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力与运动

1、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普通的成年人的体重约等于质量是700N。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浮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三章:光学与声学

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介质分界面时,会有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密度有关。

5、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第四章:热学与电磁学

1、温度与热传递: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转移。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

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是空间中某些区域存在的特殊物质,它可

以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作用力。电磁感应是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4、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电流

的热效应。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设备。

第五章:能量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定义和性质:能量是物体或系统能够做功的本领。不同形

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能量的转化是指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

种形式的能量,能量的转移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能量的转换与利用:能量的转换与利用是将能源转化为我们可以

利用的形式,如电能、热能、机械能等。

4、能量的污染与节能:能量的利用过程中会产生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一、密度

1、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密度的性质:物质的状态、压力和温度都可能影响密度。

4、密度的测量:通过比较被测物体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二、压力

1、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公式:压力=重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产生形变或翻滚。

4、压力的测量:通过观察物体形变或翻滚程度来测量压力。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公式:浮力=流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物体体积。

3、浮力的应用:潜水艇、热气球等都利用了浮力原理。

四、机械能

1、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机械能的损失:摩擦、空气阻力等都会导致机械能损失。

4、机械能的利用:发电机、涡轮机等都利用了机械能原理。

五、电路

1、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组成。

2、电路的种类:电路可分为开路、短路和通路。

3、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是电路最基本的连接方式。

4、电路的分析:通过分析电路图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定义: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阻值、电流值等。

3、欧姆定律的变形: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U/I。

七、电功率

1、电功率的定义:电路中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的公式:电功率=功率×时间。

3、电功率的测量:使用电度表来测量电功率。

4、电功率的应用:计算电器耗电量,评估电器效率等。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后续学习物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其应用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一、文章类型本文是一篇关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知识点的说明文,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公式,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成绩。

二、提纲

1、力和运动 1.1 速度与加速度 1.2 力的作用效果与反作用力 1.3 动力学定律

2、能量与功 2.1 能量的类型及转换 2.2 功与功率 2.3 机械能守恒定律

3、热学基础 3.1 温度与热量 3.2 热力学定律 3.3 热机的效率

4、光学基础 4.1 光的传播与反射 4.2 折射与全反射 4.3 色光与光谱

5、电磁学基础 5.1 电场与电势 5.2 磁场与电磁感应 5.3 交流电与电磁波

三、逐步展开

1、力和运动在力和运动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和反作用力。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动力学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能量与功在能量与功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能量的类型及转换,包括动能、势能和热能。我们还学习了功与功率的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热学基础在热学基础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温度与热量的概念,了解了热力学定律和热机的效率。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计算比热容和热量,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4、光学基础在光学基础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反射,了解了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我们还学习了色光与光谱的知识,以及透镜和眼镜的原理。

5、电磁学基础在电磁学基础的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场与电势的概念,了解了磁场的原理和电磁感应的现象。我们还学习了交流电和电磁波的原理和应用。

四、总结归纳

本文对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

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点将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文章类型及目标

本文是关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旨在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指导和建议,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物理教学工作,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的成绩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

根据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教学大纲,本册书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

1、力和运动:包括力的概念、种类、测量和影响因素,运动的概念、

类型、速度和加速度等。

2、力学基础:重点讲解摩擦力、浮力、重力、压力和压强等知识点。

3、机械能:涉及动能、势能、机械能及其转换等。

4、光学基础:涵盖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色散等。

5、声学基础: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以及声音的利用。

6、热学基础:包括温度、热量、热能、热机等。

7、电学基础:学习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电学基础知识。

8、磁场与电磁感应:理解磁场的概念、性质及电磁感应原理。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取得进展:

1、知识目标:掌握八年级物理下册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物理原理和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活动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活动:

1、课堂讲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5、课外拓展: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视野。

五、教案编写

在具体编写教案时,建议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1、课程序列: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顺序和内容安排,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教学时数: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确保教学目标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教学重点难点: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4、教具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教具,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5、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修改

在教学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修改,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兴趣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教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涉及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物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各种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通过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拓展性和应用性学习,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1、第一周:绪论(物理是什么)

2、第二周至第四周:力和运动

3、第五周至第六周:能量和机械能

4、第七周至第八周:声现象和热现象

5、第九周至第十周:光学初步

6、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电学初步

7、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电磁联系

8、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能源利用和综合复习

每个主题教学时间为3-4周,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安排进行适当调整。每周安排2节理论课和1节实验课。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和设备:根据实验课程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设备,如力学实验器材、光学器材、电学设备等。

2、课件和教具: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如PPT、视频、挂图等,以辅助教学。

3、学生作业和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课后提交实验报告,以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方法和原理。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思考能力等,进行评估。

2、作业和练习:检查学生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质量,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技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等,进行评估。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后,将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学反馈等信息,评估教学成效,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一、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为教材,全面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教材共分八个单元,涵盖了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点目标:学生应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压强和浮力、简单机械、机械能、声波、光学基础、电学基础和磁学基础等。

2、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应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观念,增强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力与运动本单元将学习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条件,并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力和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将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相互关系,同时注意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2、压强与浮力本单元将学习压强和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压强和浮力的应用。教学方法将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压强和浮力的原理和应用。

3、简单机械本单元将学习简单机械的种类、应用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效率。教学方法将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简单机械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机械能本单元将学习机械能的基本概念和转化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机械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将以讨论和实践为主,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和应用。

5、声波本单元将学习声波的基本概念和传播原理,并通过实验探究声波的性质和应用。教学方法将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声波的传播和应用。

6、光学基础本单元将学习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等。教学方法将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实验观察和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电学基础本单元将学习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教学方法将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8、磁学基础本单元将学习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磁体的磁性、磁场、电磁感应等。教学方法将以实际操作为主,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交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五、教学材料与工具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和工具:

1、教科书及参考书籍;

2、教学PPT及板书材料;

3、实验器材及材料;

4、互动教具及多媒体设备。

六、总结

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将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为教材,全面涵盖力、热、声、光、电、磁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实验探究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期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滑轮》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滑轮》

一、导入

滑轮,作为一种基本的机械装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滑轮通过简单的运动,能够轻松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各种各样的工作需求。那么,滑轮究竟是什么?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探索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滑轮》这一课的内容。

二、主题

1、滑轮的定义与种类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滑轮。滑轮是一种可以绕轴旋转的轮子,它的边缘是光滑的。根据滑轮的构造,它可以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类型。

2、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定滑轮是一种轴心固定不动的滑轮。它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改变施加在绳索上的力的大小,但不会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常常被用在电梯、卷扬机等设备中,以平衡作用在绳索上的力量。

3、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动滑轮则是一种轴心可以移动的滑轮。与定滑轮相反,动滑轮能够改变施加在绳索上的力的方向,但不会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常常被用在起重机、卷扬机等设备中,以节省人力。

4、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滑轮组是由多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通过滑轮组的组合使用,我们能够实现更为复杂的机械运动和力的传递。滑轮组在很多机械设备和结构中被广泛应用,如起重机、纺织机等。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滑轮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滑轮作为一种基本的机械装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通过学习滑轮的知识,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各种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尝试画出各种滑轮装置的示意图,并标明其工作原理。

3、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有关滑轮的更多应用和实例,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完成作业,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对滑轮这一基本机械装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一、知识框架

二、重点知识点

1、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之一,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

最全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重点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4.重力计算公式: G=mg ,(g= 9.8N/kg)。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a或者说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运动的则会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仍保持静止。b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二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性质相同得力。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包括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快到慢,由慢到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力与运动 1、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普通的成年人的体重约等于质量是700N。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浮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三章:光学与声学 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介质分界面时,会有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密度有关。 5、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第四章:热学与电磁学 1、温度与热传递: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转移。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初二)

七、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图示: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5.弹力:某些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6.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相互作用的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9.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0.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1.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物体受力但是没有发生运动,此时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它的大小等于受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互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滚动摩擦: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它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1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八、力和运动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Hxg 第七章力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 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 力物体)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 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 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初中阶段不需要掌握该公式)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G=m 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要点总结(教科版)

10、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如果要探究其中一个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要采用)。压力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注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 11、增大有益摩擦的主要方法有:①;②; ③;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①;②; 4、一切物体都有或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惯

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论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以及是否受力,物体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质量越大,惯性。利用惯性解释物理现象的方法: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5、叫做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6、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同时作用在;②大小;③方向, ④作用在;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 7、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就一定有力的作用;只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九章压强 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有关,还与有关。 2 1N/m2。 3、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液体______的增加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_____有关,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是_________。 第十章流体中的力现象 1、叫流体。流体不仅对与之接触的的物体有压强,在流体内部也存在压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这个规律叫。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1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或者说使物体发生)。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弯。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4、力的三要素是指:、和。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5、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注意:图示要取标度) 二、弹力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如、、、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互相 3、测量力的工具叫,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4、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不能超过它的。 b、使用前指针要; 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轴线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用字母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3、重力的作用点叫,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4、重力的方向: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 5、重力计算公式:,(g=)。 g的物理意义: 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会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上。 3、测量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即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摩擦力类型: 5、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大小和有关,越大,滑动摩擦力;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6、应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 2、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高度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时有相同的。 4、内容:一切物体在作用时,总保持或状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1.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XXX,简称N。感性认识:用力拿两个鸡 蛋大约需要1N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物 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般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如果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4.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如果没 有大小,可以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 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亦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弹力的大小 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是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2.生活中的弹力有拉力、支持力、压力和推力。 3.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包括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和外壳。它的作用是测量力的大小。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量程和分 度值,调零,防止弹簧卡壳,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产生的力。物体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离地面的高度成反比。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是垂直于地面的。重力是物体运动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教科版物理八下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G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mg,其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9.8N/kg,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 2、力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力大约1N 。 3、力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改变,比如: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物体由运动到静止、物体运动速度由快变慢、物体运动速度由慢变快。)和物体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者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如果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了力作用。 4、力三要素: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作用效果。 5、力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线段把力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性质: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没有先后之分。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要同时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才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力,也就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要同时存在。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力叫弹力,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重要条件:①发生弹性形变;②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大小 1 / 16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知识点(附试题)

物理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他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它的符号是N。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而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的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他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G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mg,其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9.8N/kg,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de)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de)作用. 2、力产生(de)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de)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de)性质:物体间力(de)作用是相互(de)(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de)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de)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de)形状. 说明:物体(de)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de)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de)改变)和物体(de)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de)三要素:力(de)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de)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de)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de)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de)力大约1N. 7、力(de)表示法: 力(de)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de)线段把力(de)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de)形状(de)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de)性质叫塑性.(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de)力叫弹力,弹力(de)大小与弹性形变(de)大小有关 9、力(de)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de)大小(de)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de)伸长与所受(de)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de)力不许超过它(de)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de)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de),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de)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de)量显示不宜观察(de)量,是制作测量仪器(de)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de)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de)概念:地面附近(de)物体,由于地球(de)吸引而受(de)力叫重力.重力(de)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de)计算公式G=mg 其中g=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de)物体所受(de)重力为. ⑶重力(de)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de)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de)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de)重心,在它(de)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de)重心在它(de)中点,球(de)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de)重心在两条对角线(de)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de)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de)) ①抛出去(de)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