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透镜的成像规律8
- 格式:pdf
- 大小:103.79 KB
- 文档页数:3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1.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15.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有大小不变的光斑。16.把蜡烛放在一倍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光屏上无像,但是会出现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3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4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应用:放大镜。
规律5
记忆口诀
(1)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注: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到主光轴的那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可直接称为焦距;两倍焦距就是指该距离的两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
2f点是成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f点是成实像、虚像的分界点。
八年级物理综合训练十三 透镜成像规律
1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3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
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影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4.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
5.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6.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史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 )
A.2厘米<f<4厘米 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 D.无法确定
7.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时,要想使照片上人的像再小些,可采取的办法是 ( )
A.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近一些
1 1.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 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
3.(2010天津模拟)如图3-3-1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 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图3-3-1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4.(2010江苏连云港模拟)如图3-3-2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
图3-3-2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 5.(江苏徐州课改区模拟)如图3-3-3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____________立的实像,若想使像变大,应将蜡烛向____________移。
图3-3-3
6.(河南模拟)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上已成清晰、缩小的像,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要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烛焰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透镜的焦距。
1 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八年级第四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图6所示,可判断出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2、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3、(2012江苏南通,第7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A. 像距增大,像增大 B. 像距减小,像增大
C. 像距减小,像减小 D. 像距增大,像减小
4、(2012湖北恩施州,第9题)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5、(2012四川凉山,第12题)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 )
A.10cm <f<20cm B.f>10cm C.f<10cm D.f>20cm
6、(2012四川自贡,第31题)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
7、(2012山东烟台 第7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1)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叫实像.. (2)u<f,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叫虚像..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1)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2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1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
一.成像规律
二.记忆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
三.考点归纳: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 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4.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
(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
(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 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
6. 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7. 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 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 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 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 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3 12. 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 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第1页/共12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一、透镜区别
1、结构
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凸、平凸及凹凸透镜三种。
凹透镜:边缘厚、中间薄,至少要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可分为双凹、平凹及凸凹透镜三种。
2、对光线作用
凸透镜主要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主要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成像性质
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凹透镜是折射成像,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二、总结
1、表格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正倒 大小 虚实 应用 特点 物,像的位置关系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照相机、摄像机 - 物像异侧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精确测焦仪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物像异侧
2f>u>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幻灯机、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 物像异侧 第2页/共12页 u=f -
- - 不成像 强光聚焦手电筒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
f>u v>u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虚像在物体同侧
虚像在物体之后 物像同侧
2、规律总结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1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2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
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
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
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
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1)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叫实像..
(2)u<f,v>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叫虚像..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
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
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
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
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1)u>2f,f<v<2f,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2f,u>2f,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
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
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
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一、作图成像法
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
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
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
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是一种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呈现凸出形状。它能够将经过透镜的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形成实像或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通过研究透镜的物理特性,得出透镜成像的一系列规律和公式。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归纳总结:
1.凸透镜成像原理:当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过折射形成的光线会聚于凸透镜的焦点F处。这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成像原理。
2.焦距和成像距离关系:通过光学公式可以确定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光学公式为:1/f=1/v-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3.聚焦性质:凸透镜的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性质。当物距大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无限远处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的焦距时,形成虚像。
4.放大率:凸透镜的放大率是指像高与物高之比。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率可以表示为v/u,其值为正代表放大,负值代表缩小。
5.倍率公式:倍率公式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成像关系,表示了物体的放大倍数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倍率公式为β=v/u,其中β表示倍率,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6.实像和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前,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形成虚像;当物体在焦点后,即物距大于焦距时,形成实像。
7.成像位置变化: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成像位置越接近焦点;物体距离透镜越近,成像位置越远离焦点。 8.成像大小变化: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远,成像越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越近,成像越大。
9.像位置和物位置关系:对于凸透镜来说,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一个互逆关系。即当物体在焦点前,像在焦点后;当物体在焦点后,像在焦点前。
10.平行光束成像:当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于焦点;而当平行光束倾斜入射到凸透镜上时,光线会聚成一束斜线。
总结起来,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焦距与成像距离的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形成、放大率与倍率的计算、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等。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准确的成像分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
本文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特点。首先,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总结出了五条规律,包括实像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倒立放大、虚像正立放大和不成像。其次,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即2f点和f点,以及薄透镜成像公式。最后,提供了一个记忆口诀,方便记忆。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为于物的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记忆口诀:一倍焦点分虚实,二倍焦点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需要注意的是,透镜成像公式是针对薄透镜而言,当透镜很厚时,必须考虑透镜厚度对成像的影响。
剔除格式错误并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改写如下:
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简单记忆。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例如照相机。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例如可用来测量凸透镜焦距。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成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例如放映机、幻灯机和投影机。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无法成像,只能形成平行光,例如探照灯。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例如放大镜。
透镜成像还有其他规律需要记忆。当物体离透镜越近,成像越远,成像也变大;当物体离透镜越远,成像越近,成像也变小。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时,成像为虚实分离;当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成像为大小分离。虚像和实像在透镜同侧,倒立像和正立像在透镜异侧。当物体向透镜移动时,像会向相反方向移动,但同向移动时,大像总在小像后。
物理透镜成像规律
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物理透镜成像规律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看啊,这透镜就像是个神奇的魔法道具。凸透镜能把光线聚集起来,就好像它有一双能把东西都抓过来的小手。你想想,太阳那么大的能量,通过凸透镜就能聚成一个小点,厉害吧!这要是夏天,你拿个凸透镜对着纸,没多久就能点着纸呢,这可真是神奇的力量呀!
凹透镜呢,则是把光线给发散开,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把东西到处乱扔一样。
那这成像规律又是啥呢?就好比你站在镜子前,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自己也不一样。透镜成像也是这个道理呀。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的时候,成的像就会很大,就好像你凑近了看东西,会觉得特别大一样。可要是物体离得远了呢,嘿,这像就变小啦。
咱说这规律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你得慢慢去琢磨。比如说,你得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凸透镜,什么情况下该用凹透镜。这就跟咱做事一样,得找对方法,不能瞎搞呀。
你说要是没有这透镜成像规律,那我们的生活得少多少乐趣呀。像那些个望远镜、显微镜,不都是靠这些原理做出来的嘛。咱能看到遥远的星球,能看到微小的细胞,这都是透镜的功劳呀!
再想想,要是摄影师不懂这透镜成像规律,那拍出来的照片能好看吗?肯定不行呀!他们得根据不同的场景,调整焦距呀,调整距离呀,才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咱平时生活里也能用到这些知识呀。你看,有时候你想看清远处的东西,不就得想想怎么利用透镜的原理嘛。
所以呀,这物理透镜成像规律可真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咱可得好好去了解它,利用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这就是我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它能够通过折射光线,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者缩小。在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规律,本文将对这些规律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透镜的类型
透镜主要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类型。凸透镜中心比较厚,两侧逐渐变薄;凹透镜则相反,中心比较薄,两侧逐渐变厚。
二、透镜的成像方式
透镜的成像方式主要分为实像和虚像两种。实像是指光线汇聚在一起,经过透镜后能够在屏幕或者观察者的位置上形成实际可见的图像;虚像则是看似形成于透镜背后,实际上观察者无法触碰到的图像。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物体位于透镜的远焦距处时,透镜将光线汇聚在焦点上,形成一个实像。当物体位于透镜远焦距和透镜近焦距之间时,透镜将光线发散,并且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透镜近焦距处时,透镜将光线在出射面上发散,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
四、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对于凹透镜而言,无论物体位于凹透镜的什么位置,透镜都会将光线发散,形成一个直立的虚像。 五、透镜成像的公式
透镜成像可以使用薄透镜公式来计算图像的位置和大小。以下为薄透镜公式:
1/f = 1/v - 1/u
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利用这个公式,可以准确计算透镜成像的参数。
六、透镜成像的应用
透镜成像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摄影领域,人们利用透镜的特性来拍摄清晰的照片;在医学领域,透镜被用于显微镜和放大镜中,帮助医生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在望远镜中,透镜则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距离较远的星体。
结论
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包括透镜的类型、成像方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成像的公式以及透镜的应用。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应用它们。通过不断探索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透镜的特性,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航帆教育随堂知识题库
1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一、填空:1、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时,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 、 、 的像。当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焦点之内时,在光屏上可以观察到 、 、 的像。2、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放在15cm处时,在光屏上观察到 、 、 的像。3、当物体从较远处逐渐向凸透镜靠近时,光屏上的像逐渐变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逐渐变 。4、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地上的亮斑最小最亮,这亮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___________,亮斑所在的位置就是该凸透镜的___________。 5、当凸透镜焦距为20cm时,要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蜡烛可在距凸透镜___________移动,要使像变大些但仍是缩小的,蜡烛应 (填“远离”或“靠拢”)凸透镜,同时光屏离凸透镜应___________(填“近”或“远”)些。 6、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a、b、c、d各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则:(其中F为焦点,P为二倍焦距处)
(1)在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2)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3)当屏上出现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4)当屏上观察不到像时,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 (5)当蜡烛放在___________点上,凸透镜不可能成像。 (6)若把蜡烛入在C点上,能成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把屏和蜡烛的位置颠倒一下,则成___________的、倒立的实像。 二、选择题:7、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 )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D离凸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凸透镜中一侧离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cm处,所成的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9、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形状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讨论正确的有( ) 航帆教育随堂知识题库
2A.这些水构成一个凸透镜,它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B.透镜必须是固体,水不可能成为凸透镜。C.水的下表面虽然近似于球面,但上表面却是平的,所以它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D.只要是透明物质,就有可能构成透镜。 10、下列各镜中,不能改变光束会聚或发散性质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镜 D.平面镜 11、如图所示,四幅图均表示光线通过凸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太阳,则在两透镜的另一侧的焦点上,F与F′的温度相比( ) A.F点的温度较高 B.F′点的温度较高 C.两点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13、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 B.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 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生会聚作用。 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的方向。 14、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15、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16、某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与凸透镜距离为2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 < 10cm B.10cm < f < 20cm C.f > 20cm D.无法判断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量得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24cm,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航帆教育随堂知识题库
3A.20cm B.15cm C.12cm D.10cm 1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物体放在距焦点5cm处,一定能得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实像或正立放大虚像 三、综合题 19、给你一些透镜,你怎样鉴别它们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写出三种方法。 20、王红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蜡烛的像,请你替她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1、李明带来一块凸透镜,用肉眼很难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帮他鉴别一下吗?(注意:光学仪器的表面是严禁用手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