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是一组正常血清蛋白成分,可被免疫复合物激活产生具有裂解细胞壁的因子。如果该过程发生在红细胞表面上则导致红细胞裂解而出现溶血。利用这种反应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称作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CFT准确性高,容易判定,对抗原纯化要求不严格,因而普遍用于传染病的诊断。该试验的不足之处是操作繁锁,尤其是对所用试剂的准备和量化要求较严。

(一) 原理CFT包括两个系统,第一为反应系统,又称溶菌系统,即已知抗原(或抗体),被检血清 (或抗原)和补体。第二系统为指示系统(亦称溶血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补体常用豚鼠血清,它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补体只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产生溶血作用。因此,如果试验系中的抗原和抗体是对应的,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定量的补体就被结合,这时加入指示系统,由于缺乏游离补体,就不产生溶血,即为阳性反应。反之试验系中缺乏抗原或特异性抗体,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就游离于反应液中,被指示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激活,而发生溶血,即阴性反应。为了测定阳性血清中抗体的效价,可将血清作系列稀释,其结果是由完全不溶血逐步达到完全溶血,发生50%溶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

在进行CFT主试验之前,抗原、补体、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必须经仔细测定。所加补体的量必须准确,补体少导致不完全溶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反之,超量的补体不能被反应系统的免疫复合物完全结合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超量的抗原影响补体的结合,抗原不足不能完全结合补体。

在CFT操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被检血清存在“抗补体作用”。即被检血清在无抗原存在的情况下结合补体。这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血清取自感染动物,在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或者血清被细菌污染,通过其它途径激活了补体。

(二) 分类补体结合试验分直接法、间接法和固相法。

1.直接法如图2-9所示,该法为最常用的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抗原、被检血清和补体,在一定温度下感作一定时间后,加溶血素和红细胞,再感作一定时间后判定结果。直接法又根据试剂量的差异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常量法试剂总量一般为0.5ml。微量法一般为0.125ml。前者在试管内进行,后者在U形底的96孔微量反应板内进行。

图2-9 直接补体结合试验图示

2.间接法如图2-10所示,该法用于禽类血清抗体的测定(如鸭、火鸡、鸡等)。因其血清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形成复合物后不能结合豚鼠补体,需再加一种抗该抗原的兔抗体,后者形成复合物后可结合豚鼠补体,然后再加补体和溶血系统成分。与直接法相比间接法多加一种特异性免疫抗体,多进行一次感作。其结果判定正好与直接法相反。发生溶血时表示抗原已和血清中的抗体结合,阻止了兔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补体仍然游离存在,然后与溶血系结合,发生溶血,即为间接CFT阳性;反之,若血清中无相应的抗体存在,抗原则与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结合补体,不发生溶血,即为间接CFT阴性。

图2-10 间直接补体结合试验图示

3.固相法固相法的原理与直接法相同,其不同点是所有的反应是在琼脂糖凝胶反应皿中进行。其操作程序为先将溶血素致敏的红细胞液加入融化后冷至55℃的1%琼脂糖凝胶中,混匀,倾注入特制的塑料反应皿内。(反应皿规格为90(25mm,凝胶量为25ml)。待其凝固后打孔,孔径为6mm,孔距不得小于8mm。然后将在37℃温箱中感作一定时间的抗原+被检血清+补体混合物取25ul加入孔中,37℃感作一定时间,观察溶血环的直径以确定结果的阴阳性。

(三) 操作方法以牛边虫病直接CFT的常量法加以详细介绍。对补体效价的测定,以前国内均采用100%溶血测定法,而目前国际流行50%溶血测定法。当溶血现象近于零或趋

近完全时补体量的明显变化只能引起轻度的溶血现象,而在趋近50%溶血时极小量的补体变化可引起程度显著不同的溶血现象。因此50%溶血测定法显然要比100%测定法敏感度高,对补体的测定更精确。本节只介绍50%补体溶血测定法。

1.制备绵羊红细胞悬浮液

(1) 采血绵羊(最好母绵羊)颈静脉无菌采血。将40ml的血与60ml阿氏液混匀,冷藏备用。供血羊一次采血量最多不要超过200ml,采血间隔不少于6周。

(2) 洗红细胞将10ml阿氏液保存的绵羊血通过纱布过滤倒入40ml刻度离心管内,另加30ml巴比妥缓冲液(VBS),混匀。在水平转子离心机上离心10分钟(500×g)。吸弃上清液,加VBS至原来的量,再次离心,如此离心洗涤三次。吸弃上清液。每管约加10ml VBS,混匀。将悬液倒入15ml容量的刻度离心管中,离心 10分钟(500×g)。储存于4-8℃冰箱备用。红细胞可保存5-6天。

(3) 制备5%绵羊红细胞悬浮液

①选择一管洗过的红细胞。如果红细胞与液面间出现溶血应再离心洗涤,直至清亮。若多次洗涤仍有溶血,则表示红细胞太脆或缓冲液有问题,应弃去不用。

②记录红细胞的毫升数,吸弃上清液,用VBS稀释红细胞,使成为5%的红细胞悬液(1ml红细胞+19ml VBS)。

③为了精确配制悬液可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红细胞的浓度(波长550nm)

取1ml约5%的细胞悬液,加19ml的蒸馏水混匀。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透光度,在表上查出红细胞的浓度(见附录3)。

如果红细胞的浓度不等于5%,可加VBS或离心去除VBS校正浓度。计算如下:

需加(或去除)VBS的量=实测红细胞浓度(细胞悬液总量/5-细胞悬液总量。

注意:一般在最初配制悬液时稍浓于所需浓度,校正时只加一定量的VBS即可。

(4) 致敏红细胞将5%的红细胞悬液与等量适当稀释的溶血素混和,置室温15分钟.混和时总是将溶血素加到细胞液中。

2.配制标准比色管

(1) 准备血红素液取10ml 5%的红细胞悬液,加到15ml的刻度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500×g)。吸弃上清液,加蒸馏水至9.5ml,混匀,这时红细胞完全溶解,液体应是清亮的。加进0.5ml 17%的氯化钠液,混匀,使其保持等渗。

(2) 配制比色管按表2-12配制标准比色管,试管规格为12x75mm.因所用抗原、血清、补体和溶血素均为无色液体,所以用VBS代替。血红素为5%红细胞溶血液。

3.补体效价的测定

(1) 试验当天打开一瓶补体,解冻。若是冻干的补体需加定量蒸馏水复原。

(2) 取0.2ml补体加9.8mlVBS(低温)作1/50稀释。按表2测定补体效价。补体原液置3-4℃保存。

将试管置37℃水浴锅内,感作30分钟,每5分振钟荡一次。与标准管比较,记录血度此量。

(3) 以溶血度为横坐标,补体的用量为纵作标绘制曲线。找出50%溶血的补体所用量,为一个单位补体。

(4) 补体效价计算

基础计算:用于CFT的补体用量为3个单位补体。

X=滴定前补体稀释倍数/(30(1个单位补体量)

X:配制3个单位补体所需补体原液的稀释倍数。

校正计算:在试验中发现补体在感作中损失一部分活性,根据经验需使用基础计算补体用量的1.5倍,即直接配4.5个单位的补体。但习惯上仍称为3个单位。其计算公式为: X=滴定前补体稀释倍数/(45(1个单位补体量)

4.溶血素的效价测定

(1) 稀释溶血素按表3稀释溶血素。

* 如果溶血素用等量甘油保存,所需量加倍。

(2) 配制100ml 5%的绵羊红细胞悬液并致敏。取17个试管,每管加1.5ml 5%的红细胞悬液,然后分别加不同稀释倍数的溶血素1.5ml,混匀。室温静置15分钟。

(3) 配制1/50稀释的补体。

(4) 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溶血素致敏的红细胞分别做补体效价测定。结果参考表2-15。

表内“-”表示100%溶血;“0”表示不溶血

(5) 查出50%溶血时1/50稀释的补体用量,并换算为未经稀释的补体用量(方法:50%溶血时1/50稀释的补体用量除以50)。

(6) 一个单位的未经稀释的补体用量作为纵坐标,溶血素的稀释倍数作为横坐标,绘制50%溶血曲线。取保持50%溶血时补体用量最低而溶血素稀释倍数最高的溶血素的稀释度做为溶血素试验用效价。本例所测溶血素的效价为1:2 000,试验用稀释度为1:1 800。

5.抗原效价的测定

(1) 将抗原和阳性血清分别做两倍系列稀释。

(2) 方阵试验补体、溶血素按前试验的结果稀释。试管排列参考表2-16。

试验程序:0.1ml抗原+0.1ml血清+0.1ml补体→4-9℃18小时→+0.2ml致敏红细胞→37℃水浴30分钟→判定结果。

同时建立下列对照管:

一个单位补体对照:0.1ml一单位补体+0.2ml VBS+0.2ml致敏红细胞。

二和三单位补体对照:同上。只是分别采用二和三个单位补体(一个单位补体=2份VBS +1份三单位补体;二个单位补体=1份VBS+2份三单位补体)。

(3) 测定结果,见表2-16。

一个单位补体对照:50%溶血;二个单位补体对照和三个单位补体对照:100%血;红细胞对照:不溶血。

已知阳性血清效价为1/80-1/160。试验结果表明:1/5和1/10稀释的抗原有抗体补体作用;1/80或1/40稀释的抗原所测阳性血清的效价为满意。所以选择1/40稀释的抗原做为边虫补体结合反应的工作单位。

6.正式试验

溶血素:1:1 800稀释

抗原:1:40稀释

补体:3个工作单位

首先,对被检血清和阴、阳性对照血清做1/5稀释,60℃水浴灭活30分钟,然后做进一步稀释。试验方法见表2-17。一般阳性血清应多做几个稀释度。

表2-17内C1、C2和C3代表一、二和三单位补体。阳、阴性血清对照和被检血清同时做。检验结果举例见表2-18。

一个单位补体对照:50%溶血。

二和三个单位补体对照:100%溶血。

抗原对照:100%溶血。

红细胞对照:不溶血。

附1 阿氏液(Alsever’s)的制备

成分:A.氯化钠 4.18g

无水柠檬酸钠8.0g

加水到900ml

B.右旋葡萄糖18.66g

加水到100ml

方法:1.溶解盐到蒸馏水中。

2.溶解葡萄糖到蒸馏水中。

将A和B液分装。120℃(15磅)灭菌15分钟。将A和B液混合无菌分装到三角瓶中,密封。一般按每瓶60ml分装,以备采血。

用法:采血时,1.2份阿氏液加1份血,即:60ml阿氏液加50ml血。

附2 巴比妥钠缓冲液(VBS)的制备

成份:3-5二乙基巴比妥酸 5.75g

5-5二乙基巴比妥钠 3.75g

氯化钠85.0g

6水氯化镁 1.68g

氯化钙0.28g

蒸馏水2000ml

方法:首先将巴比妥酸溶解到500ml热的蒸馏水中,加入巴比妥钠和氯化钠,然后加水至2 000ml,混匀。加氯化镁和氯化钙,15磅灭菌20分钟。pH值应为7.2。将其按每瓶100ml分装储存于4-9℃。

用法:用前将所配液体用蒸馏水作1:5稀释。

附3 不同浓度的红细胞光密度表制备方法

每毫升5%的绵羊红细胞悬液中约含有109个红细胞。可用细胞泥的体积测其浓度。将阿氏液保存的绵羊血用VBS洗涤三次,最后一次离心后记录离心管中红细胞的体积(毫升数)。然后加VBS制备约5%的绵羊红细胞悬液(1ml细胞泥加19ml VBS)。取1ml的红细胞

悬液加 19ml的蒸馏水混匀。用分光光度计以550nm波长测其光密度。重复配制五次红细胞悬液,测量五次,最后取其光密度平均值。从5%绵羊红细胞悬液中通过去掉或加入VBS 配制1-9%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悬液,分别测定其光密度值,即可制备浓度与光密度表。

程序:

1. 打开分光光度计,预热20分钟。

2. 调整波长为550nm。

3. 配制血红素液:1ml 5%的红细胞悬液加19ml蒸馏水,混匀。

4. 封闭光源,调整零点。

5. 用蒸馏水调光密度到100。

6. 测光密度。

第五章 补体参与的反应

第五章补体参与的反应 内容 一、溶血试验 二、补体结合试验 一、溶血试验 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产生溶血现象。 【材料】 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SRBC)。 2、抗体:溶血素即(SRBC抗体)。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37℃水溶箱等。 【方法】 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下表加入各物(容量单位均为ml) 溶血试验加样表(表2—1)单位ml 管号2%红血球溶血素(2单位)补体(2单位)生理盐水结果 1 0.5 0.5 0.5 0.5 2 0.5 0.5 - 1.0 3 0.5 - 0.5 1.0 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3、结果观察: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溶血。 注意分析结果及其意义,了解补体的性质与作用。 二、补体结合试验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分别是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与特异抗体结合的结果。补体结合试验,则是基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的原理,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抗原或抗体是否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有两个系统共五个成分参加:检测系统的已知抗原(或抗体)与持检抗体(或抗原)、补体、指示系统的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依次加入检测系统成分与补体作用后再加指示系统,若不出现溶血,即为补体试验阳性,表示检测系统中抗原抗体相对应(待检标本中有相应抗体或抗原),形成抗原体复合物并结合了补体,指示系统因缺乏补体而不发生溶血;反之若出现溶血,则为补体试验阴性,表示检测系统的抗原抗体不对应(持检标本中无相应抗体或抗原),不能结合补体,游离的补体与后加入的指示系统结合,导致绵羊红细胞溶解。 补体结合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检测梅毒,立克次体病和病毒感染等患者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以辅助诊断,还可用于某些病毒的分型。但本试验操作繁琐,影响因素甚多,各种参与成分均需适量(在正式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预备试验来滴定补体、溶血素、抗原或抗体的单位,以确定其使用量),并需设立多种对照和使用洁净试管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近年来其应用日趋减少,而为其它新的免疫学方法所取代。 【材料】 1、抗原:(已知,并已经滴定调定)。 2、灭活的持检血清。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56℃×30' 灭活)。 3、补体(2个使用单位)。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1. 原理介绍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溶菌酶的活性。其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和补体激活的过程。在一个完整的补体结合试验中,通 常需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补体激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补体结合。 1.1 补体激活 补体是一组血浆蛋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当体内存在 抗原时,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补体分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其中经典途径是由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免疫复合物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 合物后,免疫复合物会引起补体激活。 1.3 补体结合 补体结合是指补体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过程。当补体的C1q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C1q会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进而引发连续的级联反应,最终形成一个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细胞膜的破坏。 2. 应用领域 补体结合试验在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一些 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领域: 2.1 免疫疾病的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免疫缺陷病的诊断。例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活性通常较低。 2.2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流行性感冒、风疹、百日 咳等。在感染过程中,补体会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到相关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2.3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补体结合试验对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前列腺 特异性抗原(PSA)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 检测血清中的PSA水平。 2.4 药物敏感性的评估 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敏感性。例如,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可能 与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相关,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免疫复合物的效应。 3. 结语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多 个领域。其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和补体激活的过程。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 对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标志物和药物敏感性等进行诊断和评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补体结合试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是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 有其他相关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基于补体系统的活化和补体蛋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结合反应。本文将介绍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一、补体系统的概述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多种血清蛋白组成。补体系统能够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产生溶菌酶、炎症介质等,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补体系统的活化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在这些途径中,C3和C4是常用的检测指标,其水平变化反映了补体系统的活性。 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体外实验,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补体结合试验中,将待测抗原与已知抗体混合,然后加入补体蛋白。如果抗原与抗体结合,复合物将激活补体系统,导致C3和C4的降解和活化。通过检测C3和C4的变化,可以确定抗原与抗体是否结合。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1. 免疫学研究: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用于研究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探索免疫应答的机制。例如,可以利用该方法鉴定特定抗原的抗体水平,评估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效果。 2. 诊断传染病:补体结合试验在传染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肝炎、风疹、风湿热等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测相应病原体的抗体水平来完成。 3. 自身免疫性疾病:补体结合试验还可以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测抗核抗体的结合情况来确定。 4. 药物研发:补体结合试验在药物研发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可以用该方法评估新药对特定抗原的结合能力,筛选具有抗体结合活性的药物候选物。 四、补体结合试验的优缺点 补体结合试验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包括: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同时,补体结合试验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大量的血清样本、结果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等。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检测补体系统的活化来评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它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免疫反应的机制,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准确性,促进药物研发的进展。然而,补体结合试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希望未来能够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提高补体结合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免疫学和临床

临床免疫学补体检测及应用

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本章考点 1.概述 2.补体的活化途径 3.有关补体测定的试验 4.补体测定的应用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系统是补体加上其调节因子和相关膜蛋白共同组成一个反应系统,称为补体系统。 补体系统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病理性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系统和放大系统。 第一节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 一、命名 根据l968年WH0命名委员会对补体系统进行了统一命名。 参与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称Cl、C2、……C9。Cl由Clq、Clr、Cls 三种亚单位组成; 补体系统旁路激活途径及调节因子中另一些组分以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 因子等;补体调节成分多以其功能进行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衰变加速因子等;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面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C3b等; 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在其符号上划一横线表示,如、,灭活的补体片段在其符号前面加英文字母i表示,如iC3b等; 对补体受体以其结合对象命名,如CLrR、C5Ar、对C3片段受体则用CRl、CR2……CR4表示。 二、分类 构成补体系统包括30余种活性成分,按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1.在体液中参与补体活化级联反应的各种固有成分;2.以可溶性形式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各种补体调节蛋白;3.结合补体片段或调节补体生物效应的各种受体。 三、理化性质 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l0%;Clq,C8等为γ球蛋白;Cls,C9为α球蛋白。 正常血清中各组分的含量相差较大,C3含量最多,C2最低。各种属动物间血中补体含量也不相同,豚鼠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补体,故实验室多采用豚鼠血作为补体来源。 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在0℃~10℃下活性只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min可使血清中绝大部分补体组分丧失活性,称为灭活或灭能。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活化与调控 一、补体系统的活化 补体系统的各组分在体液中通常以非活性状态、类似酶原的形式存在,当受到一定因素激活,才表现出生物活性。补体的激活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此外尚有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动物卫生、微生物学和生化学等领域。本文将介绍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原理 CFT是通过检测抗原-抗体结合后是否影响补体作用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抗体的一种免疫学试验。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与补体结合并激活补体,从而引发一系列补体反应。 而在CFT中,引入两种补体成分:被偶联的抗原与补体激活剂(即受体),以及补体底物(即被激活的补体)。被测血清中如有特异性抗体,可与被偶联的抗原发生结合,使得补体激活剂发生变化,无法与补体底物相结合。因此,测得补体底物与补体激活剂之间无结合,即补体未被激活,则可证明血清中存在特定抗体。 二、方法 1. 试剂与设备 (1)被测血清:取血后离心获取血清; (2)受体:把抗原与抗体偶联在羊红细胞表面,用0.1M苏打缓冲液洗涤去除未偶联的抗原和抗体;

(3)抗原与特异性抗体:比如,细菌、病毒、药物等; (4)补体:常见的有裂解法(Lysed Sheep Erythrocytes,LSE)和搅拌法(Z牛补体); (5)试管/小瓶/平板:供反应使用; (6)显微镜、离心机等。 2. 步骤 (1)制备试剂:适量的抗原和抗体分别和受体在适宜条件下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大量受体;另需要制备几重稀有度的抗原和抗体梯度稀释物; (2)标准样品制备:以已知抗体滴定值的血清为标准样品,依据其相对滴定值制成浓度为10U的配制液; (3)加样:将待检血清、标准样品及对照血清加到小瓶中,每组加4支小瓶; (4)加试剂:加入适量偶联抗原及补体; (5)反应:置平板中,在37℃恒温箱内孵育数小时,待反应结束; (6)结果判定:利用显微镜观察血清和补体底物与补体激活剂是否结合,判断血清中抗体是否存在。 三、应用 CFT可以测定某一种特定抗体的存在与否,具有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查、病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 试剂:稀释液(0.85%生理盐水)、补体、溶血素、抗原(由生物制品厂或所提供)、阴阳性血清、2.5%绵羊红细胞悬液、受检血清。(共七种) 材料准备: 1、稀释液(0.85%生理盐水)的配制:8.5g氯化钠加蒸馏水至1000ml。 2、绵羊红细胞悬液的配制:由健康成年公绵羊颈静脉采血,流入灭菌含 玻璃珠的玻璃瓶内,混摇15—20分钟,脱除纤维,使其失去凝固 性。将脱纤血移入离心沉淀管中,加2-3倍量的生理盐水混匀, 以每分2000转的速度离心沉淀10分钟,使红血球下沉,吸弃上 清液,再加生理盐水用玻棒搅匀再离心沉淀,反复三次,直至上 清液透明为止,最后吸弃上清液,所剩沉淀即为红细胞。 按每2.5毫升的沉淀红血球加入到97.5毫升生理盐水中的比例制备,便为2.5%绵羊红细胞悬液。此液配制后在5—100C下,24小时内 可应用。若发现有溶血时,需重新配制。经常做补体结合试验, 就迫切需要能将红血球保存。方法是:将无菌的脱纤维蛋白的绵 羊血与无菌的等量的改良的阿尔塞维尔氏液混合于三角瓶中(用 三角瓶有利于扩大血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置冰箱中冷藏可保存 达两个月。需用时将血球离心洗涤后即可应用。 改良的阿尔塞维尔氏液配法:葡萄糖24.60克,氯化钠5.04克,柠檬酸

钠(含2分子的结晶水)9.6克,蒸馏水1200毫升,10磅10-15 分钟高压消毒后保存。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溶血素、补体、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受检血清的收集和处理:以常规方法采血和分离血清,若发现血清混浊或有血细胞混在时,离心沉淀,每分1000转后将上清液分离出来, 然后用稀释液将血清作1∶10稀释,按下表规定的水浴灭能。 操作方法:1.将1∶10稀释经灭能的受检血清加入2支三分管内,每管 0.5ml。 2.其中一管加工作量抗原0.5ml,另一管加稀释液0.5ml。 3.上述2管均加工作量补体,每管0.5ml,震荡摇匀。 4.置37℃~38℃水浴20分钟,取出放于室温(22℃~25℃)。 5.每管各加2单位的溶血素0.5ml,和2.5%红细胞悬液0.5ml, 充分震荡摇匀。 6.再置37℃~38℃水浴20分钟,之后取出立即进行第一次判定。

实验十补体结合反应

实验十补体结合反应 目的要求 1.以鼻疽补体结合反应为例,了解补体结合反应术式的基本环节。 2.能独立运用本血清学反应的知识,作血清学检验。 操作步骤 一、材料准备 (一)溶血素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保存于冰箱中,有效期1年以上,1月之内效价变动不大,1月可以测一次效价。 (二)补体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冻干补体,保存于冰箱,效价可半月测一次。也可以采3~4只成年雄性豚鼠血,分离血清,混合,保存于冰箱或冷处,24小时内应用。若检查材料多,需大量补体时,不从心脏采血,可由颈动脉放血于培养皿中,待血液凝固后移于冰箱次晨分离血清。如当日采血可直接离心分离血清。将混合的新鲜豚鼠血清,加入NaCl 达10%,置于冰箱或冷处,保存期可达数日或1周。 (三)绵羊颈静脉采血,盛于预先加玻珠的玻璃瓶中(或加有5%柠檬酸钠水溶液的玻瓶中),然后,将血分盛于离心管中,以每分钟1500~2000转离心10~15分钟,使红细胞下沉,吸弃上清液,加3~4倍生理盐水混合,再次离心,每分钟1500转15分钟。这样经第三次洗涤后,吸弃上清,将下沉的红细胞配成2.5%红细胞悬浮液(或临用前配制)。配制好的红细胞下沉液置5~10℃下保存,24小时内可应用。若发现溶血时需重新配制。 (四)鼻疽抗原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 (五)标准血清鼻疽阴、阳性血清由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 (六)被检血清采取被检动物血清。分离血清后,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加热灭能,以破坏其中补体和其中可能含有的抗补体物质。马血清加热至58~59℃,维持30分钟,骡驴血清加热至63~64℃,维持40分钟。 (七)生理盐水蒸馏水中加入0.85%化学纯氯化钠,经灭菌后使用。 二、预备试验 (一)溶血素滴定将溶血素在水浴箱中加热至56℃、30分钟灭能。用生理盐水配成1:100的基础稀释液(0.1ml溶血素加入生理盐水9.9ml),取10个试管,按表10-1作各种稀释度(1:1000~1:5000)。 然后另取13支试管,按表10-2加入各成分。第11、12和13管分别为溶血素、补体与生理盐水对照管。摇振均匀,置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取出观察结果:若1~7管红细胞完全溶解,8管部分溶解,9~13管不溶解。溶血素的效价为1:3000,即能使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小溶血素量,称为溶血素的效价,亦称为一个单位。当补体滴定、抗原滴定、正式试验时,均用两个单位的溶血素(减少1倍稀释)。 (二)溶血素补体滴定按表10-3加入各成分。混合后置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取出检查结果。 补体、溶血素、生理盐水三个对照管均为不溶血(表10-3中12、13、14管)。 溶血系补体效价在有两个单位溶血素存在时,于37℃10分钟能完全溶解2.5%绵羊红细胞0.5毫升的最小补体量,为一个溶血系补体单位。溶血系补体效价为溶菌系补体测定提供用量的参考。

补体实验报告

补体实验报告 篇一: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 自身免疫性溶血,如果有补体参与时,补体通过一系列的激活,最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它可以直接攻击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这就是所谓“血管内溶血”。而没有补体参与的免疫性溶血,抗体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结合后,没有直接把红细胞破坏,而是把红细胞“致敏”,致敏RBC在通过脾脏等网状内皮系统时,被吞噬细胞“吃掉”,这就是所谓“血管外溶血”。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

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 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

实验八 补体结合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 实验八补体结合实验由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整理

【文章介绍】 实验是映证理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手段。BioRike博瑞克根据《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一书系统整理了14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方法,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希望广大师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 BioRike简介:BioRike(中文简称“博瑞克”)是长沙达尔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品牌,由旗下专业的生命科学实验室BioRike博瑞克研发和生产。BioRike是一家致力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科技实验室,专门从事以Elisa试剂盒、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检测试剂盒、血清等免疫学产品为主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销售。 【实验目的】 1.熟悉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 2.了解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xt ,CFT)是在补体参与下,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未知的抗原或抗体的血清学试验。有五种成分参与,分为指示系统和待检系统(已知抗原和未知抗体或已知抗体和未知抗原)。补体用新鲜豚鼠血清。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未知标本(可能含相应抗体或抗原)充分混合,再加入补体作用一段时间,最后加入指示系统。若待检系统有相应抗体或抗原,则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消耗了补体不出现溶血现象,此为阳性;相反,出现溶血则为阴性。补体结合试验的影响因素较多,正式试验前需对已知成分作一系列滴定,尤其是补体,应选择适宜的量参与反应,避免假性结果。每次试验尚需同时设立多种对照,以作为判断结果可靠性的依据。 该法对颗粒性或可溶性抗原均适用,临床上常用于检测某些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螺旋体感染者血清内的中的抗体,亦可用于某些病毒的分型。 一、溶血素单位滴定 【材料】 1.抗体:溶血素血清。 2.抗原:2%绵羊红细胞悬液。 3.补体:(1:30)取自豚鼠新鲜血清 4.其它:生理盐水、小试管、试管架、吸管、37℃水浴锅。 【方法与结果】 1.按下表8-1于各试管分别加入不同稀释的溶血素0.2ml及其成分。 2.充分混合后置于37℃水浴锅中30分钟,然后观察结果。 3.凡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可呈现完全溶血者为一个单位。举例:上表结果表明,第11管(即1:9600倍稀释)0.2毫升溶血素为一个单位,在溶血反应中常用0.2毫升中含有2个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抗体识别、鉴定和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鉴定抗原,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率。近年来,补体结合试验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本文将就补体结合试验实验做一个综合分析。 第一,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的检测原理是对比吸附试验,也就是免疫吸附试验。它的基本原理是,抗原和补体发生结合反应,利用补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添加抗体,使补体结合试验的检测抗原达到最大效果。在具体实验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血清进行结合,或者用磷酸二铵结合。 第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内容包括抗原基因组、补体添加量和补体结合试验测量三个部分。在实验前,先选择抗原基因组,然后添加补体以及测量补体结合试验。其中,补体添加量要和抗原基因组相结合,以保证补体结合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对抗原补体结合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试验的结果,同时研究不同的补体添加量对结果的影响。 第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结果分析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如抗原基因组、补体添加量、抗原补体结合试验测量结果等。同时,实验结果分析中还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如果实验条件不合适或者数据分析方法不当,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因此,实验结果分析应考虑条件选择和数据分析方法的科学性。

本文综合分析了补体结合试验的技术原理、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为检测抗原提供了重要参考。补体结合试验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实验简便、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但是,补体结合试验实验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因素,如实验条件的选择、抗原检测的准确性以及结果分析的科学性问题。因此,在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时,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管理,以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补体结合试验将在生物抗原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实验结果分析中需要考虑实验条件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等因素,以保证试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有效性。只有把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地检测抗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是一组正常血清蛋白成分,可被免疫复合物激活产生具有裂解细胞壁的因子。如果该过程发生在红细胞表面上则导致红细胞裂解而出现溶血。利用这种反应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称作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CFT准确性高,容易判定,对抗原纯化要求不严格,因而普遍用于传染病的诊断。该试验的不足之处是操作繁锁,尤其是对所用试剂的准备和量化要求较严。 (一) 原理CFT包括两个系统,第一为反应系统,又称溶菌系统,即已知抗原(或抗体),被检血清 (或抗原)和补体。第二系统为指示系统(亦称溶血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补体常用豚鼠血清,它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补体只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产生溶血作用。因此,如果试验系中的抗原和抗体是对应的,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定量的补体就被结合,这时加入指示系统,由于缺乏游离补体,就不产生溶血,即为阳性反应。反之试验系中缺乏抗原或特异性抗体,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就游离于反应液中,被指示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激活,而发生溶血,即阴性反应。为了测定阳性血清中抗体的效价,可将血清作系列稀释,其结果是由完全不溶血逐步达到完全溶血,发生50%溶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 在进行CFT主试验之前,抗原、补体、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必须经仔细测定。所加补体的量必须准确,补体少导致不完全溶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反之,超量的补体不能被反应系统的免疫复合物完全结合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超量的抗原影响补体的结合,抗原不足不能完全结合补体。 在CFT操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被检血清存在“抗补体作用”。即被检血清在无抗原存在的情况下结合补体。这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血清取自感染动物,在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或者血清被细菌污染,通过其它途径激活了补体。 (二) 分类补体结合试验分直接法、间接法和固相法。 1.直接法如图2-9所示,该法为最常用的操作方法,在试管中加抗原、被检血清和补体,在一定温度下感作一定时间后,加溶血素和红细胞,再感作一定时间后判定结果。直接法又根据试剂量的差异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常量法试剂总量一般为0.5ml。微量法一般为0.125ml。前者在试管内进行,后者在U形底的96孔微量反应板内进行。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试验 参考范围: 补体结合试验(CF) <1:8 代谢抑制试验(M1) 阴性 问接血凝试验(PHA) 阴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阴性 MG链球菌凝集试验<1:40 临床评价: 1.肺炎支原体(MP)是主要的病原性支原体之一,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气管艾气管炎及支原潍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中,MP最为常见。约有80%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MP感染。肺炎病例中约有10%~20%由MP引起。MP 感染后,可用各种血清学试验检测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2.测定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常用的方法有CF、MI、PHA和ELISA等,其中CF 试验是诊断支原体肺炎最常应用的方法。支原体有较强的补体结合反应,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6 4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抗体滴度增加4倍以上即有诊断价值。一般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7~9天开始上升,3~4周达到高峰,维持4~6个月。问接血凝试验在MP感染的急性期即可出现阳性,血凝抗体可存在数年。代谢抑制试验可测定MP脂多糖胞膜抗原的相应抗体,方法敏感且特异性强。这种抗体的出现较上二者为迟。ELISA所用抗原为MP表面P 蛋白,采用间接法检测特异IgM抗体,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MG链球菌凝集试验是检测患者血清中MG链球菌凝集素效价的一种方法。MG链球菌是从某些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的呼吸道或肺部分离出的一种非溶血性菌株,约有40%~50%的支原体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清中常产生MG链球菌凝集素,本试验呈阳性,故检测患者血清内凝集素效价对支原体肺炎有辅助诊断意义。本试验还有助于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病毒性肺炎不出现MG链球菌凝集反应。 3.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检测患者痰、咽拭等标本中的MP,对支原体肺炎具有病原确诊意义,但需要2周以上时间,且阳性率不等,在临床上不能早期、快速诊断。寒冷凝集试验是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在临床上常用作支原体肺炎的辅助诊断,约有50%以上病例可出现冷凝集抗体。应用PCR技术检测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支气管肺泡冲洗物中MP的DNA,是敏感、特异且快速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4.影响本试验结果的因素 (1)CF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所用的MP糖脂抗原可与许多微生物、植物及人体组织有交叉反应。 (2)MG链球菌凝集试验在某些严重感染性疾病也可呈阳性。 寒冷凝集试验 参考范围: 寒冷凝集试验 临床评价: 1.寒冷凝集素是由I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抗体,属IgM类,在0~10℃的寒冷情况下,能与O型人红细胞或自身红细胞的膜抗原结合,产生凝集现象。此种凝集反应具有可逆性,若将已凝集的红细胞再放置于37℃时,凝集现象即可消失。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常可出现高效价的寒冷凝集素,寒冷凝集试验可用于测定该抗体的效价,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2.寒冷凝集素大多在发病后1~2周开始出现,以后继续增高,于病程3~4周达到高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应用 1. 补体的概述 补体是一组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其功能涉及细胞毒性、溶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补体的实验原理及其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2. 补体的实验原理 补体实验通常涉及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下面将分别介绍。 2.1 体外实验 •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选择性途径和替代途径。 具体实验中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实验物质或刺激条件来激活补体。 •补体活性检测:常用的补体活性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补体溶菌试验、补体炎症反应检测等。 2.2 体内实验 •补体缺陷小鼠模型: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或基因突变技术产生补体缺陷小鼠模型,以研究补体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补体活性测定:通过测定血清或组织中的补体活性水平,评估体内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 •免疫组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特定的补体蛋白表达情况。 3. 补体的应用 补体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有多种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 3.1 补体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 •免疫检测:补体可以作为检测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指标。通过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免疫功能的状态。 •自身免疫病研究:补体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补体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3.2 补体在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炎症反应模型:补体参与调节炎症反应过程,研究补体在不同炎症条件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

•炎症治疗靶点:补体在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潜力。通过研究补体与炎症相关的机制,可以为炎症治疗的靶点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3.3 补体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抗肿瘤免疫疗法:补体在抗肿瘤免疫疗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些新型的肿瘤免疫疗法通过激活和增强补体系统的功能,来达到增强免疫杀伤作用的目的。 3.4 补体在感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感染病模型:通过补体参与的感染病模型的建立,可以研究感染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寻找抗感染药物的靶点。 •嗜血性链球菌感染研究:补体在嗜血性链球菌感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补体与嗜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疾病。 结论 补体是免疫反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补体的实验原理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实验一--补体结合实验

实验一补体结合实验 实验原理:补体无特异性,可与任何抗体抗原复合物结合而被激活,但不能与单独的抗体或抗体结合。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作为指示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体系。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出现溶血现象。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五种成分可分为两个系统:(1)待测系统,已知抗原(或抗体)、待测抗体(或抗原);(2)指示系统,SRBC、溶血素。待检测系统与补体作用后,加入指示系统,若不出现溶血,表示待测系统中的抗原抗体相对应;两者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消耗了补体,无游离的补体与指示系统结合,故不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反之,若出现溶血,则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实验方法: 1.取五支试管,依次做好标记,放在试管架中。 2.按照下表加样。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试管1、5没有发生溶血现象,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说明其中的抗体抗原发生了特异性结合,消耗了补体;试管2、3、4发生溶血现象,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说明抗体抗原不对应,没有消耗补体。 1.羊血用前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正当引起溶血。 2.各种试剂的吸管不要混用。 3.补体的性质较不稳定,低温保存,加样时再从冰箱里取出。 4.水浴时避免水滴滴进试管。 5.本实验影响因素很多,对照组的反应情况是否正常是判断实验可信度的参照。 实验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 实验原理:常用来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液是由聚蔗糖和泛影葡胺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它分子量大又无化学活性,20摄氏度时比重约为1.077kg/L,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重略小于分层液,为1.070kg/L左右。而粒细胞和红细胞比重大,为1.092 kg/L左右。通过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位于分离液的上层,而粒细胞和红细胞沉于离心管的管底,从而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实验方法: 1.抽取1.5ml静脉血至肝素抗凝管,加入1.5ml Hank’s液 2.混匀后取3ml稀释液,沿试管壁缓慢加入到2ml分离液中。2000rpm,离心20min。 3.小心吸取淋巴细胞层,加入2ml Hank’s液,2000rpm,离心10min。 4.弃上清,加入2ml Hank’s液。2000rpm,离心10min。 5. 弃上清,加入2ml Hank’s液,细胞计数。 实验结果: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后试管中可见明显血细胞分层。由上至下依次为:血浆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层、分离层、红细胞粒细胞层。镜下观察淋巴细胞,但并未观察到明显细胞。 结果分析:我们最后没有观察到应有的实验现象,实验失败。原因为我们在向分离液中加稀

补体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2009-05-24 14:15:36 相关论文相关书籍 Tags:溶血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学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 二.补体结合反应 当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结合时,所生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从溶液中将补体吸着此即谓补体结合.参与 补体结合反应的抗原是透明的溶液,故补体结合现象不能被肉眼看出来,因此必须借助溶血系统(溶血素及相对应的羊血球)作为指示剂,来判定媒质中有无游离的补体,近而推定媒质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和已知抗体(或抗原)是否进行了特异性的结合.本反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之常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特别诊断病毒疾病和梅毒。 由于参与本反应的各种成分间有着一定量的关系,因此在作本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预备实验来确定各成分的使用量,故本反应的实验方法较为复杂。 本次实验以伤寒杆菌免疫血清与其相对应的抗原补体结合试验为例。 材料: 1. 抗原:伤寒的抽出液 2。抗体:伤寒杆菌的免疫血清

3. 补体:豚鼠血清 4. 溶血素:抗绵羊血细胞的兔血清 5. 2%绵羊红血球 6. 小试管、试管架、水浴锅。 方法: (一)预备试验(示教说明) 预备试验包括溶血素效价的滴定,补体效价的滴定,抗原效价的滴定及被检血清的处理。 (1)溶血素效价的滴定 按照下表加入各物 凡最高稀释度的溶血素可呈现完全溶血者为一个单位。依上表结果第10管(即1:4000倍稀释)0。5毫升溶血素为一个单位,在溶血反应中常用0.5毫升中含有2个溶血素单位的溶液,所以试验时应取1:2000倍稀释的溶液。

(2)补体单位滴定 能引起完全溶血的最小补体量称为准确单位,上表中第3管(即0.3毫升),但因补体的效价可能有部分损失,故普通稍高的一管为实用单位,实际试验时须用两个实用单位. 上表的结果为: 补体标准单位:0。3毫升 补体实用单位:0.35毫升 补体两个实用单位:0。70毫升 因试验时是两个实用单位的补体0。5毫升,可依下列比例关系换算: 20:0.7=ⅹ:0.5 ⅹ= 14。3 即须将补体稀释14.3倍,用0.5毫升则含有两个实用单位. (3)抗原的滴定 在用已知抗原测定未知抗体时,必须先滴定抗原效价以决定本试验时所需抗原的最适浓度(反之用已知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补体检测及应用-试卷2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补体检测及应用)-试卷2 (总分58, 做题时间90分钟) 1. A1型题 1.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替代途径的激活物 SSS_SINGLE_SEL A 内毒素 B 纤溶酶 C IgA聚合物 D Igc4 E 某些蛋白水解酶 分值: 2 答案:B 解析: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内毒素、某些蛋白水解酶、IgG4、IgA聚合物等。 2. 一般情况下补体结合试验只是用来检测 SSS_SINGLE_SEL A 总补体活性 B 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C 红细胞的脆性 D 待测抗原或抗体 E 溶血素滴度 分值: 2 答案:D 解析:补体结合试验是经典途径的抗原抗体反应之一,是用免疫溶血机制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的试验。 3. Raji细胞技术检测非抗原特异性CIC是由于 SSS_SINGLE_SEL A Raji细胞表面Fc受体可与Ig结合的性质 B Raji细胞表面有大量补体受体,这些补体受体与结合补体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结合 C Raji细胞可作为指示系统表现溶血现象 D Raji细胞培养容易,性能稳定 E 操作简便 分值: 2 答案:B

解析:Raji细胞是从Burkin淋巴瘤患者分离的一种B细胞株,表面有大量 C1q、C3b和C3d受体,但无表面免疫球蛋白;因此Raji细胞能与带有补体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先在塑料管中加入一定量的Raji,再加入待检血清,充分作用后离心洗涤;最后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入IgG,洗涤后细胞表面显现荧光为试验阳性;但荧光法只能做定性检测。或加入同位素标记的抗入IgG,离心洗涤后检测沉淀细胞的放射活性;以热聚合IgG做参考标准,可绘制出CIC含量与放射活性的标准曲线,从而求得待测标本中CIC的含量。Raji细胞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简单、不受DNA与内毒素的影响;但Raji细胞表面还有Fc受体,因此被检血清中的游离IgG通过Fc段与Raji细胞结合,造成假阳性。在待检标本中有抗淋巴细胞抗体时也可导致假阳性。再则,维持Raji细胞的培养较困难,培养条件的变化可改变Raji细胞表面受体的数目及亲和性,影响检测敏感性。 4. 能使补体灭活而抗体不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 SSS_SINGLE_SEL A 37℃,1小时 B 56℃,30分钟 C 25℃,30分钟 D 60℃,30分钟 E 45℃,30分钟 分值: 2 答案:B 解析:补体的性质不稳定,56℃加热30分钟或者60℃ 3分钟灭活。抗体结构较为牢固,在此温度不会被灭活。 5. 溶血反应和补体结合试验中所用的红细胞,一般多采用 SSS_SINGLE_SEL A 绵羊红细胞 B 鸡红细胞 C 兔红细胞 D 人“O”型红细胞 E 鼠红细胞 分值: 2 答案:A 解析: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颗粒性抗原在体外与其相应抗体(兔抗SRBC免疫血清)结合,玻片试验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即凝集试验阳性。当SRBC在试管中与其相应免疫血清结合后,在补体作用下,将导致SRBC裂解,发生补体参与的溶血反应。当反应体系中的SRBC和补体量一定时,其溶血反应程度与溶血素的效价呈正比,此即为补体参与的溶血试验,借此可测定溶血素的效价。 6. PEG法检测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