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中央髓鞘溶解
- 格式:ppt
- 大小:757.50 KB
- 文档页数:26
医院神经内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诊疗常规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由Adams于1959年首次报告。
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可诱发本病。
本病病情进展迅速,多预后不良。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本病散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亦可发生于儿童。
2.症状与体征常在原发病基础上突发。
(1)四肢弛缓性瘫痪;
(2)假性球麻痹:咀嚼、吞咽、言语障碍;
(3)呈缄默症和完全或不完全闭锁综合征。
3.辅助检查
(1)磁共振检查:脑桥基底部特征性蝙蝠翅膀样病灶,呈对称分布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增强效应。
(2)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有助于确定脑桥病变。
4.显著特点常伴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诊断
(1)突发四肢弛缓性瘫和假性球麻痹;
(2)MRI脑桥基底部特征性病灶。
【治疗】
1.支持与对症治疗为主:
(1)积极处理原发病;
(2)纠正低钠血症应缓慢,不用高渗盐水,限制液体入量;
(3)急性期可予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治疗脑水肿。
2.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可能对抑制本病进展有一定作用。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ODS),也称渗透性髓鞘溶解综合征,包括:1.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2.脑桥外中央髓鞘溶解症(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EPM),占10%左右。
两者可合并存在。
【病因】病因未明。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及快速纠正史、慢性酒精中毒均可引起,另外,肝移植术后、肾衰、肝衰、严重烧伤、败血症、癌症、糖尿病、AIDS、妊娠呕吐、神经性厌食、急性卟啉病、放/化疗后、垂体危象、脑外伤、肾透析后等也有报道。
【病理】CPM: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不伴炎性反应;神经细胞和轴索相对完好。
EPM:一般在丘脑、内囊、小脑、新纹状体、杏仁核、屏状核、外侧膝状体等。
【临床表现】青壮年多发。
1.CPM皮质脑干束损害:构音障碍、咀嚼和吞咽障碍等;皮质脊髓束损害:四肢瘫;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损害: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2.EPM由于受损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共济失调、行为异常、视野缺损、帕金森综合征、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等。
【影像】症状发生后1-2w后MRI可显示病变。
1.CPM脑桥基底部对称性长/等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横断面上呈圆形或蝴蝶型、冠状面上呈蝙蝠翅膀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无明显强化。
病例1:病例2:病例3:2. EPM病例:3.CPM+EPM病例:【鉴别诊断】1.颅内肿瘤:病灶多不对称,MR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对比增强多明显。
2.脑梗死:多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灶符合血管走形分布,多不对称。
但当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偶可引起脑桥双侧对称性病变。
CPM呈环形稍高信号影,脑干梗死则为片状高信号影。
3.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急性期可予甘露醇、呋塞米等控制脑水肿。
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可延缓病情进展。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的研究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MRI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诊断的10例CPM患者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病变多位于桥脑中央部位,常呈对称性分布;点片状长T2WI长T1WI 信号,FLAIR及DWI像呈高信号改变。
结论作为一种罕见的髓鞘脱失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其诊断的基础,而头颅MRI的应用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RI features of 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 (CPM). Methods Imaging features of 10 cases CPM patient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8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lesion of CPM was in the center of the pontins. The lesion was manifested as long signal on T1 and T2 weighted image. FLAIR and DWI images showed high signal changes. Conclusion The MR imag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iagnose the CPM, and the MR imaging appearances mentioned above are strongly suggest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CPM.[Key words] Myelinolysis; Pont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agnosis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由Adams等于1959年首次报道,其病理特点为病变部位髓鞘脱失,因其典型病变部位常位于桥脑中央而得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简介目录•1拼音•2疾病别名•3疾病代码•4疾病分类•5疾病概述•6疾病描述•7症状体征•8疾病病因•9病理生理•10诊断检查•11鉴别诊断•12治疗方案•13并发症•14预后及预防•15流行病学•16特别提示•附:o1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中成药1拼音nǎo qiáo zhōng yāng suǐ qiào róng jiě zhèng 2疾病别名脑桥中央髓鞘溶解3疾病代码ICD:G37.94疾病分类神经内科5疾病概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髓鞘溶解性病变。
本病为散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病例也不少见。
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受损的症候群,出现弛缓性四肢瘫痪,伴有面、舌、咽肌麻痹,患者沉默不语、而并无昏迷,呈“闭锁综合征",仅能通过眼球活动向周围示意。
6疾病描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髓鞘溶解性病变。
现在多认为是由于低钠血症,确切地说是由于过快地纠正低钠血症所引起。
Adams 等(1959)首次报告。
Adams 等在1950 年的首例,观察的是一年轻的慢性酒精中毒者,因酒精戒除症状住院,在数天内发展成为四肢瘫痪与假性延髓性麻痹,并很快死亡。
病理检查的主要发现是脑桥基底部大面积对称性脱髓鞘病变,遂得其名。
7症状体征1.本病为散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病例也不少见。
本病的显著特点是患者或为慢性酒精中毒晚期,或常伴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过半数的病例发生于慢性酒精中毒症(alcoholi ... )的后期,伴有Wernicke脑病和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炎。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诊疗进展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是以脑桥基底部对称性脱髓鞘为病理特征的可致死性疾病,多在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的疾病基础上发生[1, 2],因髓鞘脱失不伴有炎症反应,与常规脱髓鞘病变不同,一般将其归类于酒精中毒相关性神经系统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尚不清楚,自1959年Adams等[2]首次描述该疾病(4例)以来,CPM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 诊断1.1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阶段,早期为低钠血症导致的全脑症状或癫痫样发作,当低钠血症纠正后症状可好转,数日后(3-5天)病情恶化,晚期症状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皮质延髓束受累)和四肢瘫(皮质脊髓束受累),也可出现闭锁综合征。
慢性酒精中毒、严重全身性疾病和低钠血症纠正过快的患者,突然出现行为异常,意识状态波动不定,眼征(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四肢瘫,锥体束征,假性球麻痹,数日内迅速进展为闭锁综合征,应高度怀疑CPM可能。
典型表现是,常在伴有相关的电解质失衡的急性疾病期间,在虚弱的病人中可能发现到迅速进展的皮质延髓束或皮质脊髓束症候群。
尽管病人有缄默,但昏迷并不常见。
病程进展迅速,一般在症状出现后的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大约在10%的所有脑桥髓鞘溶解症病人中可以见到脑桥以外的髓鞘溶解症。
临床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能表现出共济失调、不规律行为、视野缺失或诸如帕金森或帕金森综合征、舞蹈手足徐动或肌张力障碍等运动疾患。
1.2 影像学表现在疾病的早期,CT表现为不伴有占位效应的脑桥基底部以及脑桥以外部位的对称性类圆形低密度区域。
丘脑-基底核区、脑白质区可见斑片状低密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相似。
MRI较CT更加敏感,一般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表现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即临床症状恢复后,病变尚未完全消失。
影像学表现常在起病1-2周后出现,2-3周表现最明显。
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CPM的患者首次影像学检查阴性者,应予10天后再次复查。
病灶可进行自我修复,过晚检查也可能得到阴性结果。
严重低钠血症患者引起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一例分析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ICU 438200张兴国孔祥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 437200 李建国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临床罕见的代谢性脱髓鞘疾病,以往仅见于尸检病理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本病更多地在患者生前诊断。
CPM由Adams首次提出,病理学上表现为髓鞘脱失不伴炎症反应,主要病因是代谢性的。
由于CPM发生在严重疾病基础上,其临床表现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故易误诊漏诊。
常见于快速纠正低钠血症后,我科曾遇有一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
售票员,因头晕、呕吐3天,昏迷1天入住神经内科后转入ICU。
该患者于3天前出现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1天后出现尿频,夜尿多,继而全身无力,行走不稳,入院前一天开始出现昏迷,入院查体:昏迷状态,呼之无反应,双眼裂5mm,不能闭合,无眼球自主活动,双瞳孔2.5mm,对光无反应,压眶无痛苦表情及肢体活动,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病理反射阳性,痛觉刺激无反应。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ICU 后检查血钠106mmol/L,血氯78mmol/L,血钙1.16mmol/L,血钾3.9mmol/L,血常规:WBC5.2×10 9/L,N87.8%,L10%,Hb79g/L,PLT150×10 9 /L,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正常,肝、胆、脾、肾B超无异常,ECG示T、U波改变,,头颅CT、胸片正常,急予以补钠、氯、钙、脱水。
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第二天复查电解质血钠131mol/L,血氯90mmol/L血钙2.0mmol/L,患者有眼球自主活动,压眶有痛苦表情及轻微肢体活动。
但随后几天予以对症治疗病情无任何好转迹象,电解质也稳定正常。
一周后行头部MRI检查,结果显示脑桥中央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电图示高度异常:描记中见大量高幅δ波与θ波分布,有时左侧明显,见较多高幅尖慢波周期性活动,并出现较多三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