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一、等吸收波长法1、基本原理图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C成正比,即: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a,则可完全消除b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
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TMP)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3。
当测定SMZ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257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TMP的光谱曲线上304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TMP时,选择239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SMZ的光谱曲线上295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SMZ和TMP进行含量测定。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建立在Lambert—beer定律基础上的单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单波长法存在混浊试样对光的散射和比色杯背景吸收等难以克服的缺点,它在高精度测量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浑浊试样对分光光度测定的干扰问题,美国的B.Chance于1951年制成了用振动镜使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交替通过待测溶液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Double Wavelength Spectrophotometer),从而奠定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波长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已日臻完善,与先进的后分光技术相结合,在生化自动化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出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是差吸光度和等吸收波长。
它与传统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了两个不同的波长即测量波长(又叫主波长λp,Primary Wavelength)和参比波长(又叫次波长λs, SecondWavelength)同时测定一个样品溶液[1,2],以克服单波长测定的缺点,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早期的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在测定时,两束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经斩光器(Chopper,一种用于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使光束按一定周期反射,遮断或通过的装置)处理后,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交替照射[1]比色杯,经待测溶液吸收后,再照到光电管上,产生两个不同的吸光度,再将这两个吸光度相减,就得到了差吸光度ΔA。
根据Lamber—Beer定律, 得:Aλp=ελpLC+Ap (1)A λs=ελsLC+As (2)式中Aλp 、 A 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吸光度,ελp 、ελ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L—光径C—待测溶液的浓度Ap 、As—分别为待测溶液在主波长和次波长处的散射或背景吸收当λp 、λs相差不太大时,由同一待测溶液产生的光散射吸光度和背景吸光度大致相等,即Ap=A s,将(1)式-(2)式得:Aλp-A λs=ΔA=(ελp-ελs)LC (3)对于同一待测溶液来说,ελp-ελs是一常数K,在光径L不变的情况下,(3)式可简化为:ΔA=KC (4)(4)式说明,待测溶液在λp与λs两个波长处测定的差吸光度ΔA与试样中待测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一、等吸收波长法1、基本原理图 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 C 成正比,即: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 a ,则可完全消除 b 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 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 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
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 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 ,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 和甲氧苄(TMP 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 3。
当测定 SMZ 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 257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TMP 的光谱曲线上 304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 TMP 时,选择 239nm 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 SMZ 的光谱曲线上 295nm 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 SMZ 和 TMP 进行含量测定。
一、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二、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Sentinel-DTSS分布式光纤温度和应变测量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可以实现温度与应变不交叉测量的系统,已经被成功的应用到与结构、变形相关的应用中。
DTSS分布式光纤温度和应变传感系统同时利用光纤感测信号和传输信号,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和Brillouin散射光对温度和应变敏感的特性,探测出沿着光纤不同位置的度和应变的变化,实现真正分布式的测量。
系统特点•整条光纤既传输信号又感应被测量•测试距离远:可达24km(可定做30Km)•空间分辨率高:1-5m•温度分辨率为0.5o C,应变分辨率为10με•同时的温度和应变独立测量•压力分辨率为2psi•单端测量•友好的用户界面•嵌入的网络接口和调制解调器应用领域•连续分布式测量•抗电磁干扰,适用于高电磁环境•本征防雷•测量距离远,适于远程监控•灵敏度高,测量精度高•寿命长,成本低,系统简单三、探测光缆Sensornet探测光缆内部采用普通标准的多模光纤,专门用于连接高性能的Sentinel-DTS实现分布式的温度测量,组成线型光纤火灾探测系统。
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任意选择50/125μm或62.5/125μm的两种光纤。
Sensornet探测光缆本身就是传感器,性能稳定、可靠,不受各种电磁干扰。
通过它可以测得沿光缆所有点的温度分布情况,不会漏掉任何点,大大减小系统的误报和漏报。
Sensornet探测光缆不但具有很好的热传导特性,同时可以在恶劣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工作。
Sensornet探测光缆主要包括:1. Sentinel-SST2. Sentinel-T3. 高温光缆这是一种可以在石油井下生存的,耐高温耐高压的特殊光缆。
它是一种高强度的并具备热敏反应的光缆。
这种光缆之所以能在高温下生存,是因为它含有4种保护层,而这4种保护层都是抗氢的。
•光纤的几何机构/涂覆层含有独一无二的抗氢特能• 2.0mm直径的不锈钢管能够保护光纤的机械性能•铝包层进一步强化了抗氢能力•第二层不锈钢管――0.25直径提供额外的机械保护这种类型的钢合金可以根据井下条件而变化(比如,有硫化氢H2S的环境下),其厚度也可根据安装类型进行调整(比如,水平井,竖井或深井)这种类型的光纤可以在> 650°C的环境下测试成功,并且可以进行全面的抗氢测试。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通过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的光谱中吸收程度的差异来测量物质浓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三个特定波长的光源,分别用于检测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程度。
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这些波长应该能够分别对应待测物质的吸收峰。
然后,将这些波长的光源照射到含有待测物质的样品中,通过检测样品对光的吸收程度来计算物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测量多种物质,并且可以准确测量物质的浓度。
此外,三波长分光光度法还可以用于监测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因为物质的吸收程度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准确、高效的物质浓度测量方法,在化学分析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应用分光光度法对共存组分进行不分离定量测定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双波长法,三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差谱分析法及多组分分析法等方法,其快速,简便的优点使这些方法在实用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以双波长法的应用为最多,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于其它方法,是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实用中的双波长法主要采用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增法两种分析方法,下面就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作以介绍:一、等吸收波长法1、基本原理图1是同一组分三个不同浓度供试液的吸收光谱图,经典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通常是在被测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处进行测定,根据兰伯一比耳定律,其吸光度值与被测组分的浓度C成正比,即:依(3)式测定被测组分a,则可完全消除b组分的干扰,达到共存组分不分离进行定量测定的目的。
2、影响因素(1)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的选择应使被测组分的△A值尽可能大,以增加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2)测定波长和组合波长应尽可能选择在光谱曲线斜率变化较小的波长处,以减小波长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组合波长)的选择必须精确,只有其△A值等于零时才能完全消除干扰,否则会引入测定误差.为此,在实用分析中,都是先配制一个干扰组分b的供试液,在仪器上准确找出等吸收波长 ,然后再对样品进行测定。
3 应用实例等吸收波长法的一个典型应用实例为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抗菌消炎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含有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TMP)两个成分,其吸收光谱见图3。
当测定SMZ时,选择其最大吸收波长257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TMP的光谱曲线上304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当测定TMP时,选择239nm为测定波长,可以在干扰组分SMZ的光谱曲线上295nm附近找到等吸收波长为组合波长消除其干扰,分别对SMZ和TMP进行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