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及进展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及进展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附件二

FSA、IMA及EFAMA等英国监管主体

交流访问报告

目录

一、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改革 (2)

二、欧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6)

三、英国对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 (10)

四、欧洲统一监管框架对英国未来监管的影响 (19)

一、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改革

1. 目前的英国金融监管体制

英国传统上实行的是以金融机构自律监管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金融监管体制。政府监管权长期以来高度集中在隶属于财政部的英格兰银行。

英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已从此前的分业监管变成了以金融服务局为主体的单一的监管模式,具体金融市场监管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 英国现行金融市场监管体制

FSA 是英国整个金融行业惟一的监管机构。根据有关法律,FSA 拥有监管金融业的全部法律权限,但值得注意到是其并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监管组织。

2.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及进展 国会

Parliament

财政部

UK Treasury

英格兰银行

BOE 金融服务管理局 FSA

负责稳定金融 管理所有金融相关机

构及业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国监管

机构迅速审视原有监管体系缺陷,并拟定了系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

革计划。本次改革的要点主要包括:

(1)裁撤现有的金融服务管理局,将其金融监管职能分拆为三个机构来承担:在英格兰银行下新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 FPC),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机构;新设审慎监管

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负责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新设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负责消费者保护。

(2)恢复及强化央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和权力。FPC由英格兰银行总裁担任主席,负责宏观审慎监管,监控及解决威胁整体经济金融

稳定的系统风险及金融脆弱性,系金融稳定政策的最高决策单位,

负责制定维持金融稳定的必要措施。新成立的PRA作为英格兰银行

的子公司,负责对银行、投资银行、房贷合作社及保险公司等各类

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FPC 与PRA 均设立于央行框架内,进一步强化了央行的监管职能。

(3)增设金融行为局(FCA),注重消费者保护与行为监管。金融行为监管局的主要职能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金融服务和市场的信心。改革后,英国将采用双峰金融监管体制(Twin-Peaks Approach),将审慎监管与金融行为监管分离开来,通过成立审慎监管局(PRA)与金融行为局(FCA),分别负责上述两项职能。

图改革后英国金融监管新框架

3.英国金融行业的自律监管及IMA介绍

传统上,英国金融市场的监管结构,是采取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方式。1986年和2000年相继颁布的《金融服务法》和《金融服务与市场法》,以及随后金融服务监管局(FSA)的建立,标着着英国金融监管理念由自律监管,向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转变。但从宏观监管角度来说,FSA并不是政府机构,仍然是一个自律组织。在具体的自律规范方面,目前金融行业相关公司主要是接受自律组织的规范。只是在英国国内的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必须被

金融服务管理局所承认,在承认之后,这些自律组织则有权力可以授权行业内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

在英国,金融行业自律监管主体主要是行业的同业协会和自律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如管理共同基金行业的投资管理协会(IMA)、管理私募股权行业的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协会(BVCA)。这些自律组织大多以有限公司形式成立和存在。主要起到业务培训、政策游说、教育公众、行业研究和协调关系等职责。

投资管理协会(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简称IMA),由联合信托和投资基金协会(Association of Unit Trust and Investment Funds,简称AUTIF,成立于1959年)和基金管理人协会(Fund Managers Association,简称FMA)于2002年合并后产生。IMA的会员主要是在英国有投资管理业务的公司,现有超过200家正式会员和60家附属会员,其中前者的数目几乎占据了英国投资管理公司总数的95%。截止2011年底,IMA共管理价值4.2万亿欧元的资产。

IMA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目前在其他国家并未开设分支机构。IMA的运作由会员缴纳经费支持。董事会由行业高级会员组成,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工作委员会。

IMA主要职能定位如下:

(一)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服务与政策制定意见。

(二)制定在英国销售流通的基金的系统性分类标准和要求。

(三)进行投资者教育和资质认证。

(四)开展行业相关研究,披露英国基金业相关数据。

二、欧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1.政府监管体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欧盟各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金融机构蒙受了巨额损失。归纳其原因,除欧美金融市场高度关联及欧盟经济对银行系统的融资依赖程度较美国更高外,则是欧盟经济、金融监管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欧盟经过多年的一体化建设,会员国间的经济依存度大幅提高,但欧盟的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层级,分属于欧盟及各国两者,在欧盟层面上缺乏政策协调机制。为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欧盟积极检讨改革其机制。

2008年2月,受欧盟委员会委托,以国际货币基金前总裁雅克·德拉鲁西埃(J. de Larosiere)为首的金融监管评估小组针对欧盟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审视及分析,并于2009年2月提交了一份关于全面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报告—The High-Level Group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the EU(即de Larosiere Report,《德拉鲁西埃报告》)。该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机构的活动往往超出一国范围,但欧盟境内的金融监管体系仍然是成员国各自为政,明显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

该报告提出的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于2009年6月19日在欧盟理事会上通过,而以此报告为基础形成的金融改革法案,也由欧洲

议会于2010年9月22日通过。

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包括如下内容:

(1)设立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uropean Systematic Risk Board,ESRB),该委员会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副行长和欧盟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主要负责宏观金融的审慎监管,监控宏观系统性风险。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将负责建立一个以颜色标记的分级制度,以反映不同的风险程度。但是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协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监测和评估欧盟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必要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建立欧洲金融监管体系(European System of Finance Supervisors,ESFS),负责微观审慎监管,监督金融系统的经营和交易活动。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建立金融行业的泛欧监管机构,包含了覆盖欧盟的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市场的三个监管机构,即欧洲银行业监督局(European Bank Authority,EBA)、欧洲证券业与市场监督局(European Securities and Markets Authority,ESMA)与欧洲保险业与职业养老金监督局(European Insurance and Occupational Pensions Authority, EIOPA)。这“三局”将分别负责对欧洲银行业、保险业和金融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监管。

新设的这“三局”,被认为是欧洲率先在全球设置的“超级监管机构”,其权力将超离于单个国家,有权驳回或否决各国监督机构的决定。

图 泛欧金融监管体系框架

* 虚线表示仅有警告、建议权力,不具有执法和约束权力。 三个监管局负有监督成员国遵守相关法规的责任,如果某成员国存在不执行欧盟金融监管法规的情形,监管局可以向该国响应的监管机构下达指令,限其整改,在指令的不到执行的情况下,监管局可以越过成员国监管机构直接对相关金融机构行使执法权,并对其违法违规行为予以纠正。

同时三个监管局有权对成员国监管机构之间的分歧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可做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直接使用与具体的金融机构。而在与跨国金融机构的关系上,三个监管局不直接对其实施监管,而是通过在成员国设立的联席监管机构实行间接监管。

但总体上,“三局”不会跟现有的各国监督机构“抢饭碗”。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督工作,比如银行的按揭产品是否合规、证券市场上的交易是否规范、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投资是否越界等等,还是交给各国监督机构。“三局”最主要的仍是负责全局的统筹和协调,保欧盟委员会

欧洲系统性风险

委员会 欧洲银行业监督局(EBA )、欧洲证券业与市场监督局(ESMA )与欧洲保险

业与职业养老金监督局(EIOPA ) 其他金融监督委员会

评级机构 各国金融监督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

证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不会钻国别的空子。

大多数时间,除了欧盟范围内的评级机构是受“三局”的直接督管,其他金融机构不太有机会跟“三局”打交道。

2.行业协会EFAMA介绍

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协会(European Fund and 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EFAMA,下称“协会”)是欧洲投资管理行业的代表组织,会员以公募基金为主。截至2012年9月底,EFAMA共有59个机构会员和27个附属会员,会员合计管理资产规模为14万亿欧元,其中8.7万亿欧元来自54000个投资基金。

协会于1974年建立,当时命名为“European Federation of Investment Funds and Companies”(FEFSI)。创始会员为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英国。之后的许多年里,协会并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协会秘书处轮流在各个国家进行工作。1990年,协会在布鲁塞尔设立固定的秘书处进行工作。作为金融服务业中最快发展的行业代表,FEFSI在2004年修订章程,致力于代表投资基金行业和资产管理的工作,并在原有的国家会员之外直接接纳机构会员;同时更名为European Fund and 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以体现上述变化。

协会最重要的机构是协会大会,其功能之一是审议通过董事会提议的工作策略和重点。

协会的执行机构是协会董事会。董事会自主决定自己的工作内容,

主要职责是向协会提议工作重点和具体事项。董事会由管理委员会协助其进行工作,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与工作委员会以及其他临时工作机构的协调机构。工作委员会以及其他临时工作机构由董事会决定设立,并被授权就与行业利益相关的课题与事项,进行监管、研究和方案制定。

协会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秘书处,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并代表协会会员与欧盟相关主体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协会是欧洲基金和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统计数据来源,其发布的最近一期《资产管理报告》(2012年5月)公布了大量的与基金行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

在过去的六年里,协会的整体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如今,协会无论在欧洲层面还是从全球的角度,都可以被视为欧洲投资管理行业的一致性代表。如此的一致性转变来源于2011年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完善,旨在达成不同规模的机构会员和附属会员之间的权利与决策平衡。在过去六年里,协会进行的两个关键举措是:国家会员的独立性,以及在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决策机制中对机构会员进行全面整合。

三、英国对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

1.欧盟对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概述

在欧洲,基金并不简单以公募和私募来进行区分,而且从监管的

角度来看,公募与私募的界限逐渐模糊并有重叠。

欧盟的基金管理活动由一系列指令来规范。非常宽泛的来看,基金管理可以被分成集合投资组合和单一投资者投资组合管理两类。规范单一投资者投资组合管理的主要指令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 (MiFID);规范从集合投资者处募集资产的管理的主要指令是:The 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 (UCITS)和主要针对另类投资(包括对冲基金、PE基金)的the Alternative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Directive (AIFMD)。

但上述三个指令存在很多重叠的部分,UCITS and AIFMD也会涉及并规管单一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管理;同样,受MIFID规管的机构也可以管理UCITS所规管基金和AIFMD规管的另类投资基金,MIFID的角度侧重的是服务本身。

在上述指令中,UCITS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定要与国内基金概念比对,它可以被大致和模糊地认为是针对公募基金监管的主要法律。UCITS是欧盟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ndertakings for Collective Investment in Transferable Securities) 的简称,是欧洲议会与欧盟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指令集合,旨在为欧盟各成员国的开放式基金建立监管标准。欧盟成员国各自以立法形式认可该UCITS后,本国符合UCITS要求的基金即可在其他成员国发售,无需再申请许可。UCITS也为各国监管进行了初步整合,将分散在各国监管体制下下的证券投资基金,纳入统一体系,并更好地促进了基金的

跨国销售。UCITS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也非常高,对英国基金业和基金管理人裨益良多。在IMA最近的一次调查中,67%的受访者认为,UCITS是欧洲基金业最好最成功的法律。

相对而言,AIFMD旨在监管UCITS之外的基金,并且也是最近欧洲地区激励热议的指令。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AIFMD监管的是基金管理人而不是基金本身。

因为AIFMD对现有的私募基金监管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无论是各国监管机构还是基金从业者都要经历不小的动荡。欧盟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发布AIFMD,并要求各成员国于2013年7月22日前将AIFMD的内容修订进各自的内国法中,并给予1年的宽限期(2014年7月22日是最后期限)。

在欧盟范围之外,ESMA正在与非欧盟国家的监管机构就AIFMD 的合作进行磋商;欧盟(及欧盟各国)监管机构必须与相关国家达成合作协议才可以维持现有的基金运作格局。为此,ESMA已经与中国证监会的相关部门进行接洽;EFAMA秘书长Peter De Proft先生在与我们的会晤中也提及了对此事项的关心。

根据从本次拜访和AIMA大会得到的情况来看,AIFMD从其颁布到在欧盟各国以及全球相关市场得到执行必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漫长过程。

2.英国对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和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沿革

1)英国对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概述

在英国,基金运作和销售是受监管活动。The Financial Services & Markets Act 2000 (FSMA)是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根据FSMA的规定,进行任何受监管活动都需要取得FSA的许可,违反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总的来看,在英国进行基金投资时,管理机构必须取得FSA的许可。相对欧盟而言,英国市场的基金监管体系更接近美国,但就市场销售行为而言,各类限制相对美国市场要多一些;市场参与者以独立金融中介为主;在监管法律层面,英国的法律体系相对单一,FSA是主要的监管主体,法律规定以FSA手册为主,当然,随着AIFMD的推行,一定会有新的变化。欧盟的监管风格更接近亚洲,银行主导市场。同时。

2)基金分类监管

英国的基金市场非常成熟,基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种划分,为此IMA专门提供了一种专门的基金分类管理服务(IMA Sectors),将种类繁多的基金分成不同种类,以便为基金管理者和投资人提供更多的便利。IMA基金分类工作由专门的基金行业工作委员会(the Sectors Committee)负责并定期监管,以保证各类基金下的成员始终符合该类基金的定义。

如下是IMA发布的基金分类:

图 IMA发布的基金分类名单

根据监管差异的角度,下文将依据如下的分类进行分析:

A.零售基金

a开放式零售基金

开放式零售基金的监管主体是FSA。在FSA分立之后,将由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CA)来监管。

所有的零售基金都必须符合FSA的监管法规(FSA Rules),关系最密切的是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s Sourcebook (COLL)。b封闭式零售基金

封闭式零售基金的监管主体包括:

1)FSA负责发行和销售资质

2)The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BIS)

负责CA要求

3)HM Revenue and Customs (HMRC)负责税务事宜

需要注意的是,合格投资者基金(Qualified investor schemes,QIS)不可以通过零售途径销售。

B私募基金

同样的,私募基金(包括PE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主体是FSA,基金管理公司需要获得FSA的许可才能从事私募基金的管理业务。因为基金本身多注册于卢森堡、爱尔兰、开曼群岛、BVI群岛(取得税务优惠),监管行为以管理机构注册地作为口径。伦敦一向被推崇为对冲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立地点。

FSA手册设置了三方面的标准,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规范:

1)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经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

2)基金管理公司在其管理的基金中投入高于一定数额的自有资

本。

3)反洗钱法、商业道德方面的规范。

下文将详细介绍PE基金和对冲基金的法律监管情况。

3)PE基金法律监管

在英国,PE基金的运作经历了从完全的行业自律到如今的适度监管的过程。

目前,PE基金在运作前需要在FAS进行登记,同时选择拟经营范围并取得许可,包括咨询、基金管理等类别。被监管主体大致分为两类,1)非英国注册的基金管理公司(非FAS监管主体),如果向英国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销售基金,可以得到豁免,监管上比较灵活;2)在英国注册的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受FAS的监管,根据目标投资者的

不同被分为8个类别。FAS在给予上述登记时要对一系列因素给予考量和评判,包括:实际控制披露、监控流程识别、办公地址选择、人员数量和能力、适应性等。

就基金投资者而言,分为retail clients(零售客户,多指个人)和professional clients(专业客户,多指机构),基金监管着重关注投资者保护。每个季度,基金管理人会向监管机构提交报告,每年都会提交经审计的报告。就税收事项,基金本身作为合伙形式可以实现税务穿透(0税率),在投资人层面欧洲各国规定不一,但基本不会重复征税。

4)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沿革

从英国立法内容来看,私募基金主要指“未受监管的集合投资计划”。在2007年金融危机前,英国没有专门针对私募基金的监管规定,针对对冲基金监管的法律产生于2007年金融危机后,原因在于英国私募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以及金融危机后对私募基金在证券市场所起作用的新看法。2007年底,英国对冲基金规模达迅速突破3610亿美元,成为全球对冲基金规模第二大的国家,且英国对冲基金呈现向少数规模较大的基金集中化的趋势,大约35家最大的对冲基金控制了英国对冲基金领域近50%的资产。针对这种情况,英国在2007成立了政府主导的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下称《标准》)。该《标准》成为专门尽管私募基金的法律文件。上述法律文件对对冲基金的监管着重于发起人资格限制、发行方式和投资者资格限制、信息披露要求、管理人约束等几方面。

A发起人和管理人资格限制。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对一般集合投资计划和“未受监管的集合投资计划”的发起人和管理人资格,作出了明确规定,一般的集合投资计划的发起人限于“被授权人”和“经财政部豁免的人”两类。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对管理人的资格限制和对基金经理的权利约束两方面。《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规定,私募基金发起时可不受监管,但管理人只能由基金管理公司担任,而基金公司受到监管机构严格监管。同时,为了防止基金经理的决策权过大,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禁止基金经理为取得表决权而购买基金股份。基金经理必须建立风险管理框架,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建立意外事件应急措施。须与对冲基金工作组就风险管理架构进行讨论,在获得审核通过后方能执行。基金经理应协助基金管理团队建立有效的基金治理机制,吸收经验丰富、诚实可靠的团队成员,协助基金管理团队依法管理基金。在资产组合存续期间,基金管理人必须进行风险压力测试。

B投资者资格的限定。《金融服务法》和《金融服务和市场法》都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资格作出了严格限定,主要限定在有一定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一定程度自我保护能力的富有投资者。这样的投资者可以是富有的自然人、投资专家、曾经参加过不受监管的理财计划的自然人、有高额资产的公司、成熟投资者、海外人士、信托发起人和管理人等。

C信息披露的规定。2007年,《对冲基金标准管理委员会标准》就对冲基金的信息披露作出了专门规定。对冲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的

形式出现,普通投资者承担有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则承担无限责任,以此约束基金管理人的职业操守。《标准》强调对冲基金要建立高标准且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对冲基金投资策略、基金合同商业性条款、业绩评估的披露等。另外,对冲基金在有组织的投资交易市场上的活动,必须遵守相关交易细则及公开规定。上市对冲基金必须遵守上市规则,包括相关披露要求,建立独立董事和管理制度。对冲基金也必须遵守有关关联交易及市场操纵、公司信息公开、成交量和并购等方面的规定。

5)综上比较

金融危机后,英国对对冲基金监管给予了更高重视,但相关法律体系并不完备,监管更多着眼于对冲基金市场准入阶段的限制和约束,对对冲基金运作和交易过程的监管仍以自律为主,原因在于FSA认为对冲基金在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流动性和效率,如果对其实行繁琐的立法监管将会使其更多地离岸设立,不利于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对对冲基金主张间接监管。

6)AIFMD在英国的推进

就AIFMD的内国法推进,英国需要修订自己的基本法律和次级法

律(财政部负责咨询推进),同时还要修订FSA手册。FSA正在紧锣

密鼓地进行工作,为此已经并将要公布CP(Consultation Paper)1、2和3。根据FSA基金管理部Ed Harley先生在AIMA大会上的介绍,英国的另类基金管理人必须在2013年7月22日前取得FSA根据AIFMD 进行的新的许可,否则将无法继续原有的基金运作业务。为此,FSA

已经在官方网站上就AIFMD的推行向另类基金管理人发出征询调研

表(Survey),根据反馈意见起草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要求,争取不

给现有的基金管理业务带来过大的干扰和障碍;但从实践反馈来看,基金管理人因此的遇到了很多的技术冲突和细节上的困扰。上述2013年7月22日的最后期限已经被延迟到2014年7月22日。

四、欧洲统一监管框架对英国未来监管的影响

英国是欧洲金融市场规模最大的经济体,欧洲统一监管框架对英国的影响是最大的,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英国的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拟定中的欧洲金融统一监管体制对英国政府及金融机构来说,对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英国对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并不积极。主要的原因在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开放性和自由竞争一直是英国大力倡导的核心政策,然而,欧盟此举的重点在于通过建立统一的银行监管机构来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这与英国的理念无疑是相悖的,因此,英国人担心接受欧盟的监管会削弱英国作为金融中心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从而不利于其整体经济利益,甚至是政治利益和国际地位。此外,英国还反对欧盟提出的“国家存款担保计划”,担心要为其他成员国“埋单”;另外,对于欧盟拟推出的禁止成员国单独制定金融业规定的计划,英国也表示反对,认为这将使其丧失独立的金融政策决策权,同时有可能使其银行业改革计划无法顺利进行。鉴于以下种种原因,英国仅支持建立“欧元区”的银行业联盟,而非整个欧盟范围内的银行业联盟。

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历来是欧盟一体化程度较低的领域,德拉鲁西埃改革则赋予欧盟金融监管局超国家的权限。它规定当母国与东道国出现分歧时,欧盟的金融监管机构拥有最终决策权。这对英国一向捍卫的金融监管主权构成了严重挑战,因而不为它所认同。2009年9月,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金融服务局向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提交了一份针对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英国方案”,建议英国积极参加欧洲风险委员会和欧洲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以使这些机构能够倾听英国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英国本国的利益。

原则共识与细则执行上的矛盾。欧盟以往的经验表明,成员国在原则上比在细节上更容易达成共识,而欧盟一体化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成员国对细则的执行。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的财政部长米罗斯拉夫·卡劳谢克说“魔鬼总在细节中”。达成原则性一致比较容易,涉及细则的后续谈判十分困难。欧盟成员国在放弃国内金融监管主权的道路上能够走多远,还很不明朗。英国尚未加入欧元区,在具体的金融监管细则谈判中,英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弃金融监管权力更是一个未知数。

加强跨境监管与维护本国市场地位之间的矛盾。欧盟境内金融业务分布很不均匀,伦敦市场的规模和运作经验均居于首位。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拥有全球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欧洲对冲基金资金之多分别高居世界和欧洲之第一位。这一现状注定了英国必将竭力捍卫本国的金融市场地位。欧盟最新出台的跨境金融监管的首要对象是高风险的金融业务,如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金融衍生品交易。在英国看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总体目标基金从业人员应遵循《证券投资基金法》、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基金行业协会出台的各类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职业道德,并掌握基本业务规范。为提升基金从业人员合规合法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水平,特设《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科目。 能力等级能力等级是对考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低要 求,分为三个级别:一)掌握:考生须在考试和实际工 作中理解并熟练运用的内容。二)理解:考生须对该考 点的概念、理念、原则、意义、应用范围等有清晰的认识。三)了解:作为泛读内容,考生对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在工作中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标准和业务规范,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 坚持职业态度。对应教材章名节名编号 学习目标(掌握/理解/了解) 1.金融、资产管理与投资 基金1. 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行业 1.1.a 理解金 融资产的概念、金融与居民理财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分类和 构成要素 1.1.b 理解资产管理的特征与资产管理 行业的功能及理解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 2.投资基 金1.2.a 掌握投资基金的定义和主要类别 2.

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点 2.1.a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地不同的名称和概念 2.1.b 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 2.1.c 理 解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 2.证券投资基 金的运作与参与主体 2.2.a 了解基金行业的运作环 节包括:募集和市场营销、投资管理、托管、登记、估值和 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2.2.b 理解基金行业的主要参 与者及其功能和运作关系 3.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形式和运作方式 2.3.a 理解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 区别,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4.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2.4.a 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发 展历程、发展趋势与特点 5.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程2.5.a 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六个阶 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产品 6.证券投资基金业 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6.a 理解基金对中小 投资者的作用、对金融结构和经济的作用、对证券市场的作 3.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1.证券投资基金分类概述3.1.a 掌握基金的不同分类标准和基本分类 2-5. 基金的基本类别: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混合基金 3.2-5.a 掌握基本基金类型及其特点 6-9.特殊的证券投资基金类别:保本基金,ETF, QDII, 分级 基金3.6-9a

证券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证券监管体系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证券监管改革“三法”方面的建议等进行讲述,包括了证券监管机构行政监管承载过重、自律监管缺乏层次,监管独立性刚性和主动性不足、立法方面、执法方面、司法层面的对策建议、改革诉讼体制,在证券违法领域引人集团诉讼和公益诉讼制度等,具体资料请见:论文关键词:证券业证券业违规监管改革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证券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国家证券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对证券业十分的重视,对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都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行完善,英国,日本等都有过大爆炸式的改革。我国证券业也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发生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特殊的生成机制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国内证券公司在治理结构建设上并没有取得同步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证券监管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我国证券监管存在的问题1.1证券监管机构行政监管承载过重通过以上存在的违规现象不难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混乱程度,其监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于行政监管承载过重,不堪重负,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在缺乏必要权力制约机制(如议会审查和司法审查)的状况下,证监会监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张,包括行业准入、业务审批、发行审查、上市监管、违法查究、风险处置、投资者教育和保护等。证监会还享有相当独立的立法权和规则制定权,并监 1 / 4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当代国际金融的主要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一个国家金融监管的有关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两种模式。 (一) 统一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又称“全能监管”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施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还要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英国和日本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英国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按各自传统的业务范围进行经营, 实行分业监管体制。80年代以后,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1997 年工党政府上台以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88年英格兰银行法》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政府将英格兰银行、证券投资委员会和其它金融自律组织合并,成立了新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AS) 。金融服务局既要为英国的金融服务法制定执行的细则,又要监管银行、住房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是个权力很大的二级立法及执行机构。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1988年以前以大藏省为主角,大藏省负责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批准金融机构的准人并对其监管。1998年日本进行了所谓“金融大爆炸”的重大改革,成立了独立于日本银行之外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财务省( 地方财务局) 以及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行政部门作为金融监管的协作机构,根据金融监管厅授权或相关法律规定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只负责对与其有交易行为的金融机构进行财 务检查,其权力来源于双方最初签订的交易合同,与商业银行有权对贷款对象企业进行查账的性质基本相同,与金融监管厅的监管权力来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二) 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的特点是,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 证监会) 和保险监管部门( 保监会) 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美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联邦、州两级监管。在19世纪上半期以前,美国既无中央银行也很少有在联邦注册的银行,只有依照各州法律登记注册的银行,称“州法银行”( DFI ),对银行的管理属于州政府的职责。186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于为战争筹资的需要,批准建立了一些在联邦注册的全国性银行—国民银行,亦称“国法银行”。同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汤进喜-登记备案不等于增信.doc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汤进喜:登 记备案不等于增信- 汤进喜同时指出,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是根据法律和证监会的授权进行全口径的登记备案,协会不对材料进行审查,报备材料完整就可以,但协会不对备案基金增信,所以仍然需要对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了解。现在登记备案和入会进行了区分,登记备案是根据法律和证监会的授权,但是加入协会,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加入。目前大多私募基金管理都进行了登记,但是能够加入协会的其实不多。 此外,汤进喜也认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金融改革带来空间。“经济新常态下,我们看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医疗改革、一路一带,为股权投资基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利率汇率市场化,以及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股指期货,为私募基金提供制度和条件。” 以下为“融资中国2015资本年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汤进喜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融资中国年会,我看到今天的主题是“新常态、新机遇、新融合”,其实在去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座的也有很多会员。从去年我们从公募基金发展到私募基金,现在备案的私募产品不仅包括了私募证券、股权和创投基金,也包括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还有期货公司的产品。目前我们服务的对象,公募/私募基金已经有21万亿元人民币,今天我要介绍一下这样的情况,再说一下协会的看法。

第一,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的情况,根据基金法的规定,从去年2月份开始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工作,到现在这项工作已经初步达到预计的目的,也基本形成了行业的共识,到去年12月底已经有4955家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了登记,其实现在已经将近6000家机构完成登记,其中股权基金管理占60%,私募证券基金占30%,还有其他占10%。主要的私募证券股权和创投基金管理机构都已经进行了登记。 另外,从去年底,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和境内外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还有新三板的挂牌,以及证券账户的开立都联系起来了,所以基本上在证监会系统对私募基金备案已经形成了统一的部署。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不是行政许可,它是我们根据法律和证监会的授权进行全口径的登记备案,我们进行电子化的报送,协会不对材料进行审查,报备材料完整就可以,但协会不对备案基金增信。所以,你们需要对基金管理的投资能力和基金情况进行了解,仍然需要对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了解。我们现在登记备案和入会加入协会进行了区分,登记备案是根据法律和证监会的授权,但是加入协会,我们协会要自己设立的标准,符合我们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加入基金协会。所以,在座的私募基金管理都进行了登记,但是能够加入协会的其实不多,有些原来加入我们的特别会员,下面对特别会员、普通会员要进行分类。 另外,在登记备案初期的时候确实因为人数少,登记的时间有些长。我们通过优化流程,明确责任的措施,缩短了登记备案的时间,现在5个工作日内已经有反馈,基本上备案3分钟就可以完成。目前我们对私募基金管理进行公示制度,下一步将推行分类公示,主要按照私募基金管理的规模、诚信情况等信息、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一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根基于该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各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业务分工方式、竞争方式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方式和监管手段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的高涨,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整个金融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金融监管体制也随之改变,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新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续放松管制,形成了强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不断高涨,金融业务综合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分散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集中监管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又开始建立谨慎监管框架。这一监管框架强调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资本充足率标准为核心,建立全面、动态的监管评估体系,强调市场约束力量的作用,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它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渗透,实现混业经营,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局面。1998年,日本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大藏省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英国于2000年通过《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确认成立英国唯一的、独立的、对金融业实施全面监管的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局(PSA)。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和韩国也先后采用统一监管体制的模式。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成立于1970年,1977年保险监管并入,1984年对证券业的监管纳入其中,由MAS统一对新加坡的金融业进行监管。韩国于1998年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1999年又设立金融监管院,将原来分属于韩国银行、财政部、银行监督院、保险监督院、证券监督院的各类监管职责都转移到金融监督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及其附属的证券期货委员会,由这套机构负责对金融和金融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管。 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发展,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从机构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过渡。功能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业务的功能,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各自不同的业务。在此框架下,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而非金融机构名称。功能监管的优点在于明确监管责任,避免监管的真空和多重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和模式更具灵活性和连续性,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目前,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瑞典、新加坡、韩国等都已经实行功能型监管。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它近年来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注意。20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金融法,2001年11月,又通过了新金融法的细则,并从12月1日起执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这场金融监管改革被西方舆论称为“金融大爆炸”,并被一些全球性的投资机构称为“革命性”的改革。 一、英国金融监管的传统框架及改革建议的提出 伦敦金融市场有世界金融市场上一应俱全的金融交易产品,金融直接从业人员有60-80万人,加上各种师及审计师,伦敦从事金融业的人员达百万之众。在伦敦开业的外国银行约有500至600家,金融交易量以万亿美元计。在金融全球化迅速的今天,发达的金融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英国保持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 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保险;住房基金扩大业务,变成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英国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变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双重,英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80年代,外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英国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也走出国门,向海外开拓业务,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外国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头绪太多,影响了它们开业;英国企业认为审批与监管政出多头,影响了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效率。但是,修改金融监管框架涉及到多方监管机构的利益,传统的习惯很难改变,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直到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改变了政府的态度。 1988年,英国的国际贸易与信贷银行几乎破产,英格兰银行进行干预才使银行体系没有陷入混乱。1995年英国的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分行在亚洲投资失手,又陷入了破产边缘。事件发生后,英国舆论哗然,认为金融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应该检讨。从此,英国开始英国金融监管体系,认为在银行越来越深地介入多种金融活动,由央行监管银行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固有的弊病,必须进行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国际化浪潮推动下,跨国金融集团日渐崛起和强大,传统的三大金融领域(银行、保险和证券)及金融产品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很多国家纷纷通过修改金融法律法规回归综合经营。与此相适应,越来越多的国家 开始调整和改革本国金融监管体制。 各国所采取的主要调整或改革措施可以概括为:1、转向统一金融监管(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全能银行模式),或者将两个主要监管机构进行合并,如逐步实现银行与保险、银行与证券或证券与保险之间的监管统一(半统一监管);2、保留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但根据金融集团的出现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做适当调整,如采取牵头监管、“伞”式监管或主监管制;3、采取功能监管模式,即依照金融稳定、审慎监管、市场行为、竞争监管四大主要金融监管领域划分监管职能,如双峰监管模式的出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85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截至2004年底,实行统一监管的国家29个,占比33%,主要为欧洲国家; 实行半统一监管的国家21个,占比26%;实行分业监管的国家35个,占比41%。 国际学术界对很多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原因进行了案例和实证研究,发现除了为适应本国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外,选择统一监管的因素还包括:(1)中央银行参与监管的程度。研究表明,中央银行参与监管程度越高,实行统一监管的可能性越小;(2)本国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小的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可能性越大;(3)近期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主要反映在亚洲国家,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韩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些亚洲国家开始检讨其金融结构和金融监管体系,并逐步转向统一监管体制;(4)一国的法律制度。以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选择统一监管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各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也充分反映了金融监管理念的新发展。其中,风险监管和功能监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 二、主要金融监管体制介绍和利弊分析 从目前看,经发展演变和调整后的全球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和双峰监管模式。就金融经营体制与监管体制的对应关系来说,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种对应模式: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我国和法国;分业经营统一监管,如韩国;综合经营分业监管,如美国;综合经营统一监管,如新加坡、英国、日本等。短期来说,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经营体制未必一定完全对应,但长期看还是应该相对应。 (一)统一监管模式及其利弊 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机构统一负责至少对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主要金融领域的审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统一监管主要是为了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的发展趋势而产生,也是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统一监管的典型代表国家为新加坡和英国。 新加坡是最早实行统一监管的国家(1984年),也是最为统一的国家,即由一个机构(新加坡金融服务局,MAS)负责所有金融监管领域,履行相当于我国“一行三会”的职能。英国

基于英国改革经验对我国“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建议

基于英国改革经验对我国“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建议 作者:黄若愚 来源:《商情》2016年第37期 【摘要】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我国外贸依存度这几年来的变化,都暗示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已经蔓延到了国内,而我国金融业逐渐开始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业务,原始的一行三会监管制度逐渐暴露出了许多不足。本文基于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经验,综合分析其改革的具体措施,据此对当下我国“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一行三会金融监管 一、绪论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发展至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无数次改革中,最终形成了现下以中央银行为主、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并行的“一行三会”模式。然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变化都意味着未来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只增不减。我国金融行业混业程度逐渐加深,金融监管的不足却体现在监管法制建设、运作体制建设与一行三会协调配合等多个方面。危机后的我国纵使金融改革成绩值得认可,但仍需要一个健全的、协调性更强的金融监管体系。本文以防范未来金融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为目标,对英国在次贷危机后的改革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模式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二、我国现下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一行三会”的形成 我国市场经济的金融监管体系历程分为发展初期、发展中期、稳定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到1991年,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步步恢复和设立了四大国有银行并实现了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在此之后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而在1986年,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职责,主要是为了保证国有银行对政府政策的资金支持。但监管手段的落后与风险防范机制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混乱与宏观调控失灵。 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到1997年,证监会、保监会的成立承接了证券和保险行业的监管,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一系列法规的出台,确定了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监管地位,最终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分业监管模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正文: ---------------------------------------------------------------------------------------------------------------------------------------------------- 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 为进一步完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公开透明机制,提高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工作效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此温馨提示,申请私募投资基金备案及备案完成后应当注意以下重点事项: 一、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总体性要求 (一)【法律规则依据】私募投资基金在募集和投资运作中,应严格遵守《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备案管理规范1-4号》、《私募投资基金命名指引》、《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 协会为私募投资基金办理备案不构成对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投资能力的认可,亦不构成对管理人和私募投资基金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对私募投资基金财产安全的保证。投资者应当自行识别私募投资基金投资风险并承担投资行为可能出现的损失。 (二)【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范围】私募投资基金不应是借(存)贷活动。下列不符合“基金”本质的募集、投资活动不属于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范围: 1. 变相从事金融机构信(存)贷业务的,或直接投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我国之借鉴样本

英美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中国之借鉴 「内容提要」在上世纪末以来“金融业监管一体化”时尚中,英国和美国分别成为将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去和仍然保留在中央银行两个经典。本文说明了两种监管模式形成实践和理论,对比分析了两国做法中有益经验,并对中国在创建独具特色、科学、合理、高效金融监管制度过程中怎样借鉴英、美部分有益做法提出了自己提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调控,分离,整合 上世纪末以来“金融业监管一体化”时尚冲破了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同为很多国家中央银行两大基础职能原有格局,金融监管职能从央行职能中分离出去趋势已日渐显著,英国是其关键代表。而和此同时,美国不仅仍将银行监管职能保留在联邦贮备委员会,而且因为格拉斯——斯蒂格尔防火墙被打破,银行混业经营推行,美联储融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监管于一身而使监管职能得到深入加强。 一、英、美金融监管改革理论和实践 (一)英国“分离”式监管改革 伴随各国中央银行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和金融混业趋势抬头,全球性金融改革随之展开。更高一级监管成为市场监管冲击波,很多国家为此修改了原有监管体系,即在银行、证券、保险三部分监管职权之上建立一个单独监管者。其中最经典例子是英国。1997年5月20日,英国财政大臣公布金融服务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剥离英格兰银行(注:长久以来,英格兰银行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中少数不含有独立制订货币政策权利中央银行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格兰银行因为对银行业及金融市场含有精湛而透彻了解,常常对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方针给技术性提议,其在整个金融、经济发展中作用得到加强,独立性亦有所提升。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能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直到1987年,其监管职能才被《1987年银行法》所规范和定位,权力得到加强。英格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中基协字〔2022〕37号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 正文: ---------------------------------------------------------------------------------------------------------------------------------------------------- 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 中基协字〔2022〕37号 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为提升私募基金规范化运作水平,构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常态化退出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中基协发〔2018〕2号,以下简称《公告》)等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现就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营异常机构情形 本通知所指经营异常机构,指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一)按照《公告》应当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异常经营情形。 (二)根据《关于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报送自律管理与优化行业服务的通知》(中基协字〔2021〕107号)被列入信息报送异常机构,且超过12个月仍未完成整改的情形。 (三)截至本通知发布之日,仍未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以下简称“AMBERS系统”)选择机构类型的情形。 (四)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含QDLP等试点机构)无在管私募基金的情形。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欧美金融监管体制变迁及其启示 国际金融业主要存在两种经营管理体制,一种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一种是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体制。世界各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经过不断演变,伴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因素的变化对制度的影响,大体上经历了从最初的简单混合经营到高级的行业细分经营的发展逻辑。 美国金融管理体制变迁 美国金融业经营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从混业到分业,再从分业到更高层次混业的历程。 自由竞争时期。1933年以前,美国的金融业鼓励开展自由竞争。1864年的美国《国民银行法》虽然禁止国民银行从事证券业务,但私人银行机构可以既从事一般银行业务,接受客户存款又可以从事承销、证券投资等一般证券业务。当时进入证券市场受限制的国民银行,可以通过其控股子公司从事一般证券业务。 大危机后严格金融监管时期。以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为标志,美国金融泡沫开始破灭,大量银行挤兑、95%商业银行倒闭导致美国金融体系几乎瘫痪,金融混业经营制度备受质疑。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格拉斯-斯蒂格

尔法》,禁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业务上相互渗透;禁止商业银行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特别是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同时禁止商业银行与证券机构联营或人员相互兼职;规定商业银行从证券市场获得的收益不得超过总收入的10%,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被迫退出股市。随后,美国又相继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等一系列法案,逐步强化了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另外,建立了证券业最高监督机构: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美国联邦政府监管机构如美联储与SEC等与各州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金融行业的只能,美国步入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时代。 再次放松金融监管时期。分业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金融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环境变迁,分业制度面临诸多挑战:首先,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高失业率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凯恩斯主义受到质疑,崇尚经济自由主义的货币学派逐渐占领上风;其次,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商人银行全面金融业务对美国金融分业制度形成一定冲击;再次,银行和证券公司越来越多地运用金融工具创新来规避法律限制,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新的挑战;最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全球资本流动更加频繁。基于上述原因,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措施,如《1980年存

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一)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目标 从长远看,中国应当走金融统一监管或综合监管之路,变分业监管为统一监管,建立统一监管、分工协作、伞形管理的金融监管体系。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监会”),进行综合金融管理,负责统一制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规划,通盘考虑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协调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监测和评估金融部门的整体风险,集中收集监管信息,统一调动监管资源。通过统一的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展。金监会可以针对金融监管的真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划分各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责范围,协调各监管机构的利益冲突以及划分监管归属等。 在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过程中,英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监管体系的改革对改革我国的监管体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从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根据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转变。成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必须经过若干过渡才能实现。 1.现阶段应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 中国目前实行“一行三会”(即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

的分业管理体制,总体上是适应现阶段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但存在职责不清、监管重叠、监管漏洞、监管套利、监管成本高和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职责不清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作和合作也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应在总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需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第一,进一步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监管协调,各监管机构充分合作与协作。完善和强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联席会议机制”。遇到重大综合监管问题,应及时协商并作出各监管部门的统一决策。 第二,目前主要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应当逐渐转变为功能监管。当前实行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 第三,将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相结合,以合规性检查为前提,风险性监督为主,二者并重;建立银行和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进行合规性和风险性评级,以强化银行和金融机构对其经营和风险程度的识别和管理,增强自我约束力。 第四,最重要的是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办法。金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总公司)进行直接监管,对其下属的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和功能监管,也可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总公司对集团下属公司进行内部管理。现阶段可以将金融控股总公司指定一个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公司(母公司)进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影响 内容提要:近年来,金融法规的建设、金融监管机构的调整、监管队伍的部署、监管手段的开发,都表明我国的金融监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尽管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做了大量工作,也防范和化解了不少金融矛盾和问题,但从近几年的金融运行效果来看,我国金融监管的绩效仍是不尽人意,一些消极金融现象屡禁不止,时有泛滥和反复。因此,改变目前较为低效的金融监管现状,面临的任务和形势艰巨而迫切。 本文从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历程、金融监管的现状、金融业监管的不足之处以及我国金融业监管应完善之处进行论述,以达到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风险防范功能性监管 一、当代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 (一)英国模式形成过程 1.统一监管模式的形成 英国政府于1997年5月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此次改革成立了新的全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SA)。第一步,将英格兰银行的银行业监管与投资服务业监管职能并入金融服务局。第二步,废止《金融服务法》,实施《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根据这一法律,其他6个金融监管机构也被转移到金融服务局。第三步,2004年10月和2005年1月分别把抵押贷款业务和保险业务的监管转移到金融服务局。至此,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监管被统一起来,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 (二)美国模式的演变历程 1.分业监管模式的建立 1933年,为了防止金融灾难再次发生,美国国会和监管当局制定并通过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它成为美国金融监管的标志性法律。美国的金融业从自由发展走向全面监管,也开始了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监管模式。? 2.金融自由化与管制放松 1999年11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以金融混业经营为核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又称《格朗一利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这是对全部金融法律突破性的修改和整合,是美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转到混业经营的标志,金融业跨区域综合化混业经营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美国也改进了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和统一监管之间的新的监管模式,学界称之为“伞形监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各子公司根据业务的不同,接受不同行业监管

金融监管例子解析

金融监管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英国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 【案例适用】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发展趋势 【案例来源】根据孙平:《英国的单一监管体制及其启示》,《中国金融》2000年第3期;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现代金融混业监管的最新模式》,《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1期等报刊资料整理编写 【案例内容】 英国金融服务业非常发达,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产值约占GDP的7%,同比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有关比例④。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不久,宣布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决定把包括英格兰银行在内的原9个政府管理机构的金融监管职能,集中由一家新成立的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承担,统一负责对英国的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全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FSA下设金融监管部、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行政部和管理部。金融监管部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以及对养老金的监管;审批执法及消费者部负责审批各类金融机构的申请,起草金融监管标准和法规并推广执行,负责客户调查并受理客户投诉,对消费者进行金融知识教育,打击金融犯罪等;行政部和管理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内部审计、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大宗采购和日常办公管理。英国的此项改革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按照金融服务局改革方案,金融服务局将兼具以下机构在监管和注册方面的职能,包括:(1)建筑协会管委会——建筑协会;(2)互助协会委员会——互助协会;(3)贸易产业部保险委员会——保险;(4)投资管理监管委员会——投资管理;(5)私人(个人)投资机构零售投资业务;(6)互助协会的注册机构——信用联合会的监管(包括对建筑协会、互助协会、产业协会,以及其他互助协会的注册记录等);(7)证券期货管理机构——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业务; (8)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投资业务(包括对交易所和清算所的监管);(9)英格兰银行内部的审慎监管部——银行业的监管(包括货币市场的批发业务)。 金融服务局的目标和任务是:(1)保持公众对英国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的信心;(2)向公众宣传,使公众能够了解金融系统及与特殊金融产品相连的利益和风险;(3)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应需的保护;(4)为发现和阻止金融犯罪提供帮助。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成为“好督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 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公布日期】2022.01.30 •【文号】中基协字〔2022〕37号 •【施行日期】2022.01.30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证券 正文 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 中基协字〔2022〕37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为提升私募基金规范化运作水平,构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常态化退出机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维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异常经营情形下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公告》(中基协发〔2018〕2号,以下简称《公告》)等法律法规及自律规则,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现就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营异常机构情形 本通知所指经营异常机构,指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一)按照《公告》应当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异常经营情形。 (二)根据《关于加强私募基金信息报送自律管理与优化行业服务的通知》

(中基协字〔2021〕107号)被列入信息报送异常机构,且超过12个月仍未完成整改的情形。 (三)截至本通知发布之日,仍未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以下简称“AMBERS系统”)选择机构类型的情形。 (四)其他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含QDLP等试点机构)无在管私募基金的情形。 (五)除第(四)类情形外,在管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超过12个月持续无在管私募基金的情形。 (六)被金融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机关认定为不能持续符合登记备案条件,或被认定为经营异常,且建议协会启动自律处置程序的情形。 (七)法律法规和协会自律规则规定的其他不能持续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情形。 根据《关于建立“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的通知》(中基协发〔2015〕14号)在协会疑似失联公告发布后,符合失联找回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上述情形的,适用本通知。 二、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措施 一是针对第(一)类经营异常机构,按《公告》及相关规定处理。 二是针对第(二)类经营异常机构,协会将要求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在AMBERS系统提交历年未提交的年度财务报告时需同时上传经中国证监会备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意见函(鉴证意见函模板详见附件1)。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针对符合此类情形的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设置3个月过渡期,若私募基金管理人在3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协会将要求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 三是针对第(三)类经营异常机构,鉴于其长期消极应对协会自律规则,展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一、总体目标基金从业人员应遵循《证券投资基金法》、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基金行业协会出台的各 类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职业道德,并掌握基本业务规范。为提升基金从业人员合规合法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与执业规范水平,特设《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科目。二、能力等级能力等级是对考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低要求,分为三个级别:(一)掌握:考生须在考试和实际工作中理解并熟练运用的内容。(二)理解:考生须对该考点的概念、理念、原则、意义、应用范围等有清晰的认识。(三)了解:作为泛读内容,考生对其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三、考试内容与能力要求考生应当根据本科目考试内容与能力等级的要求,在工作中掌握或运用下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标准和业务规范,坚守职业价值观、遵循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态度。 对应教材章名节名编号学习目标(掌握/理解/了解) 1.金融、资产管理与投资基金 1.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行业 1.1.a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金融与居民理财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1.1.b理解资产管理的特征与资产管理行业的功能及理解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 2.投资基金 1.2.a

掌握投资基金的定义和主要类别 2.证券投资基金概述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点 2.1.a了解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地不同的名称和概念 2.1.b掌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特点 2.1.c理解证券投资基金与其他金融工具的比较 2.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与参与主体 2.2.a了解基金行业的运作环节包括:募集和市场营销、投资管理、托管、登记、估值和会计核算、信息披露 2.2.b理解基金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及其功能和运作关系 3.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形式和运作方式 2.3.a理解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区别,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区别 4.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2.4.a了解证券投资基金的起源、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与特点 5.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程 2.5.a了解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六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标志产品 6.证券投资基金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6.a理解基金对中小投资者的作用、对金融结构和经济的作用、对证券市场的作用 3.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1.证券投资基金分类概述 3.1.a掌握基金的不同分类标准和基本分类2-5.基金的基本类别: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混合基金 3.2-5.a掌握基本基金类型及其特点6-9.特殊的证券投资基金类别:保本基金,ETF,QDII,分级基金 3.6-9a理解市场上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的通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公布日期】2017.09.13 •【文号】中基协发〔2017〕7号 •【施行日期】2017.10.01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证券 正文 关于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的通知 中基协发〔2017〕7号各相关机构: 为指导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公司)有效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升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办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章程》,协会起草完成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经协会理事会表决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不符合本《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应尽快通过招聘、调岗等方式,确保在2017年12月31日前符合要求。 各相关机构应认真落实《规范》的要求,做好合规管理相关工作。从事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私募资产管理机构等其他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参照本《规范》执行。 特此通知。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二〇一七年九月十三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公司)有效落实《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升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下简称《基金法》)、《办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章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遵守《办法》的基础上,按照本规范实施合规管理工作。 第三条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将合规管理落到实处,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健全性原则。公司应当设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和体系,配备相应的合规人员,结合本公司的业务规模、类型、内部机构设置等实际情况,做到合规管理的全面覆盖。 (二)有效性原则。公司应当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系统化的管理工具,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流程,确保公司和基金的合规运作,提高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三)权责匹配原则。合规管理中的职权和责任应当在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下属各单位(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层级子公司)及工作人员中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做到权责匹配,所有主体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违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合规责任。 (四)相互制约原则。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体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