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铁生锈了(粤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7
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教学过程】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
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3、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4、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1、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3、制定研究计划。
4、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四、总结: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我们还可以获取避免生锈的方法。
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能区别铁和铁锈的区别,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提供给学生一块生锈的铁钉,一块不生锈的铁钉、电路检测器等其他生锈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新买的自行车和用了一段时间后,它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铁制品生锈的情况?学生汇报。
师:看样子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是很多,那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观察铁锈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钉和一块不生锈的铁钉),这两个都是铁钉,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光泽硬度体积2.师: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学生汇报观察的方法。
(1)利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空隙;(2)用手摸摸;(3)用锤子击打;(4)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导电性能检测等。
3.我们怎样做这些对比实验?分组研究活动。
4.汇报:通过观察比较得出铁和铁锈的不同点,得出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探索铁生锈的原因1.在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2.生汇报:铁器可能放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则不易;涂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不容易生锈,而在空气中的“裸”铁器则易生锈。
3.由此可见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每一小组来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吧?4.小组设计实验。
5.讨论后学生总结:(1)铁器生锈是因为和空气接触,我们想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变化;(2)铁器生锈是因为水的存在,我们猜测是铁和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器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对铁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6.那如何证明这些可能性是否成立?7.学生推论:如果第一个假设正确,则在干燥条件下,铁在空气中就能生锈;如果第二个假设正确,则铁在水中并和空气隔绝就能生锈;如果第三个说法正确,则必须在既有空气又有水分的条件下铁才能生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知道铁⽣锈的原因与⽔和空⽓有关。
2、认识铁⽣锈变成铁锈是⼀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法: 1、懂得运⽤控制变量的⽅法设计实验探究铁⽣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变量,并控制⽆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对铁⽣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锈变成铁锈是⼀种化学变化。
难点: 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关变量,探究铁⽣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镊⼦、铁钉、⽔、课件、⼀次性杯、保鲜膜、未⽣锈的铁⽚、锈蚀严重的铁⽚。
五、教学过程: (⼀)、创设⽣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PPT出⽰⽣活中⽣锈的图⽚)课前⽼师收集了⼏幅图⽚,我们⼀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做的吗?(板书:铁⽣锈了) 师:请你们回顾⼀下,⽣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锈现象?(⼆)、活动⼀:观察铁锈 (1)铁⽣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 (2)那铁⽣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够的证据证明⾃⼰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研究。
PPT提⽰要求:1、⽤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属的特征进⾏⽐较? 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锈是什么变化? ⼩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铁生锈教案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更多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科学概念:1、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生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具准备: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重的铁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老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师:请你们回顾一下,生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生锈现象?(二)、活动一:观察铁锈(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2)那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行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2、从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小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板书:铁铁锈)(三)活动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1)学生交流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课《生锈与防锈》教案设计3 生锈与防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明确空气、水和酸是金属生锈的主要因素。
2.使学生了解金属防锈的常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能力。
二、教学准备1.生活中常见的生了锈的铜、铁、铝制品,如:铜钥匙、铜锁、铁钉、铁丝、铝盆、铝勺等。
2.观察用的放大镜,每组至少一把。
3.每组5个玻璃瓶,其中两个带盖;5枚无锈铁钉;食用油,食用醋,煮沸的凉开水,冷水少量。
4.生产和生活中金属防锈方法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些金属制品,你是否注意到有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你知道金属生锈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谈话,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学,显得轻松、自然。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锈提问:很多金属都会生锈,但是,不同金属锈的颜色是不同的。
你注意过锈的颜色吗?以提问方式,引出研究内容。
学生回答。
(注意观察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几种锈的颜色,但多数学生会集中在黄褐色的铁锈上。
)讲述:同学们说出了一些金属锈的颜色,但是还不全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金属制品,它们的表面都生有不同颜色的锈,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制品是由什么金属制成,它们生的锈是什么颜色的。
(让学生拿出金属制品:铜锁、铜钥匙、铁刀、铁剪子、铁钉、铝饭盒、铝盆、铝勺等。
)通过讲解观察内容,使学生的观察有重点,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不同金属的锈颜色一样吗?它们的锈分别是什么颜色?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总结。
清楚明了的小结,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加清楚。
学生回答。
(可多请几位同学回答,以便加深学生认识,同时便于下面的总结归纳。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不同金属锈的颜色不同。
例如:铜锈是绿色的,铁锈是褐色的,铝锈是黑色的。
2.指导学生认识锈对金属的破坏提问:金属生锈后,除了颜色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1 / 4《铁生锈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能区别铁和铁锈的区别,能分析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出铁生锈的原因。
【教学准备】提供给学生一块生锈的铁片,一块不生锈的铁片、电路检测器等其他生锈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看到新买的自行车和用了一段时间后,它们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学生汇报,有的说颜色旧了,有的说有些地方生锈了等。
2 / 4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铁制品生锈的情况?学生汇报。
看样子生活铁生锈的现象还是很多,那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铁制品生锈的现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生锈环境的关注,并为后续研究生锈的原因作好铺垫。
二、观察铁锈1、(拿出一块生锈的铁片和一块不生锈的铁片),这两个都是铁片,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吗?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2、学生汇报观察的方法。
(1)颜色上观察;(2)光泽上观察;(3)利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的空隙;(4)用手摸摸;(5)用锤子击打;(6)用电路检测器进行导电性能检测等。
3、分组研究活动。
4、汇报阐述,通过观察比较得出铁片和铁锈的不同点,得出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属于化学变化。
三、探索铁生锈的原因1、在日常生活中,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3 / 42、生汇报:铁器可能放在潮湿处易生锈,在干燥处则不易;涂油漆或电镀过的铁器不容易生锈,而在空气中的“裸”铁器则易生锈。
3、由此可见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每一小组来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吧?4、小组设计实验。
小学科学铁生锈了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生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具准备: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重的铁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老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 师:请你们回顾一下,生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生锈现象?(二)、活动一:观察铁锈(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2)那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行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2、从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小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板书:铁铁锈)(三)活动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1)学生交流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过渡:铁生锈危害那么严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想让铁不生锈,那我们就要先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第5课铁生锈了(一)背景和目标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
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
科学概念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二)教学准备每组学生一块不生锈的铁片,一块锈蚀严重的铁片,一些铁锈,榔头,自制电路检测器。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第一部分: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教科书第34页提供了五种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铁门扣生锈、铁栅栏生锈、铁链生锈、铁丝生锈、铁门生锈,可见铁生锈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同时提出了本课的研究问题:铁生锈是一种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观察铁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吗?这是教科书提出的假设,也是学生的假设。
要验证这个假设,我们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让学生观察铁锈,是为了寻找证据,观察实验活动,成为寻求证据的过程。
教师要准备一块不生锈的铁片和一块锈蚀比较严重的铁片,供学生观察使用。
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从感官观察开始。
从颜色比较,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从空隙上比较,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从光泽上比较,铁片具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光泽;从手感来比较,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
这些表面现象的不同,还不足以支撑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一结论,除此之外,还有另外更加有力的证据吗?敲击、导电性、被磁铁吸引等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3 生锈与防锈》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
2、了解常用的防锈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学问。
2、进一步加强长期观察、记录的意志力锻炼。
3、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及视频,铁钉、烧杯、清水、凡士林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境出示课本图。
问题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目的引出探究活动。
(二)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媒体出示日常用品生锈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三)。
问题在生活中,大家常在哪些地方看见过铁生锈?铁生锈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交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生活中见到的铁生锈现象,说一说铁生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铁制品生了锈?讨论小组讨论,并将猜想记录下来。
引导引导学生猜测:在潮湿的、有空气(氧)的地方,铁容易生锈。
任务如何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设计并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设计小组设计实验。
交流交流并汇报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设计三种不同的条件:(1)干燥的空气中,加入铁钉;(2)空气和水同时存在加入铁钉(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3)在煮沸的水(没有氧)中加入铁钉(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小组实验。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演示(由于实验过程比较长,实验现象需一天后才能观察得到,故采用演示的方式进行补充。
)出示事前按以上方式进行的对比实验装置,请学生观察现象。
讨论根据现象进行讨论,了解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
任务课后继续观察各小组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
(三)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导入上一节大家做了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是否与演示实验一样?交流引导学生交流课后实验结果,并形成结论:空气(氧气)和水是铁生锈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