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8 KB
- 文档页数:2
《现代化的牧场》说课稿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顾瑛瑛说教材内容这框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内容,主要通过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文化让学生们了解草原这一地形单元的区域特色。
本框知识内容主要阐述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通过与上节课的《逐水草而居》的对比,感受草原环境的共性,以及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
让学生们通过分析,了解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人类产生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不同地区的区域生活和特色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到热带草原上的牧业特色,对于《现代化的牧场》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学习思路不明确,学习方法需要指导等问题,加上知识的局限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说教学目标1.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色,知道大草原的牧业分布,分析影响牧业分布的白然因素;感受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概况,知道澳大利亚的牧业生产特色2.能够从地图、图表中读取各种有用的信息,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通过澳大利亚的草原风情,进一步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澳大利亚草原人家的特色;和谐发展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自然坏境对牧业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大家都知道绵羊家族和灰太狼一生都在斗争,灰太狼为了“生存之粮”斗勇,绵羊家族为了“生存”斗智,尽管有勇无谋的灰太狼,屡战屡败。
但是,绵羊家族早已厌倦了这样担惊受怕的tl子,再加上内蒙古“青青草原”大面积的沙化,它们决心要寻找一个新住所, 到一个没有灰太狼的地方。
家庭大会:时间:2012年8月14日地点:***乐园成员:羊家族全员目的:找到一•新住所,远远逃离灰太狼!教师:会议前,绵羊们各抒己见,喜羊羊发现一共有3个牧场让大家莫衷一是。
它们分别是西欧的英国大牧场、青藏高原、澳大利亚大牧场。
于是,喜羊羊就派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去勘探实地情况。
第5章生态系统的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备:吴晓凌审核:黄丽、张文君)【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预习、研习案】【任务1】阅读课本P94相关内容,结合图5-6及5-7,思考下列问题,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并在课本相应位置标注。
1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有哪些去向?【训练1】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③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C图②的值代表狐的摄入量D④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任务2】分析课本P95图5-8,思考下列问题,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课本标注】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多少?2.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多少?3.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第二到第三呢?4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向下一营养级?5 由此可见,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训练2】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单位为百万千焦。
请回答:(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的方框内。
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率为%。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_________;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 __;③还有少量能量被_________利用。
【任务3】分析图5-9能量金字塔,思考为什么在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课本标注】【训练3】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绘制的生态金字塔,其1、2、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思维迁移分析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鲁滨逊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
【PPT】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学生:学生代表,做出选择。
讲出理由。
教师: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
教师:那么我们怎样给鲁滨逊的选择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呢?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内容:【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来维持生存,可以说没有能量就没有生命,没有生态系统,那么什么叫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PPT】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对,所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1、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2、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的?3、能量“传递”的途径是什么?4、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散失”的?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时间5分钟):请同学回答并点拨为了方便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传递、散失的,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我们以问题探讨中的玉米、鸡、人为例来构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哪位同学愿意帮忙构建。
[PPT] “玉米-鸡-人”的食物链老师:请说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成分。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能力目标1.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科间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二、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特点及金字塔四、教学设计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引出创设情境和“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从第一营养级入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独立思考第二、三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过程。
再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初步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识图,理解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初步认识能量流动的特点。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并形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知识体系,完成意义构建。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探讨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七、课型:新课八、课时安排2课时九、板书设计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第一营养级3.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1)自身呼吸作用消耗(2)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4.研究能量流动的生活意义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
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学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前预习单班级:姓名:【课前知识准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消费者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正是由于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才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食物链: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级)【预习目标】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2、中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生态系统中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3、总结能量流动特点。
【预习提纲】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是什么?2、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起点是?途径是?3、分析写出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过程。
如第二营养级4、能量是如何输入和输出生态系统的?认真阅读图5-7,思考下列问题:①能量输入、输出生态系统的途径分别是什么?②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途径分别是什么?③各营养级能量有哪些去路?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课中探究单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 应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寿安中学阳腊梅2020.12.3教材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主要包括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三方面内容。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学习能量流动需要以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基础代谢过程为依托。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本节内容可以也为学习下一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作铺垫,使知识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是生态学部分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部分。
学情分析: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有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知识储备,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细胞学基础。
随着个体、种群、群落的递进学习,对宏观生态系统的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以及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易于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血糖平衡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概念模型分析生命过程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运用等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通过模型构建加深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提升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建构概念模型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性分析,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研究方法。
社会责任:通过情境分析,感悟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理解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1、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与流入下一营养级,以及流向分解者能量的关系;2、消费者摄入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板书:副板书: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人草羊狼生产者初级次级消费者消费者一二三。
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导学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思维迁移分析过程设计思路本节从“荒岛”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在以林德曼的研究所得出的资料进行分析,老师适时进行引导。
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分析与讨论”,归纳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归纳出相关规律之后,再对结合“荒岛”问题进行分析,巩固内容,并与前文相互呼应。
最后,以我国古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结束本节内容,同时也为下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埋下伏笔。
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结合“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的过程。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起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使复杂性的内容演变成简单易懂的内容。
并加以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使他们对知识有一个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一、单向流动:不可逆,不可循环流动二、逐级递减:1、传递效率:10 ~ 20%2、能量金字塔(P90第四段倒数第4 ~ 5行)3、营养级不超过4 ~ 5个。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与特点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3.理解能量金字塔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教学方法:本节教材知识是考试的热点,而且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学科特点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构建了【直观展示,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学生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生生交流,合作探究,进行知识加工】【师生交流,点拨释疑,构建知识体系】、【练习反馈,纠错释疑、拓展延伸】、【总结评价,构建框架图,回归主题】的六步教学模式学法指导任务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结构3.生态系统的功能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有关判断(二)情境导入:借助故事《孤岛生存》中先吃鸡还是先吃玉米的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引出能量流动的内容(三)新授过程任务1:自主学习阅读课文93-94页,注意:能量的源头,流入方式,传导的渠道等,独立回答问题。
(1)能量流动的概念(2)能量流动的起点(3)能量输入的方式(4)流经系统总能量(5)能量流动的途径多媒体展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突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理解。
阅读课本94页图5-6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学生先尝试总结:能量在第二营养级的变化情况,然后结合课件加深理解。
思考1:如何理解摄入和同化的区别?思考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它的同化量吗?小结: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任务2 合作探究学生按小组分析教材中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对能量传递进行定量计算,探究能量流动特点。
(1)从第一营养及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一营养及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从第二营养及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即求能量从第二营养及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3)某个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的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这样是否与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呢?(4)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系统中来?(5)生态系统能量的转化和散失?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并加以分析: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逐级递减?联系生活:1、肉类价格总比粮食贵?2、一山容不下二虎?3、除虫除草的原理【精讲点拨】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能量的去路包括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生长发育繁殖,后者的去路包括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精选3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篇1一、教材分析1.1 本节内容的地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安排两个课时,这节课完成第一课时,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两部分。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也为以后要学习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内容作铺垫,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也是生态学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定量研究的知识模块。
1.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1.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
【知识目标】:ⅰ、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ⅱ、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能力目标】:ⅰ、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ⅱ、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ⅲ、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ⅰ、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ⅱ、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二、教法分析2.1教学方法: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以建构主义教学法为主,以问题导学法、分组讨论法为辅的策略。
针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可以提出许多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运用问题导学法的好材料。
针对本校高二学生有较多小组合作经验等情况,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分组讨论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并阐述其原因。
2、通过分析教材能量流动示意图,掌握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重、难点)3、理解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会进行相关计算。
(重、难点)学习过程【阅读教材】P93-P97包括正文、本节聚焦、旁栏思考、课后习题等【基础检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源头:;(2)渠道:沿着进行。
(3)过程:(4)散失的主要形式:。
3.能量流动的特点:。
4.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为,传递效率大约为。
5.能量流动研究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实现能量的___ __ _ __。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 ___。
【合作探究1】分析课本图5-6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1)摄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图中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几营养级的能量?(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有几个去路?(4)各营养级同化量的来源与去路是否相同?以下面三个营养级为代表,尝试分析。
【合作探究2】分析课本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思考下列问题:(1)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又逐级递减的?(2)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百分比是;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迁移延伸】讨论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假如你置身于这样的草原,你看到牛的粪便量属于的同化量;你看到的绿油油的草等于草同化量中的那部分能量。
讨论2: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为例,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又是什么呢?讨论3:如图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草→兔子→狼一条食物链,一只狼吃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流向这只狼的能量是10%-20%吗?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什么?【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图中b =h +c +d +e +f +i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 a ×100%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总结反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 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寿安中学阳腊梅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通过模型构建加深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提升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等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建构概念模型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性分析,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研究方法。
社会责任:通过情境分析,感悟研究能量流动的价值,关注资源环境问题,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本节聚焦:
1.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
2.能量流动的过程
3.能量流动的特点
问题探讨:
羊肉性温,是冬季佳选,可是价格颇贵。
为什么羊肉不和白菜卖一样的价格呢?
温故知新:
写出成语“亡羊补牢”中隐含的食物链,并指出其中各种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分别属于第几营养级。
重点探究:
[学生活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如何输入的?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有哪些去向?
[学生活动]2、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如何输入的?有哪些去向?
【及时巩固】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
B.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并不等于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不是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会流向分解者
[学生活动]3、最高营养级的能量是如何输入的?有哪些去向?
归纳提升:
1、各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有哪些共同之处?
【直击高考】(2020年全国卷Ⅲ-30)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
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1)输入:能量通过生产者的输入生态系统,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为生产者的总能量;
(2)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以的形式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
(3)转化和散失:输入生态系统的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有机物中化学能通过各营养级的作用转化为,最终都以的形式散失了。
探究应用: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饮用水之外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带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以下两条生存策略,你选哪一条?为什么?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关注社会:
为节约粮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专家呼吁多吃素食。
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中的科学原理。
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2.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