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与马氏体不锈钢的区别与不同用处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的区别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 (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 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 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 类钢号牌号型 C Cr Ni Mn P S Mo Si Cu N 其它1Cr17Mn?0.116.00-3.50-5.50,?0.?0.0?1.0?0.2201 - - - 6Ni5N 5 18.00 5.50 7.50 060 30 0 503Cr17M?0.016.00-3.50-5.50,?0.?0.0?1.0?0.2201L n6Ni5N 30 18.00 5.50 7.50 060 30 0 57.50-10.?0.?0.0?1.0?0.21Cr18Mn?0.117.00-4.00-202 - , 8Ni5N 5 19.00 6.00 00 060 30 0 503Cr16M?0.015.00-1.50-7.00-9.00.15-204 n8Ni2N 30 17.00 3.50 0 0.301Cr18Mn国内?0.117.00-4.00-8.50-12.2.80-0.20-10Ni5Mo 奥研制 0 19.00 6.00 00 3.50 0.30 3N 氏体前苏2Cr13Mn0.15-12.00-3.70-8.00-10. 型联 9Ni4 0.25 14.00 5.00 00 国内2Cr15Mn0.15-14.00-1.50-14.00-160.15- 研制 15Ni2N 0.25 16 .003.00 .00 0.301Cr18Mn?0.117.00-4.00-8.50-12.?0.?0.02.8-3?1.00.20- 10Ni5Mo- - 6.00 00 060 30 .5 0 0.30 5 19.003N1Cr17Ni?0.116.00-6.00-?0.?0.0?1.0301 ?2.00 - - - - 7 5 18.00 8.00 065 30 01Cr18Ni?0.117.00-8.00-?0.?0.0?1.0302 - - ?2.00 - -9 5 19.00 10.00 035 30 0Y1Cr18N?0.117.00-8.00-?0.?0.0?1.0303 ?2.00 1) - - - i9 5 19.00 10.00 20 30 0Y1Cr18N?0.117.00-8.00-?0.?0.0?1.0Se?0.1303se - - ?2.00 -i9Se 5 19.00 10.00 20 30 0 5 0Cr18Ni?0.017.00-8.00-?0.?0.0?1.0304 - - - ?2.00 -9 7 19.00 10.00 035 30 000Cr19N?0.018.00-8.00-?0.?0.0?1.0304L ?2.00 - - - - i10 3020.0010.00 035 30 0 0Cr19Ni?0.018.00-7.00-?0.?0.0?1.00.10-304N1 ?2.00 - - - 9N 8 20.00 10.50 035 30 0 0.25 0Cr18Ni?0.018.00-7.50-?0.?0.0?1.00.15-Nb?0.1304N2 ?2.00 - - 10NbN 8 20.00 10.50 035 30 0 0.30 5 00Cr18N?0.017.00-8.50-?0.?0.0?1.00.12-304LN ?2.00 - - - i10N 30 19.00 11.50 035 30 0 0.2210.501Cr18Ni?0.117.00-?0.?0.0?1.0305 -13.0?2.00 - - - - 12 2 19.00 035 30 0 012.000Cr23Ni?0.022.00-?0.?0.0?1.0309S -15.0?2.00- - - - 13 8 24.00 035 30 0 019.000Cr25Ni?0.024.00-?0.?0.0?1.0310S - -22.0?2.00 - - - 20 8 26.00 035 30 0 010.000Cr17Ni?0.016.00-?0.?0.02.00-?1.0316 - - -14.0?2.00 -12Mo2 8 18.50 30 3.00 0 03501Cr18NiTi5(C%-11.00?0.116.00-?0.?0.01.80-?1.0 12Mo2Ti-14.0?2.00 - - 0.02)~0 30 2.50 0 2 19.00 0356) 0 .0811.000Cr18Ni?0.016.00-?0.?0.01.80-?1.0Ti5*C%- -14.0?2.00 - -12Mo2Ti 8 19.00 035 30 2.50 0 0.70 012.0000Cr17N?0.016.00-?0.?0.02.00-?1.0316L -15.0?2.00 - - - i14Mo2 30 18.00 035 30 3.00 0 010.000Cr17Ni?0.0?0.?0.016.00-2.00-?1.00.10-316N -14.0?2.00 - -12Mo2N 8 18.00 3.00 0 0.22 035 30 010.5000Cr17N?0.016.00-?0.?0.02.00-?1.00.12-316N -14.5?2.00 - -i13Mo2N 30 18.50 035 30 3.00 0 0.22 0316J1 0Cr18Ni ?0.017.00-10.00?2.00 ?0.?0.01.20-?1.01.00- -12Mo2Cu8 19.00 -14.5035 30 2.75 0 -2.52 0 000Cr18N12.001.00316J1?0.017.00-?0.?0.01.20-?1.0i14Mo2C -16.0?2.00-2.5- -L 19.00 035 30 2.75 0 30u2 0 011.000Cr19Ni?0.118.00-?0.?0.03.00-?1.0317 -15.0?2.00 - - - 13Mo3 2 20.00 035 30 4.00 0 011.0000Cr19N?0.018.00-?0.?0.03.00-?1.0317L -15.0?2.00 - - -i13Mo3 8 20.00 035 30 4.00 0 01Cr18Ni11.00Ti5(C%-?0.116.00-?0.?0.02.50-?1.0 12Mo3Ti -14.0?2.00- - 0.02)~02 19.00 035 30 3.500 6) 0 .0811.000Cr18Ni?0.016.00-?0.?0.02.50-?1.0Ti5*C%- - -14.0?2.00 -12Mo3Ti 8 19.00 0.70 035 30 3.50 0 015.000Cr18Ni?0.016.00-?0.?0.04.00-?1.0317J1 - - - -17.0?2.0016Mo5 40 19.00035 30 6.00 0 0Ti5(C%-1Cr18Ni?0.117.00-8.00-?0.?0.0?1.0321 ?2.00 - - - 0.02)~09Ti6) 2 19.00 11.00 035 30 0 .080Cr18Ni?0.017.00-9.00-?0.?0.0?1.0Ti?5*C ?2.00 - - -10Ti 8 19.0012.00 035 30 0 %0Cr18Ni?0.017.00-9.00-?0.?0.0?1.0Nb?10*347 ?2.00 - - - 11Nb 8 19.00 13.00 035 30 0 C%3.000Cr18Ni?0.017.00-8.50-?0.?0.0?1.0XM7 -4.0- - ?2.00 -9Cu3 8 19.0010.50 035 30 0 011.50XM15J0Cr18Ni?0.015.00-?0.?0.03.00--15.0?2.00 - - - 2)1 13Si4 8 20.00 035 30 5.00 00Cr26Ni?0.023.00-3.00-?0.?0.01.00-?1.0329J1 ?1.50 - - 2) 5Mo2 828.00 6.00 035 30 3.00 0 奥氏Al 体 1Cr18Ni0.10-0.0.10-17.50-10.--?0.?0.03.40-| 11Si4Al - - 30; Ti ?0.80-0.18 19.50 120..0354.00 30 铁Ti 0.40-0.素70 体00Cr18N?0.018.00-4.50-1.00-2.0?0.?0.02.50-1.30- - - -i5MoSi2 30 19.50 5.50 0 035 30 3.00 2.00Al ?0.011.50-?0.?0.0?1.0 0Cr13Al 3) ?1.00 - - - 0.10-0.4058 14.50 035 30 0 30?0.011.00-?0.?0.0?1.0410L 00Cr12 3) ?1.00 - - - -30 13.00 035 30 0 ?0.116.00-?0.?0.0?0.7430 1Cr17 3) ?1.25 - - - -铁 2 18.00 035 30 5 素 ?0.116.00-?0.?0.1?1.0体 430F Y1Cr17 - - - 3) ?1.00 1)218.00 035 50 型 ?0.116.00-?0.?0.00.75-?1.0434 1Cr17Mo - - 3) ?1.00 - 2 18.00 035 301.25 000Cr30M?0.028.50-?0.?0.01.50-?0.4?0.0447J1 - ?0.40 - - o2 10 32.00 035 30 2.50 0 1500Cr27M?0.025.00-?0.?0.00.75-?0.4?0.0XM27 - - ?0.40-o 10 27.50 03530 1.50 0 15?0.111.50-?0.?0.0?0.5403 1Cr12 ?1.00 3)- - - - 5 13.00 035 30 0?0.111.50-?0.?0.0?1.0410 1Cr13 3) ?1.00 - - - - 5 13.50 035 30 0 ?0.011.50-?0.?0.0?1.0405 0Cr13 3) ?1.00-- - - 8 13.50 035 30 0?0.112.00-?0.?0.1?1.0416 Y1Cr13 3) ?1.25 1) - - - 5 14.00 035 5 0 ?0.011.50-?0.?0.00.30-?0.6410J1 1Cr13Mo 8-0.1 3) ?1.00 - - - 14.00 035 30 0.60 0 80.16-12.00-?0.?0.0?1.0马 420J1 2Cr13 3) ?1.00 - - - -0.25 14.00 035 30 0 氏体 0.26-12.00-?0.?0.0?1.0420J23Cr13 3) ?1.00 - - - - 型 0.35 14.00 035 30 00.26-12.00-?0.?0.1?1.0420F Y3Cr13 ?1.25 3)1) - - - 0.40 14.00 035 5 00.28-12.00-?0.?0.00.50-?0.8 3Cr13Mo - - 3) ?1.00-0.35 14.00 035 301.00 00.36-12.00-?0.?0.0?0.6 4Cr13 - 3) ?0.80 - - - 0.45 14.00 035 30 01Cr17Ni0.11-16.00-1.50-?0.?0.0?0.8431 - - ?0.80 - -2 0.17 18.00 2.50 035 30 00.60-16.00-?0.?0.0?1.0440A 7Cr17 3) ?1.00 4) - - -0.75 18.00 035 30 0440B 8Cr17 0.75 -16.00-3) ?1.00 ?0.?0.0 4) ?1.0- - -0.95 18.00 035 30 00.90-17.00-?0.?0.0?0.8 9Cr18 3) ?0.80 4) - - - 1.00 19.00 035 30 00.95-16.00-?0.?0.0?1.0440C 11Cr17 - - 3) ?1.00 4) -1.20 18.00 035 30 00.95-16.00-?0.?0.1?1.0440F Y11Cr17 3) ?1.25 4) - - - 1.20 18.00 035 5 00.95-16.00-?0.?0.00.40-?0.8 9Cr18Mo 3) ?0.80 - - - 1.10 18.00 035 30 0.70 09Cr18Mo0.85-17.00-?0.?0.01.00-?0.8V0.07-0 3) ?0.80 - - V 0.95 19.00 035 30 1.30 0 .123.00Nb 0Cr17Ni?0.015.50-6.50-?0.?0.0?1.0630 - -5.0- 0.15-0.?1.004Cu4Nb 7 17.50 7.50 035 30 0 0 45 沉淀 Al 0Cr17Ni?0.016.00-6.50-?0.?0.0?1.0?0.硬 631 ?1.00 -- 0.75-1.7Al 9 18.00 7.50 035 30 0 50 化 50 型 Al 0Cr15Ni?0.014.00-6.50-?0.?0.02.00-?1.0632 0.75- 1.?1.00- -7Mo2Al 9 16.00 7.50 035 30 3.00 0 50 最佳答案马氏体不绣钢含碳量较高,多用做淬火不锈钢,因为它可以得到马氏体组织,常用于,量具,医疗器械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
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
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
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最佳答案马氏体不绣钢含碳量较高,多用做淬火不锈钢,因为它可以得到马氏体组织,常用于,量具,医疗器械等。
奥氏体不绣钢的含铬量较高,使得它在常温下呈奥氏体组织,所以它没有磁性。
奥氏体不绣钢的韧性和塑性很高,焊接性较好,所以多用做化工容器,管道,耐腐蚀结构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1148℃时可溶碳%。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不锈钢等级划分一、不锈钢等级概述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制造等领域。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不同,不锈钢可以分为多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不锈钢等级划分,包括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
二、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不锈钢等级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和镍,其中铬含量通常在16%以上,镍含量在8%以上。
此外,奥氏体不锈钢还含有少量的碳和其他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主要用于制造耐酸、耐碱和耐高温设备,如化工容器、石油设备和核电站等。
三、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是另一种常见的不锈钢等级,其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
铁素体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和碳,其中铬含量在12%以上,碳含量在0.1%以下。
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较低的镍含量,因此价格相对较低。
铁素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刀具、轴承和汽车零部件等。
四、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优异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等级。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热处理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结构,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马氏体不锈钢通常含有较高的铬、镍和钼等元素,以增加其耐腐蚀性能。
马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海洋工程等领域。
五、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不锈钢等级,其特点是同时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的结构。
双相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铬、镍和钼等元素,其中铬和镍的含量较高。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性,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化工设备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六、总结不锈钢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等多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了解不同的不锈钢等级对于正确选择和应用不锈钢材料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选择,可以满足不同工程和使用环境的要求,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马氏体不锈钢:标准马氏体钢材的改良,含有类如镍、钼、钒等的添加元素,主要是用于将标准钢材受限的容许工作温度提升至高于1100K,当添加这些元素时,碳含量也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在焊接物的硬化热影响区中避免龟裂的问题变成更严重。
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通俗地讲,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这种特性决定了这类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
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马氏体铬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和碳。
图1-4是Fe-Cr系相图富铁部分,如Cr大于13%时,不存在γ相,此类合金为单相铁素体合金,在任何热处理制度下也不能产生马氏体,为此必须在内Fe-Cr二元合金中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以扩大γ相区,对于马氏体铬不锈钢来说,C、N是有效元素,C、N元素添加使得合金允许更高的铬含量。
在马氏体铬不锈钢中,除铬外,C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必备元素,事实上,马氏体铬不锈耐热钢是一类铁、铬、碳三元合金。
当然,还有其他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可根据Schaeffler图确定大致的组织。
马氏体不锈钢主要为铬含量在12%-18%范围内的低碳或高碳钢。
各国广泛应用的马氏体不锈钢钢种有如下3类:1.低碳及中碳13%Cr钢2.高碳的18%Cr钢3.低碳含镍(约2%)的17%Cr钢马氏体不锈钢具备高强度和耐蚀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如蒸汽涡轮的叶片(1Cr13)、蒸汽装备的轴和拉杆(2Cr13),以及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如活门、螺栓等(4Cr13)。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A2,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
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什么是奥氏体和马氏体不锈钢?两者有什么区别,有哪些应用?好久没出来露脸了,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这么久没出来,主要是因为最近在忙项目。
另外,就是在考虑后续文章的连续性,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问题。
前几天,还有朋友看到我朋友圈发的五一风景照,赞美了一下,对我说,你很久没更新日记了,我以为你不更新了。
我说,怎能呢,我会更新的,这个月就更新。
这不,今天,我就来了。
虽然有点晚,但是,我想说,我想死你了。
哈,言归正传。
上周五,我在选择洁净房使用的微型导轨时,其中有一项是材料的选择。
导轨供应商说,使用马氏体不锈钢,具有抗蚀功效,然后又说,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高抗蚀功效。
我随手翻阅了一下手册,找到了如下的不锈钢性质列表,和导轨供应商说的一模一样。
其实,在机械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例如,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AISI303和AISI304,其弹性模量在200Gpa左右,屈服强度在190Mpa-230Mpa。
而常用的马氏体不锈钢AISI420和AISI440C,弹性模量为215Gpa,其中420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后,屈服强度可达345Mpa-1420Mpa,440C热处理后,屈服强度甚至可以达到1900Mpa。
淬火(Quenching),就是把工件加热到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后取出,在水或者油中极速冷却的过程。
以前打铁,做镰刀,砍刀等都会用淬火,使得刀具硬而不易脆断(需要回火)。
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淬可以理解为蘸,就是将烧红的金属元件,到水里蘸一下,就像蘸辣椒酱,蘸金属这口味有点重。
回火(Tempering),就是把淬火后的工件再次加热到727℃以下,保温后取出,在空气,油或水中冷却的过程。
回字体现了再次的意思,这个再次是在淬火以后,一般淬火后都需要做回火,以消除内应力,使组织稳定。
马氏体不锈钢体系奥氏体不锈钢体系我们知道,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如刚才提到的303,304,还有316,202等不锈钢。
不锈钢板材质分类不锈钢板材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根据材质的不同,不锈钢板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将按照材质分类介绍不锈钢板材的特点和应用。
一、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奥氏体不锈钢板材是最常见的不锈钢材料之一,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板材的主要成分是铬和镍,其中含有较高的铬含量可以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石油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马氏体不锈钢板材马氏体不锈钢板材是一种经过淬火处理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马氏体不锈钢板材的主要成分是铁、铬、镍和碳,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
马氏体不锈钢板材常用于制造刀具、轴承、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三、铁素体不锈钢板材铁素体不锈钢板材是一种含有较高铁含量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铁素体不锈钢板材的主要成分是铁、铬和碳,其中含有较低的镍含量。
铁素体不锈钢板材常用于制造锅炉、压力容器、船舶等领域。
四、双相不锈钢板材双相不锈钢板材是一种含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种组织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双相不锈钢板材的主要成分是铬、镍和钼,其中含有适量的镍和钼可以增加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双相不锈钢板材常用于制造海洋工程、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等领域。
五、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板材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板材是一种含有马氏体和奥氏体两种组织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板材的主要成分是铬、镍和钼,其中含有适量的钼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石油设备、海洋工程等领域。
总结:不锈钢板材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马氏体不锈钢板材、铁素体不锈钢板材、双相不锈钢板材和马氏体奥氏体不锈钢板材。
不同材质的不锈钢板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选择合适的材质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一、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的不锈钢材料。
它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具备优异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马氏体不锈钢通常由奥氏体不锈钢经过淬火和时效处理得到。
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马氏体,这是一种具有高硬度的组织形态。
通过淬火处理,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铁素体和奥氏体会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马氏体不锈钢还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
马氏体不锈钢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广泛用于制造各种耐腐蚀的零部件,如阀门、管道、泵体等。
此外,马氏体不锈钢还被广泛用于制造刀具、弹簧和机械零件等。
二、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的不锈钢材料。
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奥氏体,这是一种具有良好塑性和韧性的组织形态。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和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的铬含量。
铬是一种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元素,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来保护材料表面免受腐蚀的侵害。
因此,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越高,其耐腐蚀性能就越好。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被广泛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对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
此外,奥氏体不锈钢还被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其优雅的外观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材料选择。
三、马氏体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比较1. 结构:马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马氏体,而奥氏体不锈钢的主要组织结构是奥氏体。
2. 性能: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备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同时具备优异的耐腐蚀性。
3. 应用:马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制造耐腐蚀的零部件,如阀门、管道、泵体等。
奥氏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四、总结马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都是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材料。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都是钢的重要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钢的性质、组成、性能和应用等。
奥氏体是一种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是一种优质钢材,通常用于制造钢铁结构。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低于0.25%,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
由于其优质的性能,它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马氏体是一种中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约为0.3%至 1.4%,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
这种钢的机械性能较好,可以用于制造螺栓、螺母、垫圈、轴承等零件,以及钢结构、钢管、机械零件等。
它也可以用于制造手工工具,如锤子、钳子、锯子等。
铁素体是一种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可塑性较差。
它的组成成分以碳为主,高于2%,含有少量硅、磷、锰、铬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钢结构件,如桥梁、架构等,以及刀具、磨具、冶金工具等。
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双相组织的合金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强度,通常含有大量的铬和硅元素,碳含量低于0.03%,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抗压强度。
它可以用于制造食品处理设备的零部件,以及在海洋、化工、石油等环境中长期运行的各种设备。
以上就是关于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的详细介绍,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性能,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不锈钢的五个等级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的不同,不锈钢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高温合金不锈钢。
一、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不锈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其中奥氏体占据主导地位。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耐腐蚀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二、马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优良耐腐蚀性能的不锈钢。
其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
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这种不锈钢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三、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主要由铁素体组成,其耐腐蚀性能较好,但强度和硬度相对较低。
铁素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此外,铁素体不锈钢还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适用于一些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
四、双相不锈钢双相不锈钢是一种由铁素体和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综合了铁素体和奥氏体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双相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同时,双相不锈钢还具有较好的焊接性能,便于加工和制造。
五、高温合金不锈钢高温合金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异耐高温性能的不锈钢。
高温合金不锈钢主要由铁素体和耐热合金相组成,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高温合金不锈钢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总结:不锈钢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和高温合金不锈钢。
每种不锈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领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不锈钢的不同等级和性能特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料,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如何辨别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不锈钢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制品,就拿大家经常接触的不锈钢保温杯来说。
市面上的有卖十几的,有卖上百的,同样都是不锈钢的杯子为何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如何去辨别优质的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不锈钢分为马氏体和奥氏体不锈钢。
根据杭州佳麒不锈钢的相关市场调研分析,一般70%的超市或商场里的不锈钢保温杯或其他不锈钢制品对外宣称是优质奥氏体或奥氏体的,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在不锈钢制品上的用途优于马氏体不锈钢。
在买不锈钢保温杯时,有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杯子的底部或其他部位有18-8,这个是什么意识呢?标注18-8的意识就是这款保温杯是优质奥氏体不锈钢制成的。
因此价格往往会卖的很贵,但是很多不锈钢制品却是挂羊头卖狗肉。
其真正的是略质奥氏体或马氏体不锈钢保温杯却卖奥氏体不锈钢保温杯的价格。
可见在现如今这种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不锈钢也不一定是不锈钢了。
那么面对这样不良商家的欺诈手法我们广大的消费者又该如何防止受骗?曾经有人买了一套不锈钢厨具感觉质量有问题,与商家沟通退货,商家给的回复是消费者无法证明是不锈钢有质量问题,不给于退货,于便拿到相关质量检测所检查,专家通过仪器也检测不出,证明是不锈钢厨具有质量问题。
其实想辨别优质的不锈钢没那么复杂,也不必拿到什么质量检测所去大费周折。
首先来说不锈钢的特性是抗生锈,耐腐蚀,无磁性。
马氏体有弱磁性,因为马氏体不锈钢含少量的铁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市面上以次充好的不锈钢制品一般是略质奥氏体或马氏体的,但标注的是18-8,遇到这样情况拿磁铁轻轻触碰不锈钢制品表面,如果有弱磁性则说明可能是略质奥氏体不锈钢或马氏体的。
硫酸铜试剂测试法:使用硫酸铜试剂在不锈钢制品表面滴一滴,等大约30秒,如果是优质奥氏体不锈钢做成的制品则没有反应,如果是略质奥氏体或马氏体的就会变成红色,而且很明显。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便可以快速辨别优质奥氏体不锈钢了,如果你对你使用的不锈钢制品有质量问题的担心,不妨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试试哦。
奥氏体,马氏体不锈钢与双相钢怎么区别的1、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
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
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
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
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和耐蚀性能,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
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2.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
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
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
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
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3、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
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
奥氏体(钢的组别:A1,A2,A3A4,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 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 铁素体(钢的组别:F1)(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
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马氏体Martensite,如前所述命名自AdolfMartens(1850-1914)。
这位被称作马登斯或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国的冶金学家。
他早年作为一名工程师从事铁路桥梁的建设工作,并接触到了正在兴起
的材料检验方法。
于是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铁的金相组织,并在1878年发表了《铁的显微镜研究》,阐述金属断口形态以及其抛光和酸浸后的金相组织。
(这个工作我们现在做的好像也蛮多的。
)他观察到生铁在冷却和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排列很有规则(大概其中就有马氏体),并预言显微镜研究必将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远见)。
他还曾经担任了柏林皇家大学附属机械工艺研究所所长,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试验所("Staatliche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试验室。
1895年国际材料试验学会成立,他担任了副主席一职。
直到现在,在德国依然有一个声望颇高的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
不锈钢分类及用途介绍不锈钢是一种耐腐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耐蚀性、美观性和强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面将对不锈钢的分类及主要用途进行介绍。
不锈钢按结构分类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四类。
1.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见的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铬和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在耐腐蚀性能、强度和韧性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平衡性,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船舶等领域。
2.铁素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超过50%。
该类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磁性、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制茶机械、环保设备、水处理设备等领域。
3.马氏体不锈钢在加热过程中通过调整合金元素的组成和温度控制,使其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晶体结构,具有优越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损性能。
马氏体不锈钢适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需要高强度和耐磨损性能的领域。
4.双相不锈钢由奥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具有优异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根据不锈钢的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建筑领域:不锈钢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外墙装饰、室内装饰、楼梯扶手、门窗、屋顶材料等方面。
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使得不锈钢能够抵御时间和自然环境的侵蚀,保持建筑的外观美观和寿命。
2.食品行业:不锈钢在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不锈钢表面光滑、无毒、易清洗,并且不会改变食物的味道,因此被用于制作食品加工设备、厨具、炊具等。
3.化工行业:由于不锈钢对酸、碱、盐等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因此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容器、管道、泵、阀门等设备。
4.医疗行业:不锈钢在医疗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器械、医疗设备、手术室装饰等方面。
其具有抗菌性能、易清洗、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满足严格的卫生要求。
5.船舶和海洋工程:由于不锈钢具有耐盐雾、耐腐蚀的特点,能够在海洋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船体、船舶设备、海洋平台等。
奥氏体不锈钢拉伸与马氏体引言: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是两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奥氏体不锈钢的拉伸性能和马氏体的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它们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一、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铬、镍和钼等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使得它在拉伸过程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而不易断裂。
奥氏体不锈钢的拉伸性能与其化学成分、加工工艺和热处理等因素有关。
1. 化学成分影响: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铬元素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起到防止金属腐蚀的作用。
同时,镍元素能够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和塑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
此外,钼元素的加入还可以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2. 加工工艺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的拉伸性能还与其加工工艺有关。
例如,冷加工能够使奥氏体不锈钢晶粒细化,提高其强度和塑性,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
3. 热处理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也会对其拉伸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改变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等。
二、马氏体的特点马氏体是一种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马氏体的形成是通过将奥氏体经过适当的热处理或机械变形后,快速冷却而得到的。
马氏体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相变,使得金属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马氏体的特点。
1. 高硬度和强度:马氏体相较于奥氏体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这是由于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组织结构。
2. 易产生应力集中:由于马氏体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相变,使得材料内部产生了应力,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和脆性断裂。
3. 不耐腐蚀:相较于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差。
这是由于马氏体的晶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应力和较差的耐腐蚀性。
三、奥氏体不锈钢与马氏体的应用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具体如下:1. 奥氏体不锈钢的应用: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优良的拉伸性能,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建筑业。
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钢的组别:A1, A2, A3 A4, A5)(性能等级:50软,70冷加工,80高强度)马氏体(钢的组别:C1,C2,C3) (性能等级:50软,70、110淬火并回火,80淬火并回火)铁素体(钢的组别:F1) (性能等级:45软,60冷加工)马氏体不锈钢属于铬不锈钢。
由于含碳量高,碳化铬多,钢的耐蚀性能下降,虽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改善,但防腐性不高。
马氏体不锈钢多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并有一定耐蚀性能要求的零件,如汽轮机叶片、喷嘴、阀座、量具、刃具等。
铁素体不锈钢也属于铬不锈钢。
含碳量小,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能力强,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等特点。
主要用于制作化工设备中的容器、管道。
奥氏体不锈钢属于铬镍不锈钢。
具有很高的耐蚀性,优良的塑性,良好的焊接性及低温韧性,不具有磁性,易加工硬化。
主要用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容器、管道、医疗器械以及抗磁环境中。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
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
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
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马氏体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工件先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马氏体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的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工艺,也称分级淬火。
分级淬火由于在分级温度停留到工件内外温度一致后空冷,所以能有效地减少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减少淬火变形和开裂倾向。
分级淬火适用于对于变形要求高的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工件,也可用于截面尺寸不大、形状复杂地碳素钢工件。
马氏体不锈钢通过热处理可以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通俗地说,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典型牌号为Cr13型,如2Cr13 ,3Cr13 ,4Cr13等。
奥氏体不锈钢与马氏体不锈钢的区别与不同用处
奥氏体不锈钢: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
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
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
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浓硝酸肯有良好的耐蚀性。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全面的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奥氏体型钢
(1)1Cr17Mn6Ni15N;(2)1Cr18Mn8Ni5N;(3)1Cr18Ni9;(4)1Cr18Ni9Si3;(5)0Cr18Ni9;(6)00Cr19Ni10;(7)0Cr19Ni9N;(8)0Cr19Ni10NbN;(9) 00Cr18Ni10N;(10)1Cr18Ni12;(11) 0Cr23Ni13;(12)0Cr25Ni20;(13) 0Cr17Ni12Mo2;(14) 00Cr17Ni14Mo2;(15) 0Cr17Ni12Mo2N;(16) 00Cr1 7Ni13Mo2N;(17) 1Cr18Ni12Mo2Ti;(18) 0Cr18Ni12Mo2Ti;(19) 1Cr18Ni12Mo3Ti;(20) 0Cr18Ni12Mo3Ti;(21) 0Cr18Ni12Mo2Cu2;(22) 00Cr18 Ni14Mo2Cu2;(23) 0Cr19Ni13Mo3;(24) 00Cr19Ni13Mo3;(25) 0Cr18Ni16Mo5;(26) 1Cr18Ni9Ti;(27) 0Cr18Ni10Ti;(28) 0Cr18Ni11Nb;(29) 0Cr18Ni13Si4
1.概述
奥氏体不锈钢1913年在德国问世,在不锈钢中一直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其生产量和使用量约占不锈钢总产量及用量的70%。
钢号也最多,当今我国常用奥氏体不锈钢的牌号就有40多个,最常见的就是18-8型。
定义: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
分类:Fe-Cr-Ni (主体)
Fe-Cr-Mn
国内外牌号对比:
GB(中国) ASTM(美国) JIS(日本) DIN(德国)
1Cr17Ni7 301 SUS301 X12CrNi177
1Cr18Ni9 302 SUS302 X12CrNi188
1Cr18Ni10 303 SUS303 X12CrNiS188
0Cr18Ni9 304 SUS304 X5CrNi189
0Cr19i10 304L SUS304L X2CrNi189
0Cr17Ni12Mo2 316 SUS316 X5CrNiMo1810
00Cr17Ni14Mo2 316L SUS316L X2CrNiMo1810
0Cr18Ni10Ti 321 SUS321 X10CrNiTi189
0Cr19Ni13Mo3 317 SUS317 X2CrNiMo1816
2. 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
在18-8型不锈钢的成分基础上演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发展:
1) 加Mo改善点蚀和耐缝隙腐蚀
2) 降C或加Ti、Nb,减少晶间腐蚀倾向
3) 加Ni和Cr改善高温抗氧化性和强度
4) 加Ni改善抗应力腐蚀性能.转自"我要不锈钢"
5) 加S、Se改善切削性和构件表面精度.
奥氏体不锈钢成分系统图
3. 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
3.1铁素体相的形成
3.1.1铁素体相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F相的出现一般都对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使热加工产生裂纹的倾向性增大;钢的耐点蚀性下降,在诸多腐蚀环境(如尿素生产)中耐蚀性劣化;在高温下加长时间加热时,F相会转变为σ相使钢变脆等等。
3.1.2铁素体相的形成与含量的粗略判定
含量的粗略判定:
Creq=%Cr+1.5×%Si+%Mo,Nieq=%Ni+30×(%C+%N)+0.5×%Mn
3.1.3铁素体相的消除
根本的办法是提高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的含量。
Ni是首选的元素,但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Mn和N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N,其抑制铁素体形成的能力为Ni的30倍,同时又有改善耐蚀性和提高强度的作用.
标准的马氏体不锈钢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这些钢材的耐腐蚀性来自“铬”,其范围是从11.5至18%,铬含量愈高的钢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热处理期间马氏体的形成,上述三种440型不锈钢很少被考虑做为需要焊接的应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属不易取得。
马氏体不锈钢:标准马氏体钢材的改良,含有类如镍、钼、钒等的添加元素,主要是用于将标准钢材受限的容许工作温度提升至高于1100K,当添加这些元素时,碳含量也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在焊接物的硬化热影响区中避免龟裂的问题变成更严重。
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通俗地讲,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这种特性决定了这类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
按合金元素的差别,可分为马氏体铬不锈钢和马氏体铬镍不锈钢。
马氏体铬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和碳。
图1-4是Fe-Cr系相图富铁部分,如Cr大于13%时,不存在γ相,此类合金为单相铁素体合金,在任何热处理制度下也不能产生马氏体,为此必须在内Fe-Cr二元合金中加入奥氏体形成元素,以扩大γ相区,对于马氏体铬不锈钢来说,C、N是有效元素,C、N元素添加使得合金允许更高的铬含量。
在马氏体铬不锈钢中,除铬外,C是另一个最重要的必备元素,事实上,马氏体铬不锈耐热钢是一类铁、铬、碳三元合金。
当然,还有其他元素,利用这些元素,可根据Schaeffler图确定大致的组织。
马氏体不锈钢主要为铬含量在12%-18%范围内的低碳或高碳钢。
各国广泛应用的马氏体不锈钢钢种有如下3类:
1.低碳及中碳13%Cr钢
2.高碳的18%Cr钢
3.低碳含镍(约2%)的17%Cr钢
马氏体不锈钢具备高强度和耐蚀性,可以用来制造机器零件如蒸汽涡轮的叶片(1Cr13)、蒸汽装备的轴和拉杆(2Cr13),以及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零件如活门、螺栓等(4Cr13)。
碳含量较高的钢号(4Cr13、9Cr18)则适用于制造医疗器械、餐刀、测量用具、弹簧等。
与铁素体不锈钢相似,在马氏体不锈钢中也可以加入其它合金元素来改进其他性能:1.加入0.07%S或Se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例如1Cr13S或4 Cr13Se;2.加入约1%Mo及0.1% V,可以增加9Cr18钢的耐磨性及耐蚀性;3.加入约1Mo-1W-0.2V,可以提高1Cr13及2Cr13钢的热强性。
马氏体不锈钢与调制钢一样,可以使用淬火、回火及退火处理。
其力学性质与调制钢也相似:当硬度升高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升高,而伸长率、截面收缩率及冲击功则随着降低。
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主要取决于铬含量,而钢中的碳由于与铬形成稳定的碳化铬,又间接的影响了钢的耐蚀性。
因此在13%Cr钢中,碳含量越低,则耐蚀性越高。
而在1Cr13、2Cr13、3Cr13及4Cr13四种钢中,其耐蚀性与强度的顺序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