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1.A 2.B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解析第3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第4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3.B 4.D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5.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6.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第5题,该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这里的等值线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线”。由图示不难读出,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从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第6题,地面辐射是指近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其与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比热容、下垫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大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越高,大气逆辐射越强。

答案 5.C 6.B

热岛效应是城市化带来的最明显的环境特征之一。读北京地区2007~2010年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的等值线图,完成7~8题。

7.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近年来,北京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主要原因是( ) A.城区绿地面积显著增加

B.城区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

C.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D.郊区水域面积大量减少

解析第7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注意审题,题中的等值线表示的是“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随时间变化”,横坐标表示在一年之内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是在一日之内的变化。根据图中信息,不管哪个季节,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小值均为0.4,但是冬季即从12月到次年2月,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会达到2.2,差值最大,因此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冬季,选D项。第8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城市的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性(道路硬化、建筑)、人工热源(生活燃煤、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绿

地、林木及水体减少,使得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根据我国实际可知,近年来,郊区城市化不断发展,使得郊区温度也升高,因此城区和郊区温度差值在减小,选C项。

答案7.D 8.C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第9题。

9.该地的空间位置和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

A.北半球;近地面;寒冷少雨

B.北半球;高空;炎热干燥

C.南半球;近地面;高温多雨

D.南半球;高空;阴雨连绵

解析由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判断出图示为低压中心。由地转偏向力可知图示为北半球。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判断是高空风向。高空是低压,地面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天气炎热干燥。

答案 B

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11.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故B项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10.B 11.A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部分地区某时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美国阿拉斯加州捕鱼产量占全美一半以上,拥有三文鱼、鳕鱼和超大型的“国王蟹”等优质特色海产品。阿拉斯加州政府与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共同签发鱼类出口质量证书,近年来出口到我国的海产品连年递增。

(1)简述图中气压中心形成的过程。

(2)分析7月甲城气温比乙城高的自然原因。

(3)简析近年来阿拉斯加州海产品加工工业转移到我国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示气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联系海陆分布对三圈环流的影响去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压,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所以形成的高压势力最强,它把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保留在太平洋上就是图示的低压中心。第(2)题,因两城的纬度相差不大,所以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是下垫面,从地形分析,甲城地处谷地,热量相对不易散发;从洋流分析,乙城沿岸有寒流流经,有降温作用,而甲城

位于内陆地区,夏季升温快。第(3)题,对比我国和该区,联系影响

海产品加工工业的因素分析,从市场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

量大;从加工成本分析,我国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从生产技术

分析,我国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并且有政府优惠政策支持。

答案(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和北美大陆气温低,近地面

形成高压;陆地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带切断,并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形

成图中气压中心。

(2)甲城地处谷地,热量相对不易散发;乙城沿岸有寒流流经,有降

温作用;甲城位于内陆地区,夏季升温快。

(3)我国对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加工成本相对较低,如劳动力廉

价等;海产品加工技术不断成熟;政府政策支持。(任意三点即可)

13.某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

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度变化数据并绘制了图1、

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下垫

道路(沥青) 混凝土砖石面

吸收0.8~0.95 0.65~0.9 0.6~0.8 0.65~0.8

下垫

土壤沙漠草水吸收

率0.6~0.95 0.55~0.85

0.74~

0.84

0.9~0.97

材料二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图1

材料三图2中小区3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4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

图2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分析该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二,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温度变化的关系。大气增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的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利用该原理可分析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度变化的影响。第(2)题,读图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空气的流通可带走一部分热量,风速越大,热岛强度越不明显。第(3)题,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但必须与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

答案(1)影响: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①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②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③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

(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答案合理即可)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回答1~2题。 1.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

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解析:第1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位于落基山内部、乙位于山脉外部,则甲气温要高于乙。第2题,图示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但甲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乙距离山体较远,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故甲地吸收的地面辐射多于乙地,从而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答案:1.A 2.B 把地面及大气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地气系统。该系统的热量收支差额称为地气系统辐射差额,其中收入部分是地面和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支出部分为发送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读非洲地气系统年辐射差额量(单位:卡/厘米2·分)统计图,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的支出多少主要取决于地表植被状况

C.云层越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 4.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拔 D.沿岸洋流性质 3.D 4.B 解析第3题,地面长波辐射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地面温度,地面温度越高,地面长波辐射越强,支出越多。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第4题,造成甲、乙两地年辐射差额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甲地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多;乙地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地气系统发送到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少。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是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泊气温比周围地区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读图完成5~6题。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础落实练 1.下图为“大气热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题。 ......... 霜冻多出现在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 白天①强,夜晚②弱 B. 白天④强,夜晚③强 C. 白天③强,夜晚②强 D. 白天①弱,夜晚④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多;晴天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效果较差,地面温度低,容易出现霜冻。图中①表示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 A. 甲地气温低于丁地 B. 丁地气温低于丙地 C. 乙地气压高于丙地 D. 甲地气压低于乙地 3. 图中P、P′两点( ) A. 风向、风速相同 B. 大气受力状况相同

C. 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 D.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 4. 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2. C 3. D 4. B 【解析】 【2题详解】 图中甲地气流上升,说明甲地气温高于丁地;丁地海拔低于丙地,气温高于丙地;乙地气压高于丙地,C正确;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气压高于乙地。 【3题详解】 图中P点位于近地面,P′位于高空,高空摩擦力小于近地面,两点风向、风速不同;大气受力状况有差异;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D正确。 【4题详解】 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可排除A;白天,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B正确;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下沉,C错;市区因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D错。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N地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6. 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提分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1.A 2.B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解析第3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过程增加,③减少。第4题,昼夜温差大,说明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即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散失的地面辐射多,即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3.B 4.D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MJ/m2) 5.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6.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20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及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1.下列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大气辐射B.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3.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4.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5.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6.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青藏高原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存在着与陆地和海洋相似的热力性质差异。据此完成7~8题。 7.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青藏高原近地面存在() ①1月,冷低压②8月,热低压③1月,冷高压④8月,热高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正确表示青藏高原与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大气运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如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10.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6] 第二章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练案[6]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2022·河北衡水模拟)霜冻是大范围的农业气象灾害,危害大小主要与霜冻出现的时间、强度、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关,苹果树遭受冻害程度与树冠高度也相关,遭受冻害的苹果树坐果少。我国北方某苹果园内果树树冠高度在1米~4米之间(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A) A.1米B.2米 C.3米D.4米 2.下列可预防霜冻的措施有(B) ①矮化栽培②燃烧柴草③提前灌水④增施无机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第1题,由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知识可知,大气增温直接能量来源于地面辐射,霜冻灾害来临时,距地面越近,降温越快,霜冻越重,随树冠部位的升高,冻害减轻,故该果园内苹果树最易遭受冻害的树冠高度是1米。第2题,燃烧柴草可使近地面笼罩一层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对麦田、果树进行适时合理灌溉,可增大土壤比热容,使土壤和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降缓慢,达到减轻或防御霜冻的目的;矮化栽培的植物更易遭受冻害;能否减轻植物遭受冻害的程度与增施无机肥无关。 (2022·江苏无锡模拟)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图1示意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图2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2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C)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图2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B) 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 B.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 C.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 D.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起飞场位于山脊上,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起飞场海拔约410米,山麓海拔在0~50米之间,两地落差约370米;该地位于北纬30°附近,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第4题,由图可知,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在平地借助热气流上升,在山脊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等高线稀疏为平地,地势平坦,人类活动密集,甲地气流可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脊,白天气温比平地高,夜晚气温比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二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夯基固本练专题: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2021年4月30日15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从发射到上升至120km高空,在此期间经历的气温变化可能是()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地酒泉对流层的厚度最接近() A.8-9km B.12-13km C.17-18km D.4-5km (3)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穿过的平流层() A.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气流垂直运动显著 C.含有臭氧层 D.含有电离层 2.在较大湖泊和湖岸之间常常形成以一天为周期的湖风和岸风,8月某日我国鄱阳湖地区湖风和岸风明显。下图示意该日湖口和进贤南北方向平均风速逐时距平日变化曲线(正距平为南风,负距平为北风)。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该日湖口与进贤南北风向基本相同的时刻在() A.00:00~04:00 B.07:00~11:00 C.12:00~18:00 D.21:00~00:00 (2)导致该日湖口风速距平正负值转换的主要原因是() A.天气变化 B.湖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D.当地盛行风的转换 (3)该日鄱阳与进贤的风向转换时间相似,该日18时鄱阳的主要风向应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3.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如图示意气旋中心经过前后巴黎气压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出现降水现象。据此完成下题。 (1)受该气旋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 A.温度较高 B.湿度较大 C.出现上升气流 D.风力较大 (3)下列日期,巴黎风力最大的是() A.4日 B.6日 C.7日 D.9日 4.下图是2020年国庆节前后110°E-120°E近地面天气状况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图。读图,据此完

专题04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口袋书】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口袋书】2024年高 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一、选择题组 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湖”更容易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2.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 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3.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 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 大气混合层是湍流受热对流控制的近地面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大气混合层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具有相关性。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国北方某城市一气象观测站每日对当地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8次观测,下图为该观测站测得的三个月内各时段大气混合层高度均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混合层高度呈现日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5.推测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最大的时段是() A.7-8时B.13-14时C.17-18时D.22-23时 6.该城市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 A.11时大气湍流强加剧了紫外辐射B.14时太阳辐射导致紫外辐射最强C.17时地面辐射放出大量紫外辐射D.23时大气层吸收紫外辐射并反射 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逆温厚度是指出现逆温现象上、下限的高度差。下图反映甘肃省酒泉市2009~2018年8时和20时平均逆温厚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8时接地逆温厚度比20时接地逆温厚度大,原因是8时() A.地面温度较低B.大气的对流较强 C.太阳辐射较弱D.大气逆辐射较强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 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 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 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 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

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 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 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 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 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 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主要缘由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主要干脆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与地面风

2021年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与知识检测: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解读 1.热力环流的成因及环流模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注意近地面与高空的区别。 知识清单 1.热力环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 参考答案 1.太阳辐射能 温度差异 冷热不均 2.地面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气压 热力环流 平行 斜交于 要点精析 要点一: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根本原因:______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 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 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 ↓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能量来源:________辐射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________差异 原因 最简单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地面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 (风)受力 两力作用下风向 于等压线 三力作用下风向 ________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

2.说明 在热力环流中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的地方相比较而言的。在理解热力环流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律: ①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②同一地点(垂直方向):近地面的气压总是比高空要高;如图所示,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相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但A'点的高压并不是说其气压值比A点大,而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来说气压值要高。称为高压;同理,A点低压是指比同一水平面上的B点的气压要低。准确地说,气压排列为B>A>A'>B'。 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 ④水平方向: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如上图A'点等压面上凸,说明A'点区域为高压。因为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则A'>a,B'<b,又因a=b(同一等压面上),所以A'>B',即A'点的气压大于B'、C'点的气压,即上凸为高压,同理,下凹为低压。高空等压面与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⑤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⑥会画气流的运动方向。 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冷——气压高——气流下沉;近地面热——气压低——气流上升。■ 3.局部热力环流举例 ①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山风。

高中地理一轮考点规范练6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6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22广西钦州检测)甲烷气体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倍。研究发现,北冰洋中冻结的甲烷沉积物已开始释放气体,目前这些气体大部分溶于水中,正在缓慢向大气排放。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大气受热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现象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分别是() A.气温降低,①减弱 B.气温降低,②增强 C.气温升高,③减弱 D.气温升高,④增强 2.该现象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1广西南宁16校联考)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2020广西北海一模)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6.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气流运动 C.建筑物密度 D.交通通达度 正压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状态。在这种大气中,等压面和等温面在所有高度上都相重合。斜压大气更接近实际情况,指等压面和等温面出现交角的情况。下图是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斜压大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卷

选择题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高达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A. 0—6时 B. 6—12时 C. 12—18时 D. 18—24时 【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 A.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 临近河湖与林草地 C. 沿线工业污染严重 D. 路面昼夜温差较大 【3】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 【1】A 【2】D 【3】C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是日出前,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O -6时,A对。其它时段气温较高,不易形成团雾,B、C、D错。【2】团雾多出现在高速公路上的主要原因是路面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成雾,C对。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沿线工业污染严重、临近河湖与林草地与雾形成有关,但不是高速公路多雾的主要原因,A、B、D错。 【3】读图,沪宁高速公路大雾发生频率最大的地点是③,该路段高速路面昼夜温差大,受湖泊水汽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大,路面降温时,水汽易凝结成雾,C对。其它路段的水汽条件较差,可能性小,A、B、D错。 选择题 热岛强度是市中心与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能准确反映“热岛效应”的变化状况。“冷岛效应”原指干旱地区夏季时,绿洲、湖

泊气温比附近沙漠低的一种局部温凉的小气候现象。目前城市也在广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2】图中①处出现了北京市区夏季午后的“冷岛”现象,可能是因为此处布局了 A. 住宅区 B. 公园 C. 商业区 D. 农田 【3】【3】“冷岛效应”会使①处与周边地区相比 A. 年降水量增多 B. 热量交换增强 C. 空气对流减弱 D. 水汽蒸发加快 【答案】 【1】【1】D 【2】【2】B 【3】【3】C 【解析】试题分析: 【1】【1】热岛效应显著,说明城区与郊区温度差值大,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大致在11-1月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等温线最密集,说明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显著,此时为冬季。

高一地理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地膜覆盖是指以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的一种措施,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下图为农田地膜覆盖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主要是因为地膜()A.增加了太阳辐射B.增加了地面反射C.减少了地面辐射D.减少了大气辐射 2.下列现象与地膜覆盖原理相似的是() A.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越冬B.冬季农田熏烟以防冻害C.不同农作物间作套种D.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 【答案】1.C 2.A 【解析】1.通过铺设地膜,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通过地膜为地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穿过地膜散失的较少,减少了土壤与大气的热量的交换,从而减少了地面辐射,有效提高了土壤温度,C 正确;地膜无法增强太阳辐射,对大气辐射亦无影响,AD错;如果地膜增强了地面反射,则不利于提高土壤温度,B错。故选C。2.冬季积雪越厚,对土壤与大气热量交换的阻隔越强,地面辐射减少越少,有利于土壤保温,从而利于作物过冬,所以冬季积雪厚利于作物过冬与地膜覆盖原理相似,A正确;冬季农田熏烟

主要是增强大气逆辐射以防冻害,B错;不同作物间作套种是传统种植业中一种农业增产模式,与地膜覆盖原理关系不大,C错; 夏季葡萄园挂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水分蒸发,D错.故选A.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我国北方很多城市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治理污染,建设湿地公园,开挖人工湖,环湖建设宜居小区,取得巨大生态环境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湿地公园和人工湖能缓解热岛效应的原理是()A.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增加地表热容量,降低地面辐射 4.下列正确示意人工湖和附近小区之间环流形式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D 4.D 【解析】3.城市湿地公园和人工湖,水多;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的热量多,水的温度升高的少,降低地面辐射,减弱了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水的比热容大,只是受热、散热过程慢,没有减少和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也没有减少大气对太阳辐

2020版高考地理讲义: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能量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_太阳辐射__。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__地面辐射__。 2.两大过程 (1)__地面__增温: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而升温。 (2)大气增温: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__吸收__、__反射__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__大气逆辐射__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含量大,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昼、夜云层量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很大,可用下表比较。 (3) 而影响气温状况。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盆地地形→阴雨天气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版)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A. B.

C. D. (2)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1)A (2)B 【考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 【解析】【分析】(1)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答案为:A。(2)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冷、暖锋 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 2.(2020·江苏)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①地最可能() A.暴雨倾盆水难排 B.细雨蒙蒙衣难干 C.烈日炎炎似火烧 D.黄沙满天车难行

专题05 冷热不均与大气运动(解析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自然地理)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附答案解析) 【基础训练】 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晴朗、无风B.阴雨、无风 C.晴朗、大风D.阴雨、大风 4.图示大气现象() 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绒布冰川分布于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400-7500米处,5400米以下为碎石。下图为“绒布冰川表面气温与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差(T冰-T石,单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11时绒布冰川表面气温较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甲较大B.乙较大 C.丙较大D.丁较大 6.绒布冰川表面() A.6时为上山风 B.ll时为下山风 C.下山风历时长 D.昼夜风向相同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F→H→G→E B.G→E→F→H→G C.G→E→H→F→G D.G→H→F→E→G 8.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9~10题。 9.“穿堂风”() 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 B.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 C.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 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10.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 A.减轻大气污染 B.增加生活用能 C.降低室内温度 D.提高室内湿度 下图为2020年1月30日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11~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版

第6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必备知识知识体系学科素养1.大气的受热原理及实践应 用。 2.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危害。3.热力环流和等压面图的判读。 4.大气的水平运动。 5.等温线图的判读。1.综合思维:运用材料或实际案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 (北半球) 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 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 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点拨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点拨地面、大气与太阳辐射 (1)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状况有关,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 提醒太阳辐射强≠温度一定高 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点拨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一般情况下,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测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专题测试卷一 时间:20分钟分值:18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方法是向高空发射热气球,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还能修复臭氧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 图2 1.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图1中的( ) A.a层 B.b层 C.c层 D.d层 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物质,平流层对应的是b层,B项正确。 2.“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②),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项正确。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答案 C 图示等压线压差是2.5hPa,甲的气压值是1022.5~1025hPa,乙的气压值是 997.5~1000hPa,两地的压差可能是22.5~27.5hPa。选C。 4.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 A.重庆蒸发旺盛 B.北京风力强劲 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 D.广州阴雨连绵 答案 C 图示重庆处于低压槽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温度低、蒸发弱;北京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哈尔滨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西南风;广州受高压外围气流影响,等压线稀疏,多晴朗天气。选C。 5.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乙丙两地地处低压中心,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甲、丁两地地处高压中心,但相比丁地,甲地位于内陆,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弱,夜晚保温作用更弱。选A。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唯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下图中能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 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高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相同 解析图中②海拔低于①,②比①气温高;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近地面同高度③处气压高于②处,说明③处气流下沉,②处气流上升, ②处气温高于③处;③处海拔低于④处,气压高;据等压面分布知④ 处气压高于①处。 答案B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左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右图),完成2~3题。 ° E气压/hPa 东距离fkm

距地商髙度小 2.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 E—F—HH S E B6「F—H HG C.A E—H H F—G D.A H H F—E—G 3. 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 A. 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B. 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 C. 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 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G E位于近地面,且气压E>G而郊区相对于城市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故E为郊区;城市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所以G 为城市,因此近地面空气从E流向G; F为郊区的上空,气压较低,H为城市的上空,气压较高,所以高空气流从H流向F。垂直方向,城市近地面空气上升,空气由G流向H;郊区空气下沉,空气从F流向E,由此判断环流的方向为SH—F—E—G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图中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无论昼夜,近地面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可知,甲处气压小于丙处气压,而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处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