 根据题目意义,运用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完成设计全过程;工程问题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及特征分析:优化方法选择;优化程序设计(解析优化);计算结果分析;结论及体会。 基于MATLAB一维优化下料问题分析 0 前言 生产中常会通过切割、剪裁、冲压等手段,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大小零件,这种工艺过程,称为原料下料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毛坯下料是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工序。怎样减少剩余料头损失是节约钢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毛坯下料中我们常会遇到毛坯种类多、数量大的情况,如不进行周密计算则因料头而造成的钢材损失是相当可观的。为使料头造成的钢材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可依据预定的目标和限制条件统筹安排,以最少的材料完成生产任务。

1 一维优化下料问题的具体模型分析 设原材料长度为L,数量充足。需要切割成n (n≥0)种不同规格的零件,根据既省材料容易操作的原则,人们已经设计好了n 种不同的下料方式,设第j 种下料方式中可下得第i 种零件 ij a 个,又已知第i 种零件得需要量为i b 个, j x 表示第 j B 种下料方式所消耗得零件数目, j c 表示第 j B 种下料方式所得余料(j=1, 2 , ?, n, j x ∈ Z)。满足条件的切割方案有很多种,现在要求既满足需要又使所用原材料数量最少,即最优下料方案满足:μp=min (∑j c j x )约束条件:∑ ij a j x =i b , j x ∈Z 。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根据线性规划算法,约束条件包括两部分:一是等式约束条件,二是变量的非负性。出变量的非负要求外,还有其他不等式约束条件,可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将不等式约束化成等式约束形式。如果是求最大值的,则松弛模型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必大于或等于整数规划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如果问题是求最小值,则松弛模型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必于或等于整数规划最优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因此对于最优下料方案模型为: []()1 1 min 1n p j j j n ij j j j j f c x a x b x z μ==+? ==???=???∈??∑∑ 由式(1)的线性规划(LP)引入松弛变量

粉末冶金及模具设计 完整版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粉末冶金及模具设计 专业:数控应用技术 班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〇七年六月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粉末冶金及模具设计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在粉末冶金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新材料中的作用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了粉末冶金在工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压制步骤。 2、在粉末冶金工艺中,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金属粉末或非金属粉末为原材料来压制。 3、在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原理方面,本文重点围绕精整模具设计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精整模具三个关键零部件(芯棒、模冲、阴模)。

关键词:粉末冶金粉末冶金模具精整 Abstract This text was main circumambience powder metallurgy and molding tool design to open an exhibitio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 of research 1,carry on research in the new function within material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 of the powder metallurgy and it,point introduction the powder metallurgy is in the industry of importance and

it inhibit a step。 2,in the powder metallurgy the craft,according to the metals powder of the request choice or nonmetal powder of product for original material to inhibit。 3,at the molding tool design of the powder metallurgy principle,this text point around Jing's whole molding tool design carry on research and induce,summary and put forward Jing the whole key with three molding tool zero partses(Xin stick,mold blunt,Yin mold)new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 Key Words:Craft and material of the powder metallurgy Powder metallurgy molding tool The Jing is whole

ANSYS优化设计中的优化变量选择说明

ANSYS优化设计中的优化变量选择说明 本文介绍了ANSYS优化设计中的优化变量选择说明相关内容。 下面列出了许多如何定义设计变量,状态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建议。 选择设计变量 设计变量往往是长度,厚度,直径或模型坐标等几何参数。其必须是正值。关于设计变量要记住的几点如下: & #61548; 使用尽量少的设计变量。选用太多的设计变量会使得收敛于局部最小值的可能性增加,在问题是高度非线性时甚至会引起不收敛。显而易见,越多的设计变量需要越多的迭代次数,从而需要更多的机时。一种减少设计变量的做法就是将其中的一些变量用其他的设计变量表示。这通常叫做设计变量合并。 设计变量合并不能用于设计变量是真正独立的情况下。但是,可以根据模型的结构判断是否允许某些设计变量之间可以逻辑的合并。例如,如果优化形式是对称的,可以用一个设计变量表示对称部分。 & #61548; 给设计变量定义一个合理的范围(OPVAR命令中的MIN和MAX)。范围过大可能不能表示好的设计空间,而范围过小可能排除了好的设计。记住只有正的数值是可以的,因此要设定一个上限。 & #61548; 选择可以提供实际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例如,可以只用一个设计变量X1对图1-3a 的悬臂梁进行重量优化。但是,这排除了用曲线或变截面得到更小的重量的可能。为了包括这种设计,需要选择四个设计变量X1到X4(图1-3c)。也可以用另外一种设计变量选择方法完成该优化设计,见图1-3d。同时,要避免选择产生不实际结果或不需要的设计。 选择状态变量 状态变量通常是控制设计的因变量数值。状态变量的例子有应力,温度,热流率,频率,变形,吸收能,消耗时间等。状态变量必须是ANSYS可以计算的数值;实际上任何参数都能被定义为状态变量。选择状态变量的一些要点为:

粉末冶金零件毛刺产生原因及去除技术

粉末冶金零件毛刺产生原因及去除技术 粉末冶金是绿色制造技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自动化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机械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条件要求越来越苛刻,毛刺逐渐引起高度重视,去除毛刺成为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1毛刺产生原因 毛刺的产生与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方法有很大关系。粉末冶金是以金属粉末(或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的混合)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各种类型制品的工艺过程。粉末零件压制模具的设计、安装粉坯成形过程,将直接影响到粉末冶金零件的表面质量。 1、模具结构 粉末冶金模具一般包括4部分,例如用于制作压溃强度试样的成形模具,即由上模冲、下模冲、芯棒、阴模组成,如图1所示。 2、毛刺产生的原因 (1)模具的间隙 粉末冶金技术是一种金属粉末模压成形技术,模具的阴模与模冲、模冲与芯棒之间的相对滑动必然存在配合间隙,当金属粉末或精整烧结坯件在模具中受到压力而成形时,会产生流动或塑性变形。成型件在模具配合间隙处,产生的填充效应,是造成毛刺的根本原因。当间隙在0.008mm左右时,零件的直线、棱角部分会出现毛刺;当模具间隙达0.002mm 时,就易出现锐边毛刺。粉末冶金件的毛刺会随着间隙的变化而变化,而模具的间隙还依赖于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Ra值从0.2增加到0.8,间隙从0.002mm增加0.008mm。这类毛刺均匀分布在零件周围,零件表面粗糙度好。 (2)模具的精度 粉末压制多采用容量装粉法,模具表面与粉末直接接触,细小的粉末颗粒,易进入模具间隙中,形成多体摩擦。在生产实践中,模冲与阴模、模冲与芯棒之间的间隙是动态变化的,粉末颗粒就会随着模具间隙的变化而变形,从而产生加工硬化,增加了粉末颗粒的硬度和耐磨性。虽然模具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模具间的粉末颗粒在加工硬

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题目: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课程名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机械零件 自从出现机械,就有了相应的机械零件。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机械零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限元法、断裂力学、弹性流体动压润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学等理论,已逐渐用于机械零件的研究和设计。更好地实现多种学科的综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探求新的原理和结构,更多地采用动态设计和精确设计,更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发展设计理论和方法,是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向。 机械零件是指直接加工而不经过装配的机器组成单元。机械零件是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基础,机械产品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按照零件的应用范围,可将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二类。通用的机械零件包括齿轮、弹簧、轴、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 机械零件设计就是确定零件的材料、结构和尺寸参数,使零件满足有关设计和性能方面的要求。机械零件除一般要满足强度、刚度、寿命、稳定性、公差等级等方面的设计性能要求,还要满足材料成本、加工费用等方面的经济性要求。 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概述 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一般需要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计算准则及零件尺寸参数。零件计算载荷和计算准则的确定,应当依据机械产品的总体设计方案对零件的工作要求进行载荷等方面的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零件的力学模型,考虑影响载荷的各项因素和必要的安全系数,确定零件的计算载荷;对零件工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进行分析,确定零件设计或校核计算准则。零件材料和参数的确定,应当依据零件的工作性质和要求,选准适合于零件工作状况的材料;分析零件的应力或变形,根据有关计算准则,计算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参数,并进行参数的标准化。 所谓机械零件优化设计是将零件设计问题描述为数学优化模型,采用优化方法求解一组零件设计参数。机械零件设计中包含了许多优化问题,例如零件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零件尺寸参数优化问题、零件设计性能优化问题等。国内机械设计领域技术人员针对齿轮、弹簧、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零件优化设计问题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解决了齿轮传动比优化分配、各种齿轮参数优化、各种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各种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齿轮传动和减速

粉末冶金材料标准表

公司制造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执行标准与成分性能<一>G B/T14667.1-9 3

-35 240 390 260 1.0 25070 7.0 F-0008-50HT -65HT -75HT -85HT 380 450<0.5S 480 22HRC 60HRC 6.3 450520 <0.5 55028 60 6.6 520 590 <0.5 620 32 60 6.9 590 660 <0.5 690 35 60 7.1 烧结铁和烧结碳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 F-0000 97.7-100 0.0-0.3 F-0005 97.4-99.7 0.3-0.6 F-0008 97.1-99.4 0.6-0.9 注: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 注: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烧结铁-铜合金和烧结铜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号Fe Cu C FC-0200 83.8-98.5 1.5-3.9 0.0-0.3 FC-0205 93.5-98.2 1.5-3.9 0.3-0.6 FC-020893.2-97.9 1.5-3.9 0.6-0.9 FC-0505 91.4-95.7 4.0-6.0 0.3-0.6 FC-0508 91.1-95.4 4.0-6.0 0.6-0.9 FC-0808 88.1-92.4 7.0-9.0 0.6-0.9 FC-1000 87.2-90.5 9.5-10.5 0.0-0.3 烧结铁-镍合金和烧结镍钢的化学成分(%). 材料牌 号 Fe Ni Cu C FN-0200 92.2-99.0 1.0-3.0 0.0-2.5 0.0-0.3 FN-0205 91.9-98.7 1.0-3.0 0.0-2.5 0.3-0.6 FN-0208 91.6-98.4 1.0-3.0 0.0-2.5 0.6-0.9 FN-0405 89.9-96.7 3.0-5.5 0.2-2.0 0.3-0.6 FN-0408 89.6-96.4 3.0-5.5 0.0-2.0 0.6-0.9 注: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 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 ⊙铁-铜合金和铜钢粉末冶金材料性能(MPIF-35) 材料编号最小强度(A)(E) 拉伸性能 横向 断裂 压缩 屈服 强度 (0.1%) 硬度 密度屈服极限极限强度 屈服强度 (0.2%) 伸长率 (25.4mm ) 宏观 (表 现) 微观 (换算 的) MPa MPa MPa % MPa MPa 络氏g/cm3 FC-0200-15 -18 -21 -24 100 170 140 1.0 310 120 11HR B N/A 6.0 120 190 160 1.5 350140 18 6.3 140 210 180 1.5 390 160 26 6.6 170 230 200 2.0 430 180 36 6.9 FC-0205-30 -35 -40 -45 210 240 240 <1.0 410 340 37HR B N/A 6.0 240 280 280 <1.0 520 370 48 6.3 280 340 310 <1.0 660 390 60 6.7

金属粉末冶金材料标准表

公司制造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执行标准与成分性能一、GB/T14667.1-93 二、MPIF-35

烧结铁和烧结碳钢的化学成分 (%). 材料牌号Fe C F-0000 97.7-100 0.0-0.3 F-0005 97.4-99.7 0.3-0.6 F-0008 97.1-99.4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的最大值为2.0%。烧结铁-铜合金和烧结铜钢的化学 成分(%). 材料牌 号 Fe Cu C FC-0200 83.8-98.5 1.5-3.9 0.0-0.3 FC-0205 93.5-98.2 1.5-3.9 0.3-0.6 FC-0208 93.2-97.9 1.5-3.9 0.6-0.9 FC-0505 91.4-95.7 4.0-6.0 0.3-0.6 FC-0508 91.1-95.4 4.0-6.0 0.6-0.9 FC-0808 88.1-92.4 7.0-9.0 0.6-0.9 FC-1000 87.2-90.5 9.5-10.5 0.0-0.3 烧结铁-镍合金和烧结镍钢的化学成 分(%). 材料牌 号 Fe Ni Cu C FN-0200 92.2-99.0 1.0-3.0 0.0-2.5 0.0-0.3 FN-0205 91.9-98.7 1.0-3.0 0.0-2.5 0.3-0.6 FN-0208 91.6-98.4 1.0-3.0 0.0-2.5 0.6-0.9 FN-0405 89.9-96.7 3.0-5.5 0.2-2.0 0.3-0.6 FN-0408 89.6-96.4 3.0-5.5 0.0-2.0 0.6-0.9 注: 用差减法求出的其它元素(包括为 了特殊目的而添加的其它元素)总量 的最大值为2.0%

粉末冶金零件的切削加工

粉末冶金零件的切削加工 内容摘要:粉末冶金是一种以金属粉末为原料,用于烧结成形,制造金属摩擦材料和制品的工艺技术。目前,粉末冶金工业中主导性产品为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和铁氧磁性材料。粉末冶金的机械零件生产主要集中在结构零件、滑动轴承、摩擦零件以及过滤元件、过孔性材料等几方面。 粉末冶金是一种以金属粉末(包括有非金属粉末混入状况)为原料,用于烧结成形,制造金属摩擦材料和制品的工艺技术。粉末冶金生产的材料、零件具有质优、价廉、节能和省材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原子反应堆、特种高性能合金制造等工业领域,用途愈来愈广泛。粉末冶金材料的产品结构大体分为粉末冶金机械零件;铁氧体磁性材料。包括永生磁铁磁性材料和软磁铁磁性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和制品;高熔点金属材料和难熔性金属材料;精细陶瓷材料和制品。 目前,粉末冶金工业中主导性产品为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和铁氧磁性材料。粉末冶金的机械零件生产主要集中在结构零件、滑动轴承、摩擦零件以及过滤元件、过孔性材料等几方面。磁性材料则主要分为硬磁材料、软磁材料及磁介质材料3大类。软磁磁性材料生产主要为纯铁、铁铜磷相合金、铁镍合金、铁铝合金材料和制品。硬磁材料生产的主体则为铝镍铁合金、铝镍钻铁合金、钐钻合金、钕铁硼合金材料和制品的生产。而磁介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软磁材料和制品的生产。而磁介质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软磁材料和电介质组合物制成的制品生产方面。随着需求的增加和产品范围的扩大,在该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愈来愈收到人们的关注。 粉末冶金工艺制造有许多重要独特的优点,如实现净成形,消除切削加工,还有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零件,可以在零件中有意识留下残余的多空结构,提高零件自润滑和隔音效果,另外使用粉末冶金制造工艺能够生产用传统铸造工艺很难或者不可能制造的复杂合金零件。正由于这些优点,使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初衷之一是消除所有的加工,但是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大多数的零件只是“接近最终形状”,还需要某种精加工。然而和铸件和锻件相比,粉末冶金零件很耐磨,难以加工,这也制约了冶金粉末工艺制造的推广应用。 性能 粉末冶金零件的性能,包括可加工性能,不仅和合金化学成分相关,而且和多孔结构的水平相关。许多粉末冶金制造的结构零件含孔率多大15~20%,用作过滤装置的零件的含孔率可能高达50%。而采用锻造或热离子压铸的粉末冶金的零件含孔率较低,只有1%或更少。后者在汽车和飞机制造应用中正变得特别重要,因为这种材料的零件具有更高的强度。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热处理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热处理 摘要:热处理是一种成熟的,经常使用的工艺性技术。这篇文章评述了人们不大注意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整体淬火时,孔隙度与合金含量对其淬透性的影响。 关键词: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热处理;淬透性 在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生产中,零件材料必须具有的许多性能与组织结构都是在烧结过程中形成的,但其中一些性能只有通过后续热处理,才能得到改进与完善。因此,热处理对于铁基粉末冶金零件产业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热处理原理,虽然和成分相同的铸锻零件相同,但由于粉末冶金零件具有一定量孔隙度与合金化元素的微观分布可能不均一,因此,粉末冶金零件的热处理工艺可能有所不同。关于孔隙度对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材料热处理性能的影响,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有较清楚地认识,摘要介绍如下。 1 孔隙度对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整体淬火的影响 大部分铁基粉末冶金零件,为了增高强度、硬度及耐磨性,都需要进行整体淬火,即淬火与回火。需要进行整体淬火的铁基粉末冶金零件,其化合碳含量应≥0.3%(质量分数),并且在图1中的A3温度以上呈奥氏体状态。 图1 碳钢的热处理相图 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整体淬火由以下3道工序组成: 奥氏体化。在具有和化合碳含量相当碳势的保护性气氛下,将零件加热到高于A3温度,通常为850℃,并保温一定时间,其长短视零件形状及尺寸而定。诸如30min,使之奥氏体化。 淬火。从奥氏体化温度或稍低,但仍高于A3的温度,将零件淬于油或水中,使奥氏体转变成硬且脆的马氏体或贝氏体。对于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最好是淬于温油(50℃)中,这是因为粉末冶金零件具有孔隙度,淬火冷却速度太快时,零件可能开裂。另外,采用盐水淬火时,淬火后,存留于孔隙中的盐水会导致零件严重腐蚀。 回火。依据GB/T19076-2003“烧结金属材料-规范”铁基粉末冶金零件通常是在180℃(烧结镍钢为260℃)下回火,回火时间通常是依据零件断面厚度,按每25.4mm回火1h。其目的是消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与贝氏体时产生的内应力。回火可减小马氏体与贝氏体的脆性,提升零件材料的韧性。 1.1 孔隙度对粉末冶金Fe-C材料淬透性的影响 淬透性的定义是,快速冷却时,在一给定深度,材料试样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能力。淬透性通常是用顶端淬火法测定的。为测定烧结碳钢的淬透性,由水雾化铁粉与0.9%(质量分数)石墨粉的混合粉,用压制-烧结制成Φ80mm×高30mm,密度为6.0~7.1g/cm3的坯料[化合碳0.8%(质量分数)]。再由坯料切削加工成顶端淬火试样,于870℃,在中性气氛中,奥氏体化30min后水淬。从淬火端每隔2.5mm测定一次表观硬度HRA。同时,还和由C-1080锻钢切削加工的顶端淬火试样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示于图2。 从图2可看出,材料试样的密度(即孔隙度)对淬透性有若干影响。首先,孔隙度减低材料的热导率,这是因为孔隙中充满空气,而空气的热导率比钢小。另外,由于硬度压痕和材料基体中的孔隙度相关,从而也影响测定的硬度值。图2还表明,淬透性差不多随着烧结钢材料密度增大呈直线性增高。因此,在设计-具有给定材料密度的粉末冶金碳钢零件时,对于选择使零件横截面能全部转变成马氏体的合适材料组成,图2是有用的。 1.2 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淬透性标准 在设计-铁基粉末冶金零件时,要想使粉末金零件的横截面经过淬火-回火转变成马氏体,就必须依据材料的淬透性来选择适当的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