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 格式:doc
- 大小:10.58 KB
- 文档页数:1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简要阐述在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中,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评价和表述分析检测方法与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术语。
这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概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关系、影响因素和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一、几个术语的解释在阐述之前,首先对几个术语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必要的解释。
1、(测量)误差、偏差、公差、超差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间的差。
公差——生产部门对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可能确定的。
(1)误差和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以真实值作标准,偏差是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标准。
(2)真实值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故通常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进行计算。
显然,这样算出来的还是偏差。
正因为如此,在生产部门就不再强调误差与偏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般笼统地称为误差,并且用公差范围来表示允许误差的大小。
(3)对于每一类物质的具体分析工作,各主管部门都规定了具体的公差范围。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就叫做超差。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对测量理论认识不足引起的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器具误差、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2)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认为系统误差是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确定后可以进行修正。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
(3)同样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认为,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批准指南-第二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通过自愿一致化的方式为世界医学科学团体服务NCCLS是一个非赢利的教育组织,她为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编制、宣传和应用提供交流论坛。
NCCLS创建于1968年并获得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
NCCLS所依据的原则是,对病人高质量服务所需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自愿一致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NCCLS通过各临床实验室、检验团体学会、工厂和政府机构的参与而代表临床检验界。
叙述了文件叙述了实验室的程序、常规和参考方法以及评估方案可应用于所有检验学科。
文件审核的一致化过程由一些正式的步骤组成,叙述了NCCLS文件和规范的编制如何发展到以及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
出版物NCCLS文件以标准、指南、委员会报告出版。
标准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并对材料、方法、或实践以不能修改方式明确规定其特定的基本要求。
此外,标准也可以包含明确规定的选定要素。
指南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叙述了用于临床检验界的一般实验操作、方法或材料的规范。
使用者可以使用成文文件或修改指南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报告未经过一致化审定过程的文件,由理事会颁布。
一致化过程NCCLS的自愿一致化审定程序是一个为以下方面建立正式规范的方案:●标准项目的权威性●文件的编制和公开评审●根据实验室使用者反馈的评论修改文件●文件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大多数NCCLS文件必须有“建议”和“批准”两种层次的一致化文件,根据特定的一致化过程,文件也可以有一个中间(“试行”)一致化的水平层次。
建议NCCLS文件作为建议标准或指南处在被临床检验界评审的第一阶段。
此文件需要接受广泛彻底的技术审核,包括对范围、方法、用途和逐字逐行对技术和行文内容的全面评审。
试行只有当一种推荐方法对某一领域的评审有明确的需要,或者当某一建议性方案需要收集特定的数据时,才制定试行标准或指南。
它应该接受评审以保证其有效性。
批准批准的标准或指南已在临床检验界得到一致同意。
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与精度简介使用检测设备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时,由于被测量、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检测条件受到变动因素的影响以及检测人员身心状态的变化,使检测人员不可能测量到被测量的真值。
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可以说,测量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测量之中,是不可避免的,被测量的真值是难以测量到的。
尽管如此,人们一直设法改进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并通过对检测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使测量误差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或者说使检测达到一定测量精度,使检测结果成为合理的和可信的。
(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系统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测量误差分出不同的类型。
如果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类,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类;如果按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类,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如果按测量误差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两类。
仅将前两种分类方法的测量误差介绍如下。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①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如下式所列:δ=X-X0(1-7)式中δ———绝对误差;X———测量值;X0———被测量真值。
绝对误差δ有正、负符号和单位。
δ的单位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同。
一般地讲,绝对误差愈小,测量值愈接近被测量的真值,即测量精度愈高。
但是,这一结论只适用各测量值大小相等的情况,不适用各测量值不等时评价测量精度的大小。
例如:某仪器测量10m的长度,绝对误差为0.01mm;另一仪器测量100m的长度,绝对误差也为0.01mm。
从绝对误差来看,它们的测量精度是一样的,但由于测量长度不等,实际上它们的测量精度并不相同。
为此,必须引入相对误差的概念。
②相对误差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X0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式所18第1章概述列:r=δX0×100%=X-X0X0×100%(1-8)式中r———相对误差。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 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s)、方差(s2)或变异系数(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 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 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 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 )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 s)、方差( s2)或变异系数( 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 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 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简要阐述在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中,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评价和表述分析检测方法与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术语。
这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概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关系、影响因素和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一、几个术语的解释在阐述之前,首先对几个术语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必要的解释。
1、(测量)误差、偏差、公差、超差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间的差。
公差——生产部门对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可能确定的。
(1)误差和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以真实值作标准,偏差是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标准。
(2)真实值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故通常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进行计算。
显然,这样算出来的还是偏差。
正因为如此,在生产部门就不再强调误差与偏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般笼统地称为误差,并且用公差范围来表示允许误差的大小。
(3)对于每一类物质的具体分析工作,各主管部门都规定了具体的公差范围。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就叫做超差。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对测量理论认识不足引起的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器具误差、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2)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认为系统误差是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确定后可以进行修正。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
(3)同样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认为,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精密度评估指导原则1概述精密度是考察体外诊断试剂对同一样本重复测定时能否得到相同实验结果的能力的指标。
精密度评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同时,精密度评估资料也是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导原则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EP05A2-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评估》和《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并依据我公司具体情况,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
其目的是为我公司研发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
同时也为用户验证某种方法和设备的精密度提供实验方案指导。
这个过程对于某些无法获得足够的检测材料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
2基本概念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即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表现的一致程度。
一般用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
给定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可以根据特定的精密度条件进行分类。
“重复性”的检测条件基本不变,常被称为“批内精密度”。
“重现性”与条件改变有关,如:不同的时间、实验室、操作者和检测系统(不同校准品和试剂批号)下的精密度。
2.1批内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批号试剂,在一个批次实验中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校准品)重复测定10次或以上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表现为“重复性”,也被称为“序列内精密度”和“分析内精密度”2.2批间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天)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校准品)分别做10个或以上试验批次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为什么要做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测量方法确认技术分成以下几类。
(1)正确度试验(标准物质分析试验、回收率试验、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
(2)精密度试验(室内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协同试验、极差试验)。
(3)检出限的确定。
(4)测量范围试验。
(5)影响结果因素的系统评价。
(6)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价。
根据测量方法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选用以上至少两项确认试验或评价技术,以便得到与特定要求相关的技术指标。
在没有系统偏差或系统偏差不显著时,精密度好,则正确度高。
否则精密度好,正确度不一定高。
方法精密度好,才可能采用最少的重复测定次数得到准确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方法的精密度对正确度有很大影响。
因此,测量方法的精密度要优于正确度的限量,才能满足测量方法正确度的要求。
新制定的标准测量方法应首选实验室间协同试验来确定测量方法精密度,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测量方法应视情况选择其他精密度试验。
实践中通常把残留分析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试验简化为高(略低于检测方法的最高限量)、中(检出限的两倍)、低(略高于检出限)3个浓度各进行不少于10次的测试。
应用线性回归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一般在线性范围内选择包括检测低限、检测高限在内的6个质量水平样品分别进行不少于3次的测试。
检测结果经统计应满足拟确认测量方法精密度的要求。
化学分析方法一般采用Horwite方程:cM=2(1-0.5lgc)(%)(c为浓度水平,1,10,100,1000,,)评价方法的精密度。
对于组成不十分清楚的试样, 常采用加入回收法。
在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组分与等量的另一份相同的试样平行进行分析, 求得加入的被测组分的回收率, 由回收率检查系统误差的大小。
提高试验精密度和采用回收试验,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使得试验更准确。
精密度的名词解释医学精密度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中用于描述测量结果或试验重复性的概念。
在医学领域中,精密度的概念十分重要,因为它与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1. 概念解析精密度是一个统计学术语,通常与准确性一起使用。
准确性指的是测量结果和真实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密度则关注的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简而言之,一个精密的测量方法会在多次试验中产生接近的结果。
2. 测量方法的稳定性一个精密的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即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它能够产生相似的结果。
医学实验往往面临各种不同的因素干扰,如环境变化、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试剂品质等。
一个精密的测量方法应能够克服这些干扰因素,确保最终结果的可靠性。
3. 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在医学实践中,精密度对于确定诊断准确性和监测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个准确的诊断需要可靠的检测手段,这就要求测量方法具有高精密度,能够精确地评估患者的生化指标、病理标记物或遗传变异等。
同样,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
只有当测量方法具备高精密度时,医生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4. 精密度评估方法为了评估一个测量方法的精密度,通常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重复性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连续测量同一样本,得到一致的结果。
而再现性则是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反复测量,而得到接近的结果。
5. 精密度与可信度精密度和可信度是密切相关的概念。
在医学领域,一个测量方法必须同时具备高精密度和高可信度,才能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可信度指的是测量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它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因此,提高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是提高可信度的重要途径。
结语:精密度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了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判断。
一个精密的测量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因此,医学研究和实践中,注重精密度的评估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一、引言在各行各业中,准确的数据对于决策制定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特殊是在检测领域,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安全性以及用户满意度。
因此,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方法和措施。
二、标准化检测流程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标准操作程序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
SOP应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校准、样品的采集和存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通过制定SOP,可以确保各个环节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减少操作误差。
2. 培训和认证为实验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认证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操作技巧、仪器使用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方面。
认证可以通过考试或者评估来确认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其具备进行准确检测的能力。
三、质量控制措施1. 使用合格的标准品标准品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工具。
选择合格的标准品可以用于校准仪器、验证方法和监控检测过程。
标准品应具有可追溯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建立质量控制样品建立质量控制样品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质量控制样品应包括正样品和负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和监控检测过程。
正样品应具有已知浓度或者含量,而负样品应不含目标物质,以评估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进行重复检测和平行检测重复检测和平行检测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常用方法。
通过重复检测同一样品或者平行检测多个样品,可以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如果重复检测或者平行检测结果相差较大,则需要重新评估检测方法或者检查实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四、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校准1. 定期维护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仪器设备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维护包括清洁、校准、保养和更换零部件等。
定期维护可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误差。
2. 校准仪器设备校准仪器设备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步骤。
精确度是科学实验结果的关键要素科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关于自然现象和原理的有用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精确度是确保结果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关键要素。
精确度涉及到实验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实践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精确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科学实验中,准确性指的是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高精确度的实验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记录数据,从而得出与实际现象相对应的结果。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准确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摩尔质量和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因此,实验者必须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并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精确度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可重复性是指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能够重复得到相似的结果。
高精确度的实验可以在多个实验重复中产生一致、可靠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再现性对于验证和确认实验结果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例如,在医药研究中,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要求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在不同环境下的一致性。
通过增加实验的可重复性,科学界能够更好地确认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精确度对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一致性是指实验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相似的结果。
高精确度的实验应该能够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相似的结果,这样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例如,在物理学中,实验测量结果应该在不同的实验室和设备中保持稳定和一致,以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推动科学知识的进展以及实践应用的可行性非常重要。
在提高实验精确度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的产生。
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优化实验条件,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其次,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离,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精密度评估指导原则1概述精密度是考察体外诊断试剂对同一样本重复测定时能否得到相同实验结果的能力的指标。
精密度评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同时,精密度评估资料也是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
本指导原则基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EP05A2-定量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评估》和《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技术基础》,并依据我公司具体情况,对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要求。
其目的是为我公司研发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量检测方法中精密度的评估提供原则性指导。
同时也为用户验证某种方法和设备的精密度提供实验方案指导。
这个过程对于某些无法获得足够的检测材料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
2基本概念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即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表现的一致程度。
一般用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表示。
给定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可以根据特定的精密度条件进行分类。
“重复性”的检测条件基本不变,常被称为“批内精密度”。
“重现性”与条件改变有关,如:不同的时间、实验室、操作者和检测系统(不同校准品和试剂批号)下的精密度。
2.1批内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批号试剂,在一个批次实验中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校准品)重复测定10次或以上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表现为“重复性”,也被称为“序列内精密度”和“分析内精密度”2.2批间精密度指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组)操作员在同一仪器上,使用同一方法和同一批号试剂,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不超过一天)对同一测试样品(常用校准品)分别做10个或以上试验批次的测量结果的精密度。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使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常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本来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常见的评价检测方法精密度的统计指标包括:
1. 方差(variance):用于衡量重复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小表示测定结果越稳定。
2.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3.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描述了测定结果的相对离散程度。
4. 重复性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表示在较小的测量误差范围内,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
为了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常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并计算以上指标。
高精密度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有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