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

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

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

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六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

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

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

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

的内容。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

第七章南方地区本章先总后分,先讲述自然特征与农业后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讲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本节教材侧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领土,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八章西北地区本章第一节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

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先描述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干旱,然后再突出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本章第一节与前三章设计一样,仍然先对青

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的地理区域。

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这一章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概

括性的总结,有利于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四、具体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20xx版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计划

第一周第五章

第二周至第五周第六章

第六周至第九周第七章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八章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第九、十章

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复习

第十七周八年级地理会考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2

这些本是昨日应该写下来的文字,被人性中的懒惰一拽,就硬生生地迟到了。

我常常在想,幸福是有味道的,你甚至可以嗅到那淡淡的气息。是那种淡而不厌的味道。当地理老师应该是幸福的吧!至少我目前是这么觉得,并且似乎隐约嗅到了。

在外省实习,我最不舍的其实还是学校那美丽而又舒适的图书馆。这几天我又回来了,走进图书馆觉得心里格外的踏实。昨日在图书馆待着的一个下午,让人感觉舒适又充实。在四楼的现刊阅览室,我直接就来到放着《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的书架前。我惊喜地发现两个月没来,有好多期新的杂志已经摆上来了。

我还是不自觉地就拿起了我们学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看了起来,好像我也没认真的看进去什么。但是最后有了一个最深刻的感受:这个可以改行做文学杂志了。杂志有个博文精选的栏目,里面经常会有一些地理教师的精彩博客文章。

这次翻开读到的两篇,确实是非常优美的散文,以至于我都觉得应该投到文学类期刊去了。

对于此,我觉得自己是欣喜的,这个期刊越变越好是多么值得欣喜呢。在期刊中,博客中,论文中,透露出越来越多的人文气息,意义早已超越了知识本身。

我始终觉得,教育是饱含感情的职业而非干巴巴的知识。而写文章是这种感情的一种表达。我想,写文章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不是只有作家才能有作品。这个在地理老师们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地理老师写的文章,是非常耐读的。

不仅仅是写文章,有很多的老师,有他们的专长,有他们的爱好。不一定非得与教学有关,或者只是自己的爱好,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吧。

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偏不倚,我想我嗅到了幸福的味道。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3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一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滩八二中学校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蓝措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

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

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

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

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本计划应达到目标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

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八年级中国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

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

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

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

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6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

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节课,努力讲好每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备课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备课准备充分的素材。9、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

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具体措施。

1、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在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以导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时要认真钻研地理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

4、强化作业、单元考试制度的落实。落实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单次作业布置要适量,内容要精当,针对性要强,批阅要及时。

5、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

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6、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中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中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中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

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中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篇一: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 1、本章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介绍了我国地形的总体特点和宏观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本节教材主要包括3个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 3、地形是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有严重的影响着别的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对中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列表比较法,空白图指认法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7篇 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提质服务的,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__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7篇 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的计划,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区域划分的不同依据及相应的区域类型。 2、知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对家乡自然地理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 2、宏观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地理区域的不同划分类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表现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绵长的山脉往往成为区别地理差异和划分地理区域的自然界线,你能说说我国最典型的事那一条吗 2、指名交流,及时补充。 3、引导: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提问: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类型区域这些类型区域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如:温度带是根据气温差异划分的等) 4、揭示课题: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教学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版书)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区域图片 讲述:我国面积辽阔,跨经纬度广,气候类型多,地势高低差异大,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差异等自然社会条件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请学生读几遍四大区域的名称。 3、播放四大区域不同的自然景观,请同学分辨其所属区域,再说自己家乡属哪个区域,并描述自己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21教育网 4、指导学生读四大区域图,说出各区域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省、直辖市、自治区。 出示(播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问: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及北方地区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比较是否相似这条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条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基本吻合,其主导因素是夏季风影响。 师: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与1月那条等温线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线大致一致这条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大致与1月0C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接近,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吻合。这条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气候和降水。 师:出示播放我国三级阶梯图片 问: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大致与那两级阶梯的分界线相吻合确定这条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看图回答,地势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大致吻合,确定的主导因素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13篇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 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 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

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六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 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 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 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 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情境是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学情、教材等进行分析,从而创设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吻合,且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其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课程讲解。“双减”背景下,鼓励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中自主探索。但由于部分教师主题情境活动开展经验较少,对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误区,导致教学情境单一、主题情境与学科关联性差等问题出现,这不仅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也不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于此,广大教师有必要结合“双减”新要求,对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进行深入思考。 一、主题情境的构建原则 (一)学科性 主题情境活动设计要对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及学科特点进行思考,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进行教学设计。在主题情境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站在地理发展的角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新颖性 “双减”背景下,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 提升,主题情境活动设计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影等艺术形式或游戏、辩论等互动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三)主体性 初中地理主题情境活动设计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个性化发展需求确定主题并开展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所了解,并据此进行主题情境教学设计,从而提升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四)实效性

“双减”背景下,主题情境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并能调动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如此,才能让学生更专注于学习。也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够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认知共鸣。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主题情境活动的设计 (一)制定目标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较为陌生,很多学生对地理课程内容十分好奇,而如何保持地理学科的新鲜感,让学生熟悉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创设主题情境。例如,初中地理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初中地理应该学习什么?”“初中地理应该怎样学?”等发散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 解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借助视频动画向学生展示不同区域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同一时间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等,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地理世界。(二)确定主题 一般来说,主题的确定包含内容、形式、结构三方面。就主题内容而言,通常是初中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案及“双减”政策的发展要求,初中地理教学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获取更多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对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地理问题的思考。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其认知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很难将生活场景与地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教师可设计生活化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题形式即情境展现的主要方式,初中地理教学可通过小组合作或视频教学等方式创设情境,一方面要确保主题形式具有创新性,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主题形式能够实现互相融合。主题结构是初中地理主题情境活动的主要过程,即课堂教学顺序,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或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设计。主题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式情境教学在教育领域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境为载体,创造出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将以初中地理学科为例,分析如何设计一节成功的主题式情境 教学。 一、探究教学内容 在设计主题式情境教学之前,首先要确认融入教学的内容。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 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区域的自然及人文特征、资源利用 和环境保护等等。因此,在设计主题式情境教学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知识水平,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概念和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对其进行探究。 例如,选择一个主题:“环保行动需要你我共同关注”,并围绕该主题让学生从多角 度了解环境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选择教学内容包括区域污染及其影响、环保科技及其应 用以及大型环保行动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创建情境氛围 主题式情境教学需要创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可以借助PPT或教学视频等形成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和感受,激发探究欲 望。 在“环保行动需要你我共同关注”的主题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虚拟城市的场景,展示城市污染问题的现实状况。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关于环境污染和其 给城市带来的影响的真实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安排探究任务和形式 主题式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探究任务的设计,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探究方向,进行探究。探究的任务可以简单或复杂,可以设计成课余时 间继续完成。教学中,可以多角度考虑文献阅读、场地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和PBL等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环保行动需要你我共同关注”的主题环节中,我们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要求学生 团取一些能够保护环境的清洁行动,在真实的社区环境中进行落地实践,将所学知识付诸 实践并感受到行动的成果。 四、分析评价和反思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案例分析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地理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情境的营造。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造更真实的地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初中地理课堂为例,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地 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分析 1. 案例描述 在某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正在教授有关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在这一单元中,教师 要求学生研究某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其地形、气候、水文地貌、植被等,并结合地理 知识进行分析。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决定利用情境教学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2.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他选择了一座附近的山区作为实地考察的地点,让学生 亲身感受山地地理环境。在现场,学生们可以看到高山、溪流、森林等自然地理景观,感 受到不同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候和植被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感受。 教师利用模拟情境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 虚构地区,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地理情境。一组是高海拔山地地区,一组是沿海平 原地区,一组是内陆湖泊地区等。每个小组要根据所代表地区的特点进行研究和讨论,并 在小组内展开模拟情境。他们要模拟地区的气候、地貌、植被等情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 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在模拟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学习,运用自 己所学的知识,与组员讨论并得出结论,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3. 效果评估 经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情境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更加深入,能够真实 地感受到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并将地理知识应用到情境中。通过观察、理解和讨论,学 生们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积极性和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 三、启示和总结

地理教案(9篇)

地理教案(9篇)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 【过渡】图片中展现多种自然灾难,有一些是自然现象。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难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难?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常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难,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难?下面,就教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 【阅读课本】P54 【板书]】第四节,自然灾难 【提问】什么是自然灾难? 【学生答复】自然环境常常发生特别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特别变化叫做自然灾难。 【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难吗?假如不是,如何来解释? 【学生答复】不是(或是) 【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难,首先它必需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需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难。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难。

【提问】假如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难吗? 【学生答复】不是,由于它是人为缘由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难。 【活动】完成P55熟悉身边的自然灾难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晰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难,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难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难?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学生答复】地震、台风、洪涝等 【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各种自然灾难,这说明,在我国自然灾难的种类许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难分为气象灾难和地质灾难,还有如海洋灾难(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我们福建地区常常患病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难还是地质灾难? 【学生答复】气象灾难 【提问】我国的气象灾难包括哪些? 【阅读答复】气象灾难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多媒体】展现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学生欣赏并答复是哪些气象灾难。 【承接】通过观看各种气象灾难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难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难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攻击呢?请同学们依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难的分布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7篇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设计7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大小 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

题: 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测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是__,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__。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 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3.反馈练习: 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正圆球体 B.是一个扁球体 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 D.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4.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诗人描述的,身处地球家园的人类却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为了方面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人们制作出了地球仪。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1.5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让学生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归纳、总结出地球仪的特点: ⑴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⑵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关于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内容】第三节地图(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山谷等;初步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等高线图,学生识别常见的地形名称;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2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高原、山地、平原等自然景观的画面。 同学们看到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平原等地理事物,而我们画的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上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呢? 学生讨论,得出对这一问题的初步判断 二、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屏幕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观察,教师说明:“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27,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单位?有什么区别?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提问:那么,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海拔和相对高度(板书)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的模型,讨论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讲述: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拓展:由此而推,什么是等深线?(学生读书作答) 2.等高线(板书)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判读地面的高低和地形起伏? 学生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说出:只要填出地面各点海拔,就可比较各点的高低。 总结: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还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地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看看左右两个山坡的陡与缓?并判断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的分布有何关系? 确定: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2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从图可见,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的差别很大,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等高线弯向海拔低处为山脊,反之为山谷:两个相邻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初中地理主题教案(优秀6篇)

初中地理主题教案(优秀6篇) 初中地理主题教案篇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1、教学成绩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我所教的高二7、8两个班的地理成绩不断取得进步,学生对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地理的学习观念有所转变,一部分学生有了突破性进展。 2、“三转五让”教改专题完成情况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重要的一点必须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区域地理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本学期“三转五让”的教改专题。 3、课堂教学状况本学期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情境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情境教学方 式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1. 教学目标 在设计情境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勘探与开发地热能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热能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 情境设计 另外,可以在学校内开展小型模拟项目,让学生在设置的模拟条件下,模拟地热能的 开发和利用过程。在模拟项目中,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和角色,比如让学生扮演勘探员、 地热资源开发商、环保局官员、居民代表等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交互 和协商,了解相关的制度、政策和利益关系。 3.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掘知识,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在实地考察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置实地数据采集 任务,收集样本、采集数据。同样,也可以在每个角色扮演任务中,向学生介绍相应的信息,让他们通过分析和协商,得出相应的结论和结果。 此外,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应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热能源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 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 地热能源的类型有哪些? 2) 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状况如何? 4)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存在环境和社会问题? 通过以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地热能源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提 交相关的实地调研报告,评分标准可以包括报告的准确性、详细程度、分析深度等方面。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设置和情境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分析一个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在初中地理 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城市规划与交通 情境背景: 假设学生们是一支城市规划团队的成员,他们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新的城市,并规划城 市的交通系统。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城市的位置和规模,并考虑城市的布局、交通工具和 道路网络。 情境引导: 1. 观察现有城市的规划和交通情况:学生们首先会到现有的城市进行实地考察,观 察城市的规划布局和交通状况。他们可以调查城市的街道宽度、交通流量、公共交通工具 和停车设施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分析城市规划的原则:学生们会学习关于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人口密度、用 地合理利用、绿地保护和生态环保等。他们会分析现有城市规划的优点和不足,并思考如 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自己的城市设计中。 3. 设计城市的布局:学生们将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学习到的城市规划知识,设计自己 理想中的城市布局。他们将考虑城市的功能区划,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和公共设施 区等,并合理安排相应的用地。 5. 展示和评价:学生们将展示自己的城市设计,并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展示和讨论,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改进自己的设计。 情境评价: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进行深入思考 和设计,从而提高其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学生们还能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 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总结: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4篇)

初中地理教案〔通用14篇〕 初中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的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别离的假设干证据的分析 ^p ,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p 、归纳、表达等认知才能;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进步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进步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此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活动:〔观察、分析^p 、讨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 1.地壳变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剧烈的争论。时机总是垂青擅长观察、考虑的人。正像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

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下《偶尔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生:阅读。〔最好出示资料片〕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同学们都学过剪纸能否用这种剪纸的方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说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学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一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最终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理论。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了解利用地形、水源、土壤等资源的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地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调研和实验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 1. 教学内容: (1)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学习如何保护环境。 (3)参与实际调研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调研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构建情境和场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堂互动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 1. 考核方法:通过小组调研和实验的报告、小组口头报告、个人写作和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标准: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影响;是否知道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是否具备实践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关于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于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策略研 究 摘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预设目标将某部分内容或背景视为课程活动主题, 进而在此基础上精心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推动主题教学活动,使地理教学在主题 情境中展开,具有增强初中生地理学习热情之作用,是使学生在自主研究、体验 感悟中深化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着眼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主要意义, 文章对其实践前提与要点展开分析,通过多个角度说明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 策略,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初中地理;主题情境; 一、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主要意义 第一,于初中地理课程活动中创设主题式情境,具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热情 之意义。与常规教学以及以往情境教学、主题教学均不同,主题式情境教学是主 题与情境的有机融合,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主题,再根据课程活动需要创设情境,主题式情境内容呈现多元化特点,能够在不同角度满足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需要,从而使其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学习活动,在课堂内外展现探究地理的持久 动力。 第二,于初中地理课程活动中创设主题式情境,具有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之意义。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目标实现受阻,在极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 没有在尊重其主体地位基础上设计课程活动。然而,合理落实主题式情境教学, 无论确定主题还是创设情境,教师都应有意识地将“学生主体性”考虑在内,同 时设计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的主题式情境活动。学生主体地位由此得到充分尊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初中地理课程活动,深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基本前提

(一)凸显学科性 落实主题式情境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应明晰一个问题:主题式情境教学是一种教授地理知识的手段,而非组织课程活动的目的,欲将其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应关注主题式情境学科性,使其凸显地理学习要素,具备符合初中地理学科要求的应用价值与教育功能。而关于地理教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项基本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滋养人文情怀,形成绿色发展、保护自然等观念,增强对区域、世界的理解,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开拓创新精神,养成知行合一品质。”这为初中地理教师创设具有学科特点的主题式情境带来了灵感。教师解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设计主题式情境教学活动,可以将核心素养要素融合展现在主题式情境中,或者直接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式情境教学活动背景,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创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凸显出来,学生沉浸于主题式情境课程活动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用地理的眼光和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然能够提高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课程活动质量。 (二)重视新颖性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必然使人止步不前,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由此可见“创新”对于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想要使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在教学与学习方面持续发挥积极影响,必须重视其新颖性,重视新方法、新思想的吸收与应用。比如,通过校内外一体化的地理教研活动了解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新方法,根据年级、班级教学实际将新方法化为己用,发展创新思维,为主题式情境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赋予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更深层次的教学情趣。再者,加强对“生活中的地理”的观察与应用力度,及时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定期整合生活中出现的地理教学新资源,将其用于主题式情境的创设,以新鲜的生活要素增加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活力,使学生在新颖、鲜活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初中地理主题知识。 三、初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策略要点

初二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初二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关于初二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有哪些?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成效。接下来是关于初二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的文章,期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二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案例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广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浏览,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广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知道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知道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控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照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知道。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浏览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散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视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展开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爱好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洋,尾靠全球陆。”答案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判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