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 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

英国 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

1. 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这意味着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稳定运营,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规则。

2. 保护消费者权益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透明、公正的服务,并防止不当行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监管机构还需要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 防范金融犯罪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如洗钱、恐怖融资等。监管机构需要建立合适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可疑活动,并与执法机构合作,打击金融犯罪。

4. 促进市场竞争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促进市场竞争。监管机构应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监管机构还应鼓励创新和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5. 加强风险管理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措施,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监管机构还应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进行监管,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风险并保持稳健运营。

6. 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监管机构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覆盖其风险暴露,并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监管机构还应根据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和业务模式,设定相应的资本要求,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7. 强化透明度和披露要求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透明度和披露要求。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监管机构还应建立相应的披露规则和审核机制,以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靠性。

8.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监管机构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分享信息、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监管机构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动,以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以上就是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这些原则的实施将有助于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犯罪、促进市场竞争、加强风险管理、强化资本充足性监管、加强透明度和披露要求、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通过遵守这些原则,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公众利益。

2020年(金融保险)金融法的改进路径

(金融保险)金融法的改进 路径

金融法的改进路径 回顾金融发展史,能够发现,在金融危机的治乱循环中,决策者壹直在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之间不断徘徊。这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其实就是没有研究和处理好二者关系的壹个表现。为处理好二者关系,需要在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基础上,再加上壹个“消费者保护”,形成等边三角形,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消费者保护成为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足”,这就是“三足定理”。它认为金融安全、金融效率和消费者保护都很重要,金融法的立法,金融监管目标的设定,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都应该在这“三足”之间求得平衡,“三足定理”的实现,应该通过程序的保障,通过博弈来实现。 壹、金融危机的治乱循环 (壹)金融危机治乱循环的历史 回顾金融发展史,我们能够发现,在金融危机的治乱循环中,决策者壹直在金融安全[1]和金融效率的抉择中困惑和徘徊:有时强调金融安全,有时强调金融效率,有时又强调金融安全,有时又强调金融效率…… 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和金融法出台的最初目标。最早可追溯到1720年6月英国颁布旨在防止过度证券投机的《泡沫法》。《泡沫法》标志着世界金融史上政府实施金融监管的正式开始。《泡沫法》的主要目标是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克服当时的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确立被公认为现代金融监管的起点。作为中央银行的范本之壹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建立就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

在金融法较为集中出台的20世纪30年代,这些金融法出台的目的也是为了走出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如《1933年银行法》、《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国民住房放款法》和《1935年银行法》。这些立法从不同角度改进了金融监管措施,特别通过建立了分业运营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4]健全了金融监管。此后,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8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效仿美国,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此后,资本充足率管制、金融机构的预警制度和及时矫正措施等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措施的创建,都是为了维护金融安全。总之,维护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即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制度建立、发展和不断创新、加强的初衷。 金融监管的加强有壹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把握不好,出现监管过度,就往往会束缚企业的手脚,不利于金融机构效率的提升。因此,金融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不断恢复,却往往会出现强调金融效率、放松监管(管制)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过度严格的金融监管造成的金融机构效率下降和发展困难,使金融监管的目标开始重新注重金融效率问题。主张国家加强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理论逐步让位于主张放松管制的自由主义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又以“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为代表,主张放松对金融机构过度严格的管制,特别是解除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业务范围和运营的地域选择等方面的限制,恢复金融业的竞争,以提高金融业的效率。该理论最为显著的成果之壹就是美国于1999年通过了放松银行管制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取消了1933年以来分隔银行、保险和投资银行活动的《1933年银行法》。很多人认为,正是《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使得贪婪的华尔街金融机构能够肆无忌惮地转嫁风险,躲过监督和问责,最终导致了2007年的次贷危机。

审慎性原则

审慎性原则 审慎性原则(prudence principle / accounting conservatism):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然而,实施审慎性原则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储备金、过分地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等,因为这样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也就不会具有可靠性。 例如:某一经济业务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采取不导致夸大资产、虚增利润的方法。有疑问的应收帐款的可收回程度、厂房和设备的可能使用年限以及可能发生的要求保修的次数等。要对这类不确定性加以确认,则应揭示它们的性质和范围,并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实施审慎性原则。 审慎性监管原则又被称为“结构性的早期干预和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设立的审慎性原则是有哪些 [ 标签:商业银行,银监会,风险管理 ] 大之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10-07-16 19:03 满意答案 好评率:100%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但不限于: 1、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持有的、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用以衡量其资本充足程度。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缓冲剂,具有承担风险、吸收损失、保护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意外冲击的作用,是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充足程度直接决定银行业金融机构最终清偿能力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监管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状况,成为银监会成立后的工作目标之一。据报道:资本充足率达到%的全国主要商业银行由2004年年初的8家,增加到2005

金融监管

第一章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根据法律、规则条例对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进行的管制和监督。狭义指政府的外部监管。而广义还包括行业协会甚至金融机构的内控。一般指狭义。 金融监管主体:中央银行、政府性机构(专门机构)、行业协会等。 金融监管的客体(对象):各类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重点在于银行监管。 金融监管的目标:总体是稳定与效率目标。 管制与监管的涵义: 管制指不断建立并改善制约金融机构运作的法制框架,是立法层面上的; 监管是监督金融机构按照法规则要求运作,是执法层面上的。 金融监管的目标一、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根本性的目标)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三、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其他目标:实现政府的信贷投向偏好,防止非法活动 保护消费者主要体现在:法制健全、强制信息披露、消费者教育和维护市场信心等方面,金融监管的原则一、依法监管与严格执法的原则二、监管适度与合理竞争的原则三、外部监管与内控相结合的原则。四、“三公”原则。五、不干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原则六、成本效率原则 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性质不同,预防性监管与保护性监管 1、预防性监管,事先“防患于未燃”的预防性监管, 主要包括: 第一、限制性监管内容:如市场准入,价格管制、业务领域和分支机构设置限制。 第二、审慎性监管内容:资本充足性、流动性、业务集中性、关联交易等方面。 审慎性监管是围绕金融机构业务经营所实施的风险预防性监管,目标是促其稳健经营,保护存款人(投保人)的资金安全,核心是保证金融机构的清偿力.一般只对银行和保险公司实施审慎性监管. 2、保护性监管,防止事后业已发生的个别危机向整个金融系统扩散的监管, 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制度和退出制度。 二、按监管性质: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 合规性监管:依据国家法律规章制度所实施的监管。金融机构设立的审批、信贷资金管理、结算纪律监管、账户管理监管、外汇外债监管和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创新规范化监管等; 风险性监管:促使被管者提高识别并化解经营风险能力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等方面的监管。 两者关系:风险性监管必须是合规性监管,但反之则不一定成立。 二、从金融机构“生命”过程看,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1、市场准入监管:对机构进入市场的监管行为。 机构的设立一般包括:注册资本;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最低认缴资本额。 2、业务运营监管:业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的健全; 3、市场退出监管:包括接管、收购、解散、吊销经营许可证和破产。 金融监管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指的是金融监督检查的方法,包括现场和非现场两种。一非现场检查监管 1、非现场检查监管的环节:采集必要的数据,数据的核对整理,生成风险指标值,风险分析与质询,风险评价与预测,引导现场检查监管 2、非现场检查的内容:合规性检查:风险检性查: 3、非现场检查监管的目标:及时发现机构的问题、对问题机构持续监控、了解整个金融业动态、进一步形成风险预警体系。

FSA监管模式

英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及其启示 摘要:文章以英国为例,简述了1997年开始英国对其金融监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原因、措施、意义以及其后在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对我国完善和发展自有金融监管模式的启示。 一、英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改革 金融监管模式是指一国关于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监管法规的结构性体制安排。20世纪末,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对金融监管模式作了重大改革,尤以英国最为典型,其改革对全球金融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改革前的分业监管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型化、多样化、电子化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改变了英国传统的金融运作模式。发生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投资业之间的业务彼此渗透,使英国金融业多元化混业经营的趋势加强。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也开始经营金融产品和业务,混业经营的日益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然而,直到1998年之前,英国实行的仍然是以政府监管和自律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分业监管体制。在分业监管时期监管机构分别行使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投资业、房屋协会等机构的监管职能,同时自律组织发挥了较大作用,三个证券自律组织分别负责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咨询机构的执业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在英国分业监管使得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受几个监管机构同时监管的现象大量存在,不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间容易产生争议,分业监管体制的弊端显现无余。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分业监管有效性的降低,特别是在巴林银行事件后,英国国内要求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朝野上下对改革金融监管模式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2.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主要内容有: 第一,成立新的金融监管机构,决定由10家机构合并,组成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这10家机构包括证券与投资管理局(SIB)、证券期货协会(SFA)、私人投资监管局(PIA)、投资监管组织(IMRO)、格兰银行的审慎监管司(SSBE)、注册互助委员会(RFC)、房屋协会委员会(BSC)、互助合作委员会(FSC)、由贸易工业部划转到财政部的保险监管司以及伦敦交易所的英国发行上市监管部(UKLA)。1997年10月,证券投资局更名为金融监管局(FSA),1998年起,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责移交给FSA,FSA依法行使监管权力。FSA虽然要全面负责对拥有一百多万员工的英国金融业的监管,但其机构并不庞大,现有雇员仅二千多人,这主要依靠其先进的监管手段,因此使得监管机构降低了成本,效率却反而有所增加。 第二,制定新的金融监管法律。英国曾实施过较长时期的自律式监管体制,改革放弃了伦敦金融市场行业自律管理体系,重建全行业的金融服务监管体系;2000年6月,英国女王正式批准了《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这是英国自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法律,它于2001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后,取代了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用于监管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堪称英国金融业的一部“基本法”。该法明确了新成立的FSA和被监管者的权力、责任及义务,统一了监管标准,规范了金融市场的运作。 第三,制定新的金融监管规则。根据英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授权,FSA已经制定并公布了一整套宏观的、适用于整个金融市场被监管机构的监管条例,主要内容有1) 被监管者经营业务一定要诚实;(2)被监管者一定要尽职细心地以应有的技能开展业务;(3)被监管者在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下,一定要负责和有效地采取适当的谨慎态度组织和管理其业务;(4)被监管者一定要保持适当的金融资源和财力以应付可能的危机;(5)被监管者一定要遵守相应的市场行为准则标准;(6)被监管者一定要公平对待其客户,并对客户的利益给予应有

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编者按:为减少和化解中央对手方、证券清算体系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运营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按照英国金融服务法规定,英格兰银行于2013年4月1日起从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接手对中央对手方1和证券清算体系的监管职责。目前,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已运行逾1年并日臻完善。 2013年4月,在原有对支付系统监管基础上,英格兰银行新增加了对中央对手方(CCP)和证券结算系统的监管职责。至此,英格兰银行完整承担对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的监管职责,并与欧盟、国际清算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国际证监会(IOSCO)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包括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在内的一系列国际监管规则。 一、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框架 (一)监管依据。英格兰银行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的监管职责主要来源于3部国内法律法规:(1)2009年银行法案中银行间支付系统的监管原则;(2)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中对重要清算机构的监管责任和权力;(3)2001年非凭证式证券管理条例(Uncertificated Securities Regulations 2001)中关于证券结算系统的规定。 (二)监管对象。英格兰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的主要对象包括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三类(见表1)。 表1:英格兰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的主要对象 1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y,简称CCP),是指在证券交割过程中,以原始市场参与人的法定对手方身份介入交易结算,充当原买方的卖方和原卖方的买方,并保证交易执行的实体,其核心内容是合约更替和担保交收。在英国监管体系内,中央对手方主要包括LCH.Clearnet、ICE欧洲清算公司、CME欧洲清算所和欧洲中央对手方公司(EuroCCP)。

巴塞尔协议3

巴塞尔协议Ⅲ与“十二五”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 本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监管治理架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基于金融稳定论坛(FSF)的基础上成立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且G20领导人峰会成为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的主导性平台,今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大政方针将主要由其规划。而正是在G20的倡议下,针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银行业的种种不稳健表现,巴塞尔委员会在会员上两次扩容,并随即出台了银行资本和流动性方面的一些监管准则,其中的许多内容构成了巴塞尔协议III的重要蓝图。当然,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绝不仅仅局限于银行的资本要求和流动性管理。目前,巴塞尔协议III的许多思路正在引入中国银行业监管,促使“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框架发生很大变化。 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 巴塞尔资本协议往往反映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理念的最新变化,2009年以来,巴塞尔委员会对于资本监管制度进行了改革,并发表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准,被业界称为巴塞尔协议Ⅲ。2010年全年,全球各大银行都在与国际监管机构就推行新的监管规则进行讨论。主要是这些机构认为实施严厉的资本金标准将对其信贷业务造成抑制,并可能阻碍经济复苏。在多方博弈之中,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最终版本,拟从2013年开始在银行

业金融机构引入该协议,并计划于2019年完全生效。文本终稿最终确认了所有关键监管比率指标和生效时间,这必将为国际银行业运营树立新的标杆和游戏规则。 提高监管资本要求,注重强化银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经过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国际上在银行监管的核心价值观选择上,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已经将前者置于优先位置,加强银行资本的监管成为各方共识。基于此,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这体现在资本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就监管资本的质量而言,巴塞尔委员会金融危机后修改了资本的定义,通过强调普通股在监管资本中的主要地位,大幅度提高银行交易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资本金要求等,扩大了资本监管对于银行各个业务领域的风险覆盖。就监管资本的数量而言,与业界预期相符,巴塞尔协议Ⅲ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从2%提高到7%,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加强资本监管的共识和决心。 此外,作为一种正式的缓解银行内在亲经济周期效应的制度安排形式,巴塞尔Ⅲ还要求商业银行建立逆周期超额资本,防范银行体系信用风险过大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超额资本由普通股和其他高质量资本构成,监管标准为0~2.5%。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的波动情况进行动态设置,用于吸收经济陷入衰退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时所导致的损失。为防止金融机构出现“大而不倒”的情况,巴塞尔协议Ⅲ还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了额外的监管要求。具体表现在巴塞尔委员会对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指标

英国 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 1. 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的首要目标是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这意味着监管机构需要采取措施,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机构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稳定运营,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规则。 2. 保护消费者权益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透明、公正的服务,并防止不当行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监管机构还需要确保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 防范金融犯罪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监管机构采取措施,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活动,如洗钱、恐怖融资等。监管机构需要建立合适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可疑活动,并与执法机构合作,打击金融犯罪。 4. 促进市场竞争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促进市场竞争。监管机构应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监管机构还应鼓励创新和竞争,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5. 加强风险管理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控制措施,能够及时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监管机构还应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流动性进行监管,以确保其能够承受风险并保持稳健运营。 6. 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监管机构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拥有足够的资本来覆盖其风险暴露,并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监管机构还应根据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和业务模式,设定相应的资本要求,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7. 强化透明度和披露要求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加强透明度和披露要求。监管机构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监管机构还应建立相应的披露规则和审核机制,以确保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可靠性。 8.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英国八条审慎监管基本原则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监管机构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分享信息、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监管机构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动,以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张萌 【摘要】2016年5月4日,英国议会颁布了《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这标志着由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委员会共同组成的英格兰银行组织架构正式形成,也预示着英国因金融危机到来而形成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双峰监管在2016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责的不断加重,使英国议会加强了对英格兰银行的监督与问责,并通过对《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案》《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的相关内容进行的修改,明确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在英国的经济与市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此轮的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银行的治理与问责、国家审计署对央行的治理与问责、追究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破产中的监管责任等方面,并力求通过此次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改革实现英格兰银行的三大政策委员会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进一步加强对英格兰银行的治理、提升英格兰银行透明度,确保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从而促进英国政府与人民的福利的实现。【期刊名称】《知与行》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4页(P145-148) 【关键词】金融监管;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 【作者】张萌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 《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修改了英格兰银行管理与问责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关于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 和金融行为管 理局(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的条款,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体制的适用范围并对此部分内容做出了改变,并对关于信贷协定的强制执行、设立基金反对非法借贷、预防利用金融系统实现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等内容的相关条款做出了适当的变动。 法案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关于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它使银行的副总裁成了银行董事会、货币政策委员会(the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PC)、金融政策委 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 ,FPC )和新的审慎监管委员会(Prudential Regulation Committee ,PRC)的成员,并且赋予了政府通过二级立法对银行董 事会成员做进一步改变的权力。法案同时授权银行董事会行使审慎监管的职能,使金融政策委员会成了银行的独立的委员会,而不再是银行董事会的附属委员会。法案的第一部分也给予了审计官与审计署审查银行的权利,审计官与审计署有权对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附属企业利用其资源的效率与影响进行审查,并由财政部对此进行复审。法案的第一部分停止了审慎监管局作为银行的附属机构的地位,新设了一个被命名为审慎监管委员会的新的银行委员会,行使原审慎监管局的职能。法案的第二部分主要对《201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A)进行了修改。赋 予了财政部对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建议权,修改了适用于金融行为管理局和审慎监管局的规范性原则。除此之外,法案还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所有FSMA规定的有权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员都应受此限制,并且对高级管理人员的 不当行为的定义进行了重新认定。法案的第二部分对FSMA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改

英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研究

英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研究 一、引言 201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商务部对外发布公告称,对外商投资设立企业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2017至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北京营管部先后批准了华夏邓白氏、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的备案申请,我国企业征信市场逐步打开国门。与此同时,征信机构的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征信业监督管理体系成为亟待解读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美国征信市场的研究比较多,而英国征信市场的研究较少,但是英国作为单一私营征信模式[1]的代表国家,在征信监管方面,尤其是对私营征信机构监管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英国的监管体系和具体的监管要求,借鉴英国经验,结合我国征信业监管现状,提出加强征信业监管的政策建议。 二、英国监管体系 英国征信业发展仅依靠私营征信机构的推动,未设立公共征信机构,属于典型的单一私营征信模式。英国征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发展,其服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个人、法人公司、零售商、医疗机构、信用卡公司、水电公司等机构。征信机构监管模式属于混业监管,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征信管理部门,主要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简称FCA)和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简称ICO)履行监管职责,相关法律法规主要 1]按照世界银行《全球商业环境报告》的征信环境量化指标体系,征信业可以分为单一公共征信模式、单一私[ 营征信模式以及兼容模式。 1

包括《消费者信用》《数据保护法》和《消费者信用监管规定》等。 2013年4月1日前,按照《消费信用法》(Consumer Credit Act)规定,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简称FSA)下设的公平贸易办公室监管。2008年经济危机后,英国政府重新调整金融监管体系,分为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PRA)。金融行为监管局接管公平贸易办公室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工作,行使消费者信用机构许可证的发放、续期、变更、中止和吊销以及其他事项行使裁决职能。 信息专员办公室作为个人数据保护的执法部门,是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隶属于英国议会,且数据保护专员由女皇以颁布专利特许证的方式予以任命。依照《数据保护法》,信息专员办公室负责监督《数据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Act)、隐私和电子通信法规的执行实施。对征信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审核征信机构收集、使用、保存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合法;对征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采取刑事起诉、非刑事执法、审计以及下达罚款通知等处罚。 三、英国征信业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征信机构准入 按照《消费者信用法》(1974年)第三部分,有两类商业活动必须经过许可:一是消费者信用经营活动,二是前述信用交易的附属性经营活动。按照《消费者信用法》第十部分,辅助信贷业务包括,信贷经纪、债务调整、债务咨询、信贷收款以及信用信息经办机构等。其中,信用信息经办机构仅指从事收集并提供有关消费者信贷资产状况信息等营业性经营活动的机构,但如果某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不是自己收集的,并且其业务范围不限于此的,则不属于该类机构。 2

论危机后英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2008年英国金融危机

《论危机后英国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2008年英国金融危机》 摘要:金融改革立法上英国金融改革立法迅速009年月日《009年银行法》(Bkg 009)生效,英美两国改革说明了加强消费 者保护已称次贷危机金融监管改革重要容,但监管工作仍然存监管不足、监管手段落、监管人员水平低下等问题 、危机英国金融改革概况 金融改革立法上英国金融改革立法迅速009年月日《009年银行法》(Bkg 009)生效 与前各银行法相比这法律具有以下特()赋予英格兰银行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以更责任和权限;() 英格兰银行董事会下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l bl ) 其职责是判断金融风险性质关金融风险形成和发展制定和实施金融稳定战略;(3)进步强化英格 兰银行对支付系统监管;()设立特别应对机制(l Rl Rg)以便对陷入危机银行进行快速干预;(5)更加 有力地保护存款人利益 00年6月6日英国财政臣乔治奥斯公布了更彻底全面改革英国金融监管体系提案 二、危机英国金融监管制完善主要容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英国财政部《改革金融市场》白皮提出了两方面改革建议是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lr l bl)以取代 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监管局006年3月设立三方常委员会( rr g ) 金融稳定理事会是法定委员会(r)拥有制定规则权力由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监管局三方组 成对议会责由财政臣担任理事会主席 金融稳定理事会宗旨主要包括()通定期磋商和讨论及发现金融市场上风险;()协调三方制定金融 政策;(3)增加金融市场上各类信息透明 二是进步完善和强化金融局职能 然而财政臣乔治奥斯公布全面改革英国金融监管体系提案更彻底即职能将由三机构取代分别是 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下辖金融政策委员会主管宏观济风险;央行下辖风险管理局责监管金融机 构包括银行、保险业等风险

简述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简述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监管 金融监管的首要原则是依法监管。监管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监管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公正公平 金融监管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监管机构应当对各类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的监管标准,避免对特定金融机构的歧视和偏袒。在处理监管事项时,应当秉持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高效便捷 金融监管应当注重高效便捷。监管机构应当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市场主体的合规成本。同时,监管机构应当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监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金融机构的快速响应和有效监管。 四、适度竞争 金融监管应当促进适度竞争。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监管机构应当平衡好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为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推动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安全 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是保障金融安全。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隐患。同时,应督促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六、权责统一 金融监管应当实现权责统一。监管机构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和权力边界,既要充分行使监管权力,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监管过程中,应依法行政,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监管行为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七、强化自律 金融监管应强化金融机构的自律管理。通过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建立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果。同时,监管机构应与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八、审慎监管 金融监管应当坚持审慎原则。在实施监管措施时,应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特点和风险状况,采取合理、适度、谨慎的监管方式。同时,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监管改革重点

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监管改革重点 作者:巴曙松 来源:《经济》2010年第04期 从雷曼“迷你债券”风波到“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ending),此次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金融 产品的不当销售,特别是金融欺诈和滥用对公众投资者利益造成的侵害,也反映出监管当局在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存在的缺陷。各国监管当局普遍意识到,只关注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切实保护,会破坏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加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和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反思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众多的改革举措中,力度最大的当属美国。2009年10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华尔街改 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计划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CFPA),将目前分散在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管职权集中到消费者金融保护署,致力于保护美国金融消费者免受不公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滥用的侵害。CFPA的具体职责包括:负责在信用卡、储蓄、房贷等银行交易中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制止“不公平的条款和交易”,要求所有放贷人必须向借贷人提供标准、简单的贷款合同,确保消费者获得清晰全面的信息,并将对条款复杂的贷款进行严格的审查。 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英国金管局(FSA)监管金融服务业的四个目标包括:维持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了解;适度保护消费者;打击金融犯罪。针对金融欺诈,英国金管局提出了金融产品的“合适并且合理”(fit and proper)原则,并在金融危机后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第一,加强对贷款人的保护。2009年11月1日起,FSA加强了对银行以及房屋互助协会与客户日常接触的监管,从直接信贷、支付、存款账户到交易和利率变更。重点包括:一是信息披露前置,要求对潜在客户充分相关产品和服务披露信息。二是提前通知变更,对利率等关键条款的变更要提前通知客户。三是除非银行能给出充分理由,否则未经客户授权的交易无效。四是从2010年2月1日起,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五是如果客户实际借贷金额超过其预期借贷金额,银行必须将超额部分归还。2010年1月,FSA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按揭贷款人免受欺诈,包括:不得对提前还款收取费用和利息、要求公司必须考虑借款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客户的还款必须优先用于偿还欠款而不是罚息等。第二,加强事后投诉处理的信息披露以及消费者赔偿。2010年1月,FSA宣布将要求银行、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等金融机构在2010年8月31日前公布如何处理消费者投诉。在半年内收到500起及以上的金融机构,需要对如下问题进行两年一次 的披露:投诉数量和处理数量、两个月内处理结束的投诉占比。FSA还提出加快银行破产后金

美英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引领全球新趋势

美英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引领全球新趋势 作者:尚劲宏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6期 尚劲宏江苏新能量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重创美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让美联储登上了其有史以来最强大 监管权限的“巅峰”。顶着超级联储的耀眼光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美联储终于在2014 年2月18日通过了“严”字当头的外资银行监管新规。而紧随其后的2月26日,英国央行下 属审慎监管局(PRA)也公布了一份主要是针对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美英这些自提出以来就饱受争议的监管新规势必对外资银行产生重要影响。赞美也好, 批评也罢,透过喧嚣,避开一些细枝末节,人们应当意识到的是,银行监管标准提高或将成为 全球趋势。对于正在走出国门的中资银行来说,不应忽视其带来的影响。 美英相继出台金融监管新规 当地时间2月18日,美联储正式出台了加强大型外资银行监管新规,把在美国运营的部分大型外资银行纳入和本国大型银行相同的监管框架。根据新规,美联储将提高对资产500亿美 元以上的外资大银行的监管标准,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本三大方面。首先,美联储 规定,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必须在其美国各子公司之上,建立一家中间控股公司。这家外资所有的中间控股公司,必须和美国其他控股公司一样,满足美联储在风险管理以及资 本金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同时,美联储的常规资本金规则以及压力测试等也适用于这家中间控 股公司;其次,在美国资产额达到500亿美元之上的外资银行还必须成立美国风险委员会,并 且雇佣一位美国首席风险管理官,用以确保该外资银行对其美国业务风险有正确的理解并进行 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这类外资银行还必须适用美联储已经提高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标准、流 动性压力测试等。在假定30天极端市场环境之下,这类外资银行需持有应对危机所必需的高流动性缓冲资产;第三,外资银行总资产在500亿美元之上的,但其在美国的资产额却不足500 亿美元的,也需遵循审慎原则。不过,这类外资银行在资本金、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压力测 试等方面承担的监管义务,将少于在美国资产额达到5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另外,美联储还 要求,资产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外资银行,需接受美联储压力测试的要求;而资产额超过100 亿美元且该公司股票在美国公开交易的外资银行,需满足成立风险委员会的要求。据美联储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美运营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主要依托母公司获得资金在美国开展业务,往往拥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而且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信贷上。但这一趋势在过去10年间发生了改变,在美外资银行已越来越多依赖美元短期批发融资为其非美国分支提供资金。 在美国通过外资银行监管新规后仅几日,2月26日,英国央行下属审慎监管局(PRA)也 公布了一份针对外资银行,主要是非欧盟地区银行的“严苛”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新规 则主要加强了对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除要求每年两次报送财务数据外,还将开展有关监 管标准和对英国经济影响的评估,限制其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规模。在适用范围方面,规则不 仅适用于某一银行在英国的分支机构还适用于整个银行,对已经设立的和新设分支机构均适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和附属公司适用不同法律,受到的监管方式存在 较大差异。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没有单独资本要求,虽受PRA和母国监管机构共同 监管,但以母国监管为主,PRA对其监管比较松。而附属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与英国本土 银行一样,受当地法律管辖,需达到英国资本、流动性监管要求。PRA拥有与母国监管机构相 同的监管权力和框架,对其监管相对严格。 监管新规引发外资银行担忧

宏观审慎监管

摘要:近年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监管当局形成的广泛共识。我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提出的背景入手,从监管目标、主体、客体机制等角度总结了近期国际上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议,包括明确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主体、客体机制以及明确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等。关键词: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 一、国际上宏观审慎监管理论与实践 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虽不常提,但也绝不陌生。事实上,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国际清算银行就提出,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机构的风险,容易失去对金融稳定的监管,因此应从金融体系的整体来构建金融监管的框架。2000 年9 月,时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的Crockett 首次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指出“宏观审慎监管是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为了减少金融动荡产生的经济成本、确保金融稳定而将金融体系作为监管对象的监管模式”。此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开始接受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近年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化,与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减轻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减少宏观经济损失。论及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国际上一般与微观审慎监管目标辩证分析提出。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Claudio Borio从监管目标与最终目标两个层面比较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见表1)的特点。他认为,在监管目标上,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而微观审慎监管则是关注单家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经营。在最终目标上,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产出下降,换言之,是防止实体经济下滑;而微观审慎监管则是保护 金融消费者利益。

从审慎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的学理探析

从审慎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的学理探析 作者:刘太刚 来源:《理论探索》2019年第02期 〔关键词〕审慎监管,包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需求溢出,公共风险,治理深度,治理强度 〔中图分类号〕D63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9)02-0056-07 自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及“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包容审慎原则”以来,包容审慎监管就成为业界和传媒所关注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对包容审慎监管的研究却较为滞后,在中国知网收录的以“包容审慎”为篇名检索词的文章仅有12篇,且均属新闻评论或政策倡导类短文(截至2018年12月5日),较深入的学理探讨文章比较缺乏。因此,对包容审慎监管进行学理探讨有其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包容审慎监管是对审慎监管(prudential supervision)原则的发展,是以包容性监管(下称包容监管)来弥补传统的审慎监管的不足,是包容监管和审慎监管的平衡和对立统一。 审慎监管是对监管对象(市场经营主体)的审慎性的监管,最初的审慎监管后来被称为微观审慎监管。这种意义上的审慎监管原则以被监管企业的审慎经营义务为前提,又称“审慎原则,也惯称稳健原则,是指考虑到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为确保企业财务上有较强的应付能力,在会计处理程序或方法的选择中,应选择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最保守的那种方式。审慎原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中有所体现” 〔1 〕32。在20世纪末,随着人们对以往金融危机教训的吸取,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开始被提出并受到重视。“过去我们都认为监管是微观的事情,现在看来,应该要上升到宏观层面,从宏观平衡、宏观稳定的角度再加上审慎原则的有机组合。审慎意味着杜绝了比较过激的政策。审慎的概念是当面对很多可能的时候要考虑最坏的可能,按最坏的结果去设计方案。” 〔2 〕按照英国学者迈克尔·泰勒(Michael Taylor)的“双峰监管”理论,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属于微观审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则属于宏观审慎〔3 〕。而无论是微观审慎还是宏观审慎,审慎的含义都意味着稳健,意味着对风险的严格防范。 在对银行等金融企业的监管方面,审慎监管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核心原则》)对审慎监管原则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主要涉及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跨国银行监管和纠正措施等五个方面。1997年10月,《核心原则》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香港年会上获得通过,从而正式成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标准。显然,《核心原则》所倡导的审慎监管原则涵盖了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两个层面。

银行从业资格(初级)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第五部分第1章 银行监管体制题库

银行从业资格(初级)考试-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第五部分第1章银行监管体制题库 [单选题]1、()是指监管部门依法对辖内银行机构及市场进行管理,对银行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 A银行监管 B银行监督 C银行管理 D银行自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银行管理是指监管部门依法对辖内银行机构及市场进行管理,对银行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 [单选题]2、银行监管的本质实际上是()。 A系统监管 B制度监管 C信息监管 D市场监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银行监管的本质实际上是制度监管。 [单选题]3、()标志着银行监管制度的正式确立。 A法律制度 B监管模式 C监管目标 D监管原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为防止股票过度投机,英国国会通过了《反泡沫公司法》,标志着世界金融史上政府实施金融监管的正式开始,其主要原则一致影响到今天。所以,法律制度标志着银行监管制度的正式确立。 [单选题]4、“双峰”监管型的代表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澳大利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澳大利亚和荷兰是“双峰”监管型的代表。

[单选题]5、()是全球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A欧洲中央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巴塞尔委员会 D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巴塞尔委员会是全球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的主要制定者。 [单选题]6、按监管主体数量划分法又称(),即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无论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由一个机构负责监管。 A单一全能型 B多头监管型 C“双峰”监管型 D伞形监管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按监管主体数量划分法又称单一全能型,即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无论审慎监管,还是业务监管,都由一个机构负责监管。 [单选题]7、()是指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一般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分为三个领域,分别设置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包括审慎监管在内的全面监管。 A统一监管型 B单一全能型 C多头监管型 D“双峰”监管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多头监管型是指将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一般按照银行、证券、保险分为三个领域,分别设置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包括审慎监管在内的全面监管。 [单选题]8、()是指监管部门对银行市场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及时地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以维护市场秩序和防范市场风险。 A银行监督 B银行管理 C银行自律 D银行监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银行监管包含了银行监督和银行管理双重属性。“银行监督”是指监管部门对银行市场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及时地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以维护市场秩序和防范市场风险;同时,对银行机构实施全面、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以促进银行机构依法稳健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银行管理”则是指监管部门依法对辖内银行机构及市场进行管理(包括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