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____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_
- 格式:doc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3
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进行简单地表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观察图片,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1: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
生2: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
生3: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谁是参照物?生:A市是参照物。
师: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生:表示正东方向偏南30°的方向。
师:观察示意图,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描述这个方向?生:还可以说是南偏东60°。
师:没错,“东偏南30°”和“南偏东60°”都可以表示这个台风中心的位置,它们的含义相同,但是在生活中更习惯于选择小于45°的角度来描述。
师:如果只有这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吗?生:如果只有这个条件,只有一个方向的话,表示的是这条射线上的所有点,不能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师:所以要确定台风的位置,只有方向这一个条件是不够的。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师:因为台风在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我们找到600 km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图上直观的看到,东偏南30°表示的是一条射线上所有的点,如果只有这一个条件,无法判断台风的确切位置,从而引出距离。
《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描述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
3.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指南针,课件出示坐标,复习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方位有关的内容,关于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例1。
1.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1)方向。
师:台风中心在什么方向?(东偏南30°)师:东偏南30°方向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已经会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表示方位,谁能在图中指出东偏南30°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课件展示:师:如果只有“东偏南30°方向”这个条件,我们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吗?(2)距离。
师:显然光有方向是不能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的,还必须知道距离A市的距离。
(距离A市600km)师用1厘米表示100km在课件上展示台风中心的位置。
(3)小结:在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时候应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2.计算: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学生尝试计算,教师集体订正。
三、应用反馈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
四、归纳新知说说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要点:方向、距离)五、课后作业练习五第1、2、3题。
六、教后反思。
在平面图上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一、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孩子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学习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8个方向的知识,并学习了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
这些知识为孩子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
本课内容是利用方向与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仅靠单一的方向或距离是不够的,只有当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对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材中为此设计了找火车站附近各服务设施的实际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确定位置需要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并通过“试一试”巩固学生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通过“找服务设施”具体活动,能准确在平面图上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角度描述方向五、教学预设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观看视频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一起来看看。
从视频中获取了哪个信息?(油轮失火)(2)初步渗透三要素当时,我们的卫星也发现了这个信息。
我国的军舰接到了指令计划前去援助。
你认为卫星要传递给军舰上的雷达哪个信息?(方向、距离、中心点)如此的话,军舰的雷达上应该要呈现出哪些信息?(方向、距离、中心点)2.自主探究,提炼建模(1)提出问题现在卫星传送来的信息在雷达上显现出来了。
如果你是军舰的舰长,你能知道失事的油轮在军舰的什么位置吗?请静静地思考。
(2)独立探究,后小组交流(3)学生素材展示、交流素材一:东北方向追问:你有什么想说的?素材二:东北方向距离20千米追问:与刚才比,有什么不同?能确定具体的位置吗?素材三:东偏北。
30距离20千米追问:能看得明白吗?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以谁为标准,从哪偏向哪) 300是怎么得到了?能确定失事油轮的具体位置吗?素材四:北偏东600距离20千米追问:谁能看得明白?(4)初步感知方法后两种方法都能确定失事油轮具体的位置,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在同一平面内,说清方向角度、距离就可能确定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1)》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位置与方向(1)》,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位置表示方法、方位角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方位角确定物体位置的学习。
学生将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理解抽象的坐标概念,培养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坐标和方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教学难点1. 对方位角的理解及其在实际中的运用。
2.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将二维坐标与实际三维空间相对应时的转换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坐标纸、指南针、地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地图,引导学生描述某一特定位置,例如图书馆、操场等,并询问学生是如何确定这些位置的。
2. 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介绍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并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3.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尝试在坐标纸上标出组内成员的位置,并描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位角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确定物体位置。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概念的理解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给定点的坐标位置,并能够根据方位角确定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便在下一课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方向与路线》教学设计“方向与路线”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部分的内容。
本学段《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方向与路线的标准要求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两条。
这些知识和内容,既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常识和经验,又是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还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
在原《大纲》教材中没有安排这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之所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要求,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生存空间。
同时,学会描述并确定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人们进行交流,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备知识,如,在生活中人们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或环境里,必须要搞清楚城市或环境的方位,自己要去办事地点的位置以及行走的线路,这些知识和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第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获得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本身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看懂线路图更是需要学生不仅能用方向描述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更要具有判定到该物体位置大体走向的空间感知能力,而现实生活中,能够根据城市或某个环境的简易指示图准确判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要行走的线路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套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考虑到“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所以分两次来进行编排。
首先,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会用八个方向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六年级上册学习了比例以后,再安排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内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符合数学循序渐进的建构思想,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在示意图上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第2课时,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角度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并且能够将这个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一个点位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确定一个点的方向和距离。
2. 如何将方向和距离准确地表示出来。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方向和距离的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如何在地图上准确地描述一个点的位置?”2. 讲解:教师通过PPT和教学道具,讲解如何使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3. 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应用: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板书设计1.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2. 包括教学内容的讲解,练习和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使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2.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确定一个点的方向和距离1. 方向的确定:方向通常是通过角度来描述的,而角度的测量需要参照物。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参照物的选择,例如,在地图上通常以北为参照。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指南针或者地图上的方向标志来确定方向。
教师还应该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周围的地标或者使用电子设备(如GPS)来辅助确定方向。
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2011版五数上教材1-3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材分析:《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以及有关角的知识,学会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本课将进一步学习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教材注意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如何更准确的描述通同方位的物体方向,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学好这部分知识也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已经学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的知识,为学生学习用角度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做铺垫。
教材呈现了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服务设施示意图,让学生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说一说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有哪些服务设施,并说出它们所在的方向。
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条理的表达能力。
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在动手环节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强化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南偏东、北偏西等方向的含义,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生经历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
3.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分组合作教学准备:示意图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谈话:外地的游客坐火车来到青铜峡旅游,进入火车站广场会有哪些服务设施?出示青铜峡站广场周围主要服务设施示意图。
《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一、填空题。
1、用()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可以更准确一些。
2、描述物体的方向,一般从()或()说起。
3、与东南相对的方向是(),与东北相对的方向是()。
4、小明从学校去图书馆要往南偏西60°的方向走,他从图书馆回学校应往()的方向走。
二、判断题。
1、小明在小英的东偏南30°,那么小英就在小明的南偏东30°。
()2、如下图,以小军的位置为观测点,小丽在小军的北偏西30°。
()3、如下图,教学楼在文化广场的南偏西40°的方向上。
()4、如下图,小猴家在小松鼠家东偏北55°的方向上。
()三、选择题。
1、如图,以点o为观测点,在点o西南方向的是()。
A、①②B、③C、④D、⑤2、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青家在丫丫家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B、乔乔家在林林家的南偏东45°的方向上C、丫丫家在青青家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D、小亮家在乔乔家的南偏东30°的方向上3、如下图:以雷达站为观测点,鱼雷舰在雷达站的()。
A、东偏北50°的方向上B、北偏东50°的方向上C、北偏东65°的方向上D、北偏西55°的方向上4、如下图,北京在石家庄的()方向上。
A、北偏东30°B、北偏东60°C、南偏西30°D、南偏西60°四、解决问题。
1、标一标。
(1)书店在艺术中心北偏东65°的方向上。
(2)中心医院在艺术中心南偏东25°的方向上。
(3)南湖公园在艺术中心南偏西40°的方向上。
(4)文化广场在艺术中心北偏西40°的方向上。
2、根据下图填一填。
(1)公园在小猪家()偏()()°的方向上。
(2)小猴家在公园()偏()()°的方向上。
(3)小羊家在公园()偏()()°的方向上。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观察平面示意图,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过程。
2、体会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在辨认、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读平面示意图,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确定观测点与被观测物体的连线和方位线形成的夹角。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火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所以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
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在火车站的周围都会设置一些服务设施。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在火车站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这节课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一、读示意图。
1、下面是某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服务设施示意图。
说一说: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各服务设施在什么方向?2、小组讨论: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各服务设施在什么方向?学生观察示意图。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出站口、托运处都在花坛的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
在学生分组合作2、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内描述出站口和托运处的方向。
3、怎样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4、试一试。
描述其他服务设施的方向。
出站口在花坛的北偏东30°。
托运处在花坛的东偏北45°。
描述物体的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托运处的方向应该说在花坛的北偏东45°。
要明确观测点。
这幅图的观测点是中心花坛。
要明确物体与观测点的连线与南北方向所成的夹角的度数。
描述物体的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快餐厅在花坛的北偏西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第1课时位置与方向二《六年级上第 1 课时位置与方向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位置与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在城市中找路,还是在地图上规划旅行,都离不开对位置和方向的准确判断。
而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课时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简单的场景。
假设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想要去一家著名的博物馆。
你手里有一张地图,但是如果不懂得如何辨认方向和确定自己的位置,那这张地图可能也无法帮助你顺利到达目的地。
所以,准确地理解位置与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在“位置与方向二”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
比如说,我们要学会用角度和距离来更精确地描述一个位置。
以前,我们可能只是简单地说“在东边”或者“在西边”,但现在,我们会说“在东偏北 30 度,距离 500 米的地方”。
角度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中心点,面向北方,然后顺时针转动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就决定了方向。
比如,转动90 度就是正东方向,转动180 度就是正南方向。
而如果转动45 度,那就是东北方向。
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角度,我们通常会使用量角器。
距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知道了方向还不够,还得清楚距离有多远。
我们可以用尺子在地图上测量,然后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实际的距离。
比如说,地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的 100 米,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5 厘米,那么实际距离就是 500 米。
当我们要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就要同时考虑方向和距离。
例如,学校在小明家的北偏东 45 度,距离 800 米处。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清晰和准确的位置信息。
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呢?比如说,航海的时候,船员们需要根据罗盘和测量的数据来确定船只的位置和航行方向,以确保安全到达目的地。
飞行员在飞行中也需要依靠各种仪器和数据来判断飞机的位置和航向。
在建筑施工中,工程师们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位置和方向信息来进行精确的施工。
第1课时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内容教材1~3页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提示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
本课时主要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方向的相对性,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南偏东、北偏西等方向的含义,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课件。
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都乘坐过火车吧,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火车站的周围建了好多服务设施,谁能说一说在火车站的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生:候车室、出站口、托运处、汽车站、商店……。
师:那么我们怎么找到这些服务设施呢?生:车站有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确定好位置就可以找到。
师: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课件出示某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服务设施示意图。
师:请学生们观察课件中的示意图,看一看这个火车站广场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学生观察示意图,交流广场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
生:候车室、出站口、售票处、快餐厅……师:我们知道了火车站周围的服务设施,假如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它们都在什么方向?生:商场在中心花坛的西南方向。
生:售票处和快餐厅都在中心花坛的西北方向。
生:出站口和托运处都在中心花坛的东北向。
……师:习惯上,在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中心花坛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1单元方向与路线第1课时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及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平面示意图,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过程.2。
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用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境引入师:介绍图上方向并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除了东西南北外,还有四个方向并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师:在日常生活中,火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在火车站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
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在火车站的周围都会设置一些服务设施。
二、读示意图出示PPT课件教材例1的示意图,请学生认真观察示意图,师提出问题.1.谁能说一说在火车站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2.如果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你能说出这些服务设施所在的方向吗?提出这两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
接着提问:3。
出站口和托运处的位置都在中心花坛的东北方向,但它们又不在同一个地方,怎样描述它们的方向才更准确呢?三、描述方向1.让学生看教材第2页的含有角度的示意图,让学生用角度描述出站口、托运处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描述方法的机会。
2。
汇报结果并板书:出站口的位置:出站口在花坛的北偏东30°。
托运处的位置: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45°。
提示:描述物体的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3.做游戏。
让学生每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相对于另外一个人的位置。
如A同学在B同学的什么方向上,而B同学在A同学的什么方向上。
四、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鼓励学生描述其他场馆所在的方向。
第2题:指导学生先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同学家所在方向与方向线所构成的角分别是多少度,然后再填空.第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某地所在的方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方向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距离的估算、方向的判断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用于演示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学校的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
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生活实例:学校举行运动会,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各个运动项目的起跑线。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例1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例1的教学是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引入,直接给出标有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解决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教学中以具体情景切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同时借助动态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东偏南30°”的含义,在观察讨论中克服教学难点。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体验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承前启后链复习:方向、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延学:在方位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电视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播音员播报:目前台风中心位于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 市移动。
教师提问: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课件播放暂停,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以播放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引入法:课堂伊始,教师播放台风引发的灾难,教师提问:为了避免更多的灾难发生,我们面对台风需要做哪些准备?(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台风的位置以及与城市的距离,可以提前做好预防等)。
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
第1课时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教学内容:
教材1~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南偏东、北偏西等方向的含义,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学生经历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
3.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都乘坐过火车吧,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火车站的周围建了好多服务设施,谁能说一说在火车站的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
二、探索新知。
师:习惯上,在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中心花坛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
根据人们描述方向的习惯,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学生交流西北、东南、西南指的是什么方向。
生:西北指的是北偏西方向。
生:东南指的是南偏东方向。
生:西南指的是南偏西方向。
学生用手演示。
(演示正确给予鼓励)
师:既然出站口和托运处都在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那它们的不同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呈现P2含有角度的示意图。
)
师:观察一下这幅图,看一看与上幅图有什么不同?
生:这幅图花坛与出站口、托运处之间有连线,并且还分别标明角度。
师:谁能用角度来描述出站口和托运处的位置?(指名说一说)
生: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45°。
生:出站口在花坛的北偏东30°。
师:同学们刚才很准确的描述出了托运处和出站口的具体位置,考虑一下其他设施的怎样用角度来具体描述出它的位置。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指着示意图说说描述不清的给予指导)
生:售票处在花坛的北偏西45°。
生:招待所在花坛的南偏东60°。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背景下,顺势理解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给学生充分观察、思考的时间逐步探索出用角度准确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巩固知新。
1.练一练,第2题。
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从示意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学生先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同学家与东、西、南、北构成的角度,再填空。
同学之间交流测量结果,并指名读出自己的答案。
2. 练一练,第3题。
第1幅图。
学生观察示意图,连线并测量角度,用角度来具体描述物体的位置。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和用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
第2幅图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为什么两幅图中邮局的方向不同。
(观测点不同,物体所处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方向。
谁能说说在平面图上怎么用角度来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呢?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板书设计:
用角度描述物体的方向
1.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2.托运处在花坛的北偏东45°
3.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先交代观测点,再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到火车站,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火车站示意图开始,分别让学生指出周围设施所在位置。
再结合角度描述出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