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金融市场,它近年来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注意。20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金融法,2001年11月,又通过了新金融法的细则,并从12月1日起执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这场金融监管改革被西方舆论称为“金融大爆炸”,并被一些全球性的投资机构称为“革命性”的改革。

一、英国金融监管的传统框架及改革建议的提出

伦敦金融市场有世界金融市场上一应俱全的金融交易产品,金融直接从业人员有60-80万人,加上各种会计师及审计师,伦敦从事金融业的人员达百万之众。在伦敦开业的外国银行约有500至600家,金融交易量以万亿美元计。在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发达的金融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英国经济保持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法律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

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保险;住房基金扩大业务,变成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英国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变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英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80年代,外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英国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企业也走出国门,向海外开拓业务,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外国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头绪太多,影响了它们开业;英国企业认为审批与监管政出多头,影响了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效率。但是,修改金融监管框架涉及到多方监管机构的利益,传统的习惯很难改变,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直到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改变了政府的态度。

1988年,英国的国际贸易与信贷银行几乎破产,英格兰银行进行干预才使银行体系没有陷入混乱。1995年英国的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分行在亚洲投资失手,又陷入了破产边缘。事件发生后,英国舆论哗然,认为金融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应该检讨。从此,

英国开始总结英国金融监管体系问题,认为在银行越来越深地介入多种金融活动时代,由央行监管银行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固有的弊病,必须进行改革。比如,央行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和提高企业效益不感兴趣,而这些正是现代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同时,英格兰银行可能会在货币政策上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作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要负责货币政策的稳定,要注意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与通货膨胀指数;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商业银行的证券交易风险,保证银行充足的流动性,防止银行陷入流动性危机。因为英格兰银行主要责任在于货币政策的稳定,客观上存在只注意货币政策而忽视监管银行金融业务的可能,尤其是当货币政策与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之间产生目标冲突时更为突出。

此外,银行经营金融活动的规定放宽后,一些住房基金转变成银行,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手中剩余资产增多,除了在银行的存款外,希望投资其他金融财产。银行替消费者经营证券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主要利润的来源,过去的存、贷款业务大大下降,已基本占银行总营业额的一半以下。市场上金融产品增多的同时风险也加大了。英国政界意识到,如果金融机构管理不善,出现大的金融危机,会涉及公众利益,将引起社会动荡。政府必须使国家的金融监管体系能跟上越来越复杂的金融活动。

1997年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后,首批措施就包括金融监管机制改革,立法给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地位,规定其独立负责货币政策,同时把原来由它监管银行金融活动的权力收了回来,并把原有的各种监管金融机构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局,形成了不按机构监管而按功能监管的格局。这种改革有三重意图:一是让金融监管机构更加独立,不受政府更迭的影响;二是让中央银行只负责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金融监管只负责金融市场稳定,互相不干扰,责任明确;三是统一金融活动的标准,按风险分类,无论是银行、保险公司、住房基金还是证券公司,同类活动服从同类的法律与监督。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也有一定的国际背景。1988年巴塞尔协议签约国就有监管银行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情况的义务,要求各签约国扩大监管范围,把市场风险包括进去。1992年欧洲统一市场形成后,欧盟又为银行与金融业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包括银行自有资金情况、偿债能力的比例、资本构成情况(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等。另外,欧盟拟通过一种互相承认监管的制度避免双重监管。英国率先建立金融活动统一监管的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减少交叉监管造成的摩擦、漏洞与办手续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监管,可以比较各种机构的投资及风险,有助于及早发现投资风险的苗头,减少系统风险。英国虽然没有加入欧元区,但伦敦金融市场上的欧元交易却是最大的,提高金融交易效率与安全性有利于保持英国伦敦独特的金融市场地位。英国财政部的官员认为,英国这种“先进”的金融监管模式会在欧盟内起模范带头作用,未来欧盟国家都会以英国金融监管的模式为准。

二、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框架与金融监管局功能

英国新的统一金融监管制度主要体现在金融监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的功能上。金融监管局既要为英国的金融服务法制定执行的细则,又要监管银行、住房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决定惩罚与处置,是个权力很大的二级立法及执行机构,现有2200名雇员,70%来自原英格兰银行的监管部门,其余来自其他监管机构。将来,金融监管局要增加到5000多人。

(一)金融监管目标:

1、保持市场信心。金融监管局监管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防止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金融犯罪,防止经营不善引起金融市场大幅混乱,防止市场的不良运行或某些大金融机构受到挤兑而拖垮整个金融体系。

2、保护消费者。为此,金融监管局要求各金融投资机构在推销自己的金融产品时都要保证高度透明,要让每个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风险。另外,当遇到银行或金融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时,金融监管局要尽量让消费者得到应得的补偿。保护小投资者利益与让投资企业承担投资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此,

监管规章制度主要是为小投资者着想的,因为大投资者一般比较清楚市场规则与风险,了解如何规避风险和赚取利润,不希望有太多的规则束缚他们投资的手脚。小投资者信息相对不足,金融知识不多,容易成为牺牲品。金融监管局要求各金融投资机构在向小投资者推销金融产品时,要详细公布产品的风险,随时披露投资的信息,以便小投资者也能掌握市场的动向。

3、向公众宣传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局有责任及时向公众披露市场及金融产品的信息,纠正消费者对一些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误解,建立面向公众的金融图书馆,出版金融普及读物,甚至负责对青少年金融知识的教育。

4、打击和降低金融犯罪。金融监管局严密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防止并惩罚舞弊及经营不诚实的现象,防止并惩罚金融市场上传导错误信息或以虚假信息谋利的行为。防止黑社会、国际犯罪集团与恐怖主义组织的各种“洗钱”活动。

(二)金融监管必须遵循6条原则:

1、效率优先。金融监管局将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少收费多提供服务。尽量做到金融活动统一监管不给金融企业增加太多的负担。

2、落实风险责任。金融监管局承认金融投资风险由企业经理承担,由企业来管理风险。金融监管不能代替市场,因为从长期看,市场这个优胜劣汰的机制才是监管企业的最好机制,不诚实或不善经营的企业最终要靠市场淘汰。因此,不能让金融企业机构的经理事事都去“请示”金融监管局,那等于让金融监管局去承担市场风险。

3、最低成本原则。新规则要有利于创造新利润,未来的利润要大于监管付出的成本。金融监管局作为二级立法机构,有权制定并公布监管条例,但任何人都可以对金融监管局的条例提出批评,金融监管局必须对各种批评作出回答。如果有人能找到更有效、成本更低的的规则,金融监管局有义务接受。

4、鼓励创新。监管措施要跟上新产品,而不是阻止新产品诞生。金融监管局通过加强监管服务,保证市场安全,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

5、鼓励竞争。金融监管鼓励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活力,而不是以监管规则去限制竞争。

6、保持技术领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提高英国金融交易的安全性,保持伦敦金融业在世界上领先的地位,保证英国金融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三)金融监管局实行董事会制,董事由财政部任命,一旦任命,董事会就自已独立运行。董事会由主席及5名部门总经理兼董事组成,这5个部门(司)有3个是职能部门,包括消费、投资与保险部,存款及市场部,监管程序及风险部,另加一个运营管理部及董事会主席办公厅。

3个职能部门下,每个都有5位主管经理(处)。消费、投资及保险部下有5位主管经理,分别负责:消费者、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行业标准和养老保险基金。存款与市场部下有5位主管经理,分别负责:大型金融集团、存款、市场与交易、评级、审慎标准。监管程序及风险部下也有5位主管经理,分别负责:开业审批、强制执行、风险评估、兑换管理、因特网及社区事务。此部门主管经理还负责监管金融犯罪与项目管理。

(四)金融监管局有自己的咨询机构,即两个顾问小组,它们协助董事会工作。一组来自金融监管局的被监管对象,也就是金融投资企业,另一组来自消费者协会。这两个顾问组的成员都是社会知名人士,以个人名义参加讨论,他们不代表企业或协会。这两个顾问组是由金融监管局任命的,财政部不参与。有两个代表不同利益的顾问组的好处是他们可以互相牵制,以防投资风险太大或投资收益太小。

(五)金融监管局与被监管机构维持经常性联系,通过激励机制刺激金融投资企业自己完善风险管理。

1、审批开业企业的手续。准备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必须向金融监管局提出申请,金融监管局批准后方可经营。金融监管局在审批时,注意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金融风险的制度,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不许开业。

2、对企业实行专人专管或小组专管。金融监管局要监管的对象大约为1.1万家金融企业,一般有专门的经理负责每家企业,但对集团公司也实行小组监管,小组由金融监管局跨部门人员组成。监管人员有权要求企业监控、限制或减少被他们判定的风险。

3、通过风险评估实施企业分类管理。金融监管局为金融投资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定出级别,按照不同的级别分类,共有A、B、C、D四类,A级代表风险很大、很不稳定的企业,D级代表风险很小,很稳定的企业。分级是一种激励机制,激励金融投资企业不断改善自己管理风险的能力,而且金融投资企业要向金融监管局交管理费,其比例按企业的风险级别而定,级别高的风险小,上交的管理费就少,级别低的风险大,管理费就高。金融监管局与A级企业保持紧密、经常性的联系,对D级企业则实行抽查,抽查某些具体类别或项目的投

资。4、促进企业改进风险管理能力。企业的级别每年都评,如果管理风险的能力提高了,企业就可以提高在监管类别里的地位。如果第二年仍没有改进,金融监管局就会加快审查的频率,不断派外边的审计师来审查,审查费用都要由受监管的机构出。这些审计不仅会影响金融投资企业的业务,还会加大企业的开支,因此受监管的机构只有不断改善自己管理风险的能力,才能免受金融监管局的

“折磨”。

5、核查企业自我监管风险机制。金融监管局不强求企业有统一的管理投资风险模式,只要求企业有自我管理与监督投资风险的机制,并要求企业能说明这些管理风险机制的运行原则。金融监管局会定期来核查企业的管理风险机制是否有效,如果发现该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它就会要求企业修改管理风险的机制。

6、严密监督投资机构的反洗钱机制。金融监管局要求被监管的机构都要设立自己的反洗钱机制,设立专门的反洗钱报告员。具体地说,投资机构的业务员要对自己的顾客非常了解,知道客户的背景、业务,等等。如果发现哪位顾客存入数额巨大的现金,就必须申报现金来源。金融机构发现任何可疑的业务,都要向金融监管局上报,提交专门的报告,做得成做不成生意都需要报告。如果金融投资机构发现了这些事情不上报,一旦事发,就要被追究法律责任。

(六)金融监管局的监管形式可以分为现场与非现场两种。非现场监管就是根据被监管机构上交的数据来观察它的流动性比例,核查该机构是否会遇到流动性危机。现场监管就是派外部的会计师去企业审账,看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的条例是否得到了执行,看这些条例是否有效,等等。

(七)金融监管局避免双重监管。欧盟国家即将实行母国金融监管对等的原则,即设在欧盟其他国家的分公司等机构的金融监管由母公司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英国金融监管局将不再负责对欧盟其他国家驻英国机构的金融监管,这些机构由母公司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但英国金融监管局与欧盟成员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之间有对话、互相通气的机制。欧盟外的国家与英国没有这种协议,所以其他国家驻英国的金融投资机构受金融监管局的监管。金融监管局对外国金融企业的监管非常严格,审起账来格外认真,这些监管人员都是金融专业人员,他们的监管与审查可以减少大型跨国集团转移利润、偷漏当地税收的行为。

(八)金融监管局的经费来源。金融监管局是一个非赢利性机构,经费来源完全靠收费,这与美国监管机构的资金来源不同。美国监管金融活动的机构复杂,经费来源也不同。美联储的经费属联邦政府预算,州政府监管机构的经费来自州政府预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

经费部分来自于收费,部分来自于罚金。英国金融监管局收到的罚金是要上交国库的。英国金融监管局董事会下的两个顾问委员会有顾客与企业的代表,这些代表对收费的高低自然有反应,所以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

三、金融监管局与财政部及英格兰银行的关系

金融监管局虽有很大的独立性,但它与英格兰银行及财政部也有很多密切的关系。

1、财政部可以代表政府向金融监管局提出具体要求,要求金融监管局执行一些国际义务。比如,英国是欧盟成员国,如欧盟出台了新的金融监管规定,政府通过财政部要求金融监管局执行。

2、财政部有权派人调查金融监管局的运行效率。金融监管局虽然是惟一的监管机构,但企业也可以对金融监管局的裁决提出抗诉。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由财政部委派调查官员(Ombudsman)来重新调查,进行调停。财政部委派的调查小组由财政部官员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他们的判决是终审。

3、财政部、英格兰银行与金融监管局之间有一种三方小组会谈机制,定期磋商,交换信息。英格兰银行的代表提供货币政策走向的情况,金融监管局的代表提供个别银行及金融投资公司的情况,财政部提供议会及社会的情况,三方交流可以避免偏差。如果金融监管局对货币政策有意见,可以到会发表。如果双方意见不一,由财政部长裁决。

四、金融投资机构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评价

伦敦的英国及外国金融投资机构对这次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多数持积极态度,但也有一些担心。比如:

英国名列前五名的阿比国家银行(Abbey National)认为,新制度的优越性在于:

1、建立了一套与英国稳定金融市场的目标、欧盟金融监管的标准及巴塞尔组织的要求相吻合的制度,方便了监管;

2、有助于增加市场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3、鼓励企业开发衡量资本充足的标准并研究出管理运营风险的机制,同时给予投资开发管理风险的机构以奖励;

4、把工业化标准应用于体系管理与监督,是一种制度创新;

5、使企业更容易规范它在海外的投资;有助于发展并改善投资标准,有助于改进投资机构运营的透明度。

美国摩根(JP. Morgan)银行伦敦分行认为,英国新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创新在于:

1、首次把个人及企业结算都统一在一起,对个人投资等于也实行监管。监管大企业的结算很重要,因为大企业经营结算不好会引起市场的问题。

2、金融监管局监管投资,改变了过去的监管规则,使金融机构经理层的责任更大,把责任明确到经理个人。在新的金融监管法框架下,经理层要对自己的市场行为负责任。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认为,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后,英国加强了对外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监管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能随时发现问题。新的监管制度中的鼓励机制促使外国投资机构不断改善自己管理风险的能力,降低被监管成本。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对英国舆论界影响金融业监管起的作用印象很深。他们谈到,当巴林银行出事后,新闻界把应负责任的经理人员都曝了光,这些人在金融界再也找不到工作,这种作法对其他的金融业管理人员来说是个很好的警告。

但金融投资机构对新的监管制度也还怀有一些疑虑,英国阿比国家银行担心:

1、因为监管更加复杂,金融投资机构要付出的成本会不会增加?

2、尽管新的监管制度是为了加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建立在自我监督、管理风险的基础之上,但法制的监管方法是不是会很昂贵?

3、金融操作监管加强,有一个时间的问题,如何解决金融操作的时效与监管的矛盾?

4、如果监管条例定得太细,会不会发生投资者都依赖于金融监管局的批准,金融机构的经理人员会不会因怕受金融监管局的惩罚而变得懒惰,创新意识减弱?

美国摩根银行伦敦分行对新监管制度的担心在于:

1、新的监管办法使经理层的责任更明确,但经理层需要大量培训,这要加大企业运营的成本,它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还不大清楚。

2、新监管办法虽然可以对英国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甚至期货作出评估,但跨国企业都是在各种国际市场上同时操作的,海外市场上有各种对冲期货,投资机构可以使用抵押贷款的杠杆,这些手段是英国新的监管制度所无法监督、控制的。

英国搞的这次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在全球范围内都前所未有,是一种很有前瞻性的制度创新,是为了应付金融业迅速全球发展的趋势,为了保持英国金融业在这种趋势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统一金融监管的好处是集中了监管金融活动的专家,可以严密跟踪各种投资机构的金融投资,防微杜渐。另外,由于监管统一,英国金融监管局可以节约培训成本与管理成本。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活动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很强烈,反过来又刺激经济活动。英国新的金融监管制度建立了一种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对话机制,它原则上应该更稳妥地协调、制定货币政策,使经济增长免受通货膨胀与金融企业流动性危机互相干扰的影响。

.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当代国际金融的主要监管模式 金融监管模式是一个国家金融监管的有关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统一监管和分业监管两种模式。 (一) 统一监管模式 统一监管模式,又称“全能监管”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施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还要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英国和日本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 英国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按各自传统的业务范围进行经营, 实行分业监管体制。80年代以后,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1997 年工党政府上台以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88年英格兰银行法》赋予英格兰银行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能力。政府将英格兰银行、证券投资委员会和其它金融自律组织合并,成立了新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AS) 。金融服务局既要为英国的金融服务法制定执行的细则,又要监管银行、住房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是个权力很大的二级立法及执行机构。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1988年以前以大藏省为主角,大藏省负责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批准金融机构的准人并对其监管。1998年日本进行了所谓“金融大爆炸”的重大改革,成立了独立于日本银行之外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财务省( 地方财务局) 以及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行政部门作为金融监管的协作机构,根据金融监管厅授权或相关法律规定对相关金融机构实施监管。日本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只负责对与其有交易行为的金融机构进行财 务检查,其权力来源于双方最初签订的交易合同,与商业银行有权对贷款对象企业进行查账的性质基本相同,与金融监管厅的监管权力来源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二) 分业监管模式 分业监管模式的特点是,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 证监会) 和保险监管部门( 保监会) 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美国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联邦、州两级监管。在19世纪上半期以前,美国既无中央银行也很少有在联邦注册的银行,只有依照各州法律登记注册的银行,称“州法银行”( DFI ),对银行的管理属于州政府的职责。1861年,美国联邦政府出于为战争筹资的需要,批准建立了一些在联邦注册的全国性银行—国民银行,亦称“国法银行”。同时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的重要保障机制,而市场透明度则是金融市场良好运行的基础。英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透明度备受瞩目。本文将从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特点、监管机构的职责与作用以及市场透明度的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特点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高度专业化: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机构体系,以确保各级监管机构具备专业、独立的监管能力。这些机构包括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银行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等。 2. 法律法规的完备性:英国金融监管体系依靠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市场的运作。监管机构通过制定和完善法规,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监管框架,确保各类金融机构遵循合规要求。 3. 独立性与透明度:英国金融监管机构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受政府干预。这种独立性保障了金融监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同时,英国监管机构也注重信息透明度,及时向市场公布各类监管信息和裁决结果。 二、监管机构的职责与作用

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金融行为监管局和银行监管局。这两个机构分别负责金融市场的行为监管和金融机构的稳定监管,共同构建了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是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FCA 的主要职责是监管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FCA负责制定并执行金融市场的行为规则,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高效运行。此外,FCA还负责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督金融公司的合规运营。 银行监管局(PRA)是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机构。PRA的主要职责是监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风险防控。PRA负责制定并执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规则,确保金融机构安全运营并保护存款人利益。PRA还负责进行金融机构的监管评估和资本充足性审查,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三、市场透明度的保障 市场透明度是金融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英国通过多种手段来保障市场的透明度。 1. 报告和披露要求:英国监管机构要求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按照一定规则报告和披露财务信息、风险信息和治理信息,确保市场参与者可以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 1.创立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是2024年 金融危机后于2024年成立的金融行为监管局(FCA)。FCA的设立旨在加 强金融市场的监管,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FCA的职责主要包 括制定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宣传和销售行为,以及提供投资者保护和消费者教育。 2.重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重塑金融市场监 管体系。在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将金融市场监管从金融服务权威(FSA)分离出来,并设立了两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分别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公共机构监管局(PRA)。这种分离监管体制的措施旨在解决以往 金融监管体系中的利益冲突和监管缺失问题。 3.引入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英国金融监管体制还包括引入更严格的 监管政策。例如,FCA推出了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金融机构建 立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此外,FCA还加强了 对金融机构内控和合规性的监管力度,提高了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 力度。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评价 1.优化监管架构:英国金融监管体制通过分离监管机构,优化监管架构,减少了监管冲突和监管缺失的问题。新的监管机构职责清晰,协调性 更强,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2.提高金融稳定性:通过引入更加严格的监管政策,英国金融监管体 制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金 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3.加强投资者保护: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注重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通 过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行为,增强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减 少了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4.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提高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 的领导力和国际影响力。FCA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监管的典范,为其他国家 和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然而,英国金融监管体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监管机构间 的协调和合作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例如PRA和FCA之间的协作问题。其次,监管政策的执行和监管力度相对不足。最后,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快速, 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 综上所述,英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金融 体系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保护,增强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领导力和国际 影响力。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和合作,加大监管 力度,适应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

金融学金融监管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 1、2014年以前我国规定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10% B.6% C.8% D.4% 正确答案:C 2、1997年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代表英国集中监管体制的机构为()。 A.证券投资委员会 B.英格兰银行 C.金融服务监管局(FSA) D.英国财政部 正确答案:C 3、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上,德国属于()。 A.分业型银行业务制度 B.全能型银行业务制度 C.专业型银行业务制度 D.分离型银行业务制度 正确答案:B 4、我国目前规定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比例不低于()。 A.50% B.35% C.25% D.45% 正确答案:C

5、防止内幕交易最有效的方法是()。 A.业务隔离 B. 事后追责 C.信息披露 D.加强监管 正确答案:C 6、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A.监管权力过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没有下放 B.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机制不健全 C,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监管成本较高 D.监管的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约束机制 正确答案:A 7、保险监管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证合理盈利 8、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C.防止保险欺诈,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D.促进并维护保险业的公平竞争 正确答案:B 8、以下国家()不是采用将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的一线多头模式。 A德国 B.加拿大 C法国 D.日本 正确答案:B

9、能够应对“Q条例”,打破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界限的金融创新是()。A启动转账系统(ATS ) B.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正确答案:C 10、金融市场监管的"监管成本与效率原则”的含义不包括()。 A.金融监管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性 B.金融监管必须保持金融市场竞争性,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C.金融监管必须是有效的 D.金融监管必须尽可能降低监管成本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有()。 A.不断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分散信用风险 B.不要进行金融创新 C.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对全球资本流动的监测力度 D.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的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正确答案:A、C、D 2、广义的金融监管包括()。 A.税收管理 B.工商注册管理 C,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 D.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市场的监管法律规制一直受到国际关注。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从最初的零散法规到现在的完善体系,不断地适应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本文将从不同的阶段和角度来探讨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1844年银行法》的颁布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在1844年颁布《银行法》,这是英国金融监管的第一步。该法案规定了银行的储备金比例和发行银行券的条件,为银行业的监管奠定了基础。这一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二、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尤其是1907年和1929年的两次严重金融危机。这些危机的爆发促使英国政府对金融监管进行了积极调整和完善。1929年,英国设立了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为监管局(FSA),该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金融市场的运作。这标志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为后来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 1986年,英国通过了《金融服务法》,这是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一次重大变革。该法案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进行了全面的重新调整,包括对证券、保险、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该法案的颁布使英国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好的监管和规范,为英国的金融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四、《金融服务市场法》的实施 五、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影响 七、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不仅对英国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英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法律环境,也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双峰监管理论起源、演进及英国监管改革实践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双峰监管模式因其内在的独特优势及在危机考验下的良好表现,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并得到广泛应用,逐渐成为国际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主流。我国在近期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同样借鉴了双峰监管模式,在优化监管机构设置的同时监管目标也更加清晰明确。本文拟从双峰监管的理论分析角度入手,并结合英国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下一阶段的金融监管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 关键词:双峰监管;宏观审慎;微观审慎;行为监管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8.05.09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5-0069-06 一、双峰监管理论起源 (一)产生背景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长期实行分业监管,即根据被监管对象的机构类型作为监管划分依据,分别由对应的监管机构实施监管。随着英国金融体系复杂化程度的显著提升及各类型金融机构规模的快速扩张,金融领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混业经营模式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初现雏形,跨

行业、跨市场的业务活动不断涌现,不同类型机构及市场间的界限开始模糊;随着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衍生品市场的加速崛起,商业银行不再是系统性风险的单一来源;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专业化,消费者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鸿沟急剧加深,金融市场更加不透明。英国金融体系所出现的上述变化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并爆发了诸多风险事件,如巴林银行因衍生品投机失败而破产、国际信贷商业银行因金融欺诈而破产等。 不断产生的风险事件表明英国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与日益复杂、混业化的金融体系不相协调、不相适应。正是在此背景下,英国经济学教授Micheal Taylor于1995提出了双峰监管理论,以期重塑监管理念并为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指明方向。 (二)理论主要内容 1.关于监管目标。双峰监管理论以目标导向为原则,认为有效的金融监管应当致力于两大目标的实现:一是系统性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审慎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经营稳健,维护金融稳定;二是消费者保护目标,即通过实施行为监管确保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被公平地对待,免受欺诈、不充分竞争及市场滥用等不当行为的侵害。 2.关于双峰间的关系。两大监管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一方面,有效的审慎监管能够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防止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英国金融监管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活跃。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国家对英国的监管模式进行了借鉴和参考。本文将介绍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探讨其在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借鉴上的启示。 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概述 英国的金融监管主要由两个机构组成: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和银行业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其中,FCA主要承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日常监管职责,其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和维护金融稳定;PRA则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其目标是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经营。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采用了“双重监管”模式,即PRA对银行进行宏观监管和微观监管,负责对银行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进行监管,而FCA则对市场行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模式确保了金融机构的安全和运作的合法性,同时保障了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此外,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加强了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加强了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管力度,并制定了监管规则和标准,确保了监管的公正和透明。 二、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势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职责的分工上比较合理,PRA和FCA分别负责不同的监管领域,彼此互相配合,相互协调,以确保监管职责的无缝衔接。这种分工不仅能够提高监管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

玉名 窥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2

窥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 ——玉名2023年3月,一场史上最大力度的金融改革,究竟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先局部看其改革的意图;然后思考全球各国金融监管体系,优点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再思考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最终找到未来发展的思路。 金融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 金融改革,每次都有新的方向。这一次改革需要找到之前一波改革思路,2018年机构改革推出“大监管”的思路。在2018年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被整合,组建了银保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还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中国人民银行。至此,“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转变为“一委一行两会”的综合金融监管体系。 2023年的改革,意味着银保监会也完成了使命,“一行两会”格局变成“一行一局一会”,总体是在减少机构设置,让其更专、更精、更清晰,完成机构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统一,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如中国人民银行将分散在金融稳定局和宏观审慎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能划归金融监管总局,专注于负责传统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而由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工作,能够有效避免中央和地方、多个部门之间多重监管或监管缺失问题,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撤销大区分行、恢复设立省级分行、取消县级支行等改革措施较好地实现了与我国行政区划之间的匹配,加强与地方之间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性,更好地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这样梳理的思路很明确,厘清国家部委与金融监管部门权责,这样可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剥离地方金融部门管理职能,强化中央派出机构责任。 将一些功能合并的同时,也有分离的因素,如分离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行为监管侧重公平,审慎监管侧重安全,二者由于冲突效应需要分离;而且宏观调控职能与金融监管职能相分离,理顺和提升金融监管功能、实现监管统一和全覆盖以及理顺和优化地方金融监管功能的改革思路。综合本轮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弱化了银行保险等细分行业的提法,而是将现代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这就涉及了监管体系的思路。 全球各国监管体系的优劣 我国的监管机制在向双峰监管发展,那么什么是双峰监管呢?如今英国模式采取的双峰监管,双峰监管模式优点是金融政策委员会强化了监管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职责,同时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的成立完善了金融监管的范畴,加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维护,强化了外部约束力,而英格兰银行在微观监管者与宏观审慎监管者之间也建立了定期沟通机制。这一模式的缺点在于,英国央行的权力过度集中,导致其监管的范围极为广泛,这就使得央行在平衡货币政策独立性和确保金融稳定性方面都比较纠结,因此我们如今在追求双峰监管的同时,也要避免这样因素,在央行方面进行优化。 美国监管模式被称为伞式监管,由多个主体共同开展监管,尤其是多个部门可以同时履行金融监管职能,这样效率大幅提升。因此,这样体系的好处是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监管冲突,并且赋予地方监管部门足够的权力,地方也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最大的问题是监管体系(仅联邦一级的监管机构,就有财政部、美联储、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货币监理署、证券交易委员会等)运行的成本极高。 德国模式是内外双重监管,由金融监管局和中央银行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了德国与欧盟其他各国的监管合作,完善了跨国风险传递的应对机制,是一种适用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监管合作体制。这样的优势是实施外部监管的同时,给予内部监管足够的重视,让国内国外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 近代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深深影响了英国的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逐 渐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和工业强国,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世纪末,英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转变。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市场的发展成为了助推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一个世纪中,英国的金融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首先,英国的金融体系迅速完善,各式金融机构纷纷涌现。银行业成为了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提供了各种服务,如借贷、储蓄和支付。不仅如此,英国的保险业也发展迅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保障和风险管理的手段。此外,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也为金融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提供了基石。股票市场的出现,使得企业能够从公众筹集资金,助推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背后,公司制度也经历了重要的演进。18世纪末,英国开始逐渐引入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这一 制度的出现标志着公司所有人个体资产和公司负债之间的明确分离,极大地推动了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流动性。而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逐渐得到完善,形成了成熟的公司法律框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公司制度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波动。19世纪末,英国经历了金融危机,这一事件揭示了金融市场的弱点和制度的不完善,促使英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得到改进,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得以明确,进一步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深刻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和全球金融体系。英国的金融市场成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英国的公司制度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建立了先进的公司法律框架,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的典范。 然而,在近代英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金融市场过于复杂和高度杠杆化使得金融危机的风险不断积累,对金融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司制度也面临着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和治理机制等方面的挑战。因此,英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风险。 综上所述,近代英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为英国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公司制度的完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法律保护和规范。然而,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的演进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因此,英国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英国金融市场和公司制度才能继续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

国际金融监管理念的最新演进 ——基于原则监管方法的分析和思考 时辰宙1 (XX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XX201209) 摘要: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采用原则监管以取代原先的规则监管更是受到了有关当局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日本金融厅也宣布其将效仿英国式监管风格,由规则监管向原则监管转变。而英国在多年原则监管的实践中不断改善和发展,于2007年推出了原则监管的升级版“MPBR行动”。本文在阐述原则监管的内涵与反映的监管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推行原则监管的优势所在,并对我国推行原则监管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监管理念原则监管规则监管“MPBR行动”金融消费者保护 一、引言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此次危机已演变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全球性危机。在此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有关当局已经开始反思危机爆发的原因,其中,金融监管成为倍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而与此同时,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把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推向了高潮。 美国金融服务圆桌组织在2007年11月发布了《提升美国金融竞争力蓝图》(The Blueprint for U.S. Financial petitiveness),该报告批评了美国所采用的规则监管(rules-based regulation)方法,过细的监管规则“限制了监管者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的能力,造成金融机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推出越来越难,导致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之间更多的是对抗而不是合作,降低了监管的灵活性”,并建议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采用原则监管(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方法。与此同时,纽约州保险厅已经发布了一项草案,该草案明确了针对保险业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原则各10条,旨在使该州成为第一个对保险业引入原则监管的州监管厅。起草该草案的负责人Eric R. Dinallo认为,纽约必须具备最好的、最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以保持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这就意味着要采用原则监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多次发表演讲呼吁美国监管部门应采用原则监管方法。2008年3月,美国商会发布《增强美国资本市场地位:对美国各行业的一个挑战》,指出美国的金融监管必须适应商业环境的变化,否则将减弱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长期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建议美国成立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全国性监管部门,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改革,并对资本市场采用原则监管方法以取代现行的规则监管方法。 其实,原则监管的方法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被英国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 FSA)所采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原则监管在英国金融业的实践中取得 1作者简介:时辰宙(1988—),男,XX市人,就读于XX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教育高地。 作者非常感谢XX金融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华蓉晖副研究员和XX金融学院国际教学部陈文君副教授的建议,但文责自负。

英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研究

英国征信业监管体系研究 一、引言 2016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商务部对外发布公告称,对外商投资设立企业征信机构实行国民待遇。2017至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北京营管部先后批准了华夏邓白氏、益博睿征信(北京)有限公司的备案申请,我国企业征信市场逐步打开国门。与此同时,征信机构的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征信业监督管理体系成为亟待解读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美国征信市场的研究比较多,而英国征信市场的研究较少,但是英国作为单一私营征信模式[1]的代表国家,在征信监管方面,尤其是对私营征信机构监管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英国的监管体系和具体的监管要求,借鉴英国经验,结合我国征信业监管现状,提出加强征信业监管的政策建议。 二、英国监管体系 英国征信业发展仅依靠私营征信机构的推动,未设立公共征信机构,属于典型的单一私营征信模式。英国征信机构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发展,其服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个人、法人公司、零售商、医疗机构、信用卡公司、水电公司等机构。征信机构监管模式属于混业监管,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征信管理部门,主要由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简称FCA)和信息专员办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简称ICO)履行监管职责,相关法律法规主要 1]按照世界银行《全球商业环境报告》的征信环境量化指标体系,征信业可以分为单一公共征信模式、单一私[ 营征信模式以及兼容模式。 1

包括《消费者信用》《数据保护法》和《消费者信用监管规定》等。 2013年4月1日前,按照《消费信用法》(Consumer Credit Act)规定,英国的金融服务管理由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简称FSA)下设的公平贸易办公室监管。2008年经济危机后,英国政府重新调整金融监管体系,分为金融行为监管局和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简称PRA)。金融行为监管局接管公平贸易办公室对征信机构的监管工作,行使消费者信用机构许可证的发放、续期、变更、中止和吊销以及其他事项行使裁决职能。 信息专员办公室作为个人数据保护的执法部门,是非政府部门公共机构,隶属于英国议会,且数据保护专员由女皇以颁布专利特许证的方式予以任命。依照《数据保护法》,信息专员办公室负责监督《数据保护法》(Data Protection Act)、隐私和电子通信法规的执行实施。对征信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审核征信机构收集、使用、保存个人信息的行为是否合法;对征信活动中的违法行为采取刑事起诉、非刑事执法、审计以及下达罚款通知等处罚。 三、英国征信业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征信机构准入 按照《消费者信用法》(1974年)第三部分,有两类商业活动必须经过许可:一是消费者信用经营活动,二是前述信用交易的附属性经营活动。按照《消费者信用法》第十部分,辅助信贷业务包括,信贷经纪、债务调整、债务咨询、信贷收款以及信用信息经办机构等。其中,信用信息经办机构仅指从事收集并提供有关消费者信贷资产状况信息等营业性经营活动的机构,但如果某信息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不是自己收集的,并且其业务范围不限于此的,则不属于该类机构。 2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 一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根基于该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到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各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业务分工方式、竞争方式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金融监管的方式和监管手段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的高涨,金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整个金融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金融监管体制也随之改变,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新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以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续放松管制,形成了强大的金融自由化趋势。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不断高涨,金融业务综合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分散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集中监管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发达国家又开始建立谨慎监管框架。这一监管框架强调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资本充足率标准为核心,建立全面、动态的监管评估体系,强调市场约束力量的作用,重视国际间的合作与协调。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着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重大变革,它允许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渗透,实现混业经营,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局面。1998年,日本将金融监管职能从大藏省分离出来,设立独立的金融监管厅,统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英国于2000年通过《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确认成立英国唯一的、独立的、对金融业实施全面监管的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局(PSA)。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和韩国也先后采用统一监管体制的模式。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成立于1970年,1977年保险监管并入,1984年对证券业的监管纳入其中,由MAS统一对新加坡的金融业进行监管。韩国于1998年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1999年又设立金融监管院,将原来分属于韩国银行、财政部、银行监督院、保险监督院、证券监督院的各类监管职责都转移到金融监督委员会和金融监督院及其附属的证券期货委员会,由这套机构负责对金融和金融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管。 随着金融业务多元化金融集团的发展,发达国家监管机构从机构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过渡。功能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业务的功能,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各自不同的业务。在此框架下,金融监管当局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发挥的基本功能,而非金融机构名称。功能监管的优点在于明确监管责任,避免监管的真空和多重监管,功能监管的体制和模式更具灵活性和连续性,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目前,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瑞典、新加坡、韩国等都已经实行功能型监管。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伦敦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它近年来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引起了全球广泛的注意。200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金融法,2001年11月,又通过了新金融法的细则,并从12月1日起执行。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统一金融监管的国家,这场金融监管改革被西方舆论称为“金融大爆炸”,并被一些全球性的投资机构称为“革命性”的改革。 一、英国金融监管的传统框架及改革建议的提出 伦敦金融市场有世界金融市场上一应俱全的金融交易产品,金融直接从业人员有60-80万人,加上各种师及审计师,伦敦从事金融业的人员达百万之众。在伦敦开业的外国银行约有500至600家,金融交易量以万亿美元计。在金融全球化迅速的今天,发达的金融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英国保持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 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保险;住房基金扩大业务,变成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英国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变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双重,英国金融业开始“混业经营”。80年代,外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英国金融市场,英国的金融也走出国门,向海外开拓业务,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对金融经营构成的障碍越来越突出。外国企业认为审批程序头绪太多,影响了它们开业;英国企业认为审批与监管政出多头,影响了它们与外国企业竞争的效率。但是,修改金融监管框架涉及到多方监管机构的利益,传统的习惯很难改变,金融监管改革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直到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改变了政府的态度。 1988年,英国的国际贸易与信贷银行几乎破产,英格兰银行进行干预才使银行体系没有陷入混乱。1995年英国的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分行在亚洲投资失手,又陷入了破产边缘。事件发生后,英国舆论哗然,认为金融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应该检讨。从此,英国开始英国金融监管体系,认为在银行越来越深地介入多种金融活动,由央行监管银行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固有的弊病,必须进行改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演进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英国一直以其严格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而闻名。这些法律规制不仅对保护金融市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还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监管框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也在不断演进,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挑战。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英国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演进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进 1. 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起源 英国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英国的金融业迅速发展,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欺诈和不当行为,给投资者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英国政府开始着手加强金融监管,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法律规制,例如《公司法》、《银行法》和《证券法》等。这些法律规制主要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注册、监管和报告义务,以及对金融产品的披露和宣传要求等方面。 2. 金融危机的影响 20世纪初,英国经历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如1929年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和1970年代的英国金融危机等。这些金融危机不仅给英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也暴露了金融监管的不足之处。政府被迫加强金融监管,修订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引入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更加完善的监管制度。1986年颁布的《金融服务法》(Financial Services Act)规定了金融服务业的注册、监管和投诉处理程序,加强了对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行为的监管,建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行为管理局),加强了对金融企业的合规监督和问责制度等。 二、现实演进 1. 创新金融产品的监管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日益加速,各种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新型金融产品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和高风险的特点,传统的监管法律规制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英国政府不断修订金融监管法律规制,引入了更加灵活和包容的监管制度,以适应新型金融产品的监管需求。近年来,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新型金融产品的评估和审查,加大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同时鼓励金融科技公司和创新企业参与金融监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金融科技和金融监管的深度融合。 2. 跨境金融活动的监管协调

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

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 首先,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了风险管理框架。为了防止未 来的金融危机,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这包 括加强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能力,制定监管规则和准则,鼓励金融机构更好 地评估和管理风险,并建立早期警示系统。这些举措旨在确保金融机构能 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风险,减少系统性风险。 其次,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增强了跨部门协调。在危机后,英 国各个监管机构认识到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和协调来应对金融危机。因此,他们加强了信息共享、合作和协调机制,形成了更加综合、全面的监管框架。这种跨部门协调有助于提高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面了解,更 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再次,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注重了消费者保护。在金融危机期间,众多消费者因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失。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 次发生,英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它们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此外,英国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和纠纷解决机制,以帮助消费者维护 自己的权益。 最后,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注重了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一个 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英国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 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开展对话和合作,共同应对跨境金融 风险。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英国能够更好地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动态和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危机后的英国宏观审慎管理进行了框架变革与运作模式的改变。加强风险管理框架、增强跨部门协调、注重消费者保护和加强国际合作都

是英国的重要方面。这些改变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减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2016年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新变化 张萌 【摘要】2016年5月4日,英国议会颁布了《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这标志着由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政策委员会和审慎监管委员会共同组成的英格兰银行组织架构正式形成,也预示着英国因金融危机到来而形成的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双峰监管在2016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责的不断加重,使英国议会加强了对英格兰银行的监督与问责,并通过对《1998年英格兰银行法案》《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的相关内容进行的修改,明确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在英国的经济与市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此轮的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银行的治理与问责、国家审计署对央行的治理与问责、追究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破产中的监管责任等方面,并力求通过此次英国金融服务监管的改革实现英格兰银行的三大政策委员会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进一步加强对英格兰银行的治理、提升英格兰银行透明度,确保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整体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从而促进英国政府与人民的福利的实现。【期刊名称】《知与行》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4页(P145-148) 【关键词】金融监管;英格兰银行;审慎监管 【作者】张萌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0 《2016年英格兰银行与金融服务法案》修改了英格兰银行管理与问责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关于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 ,PRA) 和金融行为管 理局( 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的条款,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体制的适用范围并对此部分内容做出了改变,并对关于信贷协定的强制执行、设立基金反对非法借贷、预防利用金融系统实现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等内容的相关条款做出了适当的变动。 法案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关于英格兰银行的管理。它使银行的副总裁成了银行董事会、货币政策委员会(the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PC)、金融政策委 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 ,FPC )和新的审慎监管委员会(Prudential Regulation Committee ,PRC)的成员,并且赋予了政府通过二级立法对银行董 事会成员做进一步改变的权力。法案同时授权银行董事会行使审慎监管的职能,使金融政策委员会成了银行的独立的委员会,而不再是银行董事会的附属委员会。法案的第一部分也给予了审计官与审计署审查银行的权利,审计官与审计署有权对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附属企业利用其资源的效率与影响进行审查,并由财政部对此进行复审。法案的第一部分停止了审慎监管局作为银行的附属机构的地位,新设了一个被命名为审慎监管委员会的新的银行委员会,行使原审慎监管局的职能。法案的第二部分主要对《201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FSMA)进行了修改。赋 予了财政部对金融行为管理局的建议权,修改了适用于金融行为管理局和审慎监管局的规范性原则。除此之外,法案还扩大了高级管理人员认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所有FSMA规定的有权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员都应受此限制,并且对高级管理人员的 不当行为的定义进行了重新认定。法案的第二部分对FSMA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改

西方三种典型的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西方三种典型的银行监管模式研究 近年来国际上的普遍趋势是将原本属于央行的监管职能逐步分离出来,成立一个负责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领域的合并式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和监管部门“机构分立”趋势也是人们目前倾向于央行、银监会两极模式的重要理由,并且被视为符合中国金融混业的前瞻性理由。表1是当前全球金融监管制度结构安排的一项统计资料。 那么西方的实践给了中国必须成立银监会的启示了吗?我们以中国学者习惯的美国、德国、英国为典型模式,对机构分立趋势和有效监管进行一番重新分析。 一、二元多头模式:美国银行业的监管模式 美国采用的是二元多头式的银行业监管模式。此种监管模式的特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有监管商业银行的权力(即二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监管机构共同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即多头)。这种模式可以确保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监管机构能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及时发现银行在经营中的问题和漏洞,各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制衡,也有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提高监管的效果,但也易造成职权重复,浪费资源等弊端。 在1999年之前,美国对银行体系的监管是支离破碎的,其中对存款性金融机构承担主要监管职责的竟有五家联邦级机构和一家州级机构,美国存款性机构往往处于联邦和帅I两级金融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管之下。这种不统一的情况已经持续了60年之久。直到1999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案》后,赋予美联储对金

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力。由于美国的金融业已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使得银行、保险、证券三块业务高度混业,这实际上是使得美联储成了能同时监管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唯一一家联邦机构。因此美国金融监管的现实是正试图将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均集中到美联储去,而不是另设机构。 除美联储外,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还包括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帅I政府管理机构,它们各自负责某种或几种业务类型的金融机构的监管。美联储(目口联邦储备体系)是根据1913年《联邦储备条例》设立的,由联邦储备理事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四个顾问委员会组成。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体系的最高决策机构,下设12个联邦储备银行、25个分行。联储的金融监管职能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对会员银行的监督管理来履行。 货币监理署于1863年依据《国民银行法》设立,隶属于财政部,但对财政部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直接对国会负责。总部在华盛顿特区,在全国设立了6个办事处,分别负责本地区金融监管事宜。货币监理署是美国国民银行的主要管理机构。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根据1933年《银行法》设立,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金融管理机构,主要责任是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提供保险。 美国各帅州还设有各自的金融管理机构,通常称为州银行委员会或银行局,负责监督管理帅州立银行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各州都有各自的管理法规。美国的金融监管结构如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