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铁钉生锈了
- 格式:ppt
- 大小:711.00 KB
- 文档页数:13
《铁钉生锈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的第2课,主要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和理解各种防锈的措施。
教材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锈物品,为铁钉生锈原因的假设提供依据,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再讨论、交流、完善自己实验设计的验证方案,来证明自己的假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铁制品生锈是和接触空气、水分等有关,完成从假设到设计方案到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动脑、动手、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在探究铁生锈条件基础上,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锈方法,并根据防锈方法,懂得怎样使我们的铁制品经久耐用,为我国节省更多的铁矿资源。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小学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级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铁生锈与铁的不同,知道是铁变化后变成新物质。
(2)知道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3)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
(4)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铁生绣的原因。
( 2)难点: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懂得如何防止铁生锈。
五教学准备:生锈的铁钉,没有生锈的铁钉,其他生锈的铁制品等。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观看一个小视频。
学生观察视频之后,教师提出: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物品都是由那些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有啥特点?由此进行新课导入: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关于铁的一些相关知识,然后,板书课题《铁钉生锈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2 铁钉生锈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铁钉生锈的条件,探索铁的锈蚀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铁的锈蚀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铁钉生锈的详细过程和条件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钉生锈的条件,探索铁的锈蚀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钉生锈的条件,铁的锈蚀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铁钉生锈的条件,如何解释铁的锈蚀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自主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水、空气、土壤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铁的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铁钉生锈了。
向学生介绍铁钉生锈的条件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铁钉生锈的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铁钉生锈的特点和条件。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锈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
苏教版科学六上《铁钉生锈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铁钉生锈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铁钉生锈的现象,他们可能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深入理解其原理。
学生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对于实验操作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细节,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此外,学生们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会有安全意识,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钉生锈的原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铁钉生锈原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铁钉生锈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3.总结铁钉生锈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铁钉生锈的原因。
4.应用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防止铁钉生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提出问题:铁钉为什么会生锈?2.设计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3.实验结果:铁钉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4.分析与总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与氧气和水接触5.应用拓展:如何防止铁钉生锈?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参与实验、讨论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铁钉生锈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二、实验材料
铁钉若干、三个杯子、水、食用油、干燥剂。
三、实验步骤
1.将三个杯子分别编号为1、2、3。
2.在杯子1 中倒入适量的水,将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3.在杯子2 中放入一些干燥剂,再放入一枚铁钉。
4.在杯子3 中倒入少量水,使铁钉一部分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
5.将三个杯子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观察铁钉的变化。
四、实验现象
1.杯子1 中的铁钉:经过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出现铁锈,且铁锈越来越多。
2.杯子2 中的铁钉:铁钉没有生锈。
3.杯子3 中的铁钉:铁钉在水与空气交界处生锈最为明显。
五、实验结论
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有水和空气。
杯子 1 中有水,满足了生锈的一个条件,所以铁钉生锈;杯子 2 中只有干燥剂,没有水和空气,所以铁钉不生锈;杯子 3 中铁钉一部分在水中,一部分在空气中,同时满足了有水和空气这两个条件,所以铁钉生锈,且在水与空气交界处生锈最为明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4)一. 教材分析《3.2 铁钉生锈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铁钉生锈的条件,探讨铁钉生锈的原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铁钉生锈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能深入理解铁钉生锈的原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钉生锈的条件,探讨铁钉生锈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铁钉生锈的条件。
2.难点:学生能探讨铁钉生锈的原理,理解铁钉生锈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法: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深化对铁钉生锈原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铁钉、水、空气、植物油、砂纸等。
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滴管、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钉生锈的现象和原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铁钉生锈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铁钉生锈的实验材料和器材,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交流和讨论铁钉生锈的条件和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3.2 铁钉生锈了》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铁钉生锈的原理和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以及掌握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生锈的实验和铁钉生锈的防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变化、金属的性质等知识,对铁钉生锈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铁钉生锈的原理和条件不够明确,对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也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探究铁钉生锈的原理和条件,并掌握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掌握铁钉生锈的条件,学会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铁钉生锈的原因和条件,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2.难点:铁钉生锈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铁钉生锈的过程。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铁钉生锈的原因、条件和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铁钉生锈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实验器材(铁钉、水、氧气等)、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铁钉为什么会生锈吗?”引发学生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铁钉生锈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铁钉生锈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3.2 铁钉生锈了》苏教版(2)一. 教材分析《3.2 铁钉生锈了》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将了解到铁钉生锈的原因,以及锈蚀的化学过程。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铁钉生锈的现象可能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铁钉生锈的化学过程和防止生锈的方法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教授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铁钉生锈的原因,了解锈蚀的化学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铁钉生锈的原因,锈蚀的化学过程。
2.教学难点: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钉为什么会生锈。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锈情况,如潮湿环境、干燥环境等。
3.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铁钉生锈的原因。
4.知识讲解:教师讲解铁钉生锈的化学过程,以及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5.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防止铁制品生锈。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原因:铁与氧气、水接触2.化学过程:氧化反应3.防止生锈的方法:涂油、镀锌等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评价。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铁钉生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第2课《铁钉生锈》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课程。
教材通过铁钉生锈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铁钉生锈的条件以及铁钉生锈的防止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铁钉生锈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铁钉生锈的机理和防止方法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并帮助他们理解铁钉生锈的机理和防止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铁钉生锈的现象,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学会防止铁钉生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铁钉生锈的现象,铁钉生锈的条件,铁钉生锈的防止方法。
2.教学难点:铁钉生锈的机理,铁钉生锈的防止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铁钉生锈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铁钉生锈的实验,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探究与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讨论铁钉生锈的机理。
4.知识与技能:讲解铁钉生锈的机理,介绍铁钉生锈的防止方法。
5.巩固与拓展:进行铁钉生锈的防止方法的实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六年级科学铁钉生锈实验1. 实验目的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了解铁钉是怎么生锈的。
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更是要让大家对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可以看到铁钉在不同条件下是如何变化的,简直就像看魔术一样!2. 实验材料2.1 基本材料1. 铁钉:选几根干净的铁钉,最好是没经过涂层的那种。
2. 水:用来制造湿润环境。
3. 盐:盐水会加速生锈过程,就像催化剂一样。
4. 纸巾:用来擦拭铁钉,保持干净。
5. 玻璃杯:用来盛放水和盐水。
2.2 辅助材料1. 透明塑料袋:可以用来遮盖实验容器。
2. 温度计:虽然不是必须,但可以帮助你记录温度变化。
3. 计时器:为了准确记录时间,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3. 实验步骤3.1 准备阶段首先,把铁钉擦干净。
你可以用纸巾把它擦得一尘不染,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
接下来,准备三个玻璃杯,每个杯子里倒入不同的液体:一个是清水,一个是盐水,一个是混合了盐的清水。
不同的液体将会影响铁钉的生锈速度。
3.2 实验阶段把一根铁钉分别放进每个杯子里。
然后,用塑料袋把杯子盖住,这样可以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
如果有温度计,可以把它放进去测量温度。
设置计时器,每隔几天观察一次铁钉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4. 观察记录在实验过程中,你会发现铁钉的变化就像时光机一样神奇。
最初,铁钉可能没有任何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铁钉表面逐渐出现红褐色的锈迹。
如果铁钉在盐水中更快生锈,那是因为盐加速了铁与水的反应,正所谓“盐分过多,生锈更快”。
4.1 生锈情况对比观察一下不同液体中的铁钉生锈情况。
如果盐水中生锈最严重,可以总结出盐水对铁的腐蚀效果最佳。
如果清水中也有生锈,但速度较慢,那说明水本身也会引发生锈,只是速度较慢而已。
4.2 温度影响如果你有记录温度的习惯,还可以比较一下不同温度下的铁钉生锈情况。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生锈速度越快。
就像人热了会出汗一样,铁也会在高温下加速腐蚀。
5. 总结与反思这个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